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的影响:核威慑的局限性与走向战争的世界
俄乌战争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影响,恐怕需要再过五十年时间才能真正全面展露,或者说,俄乌战争正在揭露一个早就该被揭露的现实——那就是核威慑在维护大国战略安全利益时的巨大局限性。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俄国政府自诩具备主要核大国中最坚决的核武使用意愿,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俄国依然面临乌克兰人对俄国边界城市的深度入侵和国内战略目标的空中轰炸,她花费高昂的核武器依然在沉睡。
俄乌战争用事实表明,一旦一场大规模战争爆发,对于核大国来说,她不仅仅无法依靠核威慑实现其战略目标,也无法仅仅依靠核威慑保证其基本的国家安全。
正如现实展现的那般,莫斯科的核威慑也的确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削弱,由于对俄国核威慑担心的下降,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也越来越缺乏顾忌,在战争初期,西方摄于俄国的核武威胁不敢对乌克兰提供先进战机和中程导弹,不允许乌克兰用西方武器攻击俄国境内目标,但现在,俄国核威慑的下降使得西方敢于放开对这些武器的限制并不再约束那些更有侵略性和争议性的军事行动(如入侵攻占别尔哥罗德)。
说起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阿富汗战争期间,核威慑的局限性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当时西方支持穆斯林圣战士越过苏阿边境,进入苏联腹地袭击中亚地带的苏联官员和政府机关,破坏苏联基础设施,尽管当时的美国官员极为害怕苏联对此做出核反应,但这些试探行动都没有惊动苏联政府的核武库。
而今天的乌克兰战争中,西方支持的乌克兰军队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攻击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游击队式的小打小闹或者边缘地区的僻壤地区,要知道,乌克兰军队在西方鼓动下一度占领了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市中心,袭击了莫斯科,并轰炸了俄国最重要的工业设施和国家机关。这些都没能引发俄国的核反应——尽管事前俄国对这些行动做出了核威慑的严厉警告。
这些战争行为表明,核武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并不能在战争中保证国家利益的安全,至少其作为军事兵器具有巨大的战略局限性。在相当大的关键安全拒阻空间中,核威慑的作用是完全空白的。一旦核威慑的可信度被打破,其效用更是大打折扣。
然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漫长和平历史中,核威慑在维持大国非战状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三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中,世界军事大国之间一度濒临战争,但最终因为核威慑而保持了和平。从这个角度看,核威慑的可信度乃是世界和平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俄乌战争用事实检验了大国之间对抗过程中核威慑可信度的严重局限性,在一场真正的战争中,核武器的使用临界点太高,以至于既不能避免战争,也不能结束战争,更不能赢得战争,几乎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可信性。
于是,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核威慑的可信度虽然不至于完全破灭,却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而这必然会给未来数十年的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将会轻易意识到,在下一次古巴导弹危机式的战争边缘游戏之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很可能不再相信核威慑的可靠性,这也代表着一场真正的、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可能性将因此大大提高。
如同经济全球化乃是全球和平的经济信仰保证一样,核威慑的可靠性乃是全球和平另一层更为重要的保证,但现在,这些基于信仰的保证都在崩溃。
从这个角度看,在通过世界大战的道路之上,那些曾经被视为坚不可摧的障碍正一个接一个被历史无情扫除,而人类也将心怀彷徨,不得不迎击那不可逆料的残酷命运。
语音节目系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