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德国英国取消“碳中和”承诺,我们的承诺亏了么?

德国英国取消“碳中和”承诺,我们的承诺亏了么?

11月前
2023年10月,德国宣布取消“2035年碳中和”承诺。
接着在本月18日,英国首相官宣英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承诺。

碳减排,碳中和,碳税,包括“巴黎协定”,这都是欧美国家,包括德国和英国力推的国际议程,如今德国和英国却要“自扇耳光”了。
德国和英国推翻承诺的举动,将他们“嘴炮环保国”的身份坐实,我们不禁要问,英国德国反悔了,我们依旧坚持碳中和,是不是亏了?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把时间线拉回两年前,我们做出碳中和承诺的时候。
2021年9月,仅仅间隔几个小时,中美两国领导人先后在联合国发表重要讲话。
两国领导人讲话的“内涵都很丰富”,全球专家都在从中解读两国“不同的政治思维和发展逻辑”。

两位领导人的讲话,透露出中美两国未来将如何影响与引领世界发展。
美国总统拜登先一步发言,他展示的是“语调强硬但内涵空洞”的美国。拜登的讲话多次提到“全人类”,可是落脚点都不是切实的“发展路径”,而是用战争动乱的缅甸,叙利亚,阿富汗举例,强调“民主变革”的重要性。
包裹在拜登“民主叙事糖衣”之下的,是再次强调“美国及其盟友制定的规则与秩序”。
除了虚头巴脑的民主,拜登讲话中唯一落到实处的政策,是承诺美国直到2024年,会逐年增加“支持贫困国家绿色能源,助力全球环保”的资金支持。

这就是美国,唯一的“实惠政策”也只能管三年,到拜登任期结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果2024年特朗普或者共和党其他人上位,美国政府所有碳中和与环保承诺都将化为浮云。
与拜登讲话虚头巴脑,实惠政策无法长久不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夯在实处!
习主席提出“六个坚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每一条都透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和气魄。
与美国一样,我国在“环保领域”的最新承诺,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在能源建设领域的一个最新承诺,彻底改变了全球能源建设与国家发展的格局,这才是一个大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与魄力。
壹、中国承诺影响有多大?
我国到底做出了什么承诺?能够占据全球议题头条,并且让西方政治家集体拜服呢?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议题上,习主席首先重申了过去的承诺:“中国在2030年之前努力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努力实现碳中和。”
震惊全球的重点,是我国接着承诺“不会继续展开境外煤电项目的修建工作,通过实际行动来为全球的气候问题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对国际能源格局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中国不再新建境外新的煤电项目将如何影响世界”。

目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新建电厂”最大的基建方,同时也是最大的融资方。
我国后续不在境外建设煤电,就是不再提供“火电站”的基建服务和“融资服务”。
根据测算,我国每年将减少5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火电投资”,全球减少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的这一承诺,表明我国不仅在未来三十年实行“国内绿色能源战略”,为世界碳减排贡献力量,同时用切实行动,帮助世界范围内每年减少2亿吨碳排放。
许多人会担心,“火电厂的建设技术门槛较低,中国投资不玩了,会不会其他发展中国家涌入瓜分市场”?
美国的“环保承诺”,从来是“先说后做”,或者“只说不做”。
我国过去二十年,一度占据全球“煤电融资的70%资金供给”,近几年,逐步压缩到30%~40%
2014~2020年,我国先期洽谈的煤电投资高达1400亿美元,后续陆续却有超过800亿美元的煤电项目搁浅或者取消。

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自觉压缩“国际煤电建设”已经七年了。
不断压缩之后,我国依旧是国际“煤电建设的资金供应龙头”,这次我国直接提出后续不会为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资金,几乎锁死了全球煤电市场的增长。
贰、能源建设“调结构”!
许多人会担心,我国用“自己每年损失500亿美元投资”来获得“友邦赞誉”,是不是实际上亏了呢?
我国砸盘全球“煤电建设”,至少有四大“攸关国家利益”的利好。
第一个,就是我国“海外电厂建设调结构”。
北风以前的文章说过,站在地球百万年历史以及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角度,“气候变暖”灭绝人类几乎是个伪命题。

