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杨东平: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关于教育源头减负的思考

杨东平: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关于教育源头减负的思考

10月前


作者,杨东平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整理,有删减。

在当前中国教育中,减负成为了一个最响亮或最特殊的概念,全国上下都在围绕“减负”目标,压倒一切。但是减了两年以后,到底减得怎么样呢?还没结论,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解释。

“过度教育”和“学业过剩”

这一轮减负面临着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跟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最突出的是少子化和老龄化,学龄儿童大幅减少。学习压力、严重内卷。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高学历人才“过剩”和基础老百姓的缺乏。我认为这些东西没有显著影响到教育行为,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培养拔尖人才,做少数人的教育。


这个现状有两个概念,一个叫“过度教育”,一个叫“学业过剩”,这是两个非常学术性的概念。这份研究报告讲城镇过度教育的比率,特别是2010年到2014年达到了33.34%。过度教育的后果,就是造成学业过剩。也就是很多岗位根本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不需要提升这么多的教育。最近看到的网络消息是一位清华博士开车去送货,新闻不知真假,但这个现象有一定的象征性。就是高学历跟职业结构和就业机构是不相一致的。

教育的“源头减负” 

所以减负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从50年代开始,减负就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主题。第一个减负是1955年,80年代以来,减负令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一直到2021年7月,通过取消培训行业来实行减负。


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新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减轻教育负担成为了一个历久不衰的教育主题呢?在五六十年代,在文革以前,对减负的呼声、动作也非常大,并不亚于现在。只不过当时的学业负担远远没有今天这么严重,毛主席已经不能忍受了,觉得这完全是传统教育的封闭,主张公开考试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认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到1965年的时候,又重申建议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这就是源头减负,也就是国家的课程计划不减量,让老师在课堂上去减量,这是很困难的,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在60年代的时候,1964年到1966年的教育改革非常活跃,各种各样的学制改革、教学改革,成立十年制学校,像北京的景山学校,中央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教育改革的问题。当然很快这个正常的教育改革就被转化为革命行动,而且偏离了教育改革的轨道,就是为期十年之久的教育革命。教育从改革变成了革命,文革十年可以是中国教育真正实现减负的十年,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没有迟到,没有家长权威,什么都没有。

学制从12年改成了10年,课程减少到几门。我个人认为对这个时期没有很好的总结和汲取经验,就是怎么评价和认识它。因为这种教学通常认为是国民倒退,但是在一些青少年的心目中,它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且6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当时我们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是荒废的一代,但是回头看很成功,现在各行各业这个年龄层的人并没有真的被消灭掉,还是做他们该做的事。所以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很复杂、很奇妙。不能因为简单的概念化的思路去理解,文革之后,一切迅速恢复了常态。邓小平请文革前的教育部长主持教育,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恢复文革前的重点学校制度,就是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新把基础教育纳入到高度选拔、高度淘汰的教育上。在每一个城市和农村只有3%到5%的重点学校,成为了大家进入的目标。

这就是为什么重点学校制度很难真正革除。有人会说,你这是违反中国义务教育法。关键是义务教育当时没有,是1986年才颁布的,所以当时完全是一个行政行为,就是国家确定百分之几的学校是重点学校。它的后果是80年代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负担和教育问题。在1985年的时候北京一名初中女生喝敌敌畏自杀,胡耀邦对这个问题做了重要批示。他说,“全国大多数教育思想不对头,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明确,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没有好的身体条件行吗?灌的量那么多,没有用,总是解决不了。”胡耀邦很乐观,认为一年不行就两年,现在二三十年过去了。

所以严重的教育问题依然在不断加剧。当时对这种现象有一个官方称呼叫“片追”,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这种不良现象归纳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浙江发生一个学生打死母亲的恶性事件,总书记发言,“既要发扬好学上进的志向,同时也不能整体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事业,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从减负或教育改革,紧迫性、重要性,任务和目标,在几十年以前就提出来了。在前几十年总追求的减负呼吁来自于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他2005年退休了。何东昌给总书记上书反映基础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他讲,"基础教育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或者影视教育的倾向,及其带来的涉及面很广的负面影响......这是对教育方针的偏离、对民族未来影响很大,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他说,我估计在基层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学校是不多的。也就是说,党的教育方针在中小学大多受到扭曲甚至严重的扭曲。这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忧虑,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这个问题迄今尚未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话讲得非常真实,到今天为止,问题依然存在,还是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何东昌认为,大多数学校的基础教育被严重扭曲了。

他给总书记写信之后,在全国范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查。由中央战科所牵头最后成果汇编成了两本书,叫《共同的关注》,这件事情2005年。但是一切如旧,该干嘛干嘛。所以中国教育的惰性非常大。今天我们还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方针和教育现实是两张皮的状态,为什么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缺乏生命力?这个困局到底如何打破呢?


