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春耕事件的一些分析推荐
文 | 林一五
这两天关注了一下内蒙古春耕事件。先是官方通报:
通报之外,推荐一些阅读材料。
关于事件本身,首先是《新京报》的一篇评论《先交钱再种地,村干部眼里还有法律吗 | 新京报快评》。题目一如既往的“心惊爆”风格,但正文还是值得一看的。在我看来比央视网的《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写得好一点,央视网这篇虽然采访了法学界专家,但颇有些“假设有此细节”的味道。
特别推荐吕德文老师的《村集体对新增耕地收取有偿使用费,何错之有?》。这篇在批评村干部大放厥词的前提下,主要详述了“收费”背后的乡村格局。“新乡土”这个公众号我们推荐过很多次了,华中乡土派老师同学们的田野调查是非常厉害的。
事件背后的其他问题,因为很多具体方面还不清楚,现阶段感觉抛开那些情绪流量不谈,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看到的干货分析还没有超过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陈柏峰老师的《乡村江湖》、吴毅老师的《小镇喧嚣》和冯军旗老师的《中县干部》的。
以前写过读书笔记,对乡村各种现象的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一眼:《这不是我们应该给少年人的答案》《冯军旗《中县干部》:不止“政治家族”丨读中国计划(五)》《吴毅《小镇喧嚣》:谈徐州丰县事件的人很多,可真懂乡镇的又有几个丨读中国计划(八)》《继续读吴毅《小镇喧嚣》里的魔幻故事丨读中国计划(九)》《农村讲法律吗?讲,也不讲。今天把吴毅《小镇喧嚣》读完丨读中国计划(十)》。
乡村问题特别复杂,也特别有意思,还有很多厉害学者的厉害著作值得推荐,但我没有读过,所以对现在的问题只能理解到这个地步。
我很想说“希望类似的事情以后不要发生”,但那是一句废话,现实中类似的事情以后肯定还会发生。最近在看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发现就算在发展多年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农村依然是个比较魔幻的存在,这种魔幻是对城市居民而言的,是对那些在大学里接受了各种各样“现代文明术语规则体系规训”的非农村人而言的。
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虽然要带着鼓励和乐观的心态看到成绩,但是不能奢望能根绝“大新闻”的土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