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共同探究从土地到餐桌的巨变」联禾创作计划招募

「共同探究从土地到餐桌的巨变」联禾创作计划招募

6月前

故事FM 的听众朋友:

大家好!


故事FM 将参与一个意义非凡的创作计划——「2024 联禾创作计划」。这个计划由 食通社 联合多家公益和媒体伙伴共同发起,支持媒体创作者和研究者在食农领域开展深入的调研,并资助他们完成面向公众的高质量内容创作。

以下是关于这个计划的具体资讯。

--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餐桌越来越丰盛,但是,餐桌背后的故事——食农体系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及其带来的环境、社会和健康影响,公众却知之甚少。


商业、工业和政策的三重作用重塑了中国食物体系:

  • 母猪上楼节约土地,火龙果接受夜晚补光以便24小时进行光合作用;

  • 电商、食品企业和连锁餐饮绕过传统的农产品批发系统,新商业模式改变了产地的格局;

  • 网红食品层出不穷,街边的独立小店越来越少,连锁品牌越来越多;

  • 预制菜不仅出现在忙碌得没空做饭的都市人冰箱里,也正在占领餐厅和食堂。


这些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影响上下游、决定生产和消费的新兴力量如何促成了这些转变,又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压力同样降临在食农体系头上,“烂场雨”落在河南小麦地里,五常大米淹在台风洪水下,广东正在经历少有的连续暴雨,这些被关注过又很快被遗忘的气候农业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环境影响还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悄悄发生。然而,农业本身也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生产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侵占土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未来,农业想要变得更加可持续,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不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究竟需要走哪条路?


大型食品企业不断推出的“低碳”和“环境友好”计划,号称将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但这些计划是否真如宣传所言,能够改变现状?政府的绿色政策能否兼顾农民利益和环境保护,又该如何协调?


而在另一面,中国的农业生产一步步从农村和农民中剥离出来——现在拥有土地的不是农民,农民也不一定要种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中国农业的未来由谁来支撑似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有些问题看似距离遥远,却由日常每个消费选择决定着,普通人难以置身事外:

  • 点一餐外卖看似便利,也可以影响劳动权益,制造废弃物;

  • 在水果店选择从未见过的新品,可能决定一片水果产区的兴衰;

  • 选择垃圾食品和预制菜,还是就近从农民和小贩处选购食物,意味着是否要把你的食物权利交给大公司。


如果在追问的同时,让公众深切感到以上问题与自己紧密相连,也许现状也可以从消费端发生改变。

食通社希望更多的人去探讨食农问题背后的复杂性。自2017年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在关注中国小农的现状,农业的生态化路径、食物体系发生的变迁以及食物和社会、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认为,一个真正健康的食物体系在环境和社会意义上应该是公平且可持续的。

那么,在这些快速变化的现状之下,我们该如何想象一个公平且可持续的食农系统?


2023年8月,食通社曾在北京举办了一次食农媒体工作坊,邀请了数十位媒体人参与走访食农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并参与讨论。作为第一次尝试,我们惊喜地发现,分散在各处的媒体人——无论他们所在的部门和条线是什么,创作的媒介也各不相同——也在追寻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也表示,有价值和新意的食农媒体报道需要更长期的积累和更深入的调研,但在越来越快节奏的媒体时代,他们能获得的支持并不多。

因此,食通社和多家公益和媒体伙伴共同发起2024联禾创作计划,支持媒体创作者和研究者在食农领域开展调研,并资助其完成进行面向公众的内容创作。

我们希望通过跨界合作,支持媒体伙伴生产出深度且扎实的内容向大众展示出食物和农业背后的复杂性,让公众明晰现状,思考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并采取行动,通过每一餐饭,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


资助说明 -

一.“联禾创作计划支持5-10个面向公众的内容创作项目,内容形式包括特稿、深度调查报告、评论、摄影、播客和视频等。


二.“联禾创作计划”给予入选项目5000-30000元的资助(资助金额根据具体申请而定),用以支持创作者的调研、出差、采访及内容产出等开支。


三.原则上需要在20246-9月完成调研,12月底前完成创作。如调研、创作和发表周期较长,请在申请时说明


四.项目优先考虑有创作经验,已经对接媒体或平台的创作者。如果以独立撰稿人、创作者的身份参加,也可以发表在食通社或入选后由组织方协助对接发表平台。


五.受资助的内容创作可授权食通社和相关媒体合作伙伴转载,并标明“受到食通社联禾创作计划支持”


