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被北京卫视点名的“董太太”,不过是在贩卖中产阶级的焦虑

被北京卫视点名的“董太太”,不过是在贩卖中产阶级的焦虑

1月前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真正的富养,在于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底层能力。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


这几天,知名网红董太太引发了不少讨论。
 
她大谈“富人如何教育孩子”“精英如何练成”“破局阶层固化”等话题,鼓吹精英教育,圈到了不少有育儿焦虑的中产粉丝。
 

镜头前,她考究的着装,得体的仪态,呈现出一种英式贵族范。
 
她自述自己精英教育理念,为了三个孩子已经投入了1000多万,成功地把孩子送去英国读贵族学校。
 
不仅如此,董太太很懂大众慕强、求富的心理。
 
她会经常采访世界各地富豪、国际名校的学生以及企业家,为自己的精英教育理念背书。

像有一期节目中,她直接在标题点名“钞能力”爸爸的教育观。
 
先着重介绍这位爸爸在上海的豪宅设计,还有这位爸爸的烦恼是:怎么把身上的钱花掉。
 
一切铺垫完毕后,董太太才进入教育的话题,这位爸爸是怎么送女儿去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


每一期都像爽剧爽文一样,上流人士光鲜亮丽,子女学业有成。
  
谁看了不迷糊?

于是,一大批渴望鲤鱼跃龙门的中产父母一跺脚、一咬牙,买下了董太太推荐的名门贵族教育课程。


但是董太太成也精英教育,败也精英教育。

慢慢地,有人就看出不对劲:这所谓精英教育太过粗暴单一了,基本就是围绕着名利转。

 
北京卫视也亲自下场点名批评:董太太实际上就是贩卖焦虑,所宣扬的精英教育也存在不良价值导向。


董太太一时成了舆论风口,别人口诛笔伐。

那一群被收割的中产阶级们,也成了嘲讽的对象,一个劲地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想到自己先成了韭菜。

别人觉得他们愚昧,我看到的却是他们被时代裹挟的迷惘和焦虑。

他们想托举孩子到更高的阶层,一味砸钱、一味逼孩子,把精英教育变成了金钱教育、鸡娃教育。

01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中产到破产之间只差一场精英教育。

重金教育孩子,搁在以前是稳赚不赔的事业,放到现在一不小心就成了血本无归的投资。
  
作者@小琛日记聊到自己的经历,她16岁就被父母送去美国读高中。
 
父母为了供她上学,前前后后花费了约268万人民币,还欠了不少外债。
 
而小琛也十分争气,研究生考入了藤校。
 
毕业回国工作时,她就拿到了12K的薪资。
 
可如今她30岁,距离自己的教育投资回本更是遥遥无期。
 
都说教育就是拿钱打水漂,听见响是幸运,听不见才是常态。

虽然@小琛抱怨她的教育高投入,低回报,但起码上了名校,月薪上万,还算是听见了声响。

但多少人把钱砸进去,连一声响都听不到。

他们安排孩子上中英双语的私立学校,初中去国际学校,高中着手规划出国留学,呕心沥血供养了十几年,孩子出来后只找了一份三四千块的工作。

他们砸重金逼着孩子学击剑、学马术、各种乐器,可孩子只是多了一项乐趣。
    
中产父母以整个家庭为代价,搏孩子的璀璨未来,但往往会事与愿违。

在国际学校当老师的@张舟说过他一个深圳的朋友。

早早就步入中产阶层,却因为奉行精英教育,掏空了家底。

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放着不买大平层,非得去买老破小,一家子挤在逼仄的空间里。

课外活动也从网球升级到马术,寒暑假上会安排去海外游学,一次花费就得好几万。

@张舟感慨地说,砸钱式的精英教育可能还没培养出天之骄子,家庭就先被拖垮了。

不得不承认,精英教育是一件沉没成本非常高的投资。
 
它可能是一条阶层跃升的大道,更可能是返贫的无底深渊。

02
 
斯坦福学生中流传着一个名词叫“斯坦福狂鸭症”。

想象一下,一只悠闲的鸭子在湖面上逍遥自在地漂过,水面之上的平静掩盖了水面之下鸭掌的疯狂拨动。
 
 
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就像这一只鸭子一样,表面上优秀且有涵养,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教育资源,但也面临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压力。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里,家进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国王爱德华六世营山男校,这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

妈妈晓菲亲力亲为,为孩子家进精心制作了一份学习时间表,课间休息只给三分钟。

除了学习之外,晓菲努力让孩子全面发展,不仅会打橄榄球,还会拉小提琴、弹钢琴。

她为孩子早早规划好的未来职业道路:医生。
 
从家进很小的时候,晓菲就不遗余力激发他对医学的兴趣和灌输医学的信息知识。
 
 
晓菲自言,她要让自己的孩子跻身英国的精英行列。
 
但在这样的精英教育下,孩子的身心却出现了问题。

在清华大学心聆实验室对家进的精神压力测试下,都表明家进的潜意识压力和紧张感都很大。
 
 
晓菲这才想起家进的抱怨和经常会不自觉咬手指的行为。
 
 
这让晓菲陷入茫然无措中,为什么推崇的精英教育结果会是这样?
 
