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一眼少一眼的古建筑,正在消失
中国传统古建筑,有多绝?
被梁思成誉为“无上国宝”的蓟县独乐寺,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历经28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雄浑壮阔的庑殿,精美遒劲的鸱吻,慈悲宽厚的佛像,让人忍不住灵魂震颤。
蓟县独乐寺
山水秀美的江南园林,藏着中国人关于“桃花源”的所有美好想象。山水、树木、青瓦、花鸟鱼虫,在一方营造里构成理想生活的诗意想象。
整整2600吨木料,却没有用到一颗铁钉的应县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已经矗立千年。从下往上看,一丛一丛的斗拱宛若莲花盛开,仰头凝望,就连围绕木塔飞行的鸟雀都沾染了灵性。
有人说,亲身来到一座古建筑前,才会明白,为什么来过的人会震撼到流泪。
那是匠心的精妙——斗拱飞檐、五脊六兽、屋顶瓦当,无不精湛至极;
那是祈福的虔诚——菩萨低眉、金刚怒目、神佛驾雾,雕刻与描画间,众生对命运与幸福的祈愿尽现;
那是历史的厚重——建筑是不会说话的历史,低到尘埃里的土,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木,亲历繁荣盛世,也目睹沧桑变迁。
敦煌莫高窟北凉第275窟壁画(复制件)
图:视觉中国
可是,这些带着历史印迹,耸峙千年的古建筑,正在面临消失的命运。
全球变暖,构成缓慢但不可忽视的破坏。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莫高窟,受温湿度频繁变化影响,干燥了,壁画表面返盐、起皮,湿润了,黏土矿物吸水膨胀,湿度下降后壁画则面临空鼓、剥落的风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说,敦煌壁画“年老多病,颜料层可能会一片片翘起,逐渐变得酥软,像酥团一样”。
雨水侵袭,对传统木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相较于砖石,木质更容易滋长微生物,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更敏感。空鼓、开裂、渗水、甚至坍塌,都是常见现象。受工业区排放的影响,一些地区降的酸雨冲刷到表面,还会侵蚀文物。就连乐山大佛,也避免不了木架构的鼻子“长出黑斑”的境况。
受到雨水影响的乐山大佛
图:视觉中国
极端天气,成为不定时发作的“炸弹”。热浪、干旱、寒潮、暴雨,无不威胁古建筑的生命。2021年山西发生暴雨,全省1783处文物发生了屋顶渗漏、墙体开裂、地基塌陷、墙体崩塌等灾害。被暴雨冲刷过的古建筑摇摇欲坠,地面满是碎石瓦砾,触目惊心。
如何留住,这些无法永生的宝藏?
在它们消匿之前,再去看一眼;
在它们成为传说之前,多了解一点;
在还能亲临现场的时候,静心多体会一刻……
佛光寺东大殿
王旭华 摄
可是,全国那么多古建筑,从哪里看起?真正站在跟前的时候,又要如何看明白建筑本身的构造,乃至摸清楚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古建筑、真正看懂这奇绝的文化瑰宝,三联中读上线了「三联文明寻踪」小程序,在「寻觅古建之美」线路里,用一条线路、一张知识图谱、10个播单、60个音频,带领大家探访华夏大地,读懂中式营造背后的密码。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一条线路
遍寻全国代表性古建筑
这场古建筑之旅,由10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站点串联。这条线路,也基本上是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营造学社考察之路。
承前启后的辽代建筑蓟县独乐寺,梁思成急切地想要考察的正定隆兴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祠庙建筑群太原晋祠,八角五层六檐的应县木塔,独具意境的江南园林,梁思成感慨“世界上唯一的孤例”的曲阜孔庙,“古建筑第一瑰宝”佛光寺,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调查点广汉古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去一趟的北京故宫,能够洞悉政治、军事乃至帝王博弈的明十三陵。
一条线路,10个站点,60讲精华内容,不仅能了解古建筑在当年的营造价值,也能了解营造学社考察之时的特殊背景。
10位古建筑专家
亲声讲解
都说去博物馆要请最贵的讲解员,以获得不虚此行的文化体验。游览古建筑更是如此。
为了向大家呈现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度的内涵,我们请来了建筑史权威学者、文博领域教授、博物馆研究员,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古建筑大咖团队,带来最专业、最前沿的解读。
那些平时混不进去的高校课堂、研究院办公室,这次全向你敞开。
打卡集章+知识图谱
先来一程屏上环游
进入这次古建筑之旅,你将同步开启集章计划。
收听音频讲解,即可完成自动集章。每收听完成一章内容,即可点亮对应徽章,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不会丢的“集章册”。
蓟县独乐寺徽章(未点亮)
原价198元,限时特惠99元
(07.18—07.24)
线路永久有效,可反复回听
古建筑线路为“三联文明寻踪”小程序的线路之一,已购买线路合辑的用户请勿重复购买。
古建筑线路内容与三联中读课程《这就是中国古建筑》有重叠,请已经购买课程的用户知悉。
购买线路后,在微信内搜索“三联文明寻踪”小程序即可进入体验。
参考文献
《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机理、态势与应对》,自然资源学报(2023)
《敦煌壁画脱落、故宫文物干裂、乐山大佛变黑,气候变化如何威胁我们的国宝?》,中国慈善家(2023)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