石蓓教授:畅谈2023血脂领域新热点——联合应用、更强降脂、更高获益 | CCIF20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脂异常是导致此类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血脂领域进展日新月异,相关研究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推动着血脂管理理念的变迁,影响着我国临床血脂规范化管理。那么,近一年血脂领域有哪些新的热点和进展呢?在第二十七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2024)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石蓓教授带来了题为“2023血脂领域新热点”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血脂领域热点话题及降脂药物新进展等相关话题。
➤根据2023 ACC真实世界数据,美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管理现状不佳,仅有27.8%的高危患者层达到指南推荐目标值。
√来自Family Heart数据库数据超过3800万心脏疾病高风险美国人的真实世界研究发现,72%的高风险患者从未达到指南推荐的LDL-C目标值;曾达到目标值的患者,通常仅能保持159天(平均);80%的临床医生从不处方降脂药物;近2%的患者曾经接受联合降脂药物治疗。
➤在2023 ACC临床试验环节,血脂管理是重点和热点,共涉及38项临床试验,其中8项血脂相关。
√在8项血脂相关研究中,7项涉及降脂药物,包括4项他汀相关研究,和3项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研究(2项PCSK9i相关研究、1项PCSK9i对冠脉斑块影响研究)。
降脂生物时代来临:
单抗发展成熟,siRNA初露头角
➤截至2022年,总计153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治疗领域包括肿瘤、慢病等。例如在慢病领域,阿利西尤单抗(2015年欧美上市)目前已临床应用成熟,疗效和安全性经充分验证,依洛尤单抗(2015年欧美上市)相关研究也获得喜人结果。更多针对慢病的单抗药物正在研发中。
➤截至2022年,总计5种治疗性siRNA药物获批上市,除英克司兰外,其余四种均用于罕见病。英克司兰于2020年在欧洲上市,2022年在美国上市,2023年在中国上市,其突出优势为长效,可3-6个月给药一次。更多针对慢病的siRNA药物(如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正在开发中。
(1)生物降脂时代的临床研究设计,联合方案占主导
➤现在上市的生物药物临床研究设计以联合方案占主导,例如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以及siRNA药物英克司兰既往相关研究,大多在他汀/依折麦布治疗基础上应用。2023 ACC新荟萃分析显示,在他汀基础上加用PCSK9i/依折麦布有助于稳定斑块。
(2)生物降脂药联合他汀启动时机明确——尽早院内获益更优
➤200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随机试验(超过200万参与者、随访超过2000万人年、超过15万例心血管事件)数据显示,LDL-C累积暴露增加总斑块负荷及心血管事件风险,早期积极干预有利于降低斑块及事件风险。
➤2024年最新Meta分析显示,尽早院内PCSK9i联合他汀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
(3)PCSK9i联合他汀治疗更早使用时间探索:PCI术前或PCI术后24小时
➤EPIC-STEMI研究(直接PCI术前给药)及PACMAN-AMI研究(PCI术后24小时给药)结果提示,PCSK9i联合他汀治疗早用早获益。另外,相关研究显示,术前联合依洛尤单抗治疗,可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的冠脉血流量和心肌灌注。
➤中国真实世界研究(n=1564)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依洛尤单抗组主要终点风险显著降低35%;关键次要终点风险亦显著降低35%。该研究提示院内尽早(<72小时)联合依洛尤单抗与远期事件复发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另外,一项纳入来自天津胸科医院的研究(纳入了531例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显示,溶栓前给予依洛尤单抗治疗,可提高STEMI患者溶栓成功率。
(4)生物降脂药联合他汀治疗持续时间明确——长期坚持获益更优
➤一项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纳入21项针对他汀、依折麦布和PCSK9i的临床研究)显示,降脂治疗时间越长,长期达标率高,心血管事件获益越大。
➤另外,2022年ODYSSEY OUTCOMES长期随访的全因死亡获益分析显示,PCSK9i联合他汀长期治疗可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5)降脂药物联合是血脂管理大趋势,PCSK9i在高危人群中的价值获肯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提到,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本趋势,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血脂达标率,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减少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关研究显示,尽早使用PCSK9单抗可更早和更显著地降低ASCVD风险,且长时间使用(≥7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联合用药的优势人群包括,超高危患者基线LDL-C较高以及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的患者。因此,指南建议,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i(I,A)。
(6)生物降脂药联合他汀易依从,且可及处方比例将增加
➤目前,生物降脂药使用便利且进入医保,临床易依从且更可及。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院内他汀联合PCSK9i的双联降脂治疗比例在提升。
(1)ASCVD降脂“量”控制趋势走“低”——越低越好
➤作为极高危人群,近年来ASCVD患者的LDL-C控制目标值不断下调。在各国指南中,ASCVD均属于极高危/超高危人群,其LDL-C目标值最低。
√2018 ACC/AHA胆固醇管理指南推荐,极高危人群的LDL-C目标值<70 mg/dL(1.8 mmol/L);
√2019 CCEP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推荐,极高危人群的LDL-C目标值<70 mg/dL(1.8 mmol/L),超高危人群<55 mg/dL(1.4 mmol/L);
√2019 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推荐,极高危人群目标值<55 mg/dL(1.4 mmol/L),ASCVD+最大耐受剂量他汀+2年内再发事件患者的目标值<40 mg/dL(1.0 mmol/L)。
(2)降脂强度探底:Back to nature给出线索,PCSK9i给出实现可能
➤在国外临床研究中,新生儿LDL-C水平约30 mg/dL。这提示,更低LDL-C水平符合“Back to nature”的治疗初心。而后PCSK9i的出现,更让更低的LDL-C水平得以实现。
那么,LDL-C降至更低水平是否有净获益?
