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10年纵有千疮百孔,但我最不后悔的是什么?
你们都知道,芊芊在三年级的时候突然了全面的摆烂。
而在这之前一直是比较自律坚持我各种安排和计划。
我后来写了一篇《苦心早教10年,女儿却在我完全不懂的领域野蛮生长》反思自己10年的鸡娃路(这篇文末有链接,感兴趣妈妈可以去考古)。
没想到评论区一水儿的跑偏,认为我女儿有现在的成绩,反而和之前的“鸡娃”是分不开的。
让我不得不又“反思”我的反思
反思中,我意识到,评论区给我留言妈妈们,恰恰证明说明了一件事:真实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教育也是如此,这些年的讨论,好像不是鸡娃,就是躺平,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鸡娃和躺平是走到极端的两个点,这中间其实还有一条线,而这条线才是我们真正的路径。
再次回头看“我的回头看”,确实是,现在我给女儿的接纳,空间和留白,能让她更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取得一些的小小成果。但如果没有之前鸡娃路我做对的那些事,现在也许未必是这般样貌。
我对芊芊教养方式的改变,是从她三年级对我全面反抗开始,我经历了一年的黑暗森林般的探索期。我从研究美国老师的教案,变成了疯狂的读教育类的书籍。
在谷底开始觉醒,懂得了原来父母给孩子应该是给无条件的爱,给能量,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我的计划,去实施控制。
这样践行了一年多,我发现我之前培养芊芊的那些能力反而开始浮出水面。
学习上,我去研究筛选好的资源,提供给女儿,不再点点滴滴都跟进,而是少量引导。芊芊的成绩不是学霸,但一直稳定在中上水平(数学成绩一直zui好)。
五年级的时候,她凭自学,自己剪辑视频,用一年时间,dou音从0粉丝,做到了3万粉丝(截屏时候时候2.8w,后来很快过了3w,6年级学业太忙就停更了,而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里还是没有dou音)
更让我意外的是画画,她也用画画软件,从一张张静图开始自学
从模仿到原创
到制作有剧情的动画小片,全部是原创的(除了配乐)。
这个小片讲的是她画累了,跟她的画画软件say goodbye👆而我也没百般劝阻,我说你累了就休息,你有自己的节奏,等你想再画,随时还可以画。正式这样的接纳和尊重,结果我女儿就休息了一天,又复出
不是说她画的有多好,而是说,这些都是她自学的,自己探索的。
然后就是日语,她从0基础50音开始自学,到能用日文写一封信,写给5年后的自己,希望自己更加自信(女儿不让我放这封信,尊重她的意思我就虚化了,其实满正能量的)。
看到女儿现在还依然保有探索欲和自学能力,我不得不回想“鸡娃”的那10年,我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试着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最不后悔的是什么?那么这个部分大概率就是我做对的地方。
我还愿意再做一次的事情,提炼成一句话就是:轻知识灌输,重思维培养。
是的,就是这句被说烂了的观点
但是,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句话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我们不认同,或者说恰恰相反这是我们无比认同的观点,难点在于,我们无法落地。
正是因为它很“飘”,所以导致我们当下只能抓住那些确定的东西:就是学习成绩。
可我要告诉你的是,思维培养并不虚无缥缈。
翻看我自己去年出版的书,这里就藏着我10年思维培养的压箱底的宝藏(我很少出来宣传,但已经偷偷加印2次啦,)
写公号这10年我的风格就是主打一个接地气,都是是我尽量去吃透底层逻辑后,寻找到可落地的策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
有妈妈说,我不管分享什么,教养孩子、到思维培养,所有事,我都思路清晰。(非常感谢妞们的认可)
甚至我自己的减肥护肤,家居收纳,运动减肥,我都喜欢先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形成体感和经验, 吃透底层逻辑后,再迭代自己的方法
有的妈妈说,看重我强大的执行力和落地能力。
甚至有的妈妈真的亲眼“见证”过,我那10年路的一个定格
铺垫了这么多,其实今天就给妞们说说,在芊芊思维的培养,我到底做对了什么,以及是怎么落地的?
