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这4个小习惯,让你变成“不缺钱不缺爱”的人

这4个小习惯,让你变成“不缺钱不缺爱”的人

8月前

作者 | 李睿秋Lachel

来源 | L先生说

ID | lxianshengmiao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你如何度过一天,就如何度过一生」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决定我们能否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的,也许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重大抉择,而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中,如何去对待它。


同样,决定「未来的我」的,并不是别的,而是每一刻的「现在的我」的总和。


你现在如何对待生活,未来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因此,在今天的推送中,我想跟你分享四个我践行了很多年的习惯。


它们都很简单易行,一点也不复杂,但却对我有着举足轻重的帮助。


让我得以在繁忙的日常生活里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塑造出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的我」。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推动,帮助你行动起来。



尽可能把事情流程化



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琐事占据:


如何整理搜寻到的资料;

重要的信息记录到哪些位置;

日常用品需要补充什么;

如何跟同事沟通和对接;

任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到位、准确;

怎么完成当天的日报、日志……


这些事情是「维持生存的必要支出」,它们对你的生活不会有额外加成,但你却不得不花费诸多心思去思考和处理它们。


为什么我们经常感到一天下来没干什么,却总是疲惫不堪?


很可能的原因,就是精力都被这些大量的琐事占据了。


它们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盘踞在我们的大脑后台,不断地吞噬着我们的认知资源,让我们没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做出决策的「额度」是有限的。


如果在一天里面反复做出决策,大脑就会感到疲劳,从而对后续的决策和思考越敷衍、越不愿意认真对待 


—— 这种现象,就叫作「决策疲劳」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把每天的决策额度,都消耗在这些小事上,那么又怎么有额度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呢?



所以,想让自己解脱出来,最首要的就是去思考:


如何把更多的琐事压缩成流程和模板,让自己无须动脑就能处理它们,减少它们对大脑的占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在 INKP知识管理法里面强调:一切信息先进入收集箱(Inbox),再定期把它分发到对应的地方。


经常有读者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先进入收集箱呢?不能每次手动找到对应的位置再放进去吗?


原因很简单:每次找到对应的位置,也许只需要花五六秒,但对于我们的工作流而言,这就是一种打断。


我们需要先退出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 —— 可能是阅读,可能是思考,也可能是手头的事务 —— 思考「我该把它放在哪里?」,记录,再回到手头的事情。


这种打断是需要消耗认知资源的。


偶尔来这么一次可能没什么,但如果一天要重复几十次,这种反反复复的切换和打断,就会导致大脑后台的闲置资源被耗费,更容易感到疲劳和厌烦。


同样,被问得较多的问题,经常需要引用的信息,需要反复使用的资料……


我也会做到触手可及的笔记里面,做成一个模板。


需要时,直接从里面引用复制、再稍作修改即可。


不要小看每次节省下来的一点点思考的工作量,一整天累计下来,总量是相当可观的。


再比如,在我的笔记工具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流程库」(我把它放在N里面),里面存放了什么东西呢?是大大小小各种工作和任务的检查核对清单。


小到一个活动,大到一个项目,我都会把重要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整理成一张清单,储存起来。


这样,当我执行的时候,就无须绞尽脑汁去思索「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东西」,而是直接按图索骥,一项项检查和打勾就可以了。


进一步,我还可以把从实践中复盘获得的经验教训,整理到这张核对清单里面,调整里面的某些注意事项;


把这些经验固定、沉淀下来,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好许多事情?


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许多琐事「打包」成一套流程,从而把它们从大脑里腾出来,省出宝贵的认知空间,去处理别的事情。


所以,一个非常有用的建议就是:


如果一件任务会出现2次以上,不妨想一想:我能否设计一套流程,让我不用思考,就能动手去操作和完成它?


比如:


如果一项活动,我经常需要去操作,那么能否把它做成一套流程,每次按照流程行动即可?


如果一些内容,我经常需要去填写,那么能否把它做成一套模板,每次修改不同信息即可?


如果一些信息,我经常需要使用到,那么能否做成方便提取的形式,每次直接复制和引用即可?

……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把越多的琐事自动化,腾出认知空间,就意味着你获得了更多的「心智自由」




从核心需求出发简化事物



我想先聊聊「记账」这件事。


我坚持过一段时间的记账,也试用过许多相关的产品,从一站式的财务管理工具,到简单易行的记账小工具……


但这些工具都没办法绕过一点:那就是需要你产生每一笔支出之后,手动把它记录下来,再分类或打标签。


这个步骤实在非常繁琐,因此我几乎都没有办法坚持下去,最长的可能就坚持了几个月。


后来我想明白了:我有必要非常细致地记录每一笔支出吗?