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增多,有利于内陆国家的粮食生产和人口繁衍。
可是“升温带来陆权强国的盛世”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缓慢升温”。
一旦温度急剧升高,就会导致“极端天气”,破坏生产生活,还造成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
所以中国追求的,以及人类实际上努力能做到的,是50~100年的长时间段内,温度升高1.5~2摄氏度。
我国支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除了避免极端天气破坏全民环境与生命财产之外,背后也藏着我国“新能源革命”弯道超车的雄心。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十几年前,提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大家脑海里第一个窜出来的,是:成本贵,不稳定!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向全世界展现了“产能影响成本”的“中国规律”。
如今,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即将迎来超越火电的拐点,再也不用靠补贴生存的新能源供电,是大家十几年前不敢想象的。
在稳定性方面,我国通过“火电的调峰功能”,加上光伏发电与储能发电联合应用,也几乎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问题。
在国内“新能源发电”即将迎来对传统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成本拐点”的时刻,我国利用“世界第一电站建设强国”的身份,向境外推动水利发展站,以及新能源发电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国现阶段在国际上进行“电站建设”的主要是中国能建和中国电建两大央企巨头。
中国能建包括葛洲坝集团的“水电建设”能力,其他的下属“设计以及建造院”都是“建设煤电”起家的,
不过还好,我国国内的煤电建设没有叫停,未来十年与更长时间,煤电的“稳定调峰”能力长久需要。
至于国际市场,过去的煤电建设项目和运营项目都没有停,电网铺设与维护这和水电,新能源发电是相通的。
中国能建真正会被历史淘汰的,是“煤电设计和研发”部门和人才。可是在国际大势的浩浩荡荡面前,马车的赶车夫总会处在淘汰的边缘。
要么学习新技能,马车夫变成汽车司机,学不会驾驶技能的,只能在历史长河中“彻底转行”。
中国能建在“中国新承诺”之下的“部分人才受损和淘汰”,难道验证了我国承诺弊大于利?
那你还要看我国国际电站建设巨头“中国电建”的表现。
习大大刚做出承诺,“中国电建”就涨停了!为什么?
因为中国电建下属的建设资源,主要就是“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厂建设能力”。

就像中国的产业升级,必须建立在落后产能的“淘汰倒逼”上是一个道理,全球“发电能源”的变革,也必须从彻底砸盘“煤电建设”开始。
只有“便宜无门槛的煤电”不让建了,成本与产能优势接近的新能源发电,才能快速在国际市场,完成“替代与飞跃”。
叁、锁定廉价能源背后的“国际发展格局”
中国砸盘“国际廉价煤电建设”的操作,如果你只能看到每年损失500亿美元投资,以及领先的火力发电产能与人才,那你的“格局还是小了”!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存量搏杀”的残酷时代。
在‘革命性的新能源’诞生之前,“廉价电力”+“廉价劳动力”意味着制造业转移的方向。
过去十年,中国是国际上煤电投资第一大国,那么这些年,我们在帮哪些国家,大力建设廉价能源呢?
2020年以来海外拟建煤电项目预计装机容量2900万千瓦,其中80%集中在印度、越南、孟加拉、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5国。
大家想一想这五个国家的“政治野心”与“产业替代目标”是谁?
这些建设中的廉价电能,要让另一个制造业大国额外付出多少“竞争成本”,才能避免产业转移?

2020年以来,中国海外融资以及参与投资的煤电项目2600多万千瓦,这其中印尼700万千瓦,巴基斯坦500万千瓦,越南500万千瓦,南非400万千瓦,印度130万千瓦,孟加拉130万千瓦。
津巴布韦,摩洛哥,罗马尼亚,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赞比亚等国加起来250万千瓦左右。
通过中国“煤电投资国际版图”,我们发现国际“廉价煤电”的需求大国,集中在非洲穷国与“东南亚制造业替代国”两个方面。
非洲穷国装机量小,多半是赤贫国家,只能选择污染最大但是能让国民活下去的“便宜煤电”,这类建设还有“人道主义光辉”在其中。
印度,越南,印尼庞大的“廉价能源”,催生的却是对我国制造业的血腥竞争。
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后发国家的“进化与升级”,廉价能源是必不可少的捷径。
我国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大家伙活下去,活得好。可是也不能接受部分国家用“损害全人类的利益”,来自身“开挂升级”。
这些国家要电力发展,可以!
中国后续可以提供水力发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成本会高一些,会阻断“弯道超车和小道快抛”的路径,可是对于全人类而言,慢一点,但是健康一点。
随着我国的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不同阶段,我们在全球博弈中的“地位与诉求”也在发生改变。

中国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带领“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但同时,我们也要锁死部分国家以“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发展方式,谋取不正当的发展利益。
锁死“廉价火电”的外挂,印度,越南,印尼“制药业取代东方大国”的野望,将彻底破灭!
肆、让“资源输出国”失去“新增市场”
过去,全球火电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是许多国家自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另一方面,是国际煤炭价格相对其他原材料,更便宜。
我国是产煤大国,但同时也是煤炭需求大国。因此全球煤电爆发,增大全球煤炭需求,我国赚不到任何利益。
谁获利最多呢?
当然是出口煤炭最多的资源输出国,比较典型的,就是澳大利亚。
过去十几年,澳大利亚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国,也占据了我国庞大的煤炭进口份额。