因为从小学开始也一点都不晚,或者说任何时候都不晚,不同年龄只是需要我们匹配好资源的难度就可以了,但底层逻辑是不变的。
另外,我每周会在圈里分享一些思维培养的新思考,新的策略,新的认知,外加我的各种日常。
感兴趣的妞,可以长按识别👆加芊妈小助手,她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同步我发圈。
关于思维培养,我总结了两点很具体的策略
选对玩的事情,比选对学的事情重要
搞清玩这些的思维能力到底在哪里,暂时看不到成绩也不焦虑
选对玩的事情,比选对学的事情重要
我刚开始鸡娃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就是看重语数外,想着将来当学霸么(这些年我也悟出来,追求当学霸我们的隐患到底是什么?改天在py圈里细说,加上面我的小助手,可以看到我同步的py圈)
我老公是英语8级(和外国人交流基本无障碍那种)从芊芊出生到2岁,我家一直是双语环境,老公只和孩子说英语。
那会我闺女2岁的英语水平恨不得比现在都好
但是说了2年我老公觉得很痛苦,他说为了让女儿学英语,他失去了和孩子表达的自由度,人家果断放弃了
我也给闺女闪卡学过数学,背诗,听英语儿歌,包括我那会哄睡都是三字经刚生完娃,难免“鸡娃”走火入魔。
但随着芊芊越大越觉得,我越来越感到不适,因为这些方法少了一样东西:人性
这个过程感觉我女儿像一个AI,我则不断的机械的输入一堆信息。
这个在当时说不清的“人性”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根本不是我们人类的学习方式。
我们人类的大脑是靠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去学习的,神经元链接的越多,我们学的越快越好,说白了,就是我们俗称的经验。
而我们的经验形成,是先需要靠我们的体验去收集更多的信息的。
🌰比如你看美国小学的科学课,非常重要的一课,就是让孩子学习用五感去(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去描述一件事物(我带芊芊用五感在描述橙子)
👇下图是她填好的内容
这步是在干嘛呢?这步是我们人类收集信息du有的方式。
学习任何一样东西,我们人类会全面启动我们的感官去收集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你亲眼看过,亲自摸过,亲口尝过...那你对它的学习,比你仅仅从课本上读到or背过,理解的要深的多。
🌰比如我闺蜜的儿子最近痴迷一个科学课。其中一课是讲地球的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这是咱们初中地理的知识,当下“背”很容易,但是过几天还能分清的,就难了。所以课上老师是让孩子亲自去做地球内部各层的模型。
这一步就是通过触感,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收集信息,那孩子的记忆会深刻很多。
或者更准确的说,他儿子孩子其实不是记住了,而是理解了。
所以我们人类大脑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五感收集信息,然后多维度去体验,去操作,让更多神经元之间去打通,相连,才是真正的高维度的学习。
那么灌输知识是在干嘛呢?是单一化我们的学习方式,是机器的学习方式。
课本上的知识,正是前人通过上述的方式提炼出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理论,然后让孩子去死记硬背。
很多时候,我都感觉我们的教育做反了,教育不应该追求效率,灌输海量知识,恰恰前面要慢,要学习如何学习。
因为比效率,比知识的输入量,比运算速度,人类和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段位的,去用自己的短板拼它的长板,以后咱不等着被人工智能碾压,还等啥呢?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厌学,就是因为大脑在保护我们啊。一切灌输的单一的输入方式,都会让人类感到枯燥,排斥。
所以从芊芊1岁开始,我凭直觉选择了“人性”,每天都会给她准备各种小游戏,动手操作的都是她。
我女儿zui喜欢的就是各种科学小实验,每天我下班见我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玩什么?
这些实验乍一看是玩个热闹,但其实里面有归纳思维,逻辑思维,反馈思维,孩子都有学到,只是我们暂时解读不了。(这个部分具体内容我这篇就不展开了,我会在下周单写玩科学的好处给你们拆下这个过程,是怎么让孩子真正有效学习的)
然后就是桌游,从小玩了也有200+桌游了。
还有乐高,我们玩了很多很多年。
最后就是绘本,我曾经说过,那些把绘本只当成阅读工具,并建议孩子少读绘本的那些专家和老师们,只能说你们错过了一个亿啊。芊芊1岁时候,我家一面3.7米高,5.6宽的书墙,绘本占了一半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艺术啊,运动啊,学科知识(我也有学,只是我们学侧重点不一样)
但科学、桌游、乐高、绘本呢,属于固定项目,每周至少1-2次(科学如果不是我懒得准备和收拾,我闺女恨不得天天玩)
你看这些是不是都显得“不务正业”,但孩子越大你越发现,这些“不务正业”中蕴藏的思维的能量。
还有让我觉得最意思的一个点是,我家芊芊在以上哪个领域都没玩出什么太大的名堂。
但是却在她自己真正喜欢的领域开花结果。
这就是思维培养zui大的优势,比起灌输知识来说,思维培养一定会埋下一颗种子,只是在哪开花儿,在哪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p.s当然不是说学科知识就不学了,为了应试肯定要学,只不过我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找能提分的资源和课程,不要既要又要。(这个有机会展开说)