没必要,反正记了我也不看(开个玩笑)。


由于我的生活习惯是相对稳定的,我只需要注意每个月的总开支是否异常、是否跟过往相比有较明显的波动,就足够了。


因此,我后面的记账方式就变成这样:把所有开支都控制在一张信用卡上面,每月看一下月初和月末的余额,减一下,得出这个月的总支出。


然后对比这个总支出是否合理,是否有异常的波动,就可以了。


后面,我又增加了一项,就是把每个月的「非常态大额支出」拎出来,单独记录。


这样我每月的记账表就变成了三项:


固定支出,非固定大额支出,以及日常生活支出(总支出减去前两项)。


那么,我只需要对比第三项,就能知道每月的生活支出是否异常了;


同样,我只需要看第二项,就知道每一年都有哪些大额支出,用到了什么地方,是否合理,等等。


这个方法我已经用了五六年,非常符合我的生活方式。


我只需要在月初整理一下账单,10分钟就能理清上个月的财务状况,既简单又够用。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世界上可能有很多方法论,有很多技巧,但它们未必完全适合自己。


你一定要非常清楚:


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做法,再在这个基础上去简化步骤,把它变得适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它才是对你有用的。



举个例子,比如知识管理。


市面上有许多看起来非常华丽的「知识管理系统」「人生管理系统」,许多人也会希望建立一套大而全的知识管理体系,但真的每个人都需要吗?


其实不一定。


比如,有位朋友向我咨询过知识管理。


经过交流之后,我发现他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他是做创意产业的,最紧迫的需求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点子记录下来,归总到一个地方,方便查找和发展。


那我可能就会建议他用苹果备忘录就行了,并不需要什么太复杂的工具和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工具用得越多,反而会让他越发束手束脚、不知所措,会反过来加重他的心智负担,更不利于真正有效地行动。


我们总是不愿意舍弃,什么都想要,但很多时候,你想要的越多,你真正能够得到的也许就越少。


这就是第二个建议——


经常反问自己:我想通过做这件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步骤是必须的,有哪些步骤可能是不必要的,是可以简化掉的?


经常对自己做这样的审视和复盘,不断优化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流程,把不必要的事物果断简化和舍弃掉。


不论别人如何把它吹得天花乱坠,如果它并不能真正对你的核心需求起到帮助,那对你就是无用之物。




多思考

「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人是需要意义感的生物。


我们是如何衡量时间长短的?


往往不是依据客观发生的事情,而是依据这些事情在我们大脑中,所投射的体验和感受。


同样,使我们感到充实的,往往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这些我们做过的事情,所赋予我们的意义。


这就是我给你的第三个建议:多回顾自己获得的信息、做过的事情,从中提炼出价值和意义。


比如:我每天会做日记。不是巨细靡遗地写下所有细节,而是提炼出这一天对我来说最印象深刻、最有价值的收获。


可能是一些新知,可能是认识了新朋友,可能是关于某个项目的新想法……


通过这个方式,我可以清晰地看到:


自己计划里的项目有了哪些进展和突破;


哪些想法和点子得以实现;


哪些新的知识被我内化、成为习惯和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如今的我跟过去的我相比,有了哪些不同……


信息本身是没有生命的


只有从中提炼出体验、情感和价值,它才会形成你独特「自我」的一部分。


同样,我读书、读文章时,遇到好的篇章和知识点,不会单纯把它保存下来,而是会去思考:


我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它里面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去深入思考和学习?


然后,等积累了一定量的笔记时,我又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思考:


这些知识点能够碰撞出什么火花?


它们能够如何整合起来?


它们可能属于什么系统的一部分?


这些,就是通过一次次的提炼,去芜存菁,获取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所以,我常常说:阅读时,不要停留在「全盘照搬」的程度,那是没有意义的 —— 你只是在复制别人的思考。


你要做的是,去思考「我从中想到了什么」,找到那些跟你的思维发生碰撞、让你眼前一亮的地方 —— 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收获。


同样,生活中,如果你很多时候不得不去做某些无趣的工作,也不妨换一种思维,想一想:


我可以为它赋予什么意义?


它对我能否起到什么价值?比如,认识更多的人;精研某方面的经验;获知整个系统、整个链条的运转;等等。


它是否能帮到更多的人?


影响到更多的人?


