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再上热搜,她到底是成功案例还是笑话?
作者:Bing
转载:英华兰DrBing
【写在开头】
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视角学社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01
话说这两天无意中发现,“哈佛女孩刘亦婷”怎么又上热搜了?
起因,是一篇名为《当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这场持续25年的鸡娃骗局碎了》的文章前几天提到了刘亦婷的现状。
看了下文章,基本就是回忆了刘亦婷当年走红的故事,顺便抨击刘亦婷她妈的种种教育方法荒谬可笑。。。
而即便顶着哈佛的光环,现在一样泯然于众人,成为一个普通的米国中产blabla。
其实这篇文章的初衷我还是能理解的。
话说刘亦婷应该算是中国21世纪的留美热潮的标志性人物了吧?
经过当年的那场热闹,看官们其实都希望看到这样的刘亦婷:
1. 个人成就斐然,并肩李彦宏张朝阳刘强东张一鸣。
2. 实现当年誓言,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结果呢?
先说工作就让人大失所望。
刘亦婷毕业后先后在波士顿咨询、百事,一家对冲基金工作,三段时间都不长。
申请哈佛商学院被拒后,她可能觉得打工不适合她了,所以自己开了一家“睿识资本”,失败后又合伙又开了“慧恩资本”,四年后关闭。
现在身份是“秦岭资本”的合伙人,不过这几家公司至今都没有漂亮业绩。
所以作为职场人,刘亦婷的履历并不很能拿出手,主要在金融资本领域创业,应该是对财富很有野心的,但还没成功。
据说目前其实是家庭主妇。
再看婚姻:
刘亦婷嫁了本科同学Scott Sambur,他在哈佛读了JD(法学博士),现在是Seward & Kissel LLP律所的partner,专门给有钱人打离婚官司。
不过,在欧美医生律师是很好的职业,收入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但也只是也平平无奇的中产了。
所以总结就是,刘亦婷现在不过达到了大部分70后名校非名校留学狗都做到了的成就,完全谈不上“斐然”吧。
于是文章吐槽刘亦婷,当初的梦想和情怀不是要造福人类“精忠报国”吗?
怎么如今就这么自甘堕落,现在做的事,也和之前的伟大梦想不沾边呢?
由于看官们的两个期待都没达到,于是拍砖拍得异常猛烈,把她贬得一文不值。
这篇文章,确实有他的道理。
但客观地说,作为一个薪资普通的中国工薪家庭女孩,最终定居米国,实现阶层跃迁,其实已经是个灰姑娘逆袭白富美,改变命运的成就了!
关于这点是真不用酸啊。
不过要说关于《哈佛女孩刘亦婷》里的鸡娃陷阱和智商税套路,确实是可以稍微唠叨几句。
02
1981年,刘亦婷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妈妈是报社编辑,继父是记者。
18岁那年,她以全奖申请进了哈佛,之后,妈妈以成功者的姿态写了一《哈佛女孩刘亦婷》,从此开天辟地般开创了我国父母鸡娃的先河。
这本书,就大概相当于“卡尔威特天才训练法”本地化beta版,也可以被称为“刘亦婷模式”。
也就是把娃当机器人一样训练成“天才”的一套可模仿可操作的方法论。
什么意志力训练,什么素质训练,天花乱坠。
印象最深的是,刘亦婷的父母还写了一张鸡娃成才计划表:多大要学会爬;多大要学会走路;多大要会说话;多大要会几位数的算术。。。
时至今日,仍有人把刘母这套当做严谨,理性,高执行力的鸡娃典范!
(也是从那时起,我锅开始大规模兴起《我家XX(娃名)上XX(名校名)》、《虎妈X》、《狼爸X》教育类智商税模式。不少80后被老师、父母鸡得死去活来的回忆依然历历在目!)
不过实话实说,刘亦婷考上哈佛真的和这些训练有关系吗?
所以作为一套在世纪之交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教育类畅销书,如果读者真的学里面的“教育方法”, 那其实就和被收智商税差不多。。。
还记得书里写刘亦婷妈让刘亦婷徒手捏冰锻炼意志力,搞得那年代全国娃子回家都流行练捏冰,见了冰块都有阴影了。
仿佛只要娃子从小经受住了“捏冰考验”,长大后就也能像刘亦婷一样上哈佛。
这不就和之前说的“谷爱凌妈妈培养谷爱凌的秘诀是什么?原来是每天让她睡10个小时”一样搞笑吗?
谷爱凌每天睡10小时是奥运冠军+学霸,普通娃睡10个小时那叫懒驴废渣瞌睡多,还不赶紧给我滚去学习?!
