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精英,最好割的韭菜
最近一位教育专家走红了,她自诩是经验丰富的家庭教育师,凭借一系列家访视频,向家长们展示了她的“神奇教育法”。
赵菊英的抖音账号简介中写道:33年资深家庭教育专家,赵菊英是杜同学的妈妈,不花一分补习钱,靠“天才教子法”,把孩子变成天才。
一连串的头衔和教育成果,让家长们把她当做救命稻草,一心只想让她教教自己的孩子。
近期大火的几个视频中,其中一个就是赵菊英拿了两箱牛奶到一名初二学生的家,寒暄几句后就开始实践她的教育理念。
只见赵菊英坐在黄同学的床上,手拿一把戒尺,对站在墙边的黄同学说:“看着我的眼睛,谁砸(手办模型)?”
嘴上说着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哐哐打了几下孩子手心,然后威逼孩子亲手砸掉心爱的手办。
另一个视频中,赵菊英看到女孩桌面摆放的文具和小说,上来就是指责她“无知”“幼稚”“肤浅”,勒令女孩扔掉桌面上所有东西。
这些视频看下来令人窒息,所谓的资深家庭教育师简直就是女版的杨永信。
但是视频中的家长似乎并没有感到不妥,评论区还有不少家长为她的做法叫好,坚信孩子不打不成才。
经过几天的发酵,赵菊英被扒出不是退休教师,而是被学校命令辞退的“污点老师”。
所谓的优秀教育成果,官网根本找不到,而且还是失信执行人。
后知后觉的家长才发现其中有坑,可是那些被伤害的孩子心理已经出现抹不去的阴影。
赵菊英专门挑普通家庭下手,那么董太太就选中了想成为精英阶层的新贵家庭。
董太太是各大平台的头部教育博主,现象级IP,全网粉丝多达千万。和赵菊英的简单粗暴不同,董太太的账号风格更加突出一种高级感。
董太太(自己姓董),离婚带三娃,打造出了独立大女主的人设,精致的直播间和装扮,和各界名流交流教育三句不离精英,十句不离阶层跃升...
不了解精英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人都将她看作榜样,不少家长奉上了6980元学习如何改变家族,成为新贵旺族。
结果发现课是录制的,来回几张PPT说着车轱辘话,学完一无所获,还到处传播焦虑。
花9.8万进她的私董会,连董太太的面都没见着,说是打造精英圈子,其实毫无门槛也无资源对接,给钱就能进。
董太太的真实履历也开始浮出水面,她的精英教育观念也引来官媒盖章存在不良引导。
精英人设随着精英教育理念一起崩塌。
原来这些所谓教育“专家”,包装自己的履历,打着教育的旗号,或帮你教育孩子,或带你阶层跃升,实质不过是惦记着家长们钱包。
赵菊英和董太太,可以说是网红教育博主的卧龙凤雏,轻松拿捏家长的心理。
一个锁定对教育一窍不通的下沉市场父母,另一个聚焦有点钱想要跨越阶层的中产群体。
尤其是后者,她的课程宣称“这不是一门课,而是一次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这对渴望改变地位,跃升阶层的新贵家庭来说极具吸引力。
在董太太的口中,精英教育至少准备一千万,所有话语都在指向精英教育等于花钱教育。
从她的任何一个视频都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精英”直接就等同于有钱有权的阶层,精英教育就是花大钱买来的教育。
越是能烧钱,就越能成为精英。
所以在众多教育赛道中,她选择了国际教育,瞄准的就是信息差,而且国际教育是最费钱的,也是最容易收割家长钱包的。
上当受骗的人大多是来自三四线城市,尤其是那些急于为子女谋求成功的家长们。
在董太太的焦虑攻击下,家长们往往被砸昏了头,临时抱佛脚报班学习精英教育理念,结果沦为了精英教育的一茬韭菜。
“董太太”所宣扬的所谓“精英教育”,其实和当年在二三线城市广为流传的贵妇淑女培训班没有不同,甚至可能割的都是同一批韭菜。
在教育投入和产出越来越低的当下,教育能不能够保本回本还是一回事,期盼着接受所谓的精英教育可以拿到跨越阶层的门票就更是异想天开了。
而真正的资源和圈子,从来就是稀缺而且封闭的,门外人想要进门绝不是靠着所谓的精英教育就能飞升。
在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就算拿到了跨越阶层的“门票”,也不一定真的能够跨入门槛。
单靠钱砸,是砸不出精英的,只会让忽悠你的人发财。
毕竟如果能够通过大众化的教育可以批量产出,那么精英就不叫精英了。
这几年,从谷爱凌到郭文景,鸡娃偶像们层出不穷,每每出现总能吸引家长们的目光。
她们是勤奋、努力、天赋、精英的代言人,无数家长也天真地认为向他们的行动看齐,也能培养出第二个谷爱凌、郭文景。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送他们的孩子去出国留学、学高端小众的体育艺术,一个寒暑假下来上万的辅导支出只是标配。
教育内卷让家长们不约而同患上了“精英焦虑症”,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不能成为精英就会沦为精英的垫脚石。
但,精英真的能够培养出来吗?
教育社会学家姜以琳对北京某精英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为期7年的田野调查,这个调查揭露了一个深刻且无奈的事实:精英阶层是可以自我复制的。
姜以琳的著作《学神》中提到的几个例子,这些精英孩子全部都是在父母提供的资源中成长成才。
这些资源除了物质基础之外,还有文化资本,这是一种普通人难以获得的隐秘的资源。
这些从小享有丰厚物资和教育资源的孩子,培养出的高配得感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竞争中更容易成功。
在一个社会中,精英注定是金字塔顶端那一小撮人,他们不需要通过教育来达成,他们的财富、地位依靠的是世袭和传承。
即使谷爱凌不是滑雪冠军,郭文景不是创业天才少女,他们也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
教育不过是精英们的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一个精英出现在我们眼前,其背后站着一整个家族,他们的成功是几代精英的加持。
普通阶层翻身的精英当然也有,但数量少之又少,比如雷军、周受资等。他们出生普通家庭,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爬到最高。
但是他们的经历也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国内名校毕业,有天赋和时代红利的加持;另一个是标准的好学生模板,从好学校到更好的学校,从好平台到更高的平台。
所以精英的成长之路没有标准的模板,忽悠你买课就能成为精英的,根本不值得相信。
其实孩子成不成为精英真的有什么所谓吗?
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曾经说过,人人都幻想做精英,其实是一场骗局。
在这个骗局里,每个孩子都被教唆着要做精英,却唯独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发挥自己的所爱所长,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
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企图通过教育换取名利,初心就已经变质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