中产父母生怕孩子落后别人家一步,像拉紧发条一样,把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家里学习至上,在学校绩点至上,他们不允许孩子走偏,更不允许孩子浪费时间。

可如果父母把考名校、挤进精英行列当目标,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悲剧的种子便种下了。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发表过一篇名为《精英教育的劣势》的文章,他认为许多人精英教育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

当孩子身上光鲜外表被剥离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身上寄居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焦虑、失落、无助、空虚和孤独。

精英教育,可能鸡出一只飞到枝头的凤凰,也可能培养出一个精神病患者。  

03
 
博主@姑的idea也驳斥了董太太的价值观,聊了聊她所理解的精英教育。

出生海淀的她从小被鸡娃,高中重点名校,本科在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

她的发小从清华龙班到人大附中,大学就读于杜克,毕业就职于华尔街。 
 
她们认识的一些真正精英里,会把孩子送去一些非常小众、类似职校的地方。

这些学校的共性在于:打破学科边界,让孩子们根据兴趣学习,并且尽早开始创业或者研究。

博主认为:他们不再需要给孩子做任何学历镀金,而是直接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许多人对精英教育的理解比较浅层,生搬硬套富人的教育模式。

上最昂贵的学校,请最好的老师,却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

自以为是地给孩子设计好未来,却从不问孩子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这种模式养育出来的孩子,被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称之为:优秀的绵羊。

他们聪明却又低能,勤奋却又没思辨,离开书本几乎是半个“废人”。

伊泽尔·沃西基被誉为“硅谷教母”,她的三个女儿在美国都非常出名。


大女儿苏珊·沃西基,被誉为“Google之母”;


二女儿珍妮特·沃西基,是医学人类学家、流行病学家;


三女儿安妮·沃西基,更是被誉为“女版乔布斯”。


为什么她们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那是因为伊泽尔从小就教会他们要独立学习和思考。


比如自己的生活,自己得安排好。哪笔钱花得有意义,哪些钱不必要花。


比如遇到问题,不是从别人那里寻求帮助,首先要看看能不能通过思考,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到底,真正的富养,在于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底层能力。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决定一个人阶层的能力,这不需要卷财力。 

一直以来,我对精英教育不置可否。


我从小上山爬树打弹弓,下河摸小鱼抓小虾,没上过贵族学校,没上过兴趣班,只是从小爱读书而已。


这并不影响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


都说,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如果孩子一直被困在精英教育计划里,怎么奔向旷野。


拿我儿子来说,他因为功课不拔尖、运动能力不突出,除了劳动委员,别的职位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对于他的未来,我从不担心。


他跟男同学能玩一块,又能照顾好女同学。


他能自己做早餐、收拾房间,自己安排好零花钱。


我想,一个能独立解决人际关系、生活问题的孩子,能差到哪儿去呢?


点个在看,与父母们共勉。


家有小男孩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男孩派(微信号:boy666dj)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洞见

相关新闻

被群嘲“巨婴”的中产家长, 为何活成了全社会最焦虑的一群人?​央视主持人董浩:从央视“消失”的他,2次被下病危通知书,如今住窑洞生活?躺平还是逆袭?被腾讯财报点名的Supercell又一次创造“神话”拖欠税款超1300万元,知名品牌母公司被税务局“点名”!创始人曾立目标:一生要交满100亿元的税被抖音点名的私董会,到底是什么东西?深度好文|花旗要退出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不良债务交易业务花旗要退出被称为「点石成金」的不良债务交易业务哈佛女孩刘亦婷被群嘲,“普通中产”的鸡娃骗局破碎了?安省15个被网友被疯狂点赞的“避寒”天花板!温泉度假地现在去也不晚!移民局重要通知!父母团聚签最新进展来了!赶紧告诉你的亲朋好友,新西兰真不是这样的!盘点那些年被问过的“奇葩”问题……我觉着,“我妈就是董明珠”被骂的冤枉央视网支持!被高校“封杀”的床上神器,却是成年人最后的“遮羞布”!那个在街头卖米粉的“北大硕士”张天一,被董明珠骂浪费资源,过去10年如今怎么样了北京240斤的酒吧“捡尸人”被刑拘澳洲一家四口全部溺亡!近20年来最严重溺亡事故!海边隐藏的“死亡陷阱”,悉尼25名游客被卷走...高考后必读:董宇辉“自用之才”与“被用之才”的人生抉择月入5万的“外包父母”,能解决中产的育儿焦虑吗?[心塞]年入$10w+的加拿大人失望透顶!中产焦虑“账单都付不起”心塞!年入$10w+的加拿大人失望透顶!中产焦虑“账单都付不起”存3个月错点成存1年,提前取款利息归零还要赔2000美元!最近被疯抢的“高息”存款,要小心“违约条款”人均3000的米其林,被中产吃成了“沙县小吃”被AI焦虑环绕的时代,更需要“反共识”的能力“现在的非法移民被惯坏了”!餐厅老板回忆自己走线赴美,到拥有7家餐馆260多名员工实现美国梦...“现在的非法移民被惯坏了”!纽约餐厅老板回忆自己走线赴美,到拥有7家餐馆260多名员工实现美国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