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

我个人的建议如下:

第一,中国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在教育目标上要更新,要更新经济话语,就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人的概念。

第二,需要实质性的顶层制度改革。如果没有顶层的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升学制度、评价制度不改,让老师和学生去改,这是不现实的。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减负并不能落实处的原因。

1.树立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

我们知道这句话写下来表达出来很容易,但真正变成现实很艰难。这是一个目标,我们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善待儿童,使儿童免予恐惧,能够保障儿童睡眠和休息的教育。为大多数人的教育,是增进个人和社区福祉的教育。培养勤劳、善良、有正义感、能够自行起立并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业精神和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会迅速过时的考试机器,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

这些表达并不准确,也并是唯一,只是一个大致的面貌和方向。

2.做减法的素质教育:教育的源头减负

首先国家的整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开始减。王文湛教授说:教育部规定我国中学每周上课33节,外国中学每周上课23节。我国中小学从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上课共130000节课,国外是3800节,正好是我们的一半。我国小学每年放假12周,寒暑假两个半月,外国中小学每年放假四个半月。

中国和国外学习总量的设计和差距非常巨大,很多国外教育总量是中国的一半。在澳洲、在台湾可以看到,实行半天上课,下午在运动场、博物馆、体育馆,越来越没有必要学那么多东西。真正值得教?越来越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尤其现在的过度教育,是提前教育和过度操练为主。所以要从源头上减少课程数、学时数,大幅度降低教学难度、考试难度。毛主席60年代提出的目标,减掉三分之一的课程和开卷考试,这些概念今天依然有效。推行小学的全科教师模式,改善教育生态;取消中考,促进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多元化。

3.实质性地取消重点学校:日本的实践

下面结合我对亚洲国家的考察,介绍这个概念。取消重点学校这个目标说了几十年,我们说现在没有重点学校了,但是有明星学校、有示范学校,各种各样,层出不穷。日本的义务教育没有重点学校,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家长不得接送小学生。因为学校离学生很近,就近入学。学校每年重新编班,打破可能出现的聚集。校长教师实行公务员制,每六年进行轮换。这是日本的义务教育的发展的关键措施。所以校长没有必要把本校打造成名校,获得怎样的声誉。

4.实施“为生活而学”新加坡的实践

新加坡历来是以严酷的学习压力为特色,集成了英国的学制。但新加坡最近20年的改革非常透彻,学校课程累积减少一半,1997年减少了30%,2005年发起“少教多学”教育改革,学校进一步减少了20%的课程。2018年,新加坡启动“为生活而学习” 教育改革,推行学科分级全面计划,拓宽中学后教育途径。新加坡从2019年开始,正式取消小学一、二年级考试。小六会考采取按级别评分,以减少取得高分的压力。新加坡的小学制度是早期分流,过去是四年级、六年级分流考试,对学生压力很大。现在把这套制度改了,而且考试变成了以级别为评价,而不是以分数为评价。

5.从发展教育走向幸福教育:韩国的实践

韩国在我们的印象中,也是考试至上。大家以为韩国跟中国差不多,其实完全不是如此,或者说已经基本改变了。从2013年韩国提出了“幸福教育”的概念,推行初中的“自由学习制”为抓手。2016年,全面实施自由学年制,就是初中教育期间,利用一年的时间实行自由学年,把学生从知识和竞争为中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运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同时参与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教育制度。

韩国高中多样化政策。韩国高中教育的类型之多、花样之多,你都搞不名字背后的实质是什么。有达人高中、艺术高中、科学高中。总之它把高中教育的多样化,作为基础教育正常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个人认为韩国教育值得推荐的是梦想学校,在首尔、京畿 的梦想学校发展到成百上千所。就是在高中阶段由学生自我组织的跨校的学习机构,也就是说寒暑假去学习,有咖啡、有音乐剧、有动漫,花样名目达到了数百种之多。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所以要创造条件,让跨学校的组织去组织学生。写一个教育计划,有一定的人数,批准以后,教育厅出钱来资助。厅长说,我认为这是打破韩国教育培训最有效的措施。所以韩国的教育改革是实行性的。

我们经常被问到韩国和日本的教育卷不卷?很多人的印象和中国人差不多,是一回事,其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完全不卷了,跟中国没有可比性了。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日本是非东京大学医学部不上,这是最卷的学生,占了5%到10%的学生,也就是90%的学生正常化。说出这个现实,很多人难以相信。在韩国的时候,我们问陪同我们的翻译,问他们小学有没有择校?他说,当然有。我说,择校是什么标准呢?有两个标准,离家近,伙食好。所以他们的择校观念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韩国、日本这些东亚国家和地区,他们竞争性的学习是从高中开始的。

最近的消息,丹麦政府将取消国民学校中九成的约束性目标和指导性目标,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这意味着取消3800多个目标。

在少子化的时代,每一个儿童都是珍贵的。我们需要用教育红利、改革红利弥补人口红利的缺失。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守望新教育。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上方图片二维码,加入月捐计划,支持研究院独立发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教育思想网

相关新闻

杨东平 | 高考不是教育的终点,别把学习当教育,也别把教育当学习游戏论|赌博赌的是什么——关于“运气游戏”的思考今日直播丨一诺对话周轶君:如何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钱颖一: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九位诺奖得主的成长经验与教育思考......《黑神话:悟空》定价268元贵了吗?关于中国游戏产业的思考顾明远:新形势下教育本质与价值观的再思考洪子诚:新诗已历百年,如何重新激发读者对文学的思考?“教育不公平”已经聊累了,作为青年的我们还能有什么新思考?商标侵权认定:法官如何思考?深入解析裁判规则阿里云服务领域Agent智能体:从概念到落地的思考、设计与实践给“后浪”做饭的AI创业者:思考如何让它穿越周期真正职业的人,要如何思考工作?【介绍】科学过程——关于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一些关键概念AGI时代下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与行动力?赵丽颖、杨幂——顶流女明星的上位史杨澜:女人,你要的到底是什么?【教育】专家:孩子玩具少 有助思考蓝方: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八年后的新思考 | C计划8周年特稿重温《思考,快与慢》:决策如何更理性?一位教授的思考:《繁花》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上海?10分钟读懂!高考语文后的深度思考:为何坦诚交流前要先学会识人?亚马逊中国杨钧: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与机遇在哪里?刘禾x杨立华:哲学论战的重大盲区,从Eliza到ChatGPT|刘禾系列讲座第一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