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新生代法律民工的管理意识,从小红书觉醒?

新生代法律民工的管理意识,从小红书觉醒?

9月前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吴梦奇

来源 | 智合

100个人上小红书,99个是为了吃瓜。

每100个人上小红书,就会有101个人吃到新鲜的瓜。


在文字向平台中,小红书的内容取向略干于逐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微博,又略水于日趋“故事会”的知乎,在当下这两年取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搭起了又一个独立生态。

虽然初衷是做年轻人的生活指南,但任何平台都限制不了事态逐渐向瓜田里猹的方向发展。所以,当有人发现平素抱团吃瓜的律师们居然在小红书谈论起律所管理的时候,其戏剧性无异于在公司年会现场听到老板当场宣布裁员。

但事实就是,不少合伙人嘴里人见狗嫌的新生代职场躺平人,居然在小红书里意外开启了关于律所管理的第一课。

獬豸保佑,希望这不会也是他们放弃参与管理前的最后一课。



听合伙人画饼,

不如去小红书共鸣


一张抖音风格的怼脸大头照,一串平铺直叙式的管理心得随记——如果让这位办所5年出头的律所主任在自个公号正儿八经写一篇文章,恐怕阅读量不会超过三位数。但在小红书,这段随意又简单的分享,却帮他拿到了2000+喜欢和300+收藏。

你要说这段分享能够帮年轻人建立起什么受用终身的管理经验,那德鲁克可能会从墓地里掀开棺材盖跳出来用拐棍打你。但从评论区的反馈来看,除了表示希望凭留言获得面试优先资格的气氛组外,这段坦诚、易读又随和亲近的确实从情感层面引发了不少“小律师”对于执业初心的共鸣。

主任分享并不是小红书上律师获取管理知识的唯一手段,随便翻翻,你会发现即便限定了“律所管理”这个冷门话题,大家讨论的话茬也堪称五花八门。

有讨论律所与律师关系、律所用人底层逻辑这种硬话题的,从接地气的比喻到晦涩难懂的分析再到公然评论区吵架的一应俱全;

有宣传律所管理系统模板的,评论区一水的“求分享”让人不知是误入水军现场还是梦回十余年前论坛贴吧珍稀资源的共享现场;

还有分享职场小透明如何和律所管理层打交道的实际经验的——事实上,这种看似讨论如何维护律师个体权益的行为,反而最接近我们标题讨论的新生代律师管理意识。

为什么?

以一个随机抽取的小红书分享为例,博主作为律所普普通通员工一枚,就非常普通的文具需求这件“小事”,向管理合伙人争取到了所里的支持。

显然,关注此类基层需求的律所也不会忽视员工在更高层级的看法,博主顺着就分享了律所针对涨薪问题召开的茶话会,用小红书的语法展示了律所新人参与管理的更多可能性。

对权威有着天然的质疑精神,是新生代能够成为“后浪”的关键要素,不少传统律所之所以难以在管理上搭建起合适的梯队,甚至让一开始有管理热情的律师最终销声匿迹,也恰恰是因为依靠信息差和等级架构压制了这种质疑精神。小红书等扁平化的社交传媒,恰恰因其自发性而让平台上的年轻人相信自己从中收获了“真实感”“新体验”,和线下极难获得的“共鸣”。

与其在所里听利益相关的合伙人给自己画饼,不如在小红书的众说纷纭里一点点吸收新知——不管是让自己更了解律所这个机构的知识,还是汲取那些可贵的情感共鸣。


和年轻人谈管理,

别用自己的语系?


在律所的现实运营中,想抓出一个对管理感兴趣的新生代律师,并不容易。

不少合伙人对所里年轻人的印象介于“躺”和“卷”之间,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为“躺卷二象性”:分内之事一丝不苟,分外之事谁干谁狗。

以上是一种夸张性修辞,但对于不少老律师/合伙人来说,年轻人确实是越来越不好管,或者说是不好“骗”了。

传统律所形态下,老律师与新律师间往往基于前者掌握的信息、案源等资源而构筑起“师徒”关系,后者的选择余地小,生涯发展上受前者的影响也更深远。

但到了高度依赖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的新生代律师手里,信息渠道可能反而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综合小红书上不同人群主动分享的切身经历提炼客观事实,比在所里冒着陷入信息壁垒风险单听一家之言要来得安全多了。

人对知识的求取意愿与这种行为带来的直接受益紧密相关,同样,让新生代律师意识到自己参与管理的动作能够带来直接受益,是驱动他们参与律所管理最直接有效的动力。

小红书为什么适合吃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最开始大家确实是冲着“生活指南”的定位来寻找适配的知识+分享对应经验的。而要分享这些生活化的轻知识,最简单有力的方式就是现身说法。生活化的轻知识+“现身说法”,要么通向新知,要么催生新瓜。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一旦现身说法,在这个只要挖掘就必然能够找出信息的年代,网友总能给你刨出看似不关联现象中的各类蛛丝马迹。

