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上海饮料分级出台后,娃哈哈躺赢,穷人或成最大输家

上海饮料分级出台后,娃哈哈躺赢,穷人或成最大输家

6月前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江橙 

◎编辑 | 杨轨山 


还得是上海,这才叫发达,这才叫遥遥领先。


有精力关心民生福利,关心普通人的健康,而不是陷在地方债务、基建,才配得上双脚都站在全球高收入的门槛内。


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颁布试行。


推出这一标准的大背景是:中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达到了数万人之多。


新发布的营养分级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评定等级从高到低,标识ABCD四级,推荐程度也逐步递减。



先不讨论这个标准是否科学,有”闲情逸致“为市民健康用心,这就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更深层次的含义是,糖已经是发达地区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为此也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不排除控糖背后,也有变相降低医疗负担的考虑。



虽然被冠以“营养”之名,但是它很显然并非一份营养价值的选择指南。


举个例子,按照上海目前颁布的标准,牛奶这样传统的营养品就被划分到了奇怪的队列里,反倒变成了评分不高的“偏科怪”。


这是因为,牛奶中本身含有较高的乳糖及饱和脂肪,这两项的含量很容易就让评定等级被拉低至B,甚至C。


相反,没有奶脂,没有代糖的纯茶饮品就可以被评级为A。


由此看来,所谓营养评级,未必真的能成为一份能衡量饮品营养优劣的标准,这份标准也不能就饮料的营养价值给出科学指引。


2023年9月份上海为营养分级进行的预热,当时的说法是“初步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红橙绿系列标识”。


针对的目标很明显,想要整治的对象很突出,就是糖。


喝饮料的中国人大多不缺营养,中国人需要的不是一份面面俱到的营养指南,以营养之名控糖才是真正的大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发表论文称,30年来,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66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95%,而全球这一增长率为30.4%。


这些数字就跟死神明天来敲门一样令人惊悚。


曾几何时,甜饮、甜食是人们在生活中激活多巴胺的小手段,不仅能补充能量,还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不由自主地对糖类食品产生更多的渴望。


到如今,对糖的喜爱与沉迷显然成为了“甜蜜的陷阱”,糖水顺着喉管进入身体,变成了不定时爆发的隐患。


2016年,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一大批胖子看上去营养过剩,实际上只是依靠摄入过量的糖分和脂肪来自我满足,胃被一些高热量垃圾食物占据,反而更可能因营养结构失衡,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长期缺少某些必需营养物质,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隐性饥饿”,联合国粮农组织声称,有22%的中国人目前正在遭受“隐性饥饿”。


控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早在2020年,在一项调查中表示更愿意购买无糖产品的受访消费者已高达78%,无糖或减糖饮料的人群渗透率也从2018年的36%提升至2020年的60%。


想为健康买单的人多了,市场也卯足了劲往这个方向冲。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6%,无糖气泡水市场热度在下降,但无糖茶则取代前者成为增长主力。


艾媒咨询也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达615.6亿元。



与此同时,这股无糖化的风,也吹到了现制茶饮上。


奈雪的茶是行业中早期使用零卡糖的探索者,出于对健康消费理念的尝试,从2019年开始就推出零卡糖,将其作为甜度选择中的替换项。


据奈雪2021年报告数据,有11%的消费者选择零卡糖,这一数据比前一年增长了105%;而超1/3的消费者选择少甜或不另外加糖。


减糖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趋势。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与美团外卖联合发布的《2021新式茶饮趋势分析报告》显示,超过37%的用户关注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最关注的是含糖量、热量、是否有代糖。


从高糖摄入为身体健康亮起警示灯,到消费者的控糖意识萌芽,茶饮品牌自发进行减糖化探索,现如今上海推出首个饮料营养分级,种种迹象表明茶饮行业的“控糖”时代正在到来。


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已经率先加入营养分级试点,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饮企也在无糖赛道拥有爆款单品,站稳了脚跟,娃哈哈、康师傅等饮企也纷纷上车布局无糖饮料市场,为的,或许就是在减糖控糖的大环境下保全一席之地。


控糖是大势所趋没错,但这次的营养分级又真的能如愿地把过多的糖拒之于口腹以外吗?


恐怕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新加坡在2022年底就推出营养等级,而且新加坡的相关规定比上海的要显得更加严厉——营养等级为D级的饮料将被禁止发布广告。


欧美国家多数是肥胖人口大国,其“控糖”需求比起新加坡有过之而无不及,禁止发布广告之流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够看,政府大手一挥,选择直接对含糖饮料进行征税。


2012年,法国对含有添加糖或人造甜味剂的饮料和液体征税,税率为每百克7.16法郎(约0.53元/L),2015年增加到每百克7.5法郎(约0.55元/L)。对超市软饮料销售量的调查显示,在征税的前4个月,含添加糖和人造甜味剂的饮料销售量下降3.3%。


2015年3月,美国的伯克利城也对含糖饮料按照每盎司1美分(约2.40元/L)征税。在税收政策实施后4个月的调查发现,低收入家庭含糖饮料消费量下降21%,白水消费量上升63%。


相较之下,上海此次试行的饮料营养评级仅仅是“标识”,短时间内的效果可没有那么显著。


而且,还有一些配料表完美踩中分级红利的饮料,恐怕会在分级标识出台后赢麻了。


比如娃哈哈AD钙奶,恐怕所有消费者在喝过后都会认为AD钙奶很甜,但是却能在新加坡评到B级,原因就是除了糖之外,还加入了大量的甜味剂。



别人是用甜味剂来去完全取代糖,AD钙奶则是用甜味剂来给糖上强度,这下子饮料营养分级标识一出,可以说是躺赢。



当代中国人对饮料的爱恨是复杂的,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瘦子们可以在奶茶店指点江山,胖子们可以在一排”肥宅快乐水“中任意挑选。