去年以来,我国将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订单分给印尼等国,给了澳大利亚教训,却无法打疼它。
因为全球煤电的加紧建设,每年增加的庞大发电产能,背后都是巨量的煤炭需求。
澳大利亚守着未来全球不断新增的“煤电需求”,也可以过得很滋润。
可惜“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中国除了依靠自身的消费品与工业原材料需求打击澳大利亚,如今占据“全球环保大义”的一个承诺,就瞬间轰杀了澳大利亚“与集中未来几十年稳定增量的煤电市场”!
所以,我国承诺的第三个“国家利益”,就是对资源输出国的“釜底抽薪 ”。
伍、留给后发国家的“掐烂钱”陷阱
我国承诺“不再新增煤电建设和融资”,被国际市场解读为“砸盘煤电市场”,却不是“摧毁煤电市场”。
因为从产能上,我国的煤电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制造成本虽然是全球第一,可是煤电建设本身的门槛并不高。
只要东南亚和非洲“制造业替代国”铁了心建设“廉价能源”,用略高的成本和时间,还是能找到“煤电建设替代者”的。
更难的是“煤电融资”,过去几年,西方国家为了占据“环保道德制高点”,各国商业银行都停止了“煤电开发”融资业务。
如今中国宣布不再新增海外煤电融资,同时可以查到,我国支持的一带一路开发银行,亚投行等国际“发展中国家融资平台”,今年以来,没有审批一个“煤电融资”项目。
因此未来不仅是发达国家没有“煤电融资”,中国资金不再进入“煤电领域”,连与中国资金相关的“国际银行”都停止煤电融资业务。
这让未来,东南亚或者非洲任何一个“廉价煤电”国,都只能“自掏腰包”建设电厂。

在后疫情时代,失去“廉价资金”的“制造业替代国”,如果自己赌上国运,重负债去发展“煤电”,不仅在越来越一致的“国际舆论枷锁”面前,遭遇被动制裁,而且后疫情时代,“重负债”去赌煤电建设,廉价能源还能廉价么?
这些国家恐怕来不及点亮“制造业的智慧树”,就先一步引爆了“重资产,重负债”的金融毒丸。
在中国资金撤出越南和印度“煤电项目”后,真的希望他们“自筹资金,顶着国际环保压力硬上”。
直到毒丸引爆!
陆、我国获利同时,还能“得道”!
国际新能源电厂建设调整,锁死低端国家邪道超车,摧毁敌对资源国增长预期,引爆“替代国”债务危机是我国承诺背后的“四大利益”。
可是大国博弈,除了追求“利”,还要讲究“义”。
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国承诺,站稳了世界发展的“最高道义”。

今年11月的全球气候峰会,中美欧与多个发展中国家,面临新一轮博弈。我国在此时,先一步做出“不再新增煤电建设”的承诺,占据了道义的最高点。
无论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还是美国气候大使克里,或者英国与欧盟内部的“嘴炮环保国家”,都给了中国最高“赞誉”。
许多人觉得,在弱肉强食的大国博弈战场,“道义没有用”!
这是以偏概全的想法。“得道多助”在大国博弈战场同样有用!

“得道”能够让我国升级与迈进的每一步,遭受的诽谤与阻力更小一些。
“得道”能够让我们发展中面临外部狂风骤雨时,转圜空间更大一些。
“得道”换来的大空间,小阻力,并不是大国崛起的“本源力量”与“根本要素”,可是乘风而起总能比逆风飞翔更多的从容,更多欣赏沿途风光的惬意。
中国一个承诺,既得利益,也得道义,这就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复兴方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郎club

相关新闻

企业“碳中和”转型落地,需要怎样的管理工具?不装空调、让运动员多吃素,巴黎奥运为什么还是没敢提“碳中和”?观点:拜登是否违背了自己当初的“一届承诺”?从“盖中盖”到“新盖中盖”,我们正在见证坦克的“退化史”?佛山一中曝沃尔兹教书图片,“我们的老师或将成美国副总统?”耐克、阿迪...都怎么做到在奥运开始前就押中冠军,和“郑钦文”们签好代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请听讲」第5期:数字化技术为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冲击?“我们这里只说德语!”,德国医生可以拒绝治疗不会说德语的病人吗?「艺术治疗」在心理学界的定位和发展如何?|正在答疑中1342万名考生中,超400万的“复读生堰塞湖”还会扩大么?视频号挂载短剧是“鸡肋”?我们和多位从业者聊了聊开新 | 2023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新品”?2024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华为鸿蒙,真是谷歌安卓的“套壳”么?营收暴增1600%,万辰集团是零食里的“拼多多”么?智库访谈丨张永炜:智能物联2.0时代,如何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钞能力,解得了腾讯的「中年危机」吗?如何高质量“投喂”我们的大脑?看病,加拿大的医疗真的“好”么?华人亲身经历吐槽:一拖就是大病!“都是我们最恨的?”免费义诊被判“非法行医”?我们的某些执法人员,可能还没有真正懂得法律存在的意义!当下超出了“经济周期”的问题么?人工智能,是时候和我们“对齐”了?创新药研发中,怎样的“创新”才是创新?“我们的航母在哪里?”“在修理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