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堂|岩井俊二:青春片就是把封闭在内心的想法拍出来
6月21日下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作客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与热情的上海影迷畅谈一个永恒的话题:青春。
从1995年的《情书》开始,《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一系列影片,奠定了岩井俊二在中国影迷心目中的地位。此外,2011年,岩井俊二首次执导英文影片《吸血鬼》,获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提名。2018年,岩井俊二自编自导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并于2020年翻拍为日版《最后一封信》。他于2023年推出的新作《Kyrie之歌》,也是本届电影节最为抢手的展映作品之一。
上海影迷“高质量问题”
令人印象深刻
这已经是岩井俊二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第四次约会。早在2002年,岩井俊二就凭借《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摘取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随后出任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评委会主席及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他笑言,担任亚新评委时,观看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对他来说其实是有点“痛苦和纠结”的。而且有意思的是,他所推荐的电影,并没有获得更多评委的认同,最终也没能评上奖。“但是用6个小时的时间,就每一部作品和其他评委一起讨论,这对我来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从“文学少年”
到“映像作家”
在学生时代,岩井俊二的专业是美术而非电影,曾经的理想是做个小说家。岩井俊二笑言,自己在高中阶段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读小说上面。但在偶然一次看电影时,感受到了作为电影工作者的意义,大学时就进了电影社团。直到大三,他发现与写小说相比,拍电影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慢慢转向电影制作。
岩井俊二想通过这些往事表达的是,如果一个导演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创意,那只不过是因为他内心有很多积累,所以才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从自己的积累当中挑选出合适的素材和方法。“在不为人知时,我坚持不懈地努力、积累,这对现在的我还是有帮助的,所以我要对年轻时的自己表示感谢。”岩井俊二凭借电视电影《烟花》入行,1995年以首部长篇电影《情书》一举成名,并逐渐获得“映像作家”的称谓。这一年,他32岁。
青春片就是把封闭在内心的
想法拍出来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当中,“青春”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岩井俊二打了一个比喻:我们小时候懵懂无知,觉得全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到了社会上之后,就不得不转变思路,放弃很多事情,然后一点点成长。“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候不愿意放弃孩提时代的自己,有时候想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就想是不是能把封闭在自己内心的这种想法拍出来,能够被人所理解。”
岩井俊二的电影配乐,也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岩井俊二作客电影学堂的消息发布之后,影迷们网上留言最想提问导演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电影配乐。岩井俊二回应说,自己从大学时代起就非常喜欢电影配乐,简直可以说是“过度喜欢”,以至于自己用于创作电影和创作音乐所花的功夫,可能是同等比例的。“电影中的某个场景,与之相配的音乐,在我脑子里可能会同时呈现出来。如果自己脑子里看见的那一幕,又恰好呈现出自己想要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一个最幸福的瞬间。”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