大所的软文广告可能骗你,顶头合伙人和身边同事可能骗你,但那些存在于小红书上的真实案例、切身分享不会。即便换到距离律圈新人看似很遥远的律所管理领域,那些活跃在小红书上的普通主任、合伙人以及他们朴素却接地气的文风也会让你的潜意识告诉你——相信他们。

和新生代律师谈管理,最好的出发点永远是站在他们的利益,用他们惯常的语系。这点反而知易行难——律所发展顺畅时,新生代律师的意见可能有用但不重要;等到律所希望新生代律师参与管理时,往往已经面临了人才上的断代。

再远的空间距离不过一张机票,想抹平思维上的代沟却要花上无数日夜,仰赖一个恰到好处的契机。


世事变易,

唯真诚无往不利


当代社畜的第一步,往往从不做人开始。

需要在衣着光鲜的表象下以相似的苦逼经历抱团取暖相互共情时,与其打上一堆文字招人误解,不如戴上全国统一的吗喽面具。

需要用零碎的舌尖爆点来冲淡繁重工作带来的厚重心理压力时,又会顺着近现代文学的脉络摇身变作月下沙地上四处啃瓜的猹。

人类用了数百万年从兽进化为人,终于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无所顾忌地拟态为任何兽类——唯有此时,社会、工作、家庭层面赋予的种种无形条框,仿佛才随着光电讯号的传递被彻底抛去。

但互联网上的世界,再精彩也只代表了生活的一面。

不可否认,小红书上的各种分享很可能在不经意间扮演了新生代律师管理意识的启蒙导师,教会他们如何在强调自我意识的潮流下以此为支点逐步改造所处的工作环境。

但碎片化的知识终究更多起的是辅助作用,要更深度地参与到律所管理中,以个体的微力撬动整个机构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需要的仍是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日复一日的笃行。

我们曾访谈过好几家律所,由他们主任组织开展的讲座活动往往很受青年律师欢迎,而这些活动的一大共性在于他们的主任永远会抛下平时的种种负担,以最坦诚的形象面对这些青年律师——在这个越发复杂的社会,真诚恰恰是最长效有力的武器。

其实已经有很多主任意识到,年轻律师之所以拿“法律民工”自嘲,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因为自己选择躺平,而是律所规模化和行业内卷化的大势下容不得个体的彷徨——唯有在各个社交媒体,人群能用短暂的情绪狂欢来消解这些焦虑。

但倒也不必悲观消极,因为新的乐土还在等着律所和新生代律师们共同去创造。相较于其他律师八卦或执业技巧,小红书里关于律所管理的内容其实还不算多——但这却是个很好的苗头,因为这些零星的谈论就像你漫长人生中不经意听到的金句妙论一样,指不定在哪个片段就燃起燎原大火,直至改变未来的律所乃至是法律行业。

与其深究为什么他们更愿意接受这些知识,而不愿意参加所里竭力组织的各类系统性分享、培训,倒不如先思考一下这些不同行为给律师带来的不同助益,让大家真正能做到换位思考,也让律所能够真正借助各种不同手段来为律师的个体发展持续输送能量。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一面看着越来越多的律所搭建起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一面把本文标题里的问号划掉。



扫码添加本文作者微信

与智合进一步交流




责编 / 吴梦奇Scott
编辑 / 李媛媛Yoyo
分类 / 原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智合

相关新闻

又窄众又冷门,我是怎么在小红书卖睡袋的?|操盘手自述拿量角器测量脸型?小红书上的幼态审美有完没完......正在进行估值200亿美元的融资?小红书回应品牌如何有效接住小红书的搜索流量?用户达3亿,再获顶级机构看好,但小红书最大的机会在哪里?Wanderboat AI:这个华人团队开发的AI旅行app,是大模型时代的小红书+马蜂窝?小红书内测跳转企业微信,会重构小红书的商业化路径吗?20%的杨幂+80%的泰勒长什么样?小红书风格化AI来了,可兼容SD和ControlNet一年了,小红书的电商做起来了吗?让小红书的年轻人疯狂晒单,淘宝服饰免单到底玩得有多猛?小红书上的梦爸梦妈,准备量产奥运冠军?小红书上的中产女人,开始流行穿网球裙上班?小红书上的七万块暑假账单,刺痛了多少「寒门父母」?小红书上的中产白女,逼疯了多少东亚留学生?游戏大厂齐聚小红书,2024年的行业破圈风口为什么在这里?小红书有多少被逼疯的留学生,是因为「离大谱」的美国小费?小红书点赞破十万,江小白的对手出现了?小红书媒介团队绩效考核应该如何制定和管理?小红书买手首战618,能撑起平台的电商野心吗?基金经理“偷偷”开个人小红书号,不到一天秒删贴,合规的边界在哪里?“94年的?看着像49年的!”29岁显老女村支书爆火走红,本人最新回应来了!为什么我建议所有人,一定要做小红书?!五一出门,信大众点评还是信小红书?为何美国政客无法停止颁布荒谬的法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