看到找到一个成功案例,就忙着照猫画虎,这种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
因为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抓住时机,见风使力。
不过话说教育类畅销书,做为智商税的一个子类,和成功学书籍有很大的相似性:
为了销售目的,它有很多鸡血和感情营销,不可能完全真实。
真实是什么?真实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色的。
当一本书过于夸耀严苛的培养、自身的努力时,往往就会忽略背后那些灰色的东西(例如机缘巧合),但是它们足以成为平常人的绊脚石!
而刘亦婷的成功,其实也是源自机缘巧合,不过是一个极有野心和能力的老母亲,把一部“虎妈教育”+“应试教育”美化成“素质教育”的故事罢了。
它的本质,是在资源极其匮乏的状态下,自己DIY山寨版精英教育——还居然成功了。
03
虽然《哈佛女孩刘亦婷》在2000年的背景下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号,但刘亦婷的上位,本人的素质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只不过当年网络还是奢侈品,信息也并不发达,大家也并不知道留学申请名校背后的逻辑。
以米国名校招生所需的软硬条件:1、SAT成绩 2、托福成绩 3、学校成绩(GPA) 4、课外活动 5、竞赛 6、个人艺术特长 7、个人陈述(PS),刘亦婷基本没有亮点。
她的申请成功,是时代背景下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
首先,刘亦婷高中时期的成绩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中等水平,后来参加赴美夏令营,有幸住在某位议员的家中,对其后来的申请帮助很大。
当时的成都外国语学校刚被成都的德瑞教育教育集团收购大量股份,转成了私立,当时并不是牛校,投资方为了树典型,考清北太难,哈佛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
99年,申请米国大学的大陆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德瑞方面也是投入大量的资源帮助刘亦婷申请学校。
他们巧妙利用米国大学的漏洞或称游戏规则,将刘亦婷包装成一个具有“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申请者。
最终在美方议员,德瑞的支持,刘亦婷全家的努力下,哈佛女孩诞生了!
这也是一次类似邓文迪邂逅默多克的机缘,刘亦婷妈很攻于心计,很充分的做了针对叫做拉瑞的“贵人”的功课,并且很幸运的踩准了点位。
最后,连哈佛大学派遣的面谈人(Interviewer),都是拉瑞出面找到的,充分阐释了什么叫“送佛送到西”。
不过,刘亦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经过《哈佛女孩》这本书的启蒙,越来越多的家庭走上了留学之路,这么多年过去,如今锅内学生想申请藤校已经进入到空前激烈的时代。
而刘亦婷妈妈的网络账号据说还在更新,只是已经没什么热度了。
04
最后再说回刘亦婷的妈,其实我个人还是很敬佩她的。
首先,她是“虎妈”这个品类的创始人,然后是众虎妈中战斗力最强的:
一个80年代的离异单身母亲,面临着事业婚姻的双重压力,在教育上有那么大的远见和野心,每一步都把自己女儿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尤其是她再婚以后,能说服二婚的老公不育,把全部精力一起投入到对前夫女儿的教育培养中。
这个事实背后掩藏的是强大的个人素质和实力!
你如今回看她的那些操作,有很多地方今天的家长都未必能做到那么好。
而且从刘亦婷妈自己的角度,她这一生真的已经非常成功了:
1、让自己的女儿进入顶级名校,成为一个时代青少年、父母、老师的榜样。
2、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写了一部有关自己和女儿的作品,拥有一代人的读者,把自己在文字和教育上的价值一起成功变现!
还记得当年,《哈佛女孩》这书几乎父母人手一本。
保守估计,刘亦婷爹妈从这本书的版税获益应该千万以上。
能同时完成以上这两点的,全中国没几个!
能与之匹敌的,估计只有后面的“温和版”《哈佛女孩》——《好妈妈》的尹老师了。
所以说:欲鸡娃,先自鸡啊!
要抛开她那本书的智商税的部分,单看刘亦婷母女,就会发现她们还是非常强大的。
热搜文章的作者嘲笑刘亦婷不过是个普通人。
可是普通人又怎么了呢?
大部分人努力生活,不就是想做普通人吗?
要知道从锅内最普通的工薪家庭,现在成为名校毕业的米国中产,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能成为米国中产,已经打败了这个世界上90%的人了。
刘亦婷妈对女儿的包装技能、变现手段,树立目标后就强力执行的心态,都值得每个人认真学习啊!
⏰活动时间:1月25日晚 20:00—21:00
参与方式:关注视角学社视频号,点击即可预约:
相关阅读:
美国最好的大学群龙无首!哈佛、耶鲁、斯坦福、宾大满世界找校长
作者:Bing,转载:英华兰DrBing,本文经授权转载,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