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ision Pro价格的秘密,藏在你眼前的屏幕里?|投资笔记
继《投资笔记》专栏之后,我们推出了全新的商业叙事类播客《投资笔记》。
我们探讨了最新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应用,分析了顶尖创业公司的产品力创新,分享了不同领域优秀的创始人们对于商业科技的思考与认知,来自投资人的视角:如何宏观地看到投资的趋势,如何微观地判断企业的潜力?
《投资笔记》播客第三季已正式上线。如果你也对科技的发展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在商业世界中开疆拓土的故事充满热情,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又变得更加深刻与宽广一点点,那么不妨打开电台,听一听我们为你带来的科技与商业世界的信号与电波,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Google Podcast等泛用型客户端搜索“投资笔记”即可收听。
欢迎收听本期投资笔记:S3E1 Vision Pro能不能降价,不只苹果说了算
罗超
VR产品,即全沉浸式产品,它的定位更多是一个可穿搭的娱乐设备,核心目标是在VR这个场景里面提供娱乐交互体验。
在这样的定位下,Quest和PICO可能更类似于PlayStation和Xbox的定位。他们会以主机的思路来推进,因此会与大量的VR游戏,特别是顶级工作室,合作推出一些独占的游戏,比如《生化危机4》的VR版本,《阿斯加德之怒2》的VR版本,以吸引用户。
罗超
Apple Vision Pro这个产品我使用了很多次,在办公过程中已经能感受到它带来的效率提升。比如,它可以自由支配多屏幕操作,且因为清晰度很高,无论是放大、缩小,还是同时参考多个信息源,效率都非常高。它虚实结合的一些UI、UX和交互方式,为后续的苹果自身、其他供应商,甚至是软件应用开发者设立了一个重要的标杆。
罗超
无论是Quest还是PICO,它们的定位更多是可穿戴的娱乐设备,核心目标是在VR场景中提供娱乐交互体验。而Vision Pro的核心目标是空间计算。如果谈到头显,目前出货量较大的依然是VR产品,AR产品整体的出货量还相对落后。由于价格等各方面的原因,AR产品不可能达到很大的出货量。
吕一然
在售价3,500美金中,最大的成本其实是屏幕。根据它的BOM成本分析,屏幕大概占了一半,也就是说在3,500美金的售价中,BOM成本大约是1,500美金左右。
吕一然
在1,500美金的BOM成本中,M2芯片大约120美金,协处理芯片约60美金,这两者加起来不到200美金。两片屏幕的成本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版本说每块屏幕350美金,总共700美金,另一个版本则说每块屏幕200多美金,总成本约四五百美金。因此,屏幕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
吕一然
就屏幕这一部分而言,未来随着技术方案的成熟和批量生产的增加,都会有较大的降本空间。
从本质上来说,屏幕都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合而成,但它们的发光底层原理是不同的。LCD是液晶方案,OLED是有机发光方案,而LED是半导体发光方案。由于发光的最底层原理不同,这也导致了它们在技术实现上的差异。例如,LCD想要做到极限的小型化,其难度会更高。当前最小的Fast LCD 已经达到了其极限,但仍无法与Micro LED相比。因为发光的第一性原理不同,导致它们在实现小型化和微缩化时的极限和难度不一样。
吕一然
AVP内部使用了许多摄像头模组来采集外部信息,并传递到内部屏幕。如果使用Micro LED的话,可以采用透明的方案,从而节省摄像头的重量和成本。
一方面,Micro LED能将像素点做得更小,或者换句话说,可以实现更高清的显示效果。其次,它的亮度可以做得更高,即使在户外阳光下,MR或AR设备也能有足够好的亮度,清晰显示屏幕内容。此外,Micro LED的功耗明显优于前两种技术。Micro LED是半导体器件,基于半导体原理,从本质上更适合实现这些特性。即使在每个发光点只有两微米或三微米的情况下,它仍能很好地实现发光。相比之下,OLED或Micro OLED在更小尺寸时,其材料是通过蒸镀上去的。在两微米或三微米的尺度上均匀蒸镀材料,难度非常高。因此,大家认为在更小尺寸或更高精度的显示屏幕上,Micro LED更具前景。
陈辰
硬件里面有一个底层的跟价格相关的原则,就是当体量增加一个数量级,价格会降一半。
陈辰
