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晰之年
大家新年好!本周回到肯尼亚,在国内一直不绝的咳嗽两天就好了。果然人还是要在环境宜人的地方生活,内罗毕,就是非洲人自己的昆明,四季如春,适宜人居。人类从东非发源,必然有其合理性。欢迎大家新年都来肯尼亚看看。
2023是我事业上进步比较大的一年。年初我对公司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从自营农场全面转型和农民的合作收购;年中完成了融资,给公司的下一步增长备好了燃料;年末做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让合适的人掌权,不合适的人离开。这一年里,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靠谱的CEO,学会管理一家300多人的公司,也更加有的放矢地给自己找到了回国休息的时间。
2021年是我的“改变之年”。
2022年我写了“进化之年”。
而2023年的关键词,是“清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不断地和自己对话,和他人交流,和世界碰撞,然后越来越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理想是什么,又应该如何抵达。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以前也思考过,但从来没有像过去这年一样清晰。
上半年我找到了自己的CEO教练(具体的方法论我在小报童分享过),是我全年最值得的一笔投资。教练教给我的第一堂课就是Top Goal“最高目标”,明确我每个阶段的最高目标,然后每天都花至少30分钟完成这个目标。
他教我的第二堂课是Zone of Genius“天才象限”,搞清楚我既擅长又能从中获得能量的事情是什么,专攻我的天才领域,其他的事情敢于delegate交给他人。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渐渐在“当好CEO”这个游戏里摸出了一些门道。
我逐渐发现,只要你足够清晰自己在玩什么游戏,核心目标是什么,该怎么玩,就没人能在你的游戏里打败你。
在这篇年终总结里,我会分享2023年里我最重要的两个思考,和一些过去一年中的“高光时刻”。
12月,北京一席
我的人生哲学的三次进化
如果让我回答:觉得自己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那答案实在太多了。三年前开始创业,我的人生就是一整个巨变,生活方式上,从热爱摸鱼变成工作狂人。精神状态上,从只管自己开心, 到要为几百号人的生计负责。性格上,我从外向的“李E”变成内向的“李I”🤣
但如果要给出一个最最最根本的答案,那必然是我的底层人生哲学经历的三次进化。
第一个版本的人生哲学(2017-2019)
被爱,被尊重,被感谢。
2017年10月的一个晚上,我被Jason忽悠在北京办第一次线下读者meetup。我当时住在中关村的一间小旅馆,整晚失眠,紧张第二天到底要和大家说什么。
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我可以死而无憾呢?” 然后这三个词的答案就浮现了出来:
只要我被爱,被尊重,被感谢,那即使现在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
想明白了这几个条件,我突然就很开心。因为在那个当下,我已经满足了这些状态。好完美啊!
第二天的meetup,我便分享了这个版本的人生哲学。在这个版本之下,我觉得每天活的都很轻松。毕竟死而无憾的条件都已经被满足了,还有啥需要考虑的呢?
所以在国内的17-19年,可以说是我二十多岁的人生里最无忧无虑的两年,注重体验和享乐,简单轻松的快乐。
第二个版本的人生哲学(2020-2022)
选择爱,而非恐惧。
时间来到19年7月,我就要启程去肯尼亚了。朋友们给我办了farewell trip,我深深感到自己异常地幸运,在国内有着这么棒的community,这么多爱我的人。
那天我给自己写了一封信,里面说:
我感到近来是我的一段巅峰时刻。25岁以后的人生,也许不会一直有那么多朋友,也许会在爱情事业里受到种种挫折,peak moments也许很难永远持续,但希望自己永远不忘这一刻的平和喜乐。真正的能量,不在于外在的评价,也不在于所处的环境,而是,自在心间。
此时,我已经隐隐感到,第一个版本里的三个“被”有些太过依赖他人和外界对我的评价。我的能量应该来自于自我本身,向内看,而非向外求。但是新的答案是什么,我还在摸索。
又过了一年,在我打算离开麦肯锡的时候,我给爸妈写的信里,第一次出现了第二个版本的人生哲学。
我希望自己的选择出于热爱,而非恐惧。
我的勇气(和或许他人眼中我的特别之处),就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怕”。恐惧着生活也是生活,热爱着生活也是生活,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人生到最后的后悔,几乎从不是“做过”,而是“没做”,我有幸生于一个幸福的没有太多阴影笼罩的时代,更有幸有无比开明和支持我的父母,才能有这样的勇气和被爱驱动的人生。这大概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吧。
在choose love not fear的指引下,我纵身一跃进入了非洲农业。创业的几年间,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时刻。但凡我遇到犹豫不决的问题,便会拿出这条哲学来扪心自问,指导我做出忠于本心的选择。
第三个版本的人生哲学(2023-)
活出每个版本的自己。
去年底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写了一首英文小诗 Duality in love。第一次,我对于“恐惧”二字的感受,从完全排斥变成了可以接受。
I used to believe in “choosing love not fear”.
