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 | 个人养老“兴”发现——养老金融客群洞察报告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兴业研究公司
联合撰写
个人养老金
为居民做好个人养老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兴业研究联合兴业银行财富管理部,依托外部数据调研机构进行问卷调研,有如下发现: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这一“夕阳事业”将成为“朝阳产业”。在此过程中,为居民做好个人养老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兴业研究依托外部数据调研机构进行问卷调研,共计回收有效样本3000份,覆盖一线至五线城市,其中,二线及以上占比达51.3%,覆盖36个个人养老先行城市(地区);年龄段覆盖18岁至75岁以上年龄段,其中26-65岁占比达76.5%;涵盖未退休人群和已退休人群,分别占85.7%和14.3%。特别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通情况设置调查,最终样本中已开通受访者占比为6.8%,未开通受访者占比为93.2%。
调研问卷中部分选项为多选题,选项结果加总后可能超过100%。
一、居民养老财务准备
1.1 居民养老财务准备依然不足
退休后需要多高的收入?91.5%受访者认为退休后的收入(养老金等)需达到退休前收入的40%以上才能够满足养老的需求。其中,48.7%认为退休后收入需要达到退休前的60%以上。根据2020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楼继伟的发言,近年来,“第一支柱”替代率逐步下降,全国平均已不足50%。[1]可见,居民需要更多通过第二、第三支柱为养老做好财富储备。
分家庭情况来看,未婚、已婚无子女受访者对退休后收入的要求更高。53.1%的未婚受访者、52.5%的已婚受访者认为退休后收入需要达到退休前的60%以上,而已婚有子女家庭的这一比例为47.2%。
不过,调查显示,居民的养老财务准备尚不充分。
仅有55.8%的受访者表示已进行了养老财务准备,44.2%的受访者表示尚未进行养老财务准备。受访者年龄越大,已进行养老财务准备的占比随之上升。但直到56-65岁,处于退休年龄附近的受访者中,仍有18.1%尚未进行养老财务准备。
29.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储备的养老资金“较不充足”或“非常不足”。中低收入家庭养老资金不足占比高于高收入家庭。分收入水平来看,低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中这一占比高于整体均值,为36.3%;中等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10-50万元)的这一占比也达到26.7%;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这一占比为16.4%。
分家庭情况来看,已婚有子女的受访者养老资金充足(包括非常充足和基本充足)占比达76.5%,已婚无子女的受访者这一比例为66%,未婚的受访者这一比例为47.9%。未婚受访者的养老储备不足情况较已婚受访者更加普遍。
分地区来看,低能级城市居民的养老储备更不充足。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和五线城市受访者中,“养老准备不足”(包括“较不充足”和“非常不足”)占比分别为21.4%、19.7%、29.5%、32.8%、37.2%和34%。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养老准备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1.2 居民养老财务来源
“领取基本养老金”和“银行存款”是受访者的预期退休后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达83.3%和75.4%,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31.2%的受访者预期通过退休后兼职获取收入,“房产租赁/出售收入”占比最低,为12.3%。
分收入水平来看,中低收入家庭更加依赖基本养老金。高收入家庭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和子女赡养收益占比为34.5%和25.4%,该比例高于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更加依赖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达82.3%和84.1%,高收入家庭这一占比为74.5%。
分地区来看,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在非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有待提升。一线城市中,40.6%的受访者预期通过年金或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来养老,而新一线、二、三、四线城市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6.7%、36.8%、33.3%、31.9%和27.7%。风险更高的投资品类,如基金或股票、黄金或白银在二线及以上城市的受欢迎程度高于低能级城市。房产或商铺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
1.3 养老财务准备的挑战
在进行养老财务准备时,“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和“不知道需要多少养老储备”是受访者普遍面临的两大难题。
不同收入群体在进行养老财务准备时面临的难题有所不同。高收入家庭“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问题更加突出,占比达60%;中低收入家庭对于需要准备多少养老储备更加迷茫。
居民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以提升养老财务规划的科学性。对于养老财务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受访者普遍考虑了“基本生活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但对“预期寿命”、“投资回报率”和“物价变化”的关注不足。
不同收入家庭在进行养老财务规划时的考虑侧重点具有差异。高收入家庭对于“保持一定的生活品质”、“预期寿命”和“投资回报率”的关注度显著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分别达72.7%、36.4%和40%。中等收入家庭对于“医疗保健支出”和“意外支出”考量更多。低收入家庭对于“物价变化”的关注度达27.5%,高于整体均值。
