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诗人、梁思成的妻子……大众眼中的林徽因有着多重身份。而202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用一场迟到了百年的建筑学位补授仪式告诉所有人:林徽因女士是一位卓越、优秀、名副其实的建筑师。
5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向该校毕业生、中国建筑先驱林徽因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士学位,表达对她的致敬。
尽管这是一份迟到了百年的礼物,但这个消息令林徽因家属后人惊讶且万分喜悦。林徽因的曾孙女梁周洋坦言,尽管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成就斐然,但在国际建筑史上并未获得相应的名誉和认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位补授,让更多海外学生和学者了解林徽因的杰出贡献,提升中国建筑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100年前,宾大曾拒绝林徽因就读建筑系的入学申请。由此,林徽因不得不转而进入美术系学习,并取得了美术学学士学位。与此同时,除了不对女性开放的课程以外,林徽因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修读。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学英国,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想法。她说:“西方的经典艺术辉煌壮丽,我渴望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带回我的祖国。”自此,林徽因的人生与中国建筑再也没有分开。她和梁思成一起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一起撰写《中国建筑史》,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研究中国古建保护,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是绝大多数人提起林徽因时的第一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古建筑。在她的眼里,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也蕴含着“诗意”和“画意”。因此,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人文色彩成为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她的学术报告也一样文采斐然,仿佛是隽永的文学作品。林徽因和梁思成一直致力于寻找和总结中国建筑的特点和技法。他们认为,必须进行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的建筑实例测绘资料,再结合历史文字记载进行比较和归纳,才能找到藏在中国建筑中的奥秘。其中,最为辉煌的一次考察,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高悬的大殿脊檩黑暗无光,蝙蝠盘踞。林徽因尽力寻找可能存在的文字历史依据,最终隐约辨出了两丈高的大梁底面有一行字:“女弟子宁公遇”,其余则依旧模糊一片。借着手电光工作了数日,他们才解读出全部题字,证明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这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野外考察古建筑的生活异常艰苦,常常要担心断餐,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当年,行路都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风尘扑面,颠颠簸簸,目的地一般都在很偏远的深山荒野。1930年至1945年15年间,林徽因、梁思成共走了15个省,190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很多古建筑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以及国际的认识,从此被加以保护。参加新中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个辉煌。林徽因认为,各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与产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内涵,而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的国徽也必须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体现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同时还要符合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底蕴。因此,她以玉璧作为新中国国徽的基本图案,以此象征新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丰裕与和平。又将国徽与国旗进行了紧密的融合,并对齿轮、嘉禾、红绶以及玉璧进行了合理搭配,才使得其所参与设计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主题风格的国徽于1950年9月20日被正式确定采用。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回忆称,“回到阔别一年多的家时,惊奇地发现,家里沙发上、桌子上、椅子上到处都是红金两色的国徽图案。”面对天安门上的国徽,梁再冰有种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心情:“那个红色中有着父母的心血,那个金色中也有着父母心中的辉煌。”群星闪耀时的民国时期,被误读最多的才女,非林徽因莫属。在上世纪的风云变迁中,出身书香世家的她,以举手投足的优雅和睿智,诠释了何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家,林徽因还和梁思成一起把毕生研究整理成资料,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建筑书籍《中国建筑史》,而林徽因的才华远不局限于建筑事业上,她也是一位妥妥的文化偶像。酷爱文学艺术的她,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散文,年纪轻轻就写出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被胡适称为“中国一代才女”。梁实秋赞她“才情出众,20世纪中国至美的女人”。不管是感情家庭,还是事业人生,她都拎得清,经营得有滋有味,让所有女人羡慕。人生困难时,细细品味林徽因对生活的态度:抗战时期,她拖着病体,考察古建筑,撰写著作。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她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女儿梁再冰回忆说,妈妈身上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寒士”之风,无论生活“沦落”到怎样的底层困境,那股子“精神头”始终傲然而立,从不曾消失丢弃。教导儿女时,不妨看看林徽因的书信:1937年,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彼时,林徽因正在五台山考察古建筑。信中,林徽因专门向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还有一次,儿子梁从诫问林徽因:“妈妈,日本人打过来了怎么办?”林徽因坚定地说: “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如此坚毅又具有胆识,这就是我们中国文人的铮铮傲骨。女儿太爱阅读,她寄给女儿一则幽默的漫画,让她不要近视严重变成袋鼠。(林徽因说:否则,最低限度我是不会有一个女婿的。)让人也会心一笑,真是一位值得尊敬又可爱的母亲。大到民族气节、小到生活琐事,林徽因对儿女言传身教、再三叮嘱,儿女最终也成为国之栋梁。1933年,林徽因曾在杂志《新月》上发表诗作《莲灯》:“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跨越一个世纪,林徽因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她的光亮在一百年后依旧未曾消减,而是成为他人的指路明灯。来源 :《留学生》杂志
文 :武志军
《习近平致信祝贺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
《欧美同学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11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