唯独体重值不上不下的大多数人们,在有糖与无糖、快乐与健康之间犹犹豫豫,纠结徘徊。“奶茶羞耻”成了很多有身材焦虑中产的共同问题。


于是低糖饮品闪亮登场,成为迎合一部分人健康需求的更优选。


事实上,对糖的追逐几乎贯穿了人类的历史脉络,也被刻进了人的基因之中。


像本次颁布“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的上海,就是一个含糖量极高的城市。假如你不是上海一带的人,现在去欧美旅行,大概率会吃不习惯。


因为,欧美人实在是太爱吃甜的了!甚至你去当地中餐馆点外国人专属菜单上的食物就会发现,当地中餐针对外国人口味的改良,十之八九是往甜口方向发展。


在欧洲中世纪,糖属于珍稀的奢侈品,只有在欧洲王室、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的餐桌上,才能看到天价进口的糖。


直到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建起一座座甘蔗种植园,糖才终于下嫁,进入寻常百姓家。


1705年,英国人年均食用2磅糖;1801年,年均食用22磅;到了 1900年上升到87磅。一份1797年的家庭账单显示,一户人家每周需要用2英镑来买糖,一年的花费达100英镑。


至今,欧美等国都是甜食的重度爱好者。


在中国,糖也一度是宫廷贵族的奢侈品。


砂糖的制作技术直到唐太宗时期才从印度传入中国,而直到清朝,制糖业才广泛发展。


在此之前,糖是毋庸置疑的奢侈商品,通常是皇帝赏赐大臣时的奖励物品,或是昂贵的医药用品。


民间只有在节日庆典之时,才舍得用糖制作糕点、腌果品等,以待客之用。


千万不要以为清宫戏里妃子们享用的点心能有多美味,这份齁甜齁甜的美味包准能让你无福消受。


看看宫廷里流传出来的传统点心好了:豌豆黄、枣泥酥、桂花糕、云片糕……无一不是甜到让人发腻。


可见,在匮乏年代积累下来的欲望,使得大多数人几乎已经将对糖的渴望内化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即使是今天,可乐也依旧被人称为“肥宅快乐水”。


原因无它,虽然它含糖量高,多喝可乐会变“肥宅”,但架不住它“快乐”啊!


含糖饮料为什么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这是普通人获取快乐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


对于钱包羞涩的人来说,一周一杯奶茶还要安慰自己是“犒劳”,想要低卡糖还得另外加钱,一瓶无糖茶则动辄五六块,而买一瓶含糖饮料还能找到三块钱的大牌子。


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多巴胺激活剂。


即便生活在21世纪,依然有很大一群人依旧在追逐糖所带来的快乐。


大多数人喝含糖量高的饮料不是因为不知情,而更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从某种层面来说,获取快乐的方式如此廉价,何尝不是中国人饥饿生存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呢?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获取一个观点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不易。我们研判团队费心整理了两份报告,总结了跟踪各类重要会议的方法,以及关注的侧重点。

加我免费领取这两份报告。

参考资料:

蓝鲸财经,《群雄逐鹿,无糖茶饮市场谁是老大?》

知乎,《青少年是否“淹没”在运动和能量饮料中?上游和下游干预的必要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智谷趋势

相关新闻

【行业日报】H-1B规则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出台,可能限制移民,印度人成最大输家!?联邦预算案出炉,首次置业者成最大输家?要想买房更难了!盘点娃哈哈商业版图:宗庆后仍与128家企业关联,宗馥莉与179家企业关联浙江考生被上海交大录取,看到专业后家长说宁愿复读也不上:要想娃在高考有优势,这个科目小学就该抓了!联邦财案赢家输家大盘点!租客、中低收入者、学生及小企业成最大赢家卖掉北京上海一套房也留不起学?一大批家长去英国买“G5学区房”,3年后躺赚100万……现实版“继承之战”?最讨厌邓文迪的继子上位,女儿成了最大输家?试图连任的拜登:美国学潮的最大输家“中国再成最大买家”哈佛女孩刘亦婷成美普通中产 被热议沦鸡娃教育输家新加坡再次躺赢,“上海F4”最后一家叠纸也落户新加坡了?中国学生5A*申英本竟被拒?别人家的孩子已躺赢!在家读Alevel就能拿英国学籍+导师推荐信…无论拜登特朗普谁赢,中国留学生都是输家放弃鸡娃后,他们开始卷家委会放弃鸡娃后,他们开始卷家委会!券商ETF业务哪家强?银河国君规模霸榜,华泰成交额最大,这家券商成黑马华人成美国房产最大外国买家之一今年中高考后,上海中产妈的暑假鸡娃新方向,叫人很吃惊!唐家成接掌港交所,重磅人事变动后业绩压力如何破局?新“国九条”后,第一家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券商或出炉第一批英语鸡娃消费降级的上海家长,已经后悔了…“辛者库幼儿园”报名已排到后年,有家长千里送娃求学,园长回应初中生遭3名同学杀害,家属:其中一人事发后躺床上打游戏又一波疫情来袭?加国现最新变异毒王!预约成噩梦,多人遭家庭医生除名或警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