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为什么我们要跳科目三

为什么我们要跳科目三

9月前


今天首页很多人都在讨论贾樟柯的微博,我去看了,很受触动。


贾樟柯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电影粗犷中带着细腻,总在从容不迫地直面社会群体的故事,关注那些普通人随时代变化的波澜与起伏。

正如他所说,“烟火人间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他们值得一万首歌去歌唱,值得一万部电影去讲述。”

所以毫不意外他会被瓦依那的新歌打动,因为歌里有如出一辙的情怀与愿景。

同样是对普通人真实生活的深刻再现。

尤其当MV把镜头投向热腾腾的米饭,也投向每一个步履匆匆的个体时,你能切实地感受到一颗颗种子的挣扎与力量,感受到他们的痛与情义,爱与理想。


这也是瓦依那一贯的风格。

听到这首《万粒之歌》,我第一时间会想到今年夏天流传甚广的那首《大梦》。

大家会轻而易举地被这首歌打动,因为每个人都从歌里看到了自己相似而迷茫的一生,听到了无数次仿佛扪心自问的“该怎么办”。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摆脱这条轨道的方式,最后往往悲哀地发现只能随波逐流,成为这条单行道上的一员。

尤其最近几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让日子不太好过。生病落榜、分手失业、迷茫焦虑,连绵的意外与波折像蜘蛛网,困住了很多人。

而这似乎带来了另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人在低谷时,未来怎么走都在向上,能去的方向也变得更多,选择更加广阔。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于是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开始专注蓄力,准备再博上一博。

恰好昨天立春,依照传统,是新一年的开始,万物生长的日子。大家情不自禁地想留下崭新的期待,盼望新的一年会有不同的故事,会有更好的生活,会有被命运眷顾的好运气。

毕竟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春天会带来希望的故事。



所以此时此刻听到这首《万粒之歌》,我听到的是对《大梦》的答案。

你看,普通人的命运如此相似,从出生到死亡,从上学到失业,每个阶段都能从一两个词简单概括,每个阶段也都有彼此心知肚明的迷茫。一路走下来,好似问题总是答案多。

然而,普通人的命运却又如此顽强,就像是歌里唱的“一万颗种子”,即使被丢进泥土,也能扎根、发芽、开花,挺起腰杆,直面这无穷无尽的生活。

恰如加缪所说:“人就是他本身的目的,也是他唯一的目的。”

就像我们生活,是为了生活本身,而不该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          

这不就是属于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吗?

即使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即使不得不面对那些痛苦、失望、迷茫和焦虑,依旧不甘于被苦难击倒,反而主动去寻求幸福的方向。

他们或许没有被人看见,常常不被理解,只留下昙花一现般的影像,供人猜测和发散。

而正是这些枝梢末节的影像,映照出你我如歌般的一生。


 #1. 

2023年,我们有机会在全世界偶遇绿皮青蛙。

从城市街头到小镇集市,总有几抹靓绿的身影,拎着一连串小青蛙气球,招摇叫卖,上演一出“生活不易,蛙蛙卖艺”的精彩好戏。

不变的是胸前醒目的二维码,闪耀金钱的光辉。


蛙蛙们偶尔会整点花活,时而舞动奇迹,时而拳打雪王,势要把整条马路都变成自己的秀场。

就连地铁里,也常有他们的身影,拎着外卖,瘫坐在座位上。

如同每个疲惫的打工人,身体还在这,但灵魂已飞到千里之外。


偶尔,它的嚣张气焰也会被打压,陷入“前程四警”的窘迫。

很多画面里,他逃,身后有人在追。大家兜兜转转,都只为碎银几两。


但也有彼此体恤的温情时刻。

蛙蛙白天搬砖,夜里“卖崽”,没有生意,当街崩溃痛哭。路过的警察停下来,抱着他的头安慰:“男子汉,把眼泪咽下去,不要哭,先吃饭。”  


一句话,撬开了蛙蛙的外壳。

他们不是真的青蛙精,不是为了恶搞贪玩。丑萌的头套下,往往是一张张疲惫的,被汗水浸湿的脸,有些或许还有满头花白的头发。


青蛙服是他们谋生的“外套”,也是他们融入生活的伪装。

穿上公仔服的瞬间,膨胀而起的不仅是青蛙的身体,还有皮下人应对日常的信心。

小时候大家玩角色扮演,大家都争当挥舞金箍棒的孙悟空;等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更多人只会是跑龙套的打工青蛙。

但当只青蛙又有何不可呢?披着青蛙的外壳,人们反而能够短暂告别残酷的现实,为自己编织出一场酸楚又放松的幻梦。

它好比是现代人的安全屋,能容纳下无数种可能性。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观主义,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称赞的乐观主义呢?


