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 | PMI中枢下移之谜
PMI,产能利用率
2023年下半年,制造业PMI多次不及市场预期,PMI中枢下移可能是市场对PMI预测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2010-2016年、2021年以来,均出现过制造业PMI中枢下移的情况。
PMI与产能利用率的走势显现出较强的相关性,PMI中枢的下移或源于产能利用率的下行。与需求相比,产能的调整相对迟缓,产能利用率下行时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景气扩张的企业占比可能下降。而PMI作为扩散指数,反映了景气扩张的比例,其中枢可能随产能利用率出现变化。分行业来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PMI中枢下移较为明显,与产能利用率表现出来的情况相符。
此外,本文定义股债性价比为10年国债收益率与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的倒数之间的差值。历史经验显示,PMI中枢下移的过程中,股债性价比中枢可能随之下移。
2023年下半年,制造业PMI多次不及市场预期,PMI中枢下移可能是市场对PMI预测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2021年至今,制造业PMI中枢出现了明显的下移,制造业PMI的6个月移动平均值在2021年3月达到51.5%的高位后开始整体回落,至2023年12月已经回落至49.5%。制造业PMI中枢回落的成因为何?将带来什么影响?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PMI中枢为何下移?
中国制造业PMI自2005年1月起公布,2010年至2016年出现过一轮PMI中枢下移,制造业PMI的6个月移动平均值在2010年1月达到55.2%后开始下行,至2016年2月时最低回落至49.6%,此后中枢开始见底回升。
PMI与产能利用率的走势显现出较强的相关性,PMI中枢的下移或源于产能利用率的下行。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指标观察产能利用率的变化。一是工业产能利用率。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呈波动下降的态势,工业产能利用率的6个月移动平均值从2021年6月的77.8%,至2023年6月最低回落至74.4%,随后小幅回升,2023年12月时录得75.8%。二是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扩散指数中的设备能力利用水平分项。在上一轮中枢回落中,设备能力利用水平的6个月移动平均值从2010年12月的43.7%开始整体回落,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39.0%-41.0%的区间中窄幅波动,2016年6月最低回落至36.0%,随后回升。2021年设备能力利用水平再度呈现中枢下移态势,自2021年9月时的44.6%,在2022年12月最低落至36.8%,2023年12月小幅反弹至38.9%。2010年至2016年,以及2021年以来,随着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制造业PMI的中枢出现下移。
从定义上来看,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的比值。其中,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能实现的、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1]。从经济意义上理解,由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往往较为频繁,产能的调整相对迟缓,产能利用率的下行或反映产能过剩或产能结构不合理,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制造业PMI 指数体系中的各分类指数均采用扩散指数方法计算,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下,经济活动扩张的企业占比下降,进而带动PMI中枢下移。
统计局也发布了不同制造大类行业的PMI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PMI中枢下移较为明显,而消费品行业的PMI中枢相对稳定,这也与产能利用率表现出来的情况相符。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以计算机、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汽车、电气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较多。
二、PMI中枢下移的影响
根据2023年11月发布的报告《股债性价比:到底该怎么用?》,PMI中枢的过程中,股债性价比中枢可能随之下移。本文定义股债性价比为10年国债收益率与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的倒数之间的差值,当指标走高时,意味着债券收益率走高(债券价格走低),股指市盈率走高,反之亦然。
2022年1月至今,除了2023年5月及6月份,其余时间PMI 6个月移动平均处于50%以下,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股债性价比走低。2023年12月15日,股债性价比突破2倍标准差下限,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3日短暂回至2倍标准差上方,随后2024年1月4日至今再度回落至2倍标准差下方。在2010年后PMI中枢下移的过程中,股债性价比也一度出现下降。
注:
[1]资料来源:统计局,什么是产能利用率,(2023/1/1),[2024/1/17],https://www.stats.gov.cn/zs/tjws/tjzb/202301/t20230101_1903791.html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