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这是一种要命的感情

这是一种要命的感情

6月前



“我跟你说这么多负面的事情,你会不会觉得很烦?”


这是一位多年好友突然意味深长的发问。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应该会回答,“不会啊!”但这“不会”的背后是“真不会”还是“假不会”,我们却不得不琢磨一二。


当我们已经在琢磨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同样陷入了“要不要跟朋友分享负能量信息”的犹疑中,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负能量分享的背后都承载着反复的思量。


犹豫也好,思量也罢,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害怕分享负能量信息。


今天社长就来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会害怕跟朋友分享负能量信息?怕的到底是什么?


过度自我暴露意味着印象管理失败


回想与朋友在一起的那些时光,惬意的午后,吃饭、逛街、看电影、打游戏、喝咖啡,还有聊天,都是一些美好而轻松的事情,即使在聊天中,我们也更倾向于分享有意思的或快乐的事情。久而久之,关于负面的一切似乎都与这格格不入。

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贝弗利·费荷曾提到,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是熟人变成朋友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会假装毫无顾忌的在朋友面前暴露,但实质选择的是暴露好的一面。

当我们跟陌生人、朋友相处时,会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避免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而尽量表现出好的那一面,这其实也就是戈夫曼所提出的印象管理理论。

在朋友面前亦是如此,我们自认为,是因为好的一面,才使我们成为了朋友,所以在相处过程中,我们仍会尽量在朋友心中维持一个好的印象,而当我们把自己的负能量信息过度暴露在朋友面前时,会害怕破坏已形成的印象。


一位远在南方的朋友最近和社长分享了他的烦心事。


他由于长期出差的原因,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一位工作中认识的朋友,深陷在这种三角关系中,难舍难弃尤其心累,一直想找个朋友聊一聊,却始终开不了口。


“有一天晚上,我把整件事打出来想发给你,但是准备发送的时候,我又一个字一个字的删了,是不是很可笑,但我真的不想在你心中留下一个渣男的形象。”


朋友之间确实都会在各自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让人容易忽视的是,印象的形成主要在于相识和相知的早期,一旦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后,印象并不需要刻意管理。所以即便是分享负能量信息,也不会破坏已形成的印象。


如果仔细想想那些经过时间打磨最后仍留在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玩伴。而朋友和玩伴的一个不同点,应该就是朋友会经历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分享正能量信息时,朋友会感到开心,当我们分享负能量信息时,朋友也许会难过,但更重要的是,相比印象,感受到更多的是真诚和信任,“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而信任只会让朋友关系变得更加成熟而稳健。


信息共享可能意味着责任分担

“跟你说这些,你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


当好友与我们分享负能量信息时,她可能总会在最后加上这样一句安慰的话。究其缘由,恐怕是因为“听”的那个人会下意识的以为,在听到朋友讲述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后,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反应,这是一个朋友的责任,更是一个“合格”朋友的义务。


有学者将友情定义为“一种自发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出亲密和扶助”。可以发现不管是亲密,还是扶助,这都是双向的。所以,当我们遭遇困境时,这种友情的内涵会加重我们倾诉时的负担,因为我们害怕这些负能量会让朋友陷入无能为力的痛苦,徒增他们的烦恼。


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约翰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了六岁的儿子丧失了生命,虽然他深陷痛苦的挣扎中,但始终无法与朋友聊一聊这件事,因为他害怕他的分享会加重朋友的痛苦。


心理学的“踢猫效应”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人的负能量总是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和扩散。所以当我们与朋友分享负能量,尤其是极度悲伤的负能量时,朋友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加重他们已有的负担。



那我们是不是就要放弃分享呢?


答案是否定的。站在朋友的立场,我们会像垃圾桶一样,接收朋友扔来的各种负能量信息,即使有的时候不乐意,但我们依然会这样做,因为这是合格朋友的义务。但接收不意味着就此完结,而是意味着开始,即我们在接收消化负能量过程中的反馈,是希望朋友可以真正听到,并下定决心逐步开始行动和开展自我调节,从负能量中不断走出,这才是我们接收负能量的意义所在。


倾诉无效可能遭遇友情危机


不久前,微博上有一个失恋的女生上了热搜,哭得撕心裂肺,最后只能通过喝酒来缓解失恋的痛苦。


走过青春的人,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类似的痛。毫无缘由的眼泪,彻夜彻夜的难眠,一遍又一遍的诉说,朋友已经听腻了,可我们依然伤心难过,似乎朋友再多,倾诉再多,都不如一瓶酒。


