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减少4700万张卡,信用卡的「出清」才刚开始
信用卡行业的颓势还能挽回吗?(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文 | 馨金融 · 洪偌馨 伊蕾 <<<<
1
「新规」两年过渡期已过,信用卡行业已是沧海桑田。
2022年7月7日,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简称「新规」)下发,要求各商业银行强化信用卡业务管理,进行清理睡眠卡等相关行动,成为中国信用卡行业「转向」的一个里程碑。
短短两年时间,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为7.60亿张,较2022年二季度的8.07亿张减少约4700万张,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6个季度环比负增长。(数据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按照彼时监管指引的思路和要求——转变粗放发展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总卡量的减少似乎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但如果结合其他指标来看,这可能也是商业银行的无奈之举。
比如,在前述清理睡眠卡、严格执行刚性扣减等「收紧」的运营思路下,整个市场授信总额从2022年二季度的21.75万亿增长至今年一季度的22.76万亿,卡均授信金额则从2.70万攀升至2.99万元。
然而,从用户端来看,授信使用率却从39.81%下滑至37.51%。如果进一步拉长周期来看,在疫情发生之前,国内信用卡授信使用率一度高达45%,但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这一指标便开启了一路向下的趋势。
换言之,在「存量时代」精细化运营的思路之下,商业银行并没有收紧信贷政策,甚至在不断给予更大的授信空间,但持卡用户确实消费不动了。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54万亿,环比下降1.74%,规模与增速双双创下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
不只是信用卡,国内居民中长期与短期贷款从今年2月开始的同比少增仍在延续,尤其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745亿至243亿,远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
而刚刚过去的「618」带来的冲击可能更为直观。
虽然今年的大促时间被拉长到一个月,但市场整体的销售数据却迎来了16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星图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计销售额为742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7987亿元下降近7%。
2
在增量艰难的情况下,息差收窄、不良攀升、合规要求和运营成本的持续增加,还在进一步「吞噬」信用卡的利润空间。
从央行数据来看,虽然过去两年里市场的逾期表现有所起伏,但在今年一季度,相关指标还是双双创下历史的「新高」——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冲破千亿大关,逼近1100亿元,未偿率达到1.29%,超过疫情期间的「最高水位」。
不久前,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在股东大会上提到,信用卡以及更大范围的消费信贷市场,实际上面临的风险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从中央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以及现在一部分行业和人群的收入能力变化来看,要理性看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调优策略,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去年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提出要为客户提供「容时容差」服务,又在无形中减少了信用卡的收入来源。
从各银行采取的行动来看,比如,如持卡人当期未全额还款,且未归还部分小于限定金额,限定金额一般不低于100元(或等值外币)时,应当视同持卡人正常全额还款;为持卡人提供3天甚至更长的还款宽限期;以及对取现、转账、外币兑换、信用卡补发等一系列手续费的减免优惠等。
这些当然为持卡人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但「割肉」的还是商业银行。
此外,信用卡行业在近年来收到的「罚单」金额与数量也不断创下新高。仅过去半年就有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因信用卡业务收到罚单,而在去年底,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更是一口气被罚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引发市场热议的「银行自建催收」其实也是银行在为不断攀升的市场风险和合规成本买单,相比于催收外包,银行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催收效率,同时降低违规风险。
但无论是催收的团队组建,还是所谓的AI驱动的技术突破,无疑都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
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就像近期中小银行的「清退潮」一样,行业分化可能是信用卡行业过去一段时间的关键词,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行业出清,那些风险更高、经营能力更弱的玩家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3
最近,「历史的垃圾时间」这句话在网络上被频繁引用。
这个由经济学家米塞斯提出的概念是指,当某段历史正处于违背经济规律、个人又无力改变、且整体必然走向失败的阶段。他认为,这个阶段,最理智的应对策略是,保持冷静、静待时机。
其实与许多行业一样,信用卡行业在疫情之后并没有迎来「报复式增长」或者「爆发式」反弹,市场参与者们在竭尽全力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未能挽回颓势之后,似乎也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停滞期。
比如,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上的头部玩家们开始接连叫停「联名卡」,而高端卡权益的持续缩水、积分政策调整等也不是什么秘密,当这些曾经被视为「增长利器」的运营手段不再能带来收益,那么利落地挥刀、降本增效也是必然的选择。
但这显然还不够,不足以挽回信用卡行业的颓势。
此前,招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达了对当下低利率贷款环境的担忧,他提到,一季度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已经降到了1.54%。如果再往下下行的话,银行资产业务的盈利能力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信贷业务也变成不赚钱的业务。
「承担风险还不赚钱,可能对银行就变成了很大的挑战。」
那么接下来,中国的信用卡行业要如何度过「历史的垃圾时间」?
REVIEW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