对这个世界起到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并不是自外而内的事物构成了你的一生,而是你自内而外的想法、感受、反应和行动,才构成了你的一生。


让意识跟你每天的经历相结合,从而创生出跟「自我」乃至更大的「世界」的联系。


这就是意义感的来源,也是让自己感到充实的最好方式。



抓住瞬间的

动力和火花



你在生活中,一定会偶尔闪现过类似这样的念头:


这个技能很有意思,要不要试着学一下?


这个谁谁谁讲得好差,还不如我呢;


这个方法比大家常说的好用多了,好想分享给懂它的人;


……


—— 为什么不试着利用闲暇时间,真正动手去试一试呢?


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来源于固定、日常和重复;但生活的乐趣,往往来源于未知、意外和不确定性。


只有良好组合这两者,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在无聊和动荡中,获得动态的平衡。


这正是大多数人的问题所在:


要么,过分追求稳定,每天日复一日地重复,既失去了激情,也容易在机遇到来时失之交臂;


要么,始终徘徊在尝试和探索之中,找不到明确的方向,三分钟热度,在彷徨中荒废时间……


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一方面,让自己保持「必要限度的稳定」,有稳定的事业、稳定的作息、稳定的日常惯例和仪式感;


另一方面,投身到不同的、更大的「池子」里,提高自己「遇到好事」的机会。


所以,我会建议你,把自己平时的点子收集起来。


把有价值、有可行性的写下来,成为你的「课题」,间或去添上一笔、推动一步,让自己看到它一步步在完善、前进。


这是一件极其有成就感的事情。


这没有任何规则和限制,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


学技能,考证书,做产品,搞创作,做访谈,认识新朋友,体验不同领域,开启一个项目,培养一种爱好,去试着动手落地一个想法、一个点子……都可以。


当你被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压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它可以成为你的慰藉,让你感受到:


自己是有这么一条出路的,是有这么一种可能性可以去耕耘和期待的。


你不会感到绝望,因为你永远还会有机会。


当你对生活感到无聊的时候,它可以成为你打破固有生活轨迹的契机,让你感受到:


自己的生命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有新鲜的刺激和「活水」的。


你不会浑浑噩噩,因为你会有新的挑战。


你可以把它当成对抗压力的方式,当成自己成长的契机,都可以。


重点在于,你得做些什么,让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年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不一样。


你老是做熟悉的事情,就会被局限在这些事情里面,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只有跳进更大的池子里,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把生活过成一场游戏,不断去推进它离目标的距离,这是对抗无聊和慵常生活的最好方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简介:Lachel,认知思维专家,多个跨界品牌创立者,虎嗅、36氪特约作者,致力于让更多人学会深度思考。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减轻生活的焦虑 

 拓展更多可能性 

 掌控自己的人生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武志红

相关新闻

打工人洗去「班味」的4个小方法|WEEKLY教你4句话,让「阴阳怪气」的人破防!“人没本事,一看就知”,没本事的人,身上大多有这4个特征,错不了!不想让孩子变身“小汗娃”,你就缺这一件!自动排汗又干爽,比纯棉的还好穿这4个时间段出生的孩子,堪称“天生好命”,并非迷信,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恰逢其时?最新官宣!新西兰这5种钱,将发生重大变化!你手里的将成为“古董”!未来这款纽币可能也会换?!许多人都不知道……「你居然还有这一面!」|我们的人格,至少都有三个层次这款中国程序员开源的游戏引擎,让你用不到100行代码就写出“愤怒的小鸟”免费体验!纽约这家4区都有的瘦身医美连锁竟能让你「躺赢」!女明星永远少女感的秘密都在这......遗传影响寿命长短?有这4个习惯的人,可抵消短寿基因影响!“这才是让人踏实的爱情”不管房子大小,家里的这4个地方要“空”出来,不是迷信,都是生活经验!【装修干货】茅台的三个“笨人战略”,你是否能学?丨大师营这5个让人变丑的睡眠习惯,你有几个LEO干货:没有北上广深的资源和机会,来自“小地方”的你该如何在这件事上提高胜算?长期缺钱的人,都有四个“穷人思维”,藏都藏不住理财师揭“富豪3个习惯”,花最多钱在这事儿上!一份工作「不那么让人内耗」的14个瞬间“免疫力好”的人,一般有这5个特征,若能达到3个,恭喜!孩子若有这4个“小毛病”,是暗示智商高的表现,父母别乱纠正“我不想再假装自己是个不缺爱的人”让“小人物”的生活更加艰难的,往往是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中国人研究发现,有这5个习惯的人更有可能活到100岁;只吃肉会让肠道菌释放有毒物质!一个简单习惯可以拯救|本周论文推荐“如果有一天,你爱的人不爱你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