This principle could perhaps be updated now.
Love and Fear is just another beautiful set of Duality.
We don’t wipe out Fear, even when we choose Love.
Instead, it’s the existence of Fear that made us realize what Love is in the first place.
Embrace it all.
And Love shall find us.
那天清晨,我突然有了一种感悟:爱和恐惧,就像阴与阳,是互补,而非绝对互斥。
如果没有恐惧,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爱。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从上一个版本的“爱高于恐惧”的哲学进化,思考下一个版本应该是怎样的。
答案在今年三月出现。我从迪拜回来,突然意识到自我其实有很多的版本,曾经的我爱玩爱冒险,在乎自我体验的最大化;现在的我找到了更重要的使命,想要解决更重要的议题,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我,没有好坏之分。
三月我写道:
在人生不同阶段认识我的朋友们,认识的不是完全一样的李奕。
我一直把人生当作一场进化。我们在不断活出更高版本的自己。
而今日的顿悟是:曾经“低版本”的自己,也是我真实的一部分。我不需要忘掉她们,嘲笑她们,应该接受她们,爱上她们。在今天的生活里也活出她们。
如果我的人生是一本书,要给这本书取一个名字,我希望书名叫:She lived every version of herself. 她活出了每个版本的自己。
到这里,我的三次人生哲学进化之旅就暂告一个段落了。
我不太确定这是否是终点,也许不是。随着新的人生体验的出现,我也会解锁新的智慧和感悟。
人生是一段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活出自己的旅途。我们的最佳伴侣是自己,最爱的也应该是自己。
我,与我同行,何其有幸。❤️
8月,马塞马拉
理想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十二月,我在北京的一席线下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演讲的全文大家可以在一席公众号(大学毕业就加入了麦肯锡,现在在肯尼亚卖了三年菜|李奕 一席第1044位讲者)看到。我挑出一些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大家分享。
我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ChatGPT横空出世,我有好多以前的朋友同事都去搞AI了,我一度有点怀疑自我,我就想说人家都已经走在科技前沿了,我还在每天解决种菜卖菜,什么司机偷油、员工偷菜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感觉有点跟世界脱节。
但是后来我又想通了,我想可能有一些事业就是push the frontier forwar(把人类的边界往前推),而有些事业是bring people towards the frontier(让更多的人离边界更近一些)。可能我现在做的事业就是后者,做后者也是有意义的。
两年多以前,我从本地最好的一个商学院招了一个刚毕业的女生加入我们的销售团队做数据分析,每天去看菜价的变化等等。她非常聪明,做得也非常不错,所以我跟她关系也特别好。
大概几个月前,她跟我说老板我准备辞职了,我就问她,你未来想去做啥,她就说我想做一个政策分析师,我希望可以让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投在农业、医疗、教育这些领域。这个理想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我干过这活,所以我就不信。
我说,但是我觉得肯尼亚也不太缺政策分析师,除了有麦肯锡这样的公司,不管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都把非洲总部设在内罗毕,基本上内罗毕就是一个国际发展领域的组织的中心,所以其实有很多的政策分析师。我觉得咱们缺的可能不是政策上的分析,我们很可能缺的是钱,那你觉得这个钱可以从哪里来呢?