二、居民养老财富管理
2.1 养老投资渠道
居民进行养老的财务准备方式中,银行存款(占比75.2%)和理财产品(占比52.6%)位列前二,其次是年金或商业养老保险(34.8%)、股票或基金(26%)。
分家庭收入来看,高收入家庭中,房产或商铺、信托占比远高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
分年龄来看,对于各年龄段来说,银行存款都是储备养老财富的重要形式。未退休受访者对理财产品、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偏好与年龄呈现为正相关。
2.2 养老投资风险偏好
对于养老金产品,受访者整体表现出较低的风险偏好。46.8%的受访者在面对收益和风险时表示,希望“保守投资、能够忍受少量本金损失,愿意承担一定幅度的收益波动”,其次是“寻求资金的较高收益和成长性,愿意为此承担有限的本金损失”。
分收入水平来看,风险偏好从高到低依次是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中落在较高风险偏好者的占比达49.1%,这一占比在低收入家庭中为39.3%。
分年龄阶段来看,受访者的投资风险偏好随年龄上升而下降。较高风险偏好在年轻人(18-25岁)群体里占比为48%,这一比例在临近退休人群(56-65岁)群体中为31.9%,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为0%。较低风险偏好占比在年轻人(18-25岁)群体中为34.3%,而在临近退休人群(56-65岁)中为80%。
分学历来看,受访者风险偏好与受访者的学历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学历更高者展现出更高的风险投资意愿。这与受访者的投资知识储备情况有关。研究生及以上受访者的投资者知识储备更多落在“丰富,对金融知识及其相关风险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理解”,占比达17%,高于受访者整体均值7.8%。
2.3 养老投资预期回报
受访者对养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整体较高。受访者投资个人养老产品的预期回报集中在“年化收益率3-5%”,其次是“年化收益率5-10%”,预期获得“年化收益率3%左右”占比在12.9%,希望获得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回报占比为4.6%。
分年龄来看,年龄较小的受访者预期回报整体高于接近退休的受访者(56-65岁)。
分收入群体来看,高收入受访者的预期回报更高,预期年化收益率5-10%占比达47.3%;中等收入受访者的预期回报更多落在年化收益率3-5%,占比达54.1%;低收入受访者的预期回报在3%左右的占比为16.6%,高于整体均值。
三、个人养老金账户现状
3.1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覆盖率
养老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覆盖率不足20%,81.2%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未提供年金计划。在提供该计划的受访者中,48%的受访者参与了第二支柱,占受访者总数的9%。
在已参与第二支柱的受访者中,13.8%的受访者已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时参与养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受访者仅占总人数的1.2%。
3.2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通原因
目前已有7.9%的受访者已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14.4%的受访者表示已了解个人养老金账户并考虑去开通;25.1%的受访者了解但是未开通;52.5%的受访者尚未了解个人养老金账户。
已开通个人养老账户的受访者表示,“强制储蓄”和“税收优惠”是开通账户的主要原因。
未开通个人养老账户的受访者表示,“账户内资金需要退休后取出”、“投资产品不够丰富”以及“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是他们选择不开通的主要原因。
3.3 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意愿
当前已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人群的缴存意愿较为谨慎。62.7%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计划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存储6000元及以下,不足个人养老账户年存储上限金额12000元的一半水平。
分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18-25岁)的计划缴存金额整体低于临近退休的受访者(56-65岁)。26-35岁青年人计划缴存10000-12000元的占比在未退休人群中最高,达17.5%,其次是46-55岁人群,达12.9%。
分收入群体来看,高收入家庭的计划缴存金额显著高于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对高收入家庭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节税效果更加突出。
3.4 已开通个人养老金人群画像
已开通个人养老账户的受访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6-35岁间,其次是36-45岁间和46-55岁间;已开通受访者主要生活在三线及以上城市,总计占比达95.1%。这与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3]集中在三线及以上城市有关。
从职业分布来看,已开通人群主要为公司职员,占比达56.9%;其次是专业人士(医生、教师、律师等),占比达12.7%。
从婚育情况来看,已开通人群中已婚有子女受访者占比高达85.8%,已婚无子女受访者占比达8.8%,未婚受访者占比为5.4%。
从收入分布来看,已开通受访者中中等收入家庭占比为63.7%,高收入家庭为3.4%,低收入家庭占比为32.8%。
从学历分布来看,已开通受访者学历整体较高,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专和高中及以下占比分别为4.4%、64.7%、24.5%和6.4%。
总结来看,开通养老账户的人群主要特征为本科以上学历、年龄26-45岁、生活在三线及以上城市,中等收入水平的已婚有子女人士。