六.资金支持外,“联禾创作计划”也会和共创方、媒体伙伴、评审专家共同为入选者提供选题优化、对接行业资源等技术支持。


优先资助的选题方向 -

1

可持续食农体系,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与食农体系的关系。

2

食品和农产品价值链;食农行业的权力关系。

3

零售和餐饮行业对农业生产端的影响。

4

电商、无人机、光伏农业等新技术和应用对食农体系的影响。


申请和创作流程 -

5/12

报名截止

5/13-5/19

通过初选者,准备细化方案和面试

5/20-5/26

面试

6月初

确定资助名单

6-9月

开展调研和创作

12月底

完成创作并发表

联禾创作计划评审-
 
李 昌 平
三农学者,中国乡建院创始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
曾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 17 年。2000上书朱镕基总理,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被评为《南方周末》2000 年度人物。
2011年创立中国乡建院,组建首个从事乡村建设的职业化团队,并实践出一套更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乡村振兴模式。
著有《我向总理说实话》、《我向百姓说实话》、《大气候》、《再向总理说实话》等。
 
吕 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2021-2030顾问委员。
吕植教授除了长期研究保护生物学,也对农业和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有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方 可 成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研究兴趣包括数字媒体、新闻学和政治传播。他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从北京大学获得新闻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在加入学界之前,他曾经在《南方周末》 担任记者。
他也是“新闻实验室”的发起人,致力于和更多伙伴一起塑造更好的信息环境,支持更多样化的优质内容生产,包括从食农领域切入、同时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优质内容。
 
刘 娟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World Development》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社会研究与政治生态学、国际发展与农政变迁、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刘娟近年来围绕气候与环境正义、农业—食物体系、乡村振兴中的农民视角等主题发表了系列成果,其关于全球环境正义的论文持续为高被引论文,合著《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政策影响,入选2023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钟 淑 如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人类学博士。
长期从事菜市场文化、可持续食物系统的相关研究,致力于倡导健康饮食生活,促进食农体系绿色可持续发展。2016年起,在全国各地深入调研超过两百个菜市场和生态农场。已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被食通社、一席、《中国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报导,总阅读量超百万,引起热烈社会反响。即将出版著作《中国菜市场》、《Sustainable Food Consumption in China: Changing Foodscapes, Values, and Practices》。
 
常 天 乐
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
从2010年开始通过农夫市集协助生态小农和消费者建立可持续的食物社区,合力减少农业污染和食物浪费、促进饮食健康、推动公平贸易。
2017年,她创办了食通社,集结国内外研究者、实践者和媒体人,共同传播和倡导更加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为行业搭建信息和知识的交流平台,支持从事可持续食物工作的草根组织,推动国内的行业发展,开展政策倡导、促进国际交流。近年来尤其关注食农体系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经济公平、社会公正的复杂关系。
在从事可持续食农工作之前,她曾经在《中国日报》担任财经记者,也在跨国咨询公司、《中国发展简报》工作过。
共创伙伴 -
城乡丰年庆
合一绿学园
农民种子网络
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新闻实验室
中国乡建院
智渔
媒体伙伴 -
单读
故事FM
结绳志
腾讯新闻·科学
在场

- 扫码报名联禾创作计划 -
http://lxi.me/p3b3h 
「食通社联禾创作计划报名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故事FM

相关新闻

从“5G+”到“AI+”,科幻小说里的万物互联成真了HCSSA | 哈佛之声校友说: 朱杰伦:从投行banker到医疗行业CFO到连续创业者 – 一个HBS校友的“去金融化”蜕变从拿命送外卖到“佛系”赚钱,做餐馆30年,是什么让这位福州老板心态巨变?冬青计划2.0升级版 | 从负重到赋能,寻找想为自己“减负”的教育者wteam万瑶:切入创新生态链最前端,帮助超早期创业者完成“从零到一”的跨越星云之下|从“蘑菇房”到多元流动的三亚滨海空间荣获VBEF标杆产业园区创新奖,BioGBA瞄准CGT产业打造从研到产的“超级工厂”培养11位世界冠军的网球教练:从入门到“爬藤”,冠军的品格能让孩子受益一生从“案板上的鱼肉”到“木须肉”——政治漩涡中的TikTok下周大考拉开序幕,IG/Alevel经济从B到9/A*的“突击”秘诀竟然这么简单?龙年限定礼!从“中华第一龙”到明清的龙形象,见证中国“龙”的历史!从“乡下人悲歌”的穷孩子到逆袭耶鲁,川普的副总统候选人震惊美国…孩子变“不听话”的5个阶段,到第4阶段,父母基本就管不住了被“尔滨”从深山里“请”到中央大街的鄂伦春族,你真的了解吗?从大厂「上岸」到国企的人AI视觉的“大一统”:从CV到多模态,从行业大模型到机器人,旷视如何布局?“亲密关系到最后,看见的全是自己”|如何从关系中拿回自己的力量?聚焦丨从第一批“洋学生”到留学匈牙利的中国足球队 见证中匈友谊的双向奔赴年营收超40亿的认养一头牛,从「卷」牧场到「卷」产品从教室到舞台,一群乡村孩子的“三部曲”这3种鱼可能含较高的重金属汞!;难怪中年易发福:负责“管住嘴”的脑细胞到中年变样了|本周论文推荐律师国际化:从不可预知的变局到“风险共担”从 31 岁 互联网“狂人”首富到美国大地主,陈天桥投资成新“传奇”?理想的家什么样?从“栖息地”到“充电站”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