她就说:我也不太确定,应该就是援助吧。
我当时听到就非常痛心疾首。其实我在非洲的几年里,确实见过很多的年轻人都是这样想的。援助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看上去表面上可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往往没有使受助者自身的能力变得更强。就连非洲这些相对来说受过精英教育的年轻人们也都是向往这样的工作,他们会觉得钱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援助来的。
但是后来我又觉得,其实有这样的思考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在这个国家没有见过很多特别可行的商业模式,他们见过的最好的就是他们认知内的,人是很难去模仿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的。
我还是很感谢自己生活和成长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所以我看过什么是可行的商业模式,什么是落地,什么是创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一流的人才,什么是敬业的精神。正是因为看过,经历过,我才可以去模仿,继而去创造。
可能对于本地的人才来说,我们公司存在的意义之一,也是可以让他们看到更多更好的商业模式,渐渐地可以长期改变和提升他们的商业认知。也许未来就会有年轻人说,我想去一家像FarmWorks这样的公司工作,或者我也想要做这样的公司。
过去三年,我慢慢看到了一些我做的事情的意义,我发现其实我还不只是想种田和卖菜,我更多想做的是一家可持续的有商业生存能力的公司,我想做一家可以改变和创造更多本地人才的公司,我也想做一家能够存在100年的农业企业。
因为农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其实是很长的,如果做得好的话,这还是有一丢丢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理想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三年前我决定从三万英尺着陆的时候,我是完全没有想到后面的种种。既没有想到后面的好,也没有想到后面的很多困难,但就是在这三年中慢慢生长,意义自然就浮现出来了,路径也就越来越清晰了,我的理想也就渐渐膨胀了。
✨2023年的一些高光时刻
这一年中的高光时刻,全部都和“人”有关。
我发现我骨子里真的爱“人”,需要和人在线下链接,有实感地生活。
5月到7月,我在湾区、纽约、上海、北京、广州办了线下meetup,见到了上千个读者。我当时写“除了感恩没有其他”。真心觉得,从2015年开始线上写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喜悦和奇迹。这件事,我会继续做下去。我越来越觉得内容创造不是一时的风口,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
湾区、纽约、北京、上海、广州
8月,借着爱德文车的肯尼亚Safari活动,我在马塞马拉大草原度过了难忘的29岁生日。生日记里我写道:
人生并不会尽是超越,一年也不必更比一年强。怀抱着明年要更好的愿望很好,而如果明年没有如此盛大精心的庆祝,也完全没关系。
我可以选择在当下美好发生的时候,立刻去思虑未来:真希望这个瞬间永恒下去。未来还会不会有更美好的事情发生呢?
也可以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当下的幸福感知,享受「一期一会」的精彩,不虑未来。
事业上了一个台阶,全心投入。未来若再度进入暴风雨,亦是创业的常态。
生活中有挚友许多,真心相待。未来若是大家走进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愿意遥相祝福。
比期许未来更重要的,是珍视当下。
10月,我终于登顶了乞力马扎罗,完成了到非洲以来的梦想。
在乞力马扎罗,我意识到:我以为的极限,离真正的极限之间,永远有距离。相信自己,还能做更多。
Hunter后来说,这种“边缘体验”edge experience往往是人生突破的时刻。生活中拥有edge experience是很难的 - 或许也没必要逼自己 - 而户外和登山就是一个完美的环境,给我们人造出看似极限,实则相对安全(保障是很到位的)的边缘体验。
登上非洲之巅让我真切地体验到:极限是可以被突破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意志力和超越想象的潜能。
日出前的冲刺🌄
12月的跨年,我回到了五年前曾和朋友们一起跨年的云南。在普洱看日出云海,月升星河。
William曾问我:做一个”世界公民“值得吗?
因为不断探索,不断离开,就需要不断重建,也会不断失去。
我反问他:“那我失去你了嘛?四年没见,你这不还在这儿嘛。”
1月1日的清晨,我还在刷着牙,Miki就来拍门叫我出去。原来是日出了!我左手搂着Miki右手搭着Hunter,一起看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从初升红日变得愈发绚烂,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
我当时只有一个感受,就是幸福。从2017到2019,我在国内重构了自己的朋友圈。虽然四年没回国,但我当初创造的那个community依然在,并未消散。这些友谊从萌芽到经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我愈发体会到,好的友谊就像好酒,可以随着时间越来越醇,越来越香。
Stephen给这个community取了个好笑的名字“the garden of Yi-den”奕甸园。
创造线下的场域和链接,是我的天才象限,也是我今年要更多做的事情。
创业的三年和在肯尼亚的五年,我在很大程度下放下了对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实践。但见到新年的第一个太阳,让我想起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拥有这些跨越时间的友情。巴菲特说幸福就是我爱的人也爱我,那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希望自己的2024,无论高峰低谷,都不要忘了我已经拥有了幸福的能力。
2024见!
🍅 公众号更新频率低,如果你想看我的更多实时思考,欢迎订阅我的小报童。
🌱 每季100篇创业故事,职场干货,底层信念,关键认知。
🌟 期待和你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