 #2. 

去年最热门的舞蹈,舍科目三其谁呢?

去饭店里吃火锅,服务员们在跳;
看芭蕾舞剧,台上的小天鹅们在跳;
刷短视频,国内外形形色色的路人在跳;
各大公司的年会现场,打工人迫不得已地跳;
如今就连春晚彩排现场,都疑似出现了它。


看得多了,屏幕前的人们也会下意识地跟着《一梦江湖》的音乐节奏摇摆起来。

新一代国民舞蹈,名不虚传。

只是,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难免有人说它俗,说它社会,说跳起来像精神小哥和小妹,搞不懂怎么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新一轮的流量密码。

不是不能理解一部分人对它不屑一顾。审美是主观的,也是流动的,总归会因人而异。
  
但不必否定它的存在。存在自有道理。


当看到小小屏幕里,无数不同却相似的人,在甘蔗地,在高粱田,在红瓦房前的土地上,跳起同一段舞蹈时,你很难不被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所击中。

它所展示是一种野生的触感,没有门槛,没有标准,更没有高下之分。


在专业舞台上起舞的职业舞者,和在小镇田间跃动的民间艺人,无疑是平等的。他们共享这一方天地,共享每一种舞动的韵律。

大俗,何尝不能成为大雅呢?

科目三因此成为一种无需开口的表达模板。当你播出这段音乐,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整个群体的接纳与认同。


所以人们在饭店里跳,在田野里跳,在舞台上跳,也在大大小小的屏幕里跳。

在开始跳动的那个瞬间,他们从面目模糊的一个个身份里抽离出来,找到了态度,找到了个性,找到了自己。   


 #3.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说现在的小学生不想当科学家了。他们想当网红,当主播,当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风景线。

可主播,真这么好当吗?
倒也未必。

刷到过这样一段视频。


下雪天,路面上积满了厚厚的雪,一位个子小小的女孩穿着羽绒服,戴着厚厚的帽子,直接坐在雪里,直播唱了一整夜的歌,直到天亮。   

她冷吗?
当然会冷,鼻头已经冻得通红。

她为什么还要坚持唱呢?为了更多的话题,更好的流量?
是,却不全是。

我们得承认世界的不公平旷日持久地存在。有人生来就拥有很好的外貌、家世或是资源,而另一些可能什么都没有。

就像这些主播,同样是唱歌,水平也差不多,有人会一炮走红,有人却要默默耕耘许久。他们只好用尽办法,换取机会。

在大众看不见的地方,和这位女孩一样的主播才是默默无闻的大多数。


深夜的街头,很多人拖着行李箱,四处行走,就为找到一片小小的容身之处,方便她们完成一整夜的直播,直到被人看到。


不是非当主播不可,不是向往什么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主播也只是职业的一种。

任何行业都存在二八规则,主播这行也不例外。结果就是,20%的人赚着80%的钱,剩下的80%竞争20%的资源。

既然如此,谁不想成为那20%呢?

可是,这世界就是从底层开始构建的,否则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没有这80%,又哪有20%的存在?

于是事件反而变得简单起来。

当你坚持,当你笃定,或许就能得到一个上升为20%的机会,成为命运眷顾的幸运儿。

此时此刻,里尔克的诗句成为他们的指南: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生活没有忘记你,它把你握在手中,它永不会让你失落。”    


 #4. 

去年五一小长假,有位哥们凭借自己娴熟的闪现技能,火了。

短短五天时间,他朝登山暮赶车,把行程压缩到极致,最终成功登顶五岳,在山巅留下了自己矫健的身影。

而且还没耽误按时回家上班。


有人看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这是囫囵吞枣,没体验到内涵,不值得效仿。

殊不知在热衷于特种兵式旅游的朋友们眼里,他已然成了一盏明灯,一道标杆。

所谓特种兵式旅游,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像特种兵拉练一般不眠不休,只为疯狂打卡吃喝玩乐。简称,“上车睡觉,下车狂飙。”    