于是,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判断,即如果倾诉无效,朋友也无法改变我们所处的困境,我们就会怀疑友情的价值,从而出现友情危机。


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曾对危机进行定义,认为危机是一种失衡状态,当人的生活出现某些变故而感到无助时,原有应对方法不起作用,就会有危机出现。所谓的友情危机即是如此,友情的维持在于一种可以互相帮助的平衡,如果一方陷入困境,另一方却无法提供有效帮助,失衡状态就会导致危机。


曾看到一位网友对大学友情的分享,他帮朋友上课,朋友帮他追女生;他帮朋友复习功课,朋友帮他为女朋友选礼物,似乎只要哥们齐心,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但是当他临近毕业求职屡屡失败时,与朋友倾诉也无法获得一份工作,而同时,朋友已经在享受大学时光最后的快乐。这种境况的差异及无助的状态导致他心理的失衡,对朋友也不再似以前那般热情,并且渐行渐远。



与希望相比,我们也许更害怕失望,害怕承认倾诉无效,害怕对朋友失望,更害怕因此失去朋友。朋友无法及时帮助改变困境,也许是无奈的现实。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和朋友谈论当下所处的困境,需要的不是让朋友帮我们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倾诉的过程,不断剖析自我,做出改变的决定,并获得改变当下困境的力量。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害怕倾诉无效,因为倾诉也许改变不了困境,但是可以改变我们面对困境的态度。

总结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焦虑的人》一书中说,有些人一连很多年都找不到机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感受,假如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有时候就会完全忘记该怎么做。


如果因为害怕,就放弃与朋友倾诉,我们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交流的机会,还有可能是无数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倾诉瞬间,而这些瞬间包括了负能量信息的分享。


也许我们不曾察觉,负能量信息的分享让友情变得更加坚定,因为那些陪伴我们经历痛苦、走出低谷的人,才是真正在乎我们并需要我们在乎的人。


维克多•雨果说,“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负能量,也可以是星星。


安利时刻

不少同学对“人生教练”这个新职业很感兴趣,想成为人生教练,那怎么办呢?


不如组建一个“人生教练”的微信群吧,让大家相互交流。后续,我看要不要在群内做一些“人生教练”的介绍和分享,以及给大家一些教练对话体验的名额等


打造“教练+”思维,可以多场景应用,比如教练式育儿育人、教练式职场职业、教练式关系沟通、教练式领导力、教练式IP、教练式情绪管理、教练式销售、教练式自我成长。


这个群更适合,以下人群:自我成长者、爱学习和分享者、老师、中高层管理者、咨询师、社工、职业转型者 以及正在或者想成为人生教练的人。


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人生教练教练群”,申请暗号:人生教练。




作者:大头童

编辑:胖鱼


为分享,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社会学了没

相关新闻

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冯仑:这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种表现猴痘再度成为全球威胁,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吗?比拜登生死更重要的,是这件大事10年后最有出息的,是这6种孩子是的,这部十周年之作,就是有这么爽!!!看了《周处除三害》才明白:将人生推进深渊的,是这3样东西比院士贪腐更可怕的,是这套医疗创收潜规则公司最该提拔的,是这一类员工“这是别有用心的恶意挑衅”走路都要小心!60岁男游客时报广场遭无端袭击!警方认为这是嫌犯的习惯性行为...相差26岁,娱乐圈高富帅爱上保洁阿姨?这是认真的嘛…极群科技陈春宇:会有新产品取代微信,这是注定的规律“成年人的感情,分开是常态”别小看“汉光”演习的变化,这是落实美国“乌克兰化”的危险要求这是亲生的?美国狠母,枪杀9岁女儿,又淹死2岁儿子,警察懵了,赶紧找找第三个。中国留学妹子带爸妈去纽约高档餐厅,座位安排却让她无比震惊:这是2024的纽约?!【视频】Costco 自主品牌的洗衣液严重缩水!网友:“这是商家的惯用技俩!”富不过三代?这是不折不扣的误解为这种“过敏性年轻人”一哭:这是怎样的专业危机和人格沦陷为什么有贪官,这是我看到的最好回答情绪快要崩掉的时候,是这 7 个小动作稳住了我(做到第二步就会好很多加拿大Z世代整顿职场!拒绝一周5天回办公室:这是另外的价钱!新加坡举目无亲,初来乍到,我知道这是怎样的心情这是谁的部将?又见警察空手夺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