在AR的Micro LED中,一个难点是制作全彩屏。在比指甲盖还小的尺寸上,要实现丰富的颜色,需要使用纳米孔量子点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微小的尺寸上实现多种颜色的显示,是解决全彩屏问题的重要手段。
陈辰
我在这个产品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我们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从最早的小尺寸量子点转换层,到集成整个显示屏的技术,再到现在在大尺寸硅片上的生产工艺,实现量产。我们的规划是,2024年完成产线建设,产品开始小规模亮相。2025年,我们的新厂开始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进行中等批量的生产,出货量达到几十万颗。到2026年,出货量将达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颗,2027年可能达到几千万颗的规模。
陈辰
如果你问硬件供应链企业,所有企业的共同特质就是每年都要降本。因为产量变大了,降本是必然的。所有的半导体生产都和产量有关,设备在那里,生产10万个和生产100万个都是生产。只有降本,终端才会有更多用户,你才能获得增长。这是硬件的一个底层逻辑。
我们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无论如何,一定要从终端作为起点来拉动供应链。如果只是推动下一个环节,比如做AR屏幕,只推动AR光机或者将AR整合成镜片的部分,那么他们还需要再去推动他们的客户,他们的客户再去推动整机的客户,这样传导的速度就会很慢,很难得到一线市场的反馈。所以我们后来直接跳过供应链的这些环节,直接找到终端。
所以你可以很快预见到,一旦产业链拉起来,Vision Pro的价格一定会降到现在的一半以下。
陈辰
Apple的做法就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它推出智能手表之前,智能手表并不那么火,甚至手环也不太火,因为它们做得不好看。Apple把产品做得流光溢彩,对吧?又亮又好看,看起来很酷。Vision Pro目前的定位是展示它的技术,有点像秀肌肉,同时定义它的玩法。先把这个东西做成潮流,让大家接受之后,再进行改进,降低成本。
罗超
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我回想起自己很久以前第一次接触电脑时,并不喜欢用PC办公或做Excel,而是用电脑玩游戏。所以,我理解Vision Pro在谈应用时,游戏、社交媒体、体育这些领域其实是很清晰的,可以实现商业化变现的沉浸式体验。
罗超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电影有平面的、3D的、还有沉浸式的场景。那么体育比赛呢?如果我在家,去不了现场,能否依然获得一个现场感的沉浸式体验呢?
除了这种消费级的应用,在企业服务领域也有很多场景。例如,我们可以与景区合作进行文旅应用。在教育领域,比如医生护士的3D场景手术培训,不需要对真人进行操作,而可以在VR场景中进行实验。
陈辰
一个是现在的MR头显,比如Vision Pro的原型,将来会变得更轻便,续航更长,体验和内容也会更好。所以你可以理解未来的MR产品会变成另一个iPad,适用于室内办公、影音娱乐等场景。另一个是最近有新闻说苹果将在2027年推出真正的AR眼镜。这种AR眼镜会把显示屏直接投射到镜片上,当你关闭它时,它就是一副普通的眼镜。这将是一个便携的、全天候的产品,可以通过AI调用应用程序,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它的真正理念是让人与电脑的交互更加无缝。
罗超
这家公司从来不是一个先发制人的公司。除了当年推出iPhone和iPod引领潮流之外,其实在那之前已经有类似的形态,只不过没有它做得好。它的核心点永远是要做一个很完整的产品。所以它之前对某些技术的认知是:如果AI还不成熟,我为什么要投入呢?你看我们讲了这么多AI,Google也在做,Facebook也在做,对吧?但直到GPT出现之前,没有真正的突破。比如说Google手机,它也没有真正用AI,小米手机的小爱助手也不是真正的AI。
直到现在,苹果觉得OK,AI技术已经成熟了,那么我就可以把它和我的硬件整合起来。苹果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很快地把新技术和生态系统结合起来。即便其他公司在某些方面做得有一些粘性,但苹果一推出新产品,就能迅速冲击市场。所以我觉得这是它整体的策略,今年将会是它的AI大年。
S2E7 当生物计算改变制药流程,未来制药行业还需要「人」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