这是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预算,去看最多的风景。

“特种兵们”个个都是时间管理大师。

周末是他们最常选择的出游时间,两天往返看似极限,但一天也值得挑战。

大家秉承着“来都来了”的优良传统,把所有时间条理分明地划分给不同的景区或美食,务必将所有想打卡的目的地一网打尽。


他们也深谙控制预算的技巧。

所有钱都该花在刀刃上,能火车绝不飞机,能在交通工具上过夜就不必花钱去酒店,点与点的路程是最好的补觉时间,下车就该让眼睛记住风景。

这便造就了“33小时速游北京”,“2天1夜玩转新疆”,“24小时16顿饭吃遍淄博”这类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极致行程。


不是没人吐槽,觉得这种高强度的行程,会将旅游变得同化。那些相似的交通体验,和在当地触及的风景,会被压缩成相似的模块,无法复刻旅行本身所具备的新鲜感与冒险感。

但无须问他们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生活有时也不需要那么多意义。经历即是享受,抵达即是成功。

更何况,当他们身在路上,又怎么不是在完成另一种冒险呢?每一次极限出游,都是他们在有意识地去拓展自己的边界,是在寻找同时兼顾真实生活与远方世界的强效药方。


 #5. 

天津的狮子林桥,在去年接待了最多的游客。人们纷至沓来,为了一赏天津群众跳水的优雅身姿。


纵情一跃的大爷大妈们,身体放松,脚步轻盈。

或是像蝴蝶,或是像落叶。

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高超的技术诠释了那句,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年轻人因而受到了鼓舞。

看这位小伙,显然不在意自己没脱鞋子入水时,假发还停留在半空。


外国友人也站上高台。

他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真的都会武功。


一身蓝装的阿凡达也来了。
          
她摆完几个动作后,纵身跳下,不知道潘多拉蔚蓝瑰丽的水世界,有没有天津水深。


来桥上跳水不是缺心眼,也不想博关注,那不过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

只是互联网时代,消息变得更容易传播,便吸引到更多不明所以的参与者。

没有经验,没有准备,平白增添了危险。

很多人小时候看着父辈跳水长大,长大了就成了被看的风景,正好呼应了自己的生活。


想想这事很符合天津人的性格底色——乐观积极,经常能出其不意地幽生活一默。

生活总是伴随着挫折,现实不厌其烦地把理想主义者打磨得务实,要让骄傲的人学会低头。所以越长大,我们就觉得越不认识自己,只在午夜梦回时感慨过去的自己多么意气风发。

这些历尽沧桑的大爷大妈们想来也不能免俗。

岁月早已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体能的下降、花白的头发都反复提醒他们不再年轻的事实。

而来天津桥头跳水,像是他们给自己使用时间的魔法。

当走上桥头,当被万众瞩目,他们似乎又变回曾经那个自以为无所不能的自己。

永远年轻,永远灿烂,永远不会认输。
          
          
 #6. 

近来很多的一个话题,是说中产消费在疯狂降级。

体现在外部,最明显的就是学琴的和买琴的突然消失了。

可能大家终于发现,理想是弹不出来的。
              
   
     
与此同时,各大平台上转卖的帖子层出不穷,只是价格纷纷大跳水。

原价10万元的钢琴清仓大甩卖,还送琴凳和琴罩和护眼灯。


再看前几年突然爆火的滑雪市场,也逐渐偃旗息鼓。

上个雪季雪票价格赶超欧洲,直逼北美的北大湖滑雪场。这个雪季建了更多缆车、拓建了更多可滑区域,但还是降价了20%。         

如果你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住滑套餐、滑雪套票更是有不少优惠。而在这样的优惠力度下,北大湖的人数肉眼可见比去年少了。

C索和G索“排队半小时,滑雪10分钟”的盛况一去不复返。


不只是北大湖。

松花湖电音节、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可可托海、崇礼的滑雪游客都有下降的趋势。堪称中国滑雪场天花板的禾木吉克普林,最近也深陷“实在太贵了”的吐槽风波中。

曾经与中产消费关系密切的马术课、日料店,也纷纷开始降价。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不确定性成为当下最确定的事情时,人们顾不上为自己贴更多的标签。

那些象征着“诗与远方”的物件,那些标榜着身份的消费观,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人们不得不开始考虑更加现实的问题,开始讨论自己究竟承担得起怎样的生活。