3.5 不同群体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倾向
从收入群体来看,高收入家庭开通的占比较高,达12.7%,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开通占比分别达7.6%和8.3%,差异并不显著。
已婚受访者开通养老账户比例整体高于未婚受访者。已婚有子女开通个人养老账户的比例为9.2%,已婚无子女受访者的开通比例为9.0%,未婚开通的比例为2.4%。
从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受访者中开通占比最高,分别达19.7%和13.9%,四线及五线开通人数占比不足3%。
已开通个人养老账户的人群,其对金融产品及其相关风险的知识较其他未开通的人群更高。
3.6 个人养老账户金融服务
从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渠道来看,受访者更加倾向于银行渠道,其次是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最后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占比分别达81.6%、53.8%和36.9%。
受访者表示,希望个人养老账户可以提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和存款产品;基金类产品中固收型基金呼声最高,海外基金较低。
在购买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时,受访者更加看重产品的安全性、投资收益和金融机构的品牌声誉。
从投资咨询付费模式的选择来看,已开通账户的受访者更加倾向于“按投资收益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咨询服务费”,占比达45.6%,其次是“按投资规模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咨询服务费”,占比达40.7%,最后是“按咨询服务使用收取的按次咨询服务费”,占比达13.7%;未开通的受访者偏好的选项与已开通受访者次序一致,程度略有不同。
四、养老财富规划建议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呈现老龄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率加速增长的特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发展不足的养老产业之间存在矛盾。养老金融既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支撑力量,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个人客户的养老需求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以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家庭多方责任共担的多支柱养老金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发展趋势,我国养老金制度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其中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一支柱基本完善,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具备一定规模,以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第三支柱方兴未艾。
以全生命周期视角开展养老规划,在市场波动加剧的大环境下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是进行养老规划的有效方式。一般而言,在初入职场的阶段(<30周岁)就需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养老储蓄和规划的意识,将一部分储蓄存入自身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配置波动较高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弹性。越早开始养老规划,未来所需准备资金也越少。在进入成熟家庭阶段(30-50周岁)后,家庭财富积累速度加快,个人养老整体规划需要统筹未来的家庭收支、通货膨胀和资产收益情况,均衡配置相关产品,兼顾养老资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在进入颐养天年的阶段(>50周岁)后,可以将保障养老财产本金不受损失为主要规划目标,投资工具须匹配现金流支出的安排,量入为出,为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保障。
兴业银行现已形成了储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四类养老产品货架全覆盖,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的备老和养老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资产配置服务,助力个人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
注:
[1]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楼继伟:养老金第一支柱平均替代率已不足50%”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0-01-11/1399855.html
[2]低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在0-1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为10-50万元;高收入家庭指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家庭。
[3]目前试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雄安新区、晋城市、呼和浩特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合肥市、福建省、南昌市、青岛市、东营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深圳市、南宁市、海口市、重庆市、成都市、贵阳市、玉溪市、拉萨市、西安市、庆阳市、西宁市、银川市和乌鲁木齐市。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