搞清玩这些的思维能力到底在哪里,暂时看不到成绩也不焦虑
但思维的培养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慢,它的成果一时不会浮出水面的,让我们不能淡定的坚持。
这个时候呢,亲爱的们,也不要焦虑,芊妈今天就简单给你们说下这些玩法中都藏着思维的种子,让孩子自由探索即可,咱不慌。
那我按下面的顺序一一罗列给你们说哈:科学👉桌游👉乐高👉绘本
💎科学
科学是我个人zui推荐的,因为它几乎就是我们人类学习方式的一个微缩模型。
当孩子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她会从收集👉观察👉操作👉成果👉反馈优化👉新成果,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
下图来自美国小学加州教材GK级别👇(这套书我那会都快翻烂了)
比如芊芊1岁的时候我们玩个简单的颜色配对,她需要了解每种颜色是什么,以及哪两种颜色之间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可惜没有照片了,早期的照片当时存在网易博客,博客关了,照片都没了)。
长大以后,她也会用乐高去做一个自动绘画工具,来观察它的运行轨迹,并通过调整它的高低or角度位置,来改变它的运动轨迹。
科学中还有很多思维能力,是一个集大成者,下周我给大家单独写一篇,展开说。
公号文章的推送也会实时同步到py圈,怕错过的妞,可以长按识别👇加芊妈小助手,同步看我的发圈内容
💎桌游
桌游也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和科学的切入点不太一样。
首先桌游中本身的主题就是包罗万象的,所以就有不同的技能融入其中,也有很多知识点。
比如芊芊从小喜欢玩的空间类的桌游,虽然她整体学习成绩中上,但数学成绩一直是前三。
桌游更多是学会策略,布局,统筹,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得失。
🌰比如我们玩过的《千年丝路》,同样的东西在两个城市的价钱不一样,虽然低买高卖能赚钱,但是路程远近也得考虑,这可太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了。
另外,桌游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如何输。这个可以看我直接分享的视频哈👇
💎乐高
乐高主要是搭建类游戏,天然带有建筑知识的属性,比如学习互锁结构,如果让搭建更坚固
另外乐高对空间能力的培养是最直观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是学数学几何的时候,真的不吃力。
乐高中里面有很多机械,物理的规律运用。
而且乐高和科学一样,是有自己的思考模型的,搭建出来一个成品,你要怎么想,关键因素是什么,这都会在孩子玩乐高中,自己慢慢的领悟出来。
💎绘本
绘本的特殊性,在于孩子只用到视觉信息去理解和学习。
但是绘本实在主题太丰富了,包罗万象,而且画绘本的大师们,深知孩子学习发展的规律(他们不是教育专家,但他们是大师)
比如这本经典的《第五个》,就是一个充满悬疑,氛围感拉满,充满节奏感,最后让孩子进行推理的一本经典。
比如这本《让路给小鸭子》,俯视、仰视、平视、远景、近景等等,让孩子感受各种视角的空间变换。
还有这本《海边的早晨》,把一个孩子掉牙以后那种像发生了天大的事的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我心中一直是一本文学经典。
绘本真的会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并逐渐把我们的孩子当做一个鲜活的人,存在于你的面前。而不是我们完成自己人生规划的工具。
绘本中有思维,有故事,有艺术,有烧脑,有人生,有文学。
所有说多看绘本不好的人,我都无法客观赞同,只能主观反对。
女儿大了,我不再给她读绘本了,但是我自己依然是绘本的忠实脑残粉。这次去埃及之前的,我大部分的学习都是来自于绘本(我飞机上看的加古里子的埃及简史,这个作者的很多科普书,也是芊芊从小读到大的)。
结尾
当然还要警醒,我之前踩过的那些坑,无论我们认为多好的东西,都不要妄想孩子能按照你的设计与安排去执行。因为我们的控制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恐惧。
放下恐惧与焦虑,看见孩子,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颗种子(提供好的资源),不干涉,不着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喜好去探索。
也许日后他开出的不是你最期望的那朵花,但是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生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p.s:开头的提到的文章,想考古的妈妈戳这里👉《苦心早教10年,女儿却在我完全不懂的领域野蛮生长》
🛒本周芊妈推荐好物
👉女儿是吃菜困难户,我用这款配料干净且好吃的沙拉汁解决(点击下图👇看我详细分析)
👉我夏天的洞洞鞋穿出跑鞋脚感,厚底增高6cm还能暴走(点击下图👇看我详细分析)
👉给爸妈换上了德国蓝*同厂的花洒,水流更冲还可以过滤(点击下图👇看我详细分析)
点开芊妈的公号名片👇
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这样我就不会因为只会写干货,而把你们弄丢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