毕竟梦想时常遥远,但生活触手可及。

中产们的消费降级,不是对生活的低头,而是认清现实后的权宜之计。复杂的形势下,所有人都需要以更高效的方式运转,才能应对这千疮百孔的生活。

恰好是这样的去冗存真,反而让人们更清晰地认清了自己。

过去,他们被中产的头衔限制了,总以为条条框框都应该按照标准,跟上大部队的潮流。

可标准是谁制定的?潮流是谁定义的呢?又有谁在检测他们呢?
其实没有人,只有自己绷紧的神经。

如今,抛下沉重的标签,他们反而能正视内心,获得久违的轻松。

标签里的中产、故事里的人,终于回归为本真的自己。



常常觉得生活就像是芸芸众生的一场大梦。

每个人身在其中时,都看不明猜不透,只能摸索地去做很多事情。

就像一颗种子,被风吹到那里,就会在那里扎根。
          
但是,“火烧芭蕉心不枯,霜打稻根苗又发。”

也是这颗种子,总能在自己扎根的土地上,顽强生长。


我很喜欢这首歌所带来的能量,让我想起西西弗斯的故事。

西西弗斯触怒了众神。作为惩罚,他被要求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可惜石头无法在陡峭的山顶停留,它一次次坠落,而西西弗斯只好一次次重新推动巨石。   

他要永无止境地做重复的工作,直到生命的能量消失殆尽。

你看那座山,像不像我们既定的轨道。
你看那块石头,又像不像我们的生活。

因而旁观者往往觉得西西弗斯是壮烈的,是悲剧的。

他们和诸神怀抱着一样的想法,觉得还有什么惩罚,会比这种无效无望、永无尽头的劳动更严苛呢?而当人的一生只能在这种单调且乏味的动作中消耗时,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西西弗斯不这么觉得。

因为他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

他每一次奋力推动那块巨石,都是在奋力推动自己的命运。即使一万次看到巨石的坠落,他也会第一万零一次选择重新开始。

用加缪的话来说:“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而这向上挣扎的过程已然组成了生活。

就像MV最后所说的那样:“生活把我们丢进尘土,那我们就成为一粒种子,在2024,发芽,开花,结果。”


很感谢联想集团,邀请到瓦依那,把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故事写到了歌里。

从联想和瓦依那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共同的气质,善良真诚,以人为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歌曲和MV的创作都是联想的AI PC支持完成的。

正如MV结尾的那句话,联想相信每个人的力量,说不定2024还会有更多可能和惊喜在等待着我们...这是他们对新年的展望,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我们很难去定义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它就像是一块布,这里破了缝一下,那里破了补一补,最后就成了一幅独一无二的,只属于自己的画。

2024年已经来了,谁也不知道未来还会为这幅画增添怎样的色彩。

但在当下,听到这首歌的我们,正充满期待地迎接它,就像迎接新一天的灿烂日光。

无论如何,“太阳照在水稻上,太阳也照在我们身上。”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热搜是挺会排的

除了钢琴,中产还抛弃了很多

《繁花》和《山海情》,拍的是同一个时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雷叔写故事

相关新闻

数字经济时代,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耐心资本”?上海实践·科创①|为什么我们要在此时此刻讨论科技创新?为什么我们要骂蓝月亮的母亲节广告?我们为什么要上纲上线梵高大跳科目三,只需文字+火柴人动效!可控视频生成框架来了 | AAAI 2024我们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伴娘不够 弟弟来凑?山西新娘让他俩穿裙「代打」大跳科目三集体当吗喽上台跳科目三,抽到总裁共进晚餐券…年会再不停,打工人心跳先停了?我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徒步博格达我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攀登博格达“莎头”决赛前,邓亚萍为什么要敲三下木棍?冯仑: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东」学习?跳“科目三”的伊拉克籍记者:越来越多阿拉伯国家选择相信中国公众号推荐内容泛滥,我们为什么还要「订阅」?阿里通义实验室薄列峰:从兵马俑跳“科目三”到照片唱歌,四大框架让AI生成的人物活起来丨GenAICon 2024美国广场上看到中国孩子跳“科目三”,一群老外围观,他们的反应让我不可思议2024年,为什么我们还要讲旅行的意义跳“科目三”会被“舞统”?国台办回应跳“科目三”会被“舞统”?国台办:“反中”反到反智老外也跳《科目三》社会摇?果真中国土味引领世界......各地文旅卷疯了!有人送钻石,有文旅局长跳“科目三”老板,明年跳完“科目三”年会能取消直接发钱吗...六小强都要大师赛金银,要市三好,我们不吃不睡CPU连烧10次也做不到|北京一零一中学Aurora妈妈我们这一生,要被孩子“渡”三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