➤一项PCSK9i的心血管结局研究及其延长研究的再分析显示,LDL-C在很低水平下,与硬终点获益有良好相关性。LDL-C水平越低,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率越低,而且这一相关性在LDL-C很低时(30 mg/dL附近,甚至更低)依然存在。
➤ODYSSEY OUTCOMES研究对不同LDL-C水平的结局细化分层分析显示,25-50mg/dL范围内,LDL-C越低,MACE获益越多。
➤PACMAN-AMI研究采用三种影像工具综合评估较低LDL-C水平下的斑块体积/负荷/易损度,结果显示,在LDL-C低至<50 mg/dL时,随LDL-C地继续降低,斑块以更大幅度改善。
➤2023年的一项回顾性分析为极低LDL-C(<15 mg/dL)长期获益潜力提供参考。该研究是ODYSSEY OUTCOME研究的二次分析,730例因LDL-C<15 mg/dL而被盲法替换为安慰剂(以避免过低的LDL-C水平)的阿利西尤单抗治疗组患者,短期内降LDL-C至<15 mg/dL极低水平,MACE风险较对照组低28.4%,且获益幅度大于治疗组整体(15%)。
(3)更强降脂应有时限:4天早期管理重要时段,LDL/PCSK9等应尽快开始降低
➤GRACE研究(ACS全球注册研究)纳入了46829例ACS患者,显示ACS前4天死亡和再梗高发,提示ACS前4天是早期管理重要时段。另外,相关研究显示,PCSK9i单次给药后3天LDL-C下降。
(1)生物时代血脂管理获益评估标准更高,获益更进一步
➤生物时代血脂管理获益评估需更全面。相关研究不仅要关注降脂幅度、平稳度以及持续性,还要关注中间终点(斑块、炎症等)以及硬终点(MACE、死亡等)。另外,也对获益评估标准提出更高要求,综合应用影像手段,随机对照试验(RCT)+真实世界证据(RWE)+Meta分析多重验证。
(2)生物时代血脂控制标准更高,涵盖更多维度
血脂控制炎症应涵盖3个方面:
①强度:降脂幅度和达标率
√2019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提到,大量研究已证实,LDL-C升高是ASCVD病因;LDL-C降至越低越好,没有下限,至少降到1 mmol/L左右不至于触及获益下限。
√1998年4S研究显示,LDL-C每降低1%,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7%.
√2010年CTT荟萃分析显示,LDL-C每多降1 mmol/L,主要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②稳度:降脂波动/变异性
√随着认知提升和技术进步,血脂不同时间的变化引起关注。
√脂质水平变异性被定义为不同访视期间血脂指标(如TC、LDL-C、HDL-C等)的个体内差异。
√4个常用变异性指标,包括变异系数(CV)、标准差(SD)、不依赖于均值的变异性(VIM)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
③持续度:长期血脂控制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提到,LDL-C 降幅越大、持续时间越长,ASCVD风险下降越多。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
(3)生物降脂药血脂控制实现多维度状益
➤PCSK9i血脂控制验证相关研究提示,更高的达标率、更平稳降脂、更佳长期控制能够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
(4)生物时代斑块影像评估检测要求更高:从单一评估走向多模态
➤早期研究主要采用单一影像学方式进行评估监测。
➤2022年发表的PACMAN-AMI研究则首次采用了血管内超声(IVUS)、近红外光谱(NIR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三种影像技术综合评估,提供斑块体积、成分和形态的全方位影像,揭幕生物降脂获益多模态成像技术验证时代。另外,PACMAN-AMI最新亚组分析提示,PCSK9多模态成像技术验证获益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2023年多模态成像研究YELLOW III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稳定性CAD患者他汀基础上加用依洛尤单抗治疗26周,可显著稳定斑块,超过80%的患者实现斑块逆转。提示依洛尤单抗能够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带来斑块形态学改善。
➤另外,一项旨在评估单用PCSK9i治疗对斑块内多种炎症相关标记物影响的研究显示,与其他降脂药(oLLD)治疗相比,进行PCSK9i治疗的患者,斑块内炎症负荷较轻(P<0.01);当分析限定在LDL-C<2.56 mmol/L(100 mg/dL)患者中时,该效应仍显著存在,提示PCSK9i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5)真实世界数据为生物降脂药实践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生物时代血脂管理获益评估证据不仅是临床研究,更有真实世界数据。许多无法仅靠RCT获得解答的临床问题,而生物降脂药真实世界研究对相关问题给出参考答案,例如生物降脂药的临床应用情况(疗效、依从性等)、个体差异性、对血糖的影响、不良反应监测。
因此,需真实世界研究探明生物降脂药实际应用情况,为未来治疗决策调整指明方向。
血脂管理是心血管防控极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生物降脂药的问世及应用,促进血脂管理打开全新篇章。
生物降脂药的独特机制和更强的降脂等特性,为生物时代血脂管理拟定出管理宗旨:联合应用、更强降脂、更高获益。
石蓓 教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遵义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兼心脏急重症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委员兼冠心病介入学组副组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副主席
国家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贵州省医学会心电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
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首批百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10余项省市级课题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0余篇(SCI 51篇,总IF314分,平均6.14分)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第九版、第十版《内科学》编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11家杂志编委
《基层急诊PCI规范化教程》主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