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哈佛医学博士: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结构,对孩子影响巨大

哈佛医学博士:语言暴力会改变大脑结构,对孩子影响巨大

10月前


来源:哲商院(ID:gh_108f7076c2b3)
鲁稚的阳台  编辑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优秀、成材。
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付出了无数的心力。
市面上的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各种理论、套路、课程...
但不论父母们学到了什么,想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点,是一定需要注意的:打压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让孩子过早接受语言暴力、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
而且,这样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不可逆的。

01


综艺《少年说》中,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很快,这段对话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点,他们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02

你满目狰狞却满嘴说爱,
这样只会让孩子懦弱自卑。

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们满嘴是爱,却表现得满目狰狞。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负面评论,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这些,都是父母责骂孩子的常规用语。
有些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到孩子,也不是控制不住情绪要发泄。
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能对孩子说太多好话,要是说几句就承受不住,以后出来社会还怎么生活?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一则海报。
一个失落的孩子,拿着26分的考试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十分害怕的样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
“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孩子不小心弄碎了花瓶,低着头,不知所措。
还没等开口认错,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
“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还有一个小孩抱着足球回家,他刚刚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
还没来得及跟父母分享喜悦,就开始被嫌弃: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
“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每一句话深深刻在了孩子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希望警示家长,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严重伤害。
但仍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语言暴力怎么可能伤害到孩子身体呢?
但以下两项研究,可能会让你对语言暴力的伤害有新的认知。
1.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的脑回路是相同的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的一项实验:
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语言暴力能改变大脑结构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
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所以我们能看到,诸多童年贫穷、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也还是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过早承受压力,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会让孩子变得过于谨慎、胆怯等,而且,这样的改变,终身不可逆。

03

你的话语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要知道,孩子处于不知事的年纪,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就是真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我小的时候,邻居张姨家经常传来打骂孩子的声音。
有次去她家做客,妈妈给她女儿琪琪买了双新鞋,当时琪琪正在睡觉,被张姨火急火燎地喊了起来。
兴许也是起床气正浓,琪琪一副懒洋洋不愿配合的样子。
张姨说:“你转个身”琪琪转身。
“动动脚,合脚吗?”“还好吧。”
“颜色还行吗?”“还好吧。”
“款式还行吗?”“还好吧。”
看女儿这样敷衍,张姨怒火蹭地就上来了。
“你是死人吗?就只会说还好吗?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
女儿听了,低下头不说话。
“别人送你东西,问你喜不喜欢呢?哑巴啊,说话啊。”
见琪琪还是不说话,张姨当着我们的面,狠狠地戳了下她的头。
“我在说你呢,听到没?”
琪琪眼里有点湿润,狠狠地白了她妈一眼,啪地关上了房门。
“你还甩脾气,教也教不好,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蠢货?”
“说话又不会,人也没礼貌,难怪读书那么差!”
一句句责骂声中,我和妈妈在一旁尴尬不已。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去张姨家玩。
几年后,他们搬走了,听说琪琪连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去发廊做了洗头妹,因为态度不好还被解雇了。
也许你会觉得,琪琪从小就是个无心向学的坏孩子。
但其实,在小学的时候,琪琪的成绩并没有很差,虽不算名列前茅,但也有个中上水准。
后来随着张姨的恶言恶语,琪琪的学习开始一落千丈,换来的,更是变本加厉的打骂。
从此,琪琪的生活进入了恶性循环,慢慢地,连课都不愿意去上了。
●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成年后批判你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你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评价,孩子的生活积极还是负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04

你的肆意批判,将影响孩子一生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其中高赞回答让人痛心且绝望。
“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我妈看着我一脸嫌弃的说:发什么神经?那一刻我感觉,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除了上述提到的懦弱自卑型人格,语言暴力还有可能把孩子推向另一个极端。
就是把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攻击性,杀自己,或者杀别人。
2014年,谢勇导演的戛纳国际创意节银奖作品《语言暴力》,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他们从小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谢勇把这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做成了“武器”。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他们长大后变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抢劫赌场,开枪杀人的;
有用斧子,砍死对方的;
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语言将孩子的未来断送,也给其他人、其他家庭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有人说,这些孩子扎在别人身上的凶器,是父母亲手递过去的。
你的唇枪舌剑,会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05

正确的沟通,都是非暴力的

很多时候,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
当父母懂得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纳和爱的时候,孩子必然能够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就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
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父母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做好观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比如当老师告诉父母孩子没交作业,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不写作业了?”
只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评判,就会引起孩子心中的逆反情绪。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你为什么不写作业?”这是客观的疑问,孩子就会说出,因为作业太难、太多,或者不喜欢老师等原因,父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导。
2. 感受 
不少父母喜欢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扫房间,孩子有情绪,洒了一地的水,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对孩子的感受是极大的伤害,也许孩子只是想偷懒,却被冠以笨、无能的标签。
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应该说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么懒,要是孩子还是不愿意,态度可以适当强硬点,但不能胡乱指责。
3. 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父母听到一句不中听的话时,会有三种反应选择。比如,当孩子对妈妈说:“妈,你做的饭不好吃。”
● 第一种是愤怒,“辛辛苦苦给你做饭,还敢嫌弃饭难吃。”
● 第二种是推脱,指责对方:“那我不做了,你们自己做吧。”  
● 第三种是用心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虑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饪技术了。 
父母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多通过沟通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需求。
4. 提出具体的要求 
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他们做什么。
比如,孩子出门磨蹭,妈妈通常对孩子说:“你能不能快点呀,总是磨磨蹭蹭,每次都得催你,让人等你。”
这不是具体的要求,而是一种变相批评,也是一种利用孩子内疚心理的道德绑架。
孩子一般听到这些,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继续慢慢悠悠。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对孩子说:“我们快要迟到了,五分钟后出门吧。”这才是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孩子和父母有着多年生活经验的差距。
很多在父母看来很容易事情,对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真的还不会、没有学习过。
这就需要父母多一些耐心,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仔细感受孩子的心理,分析其原因,然后对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
做父母的,
其实就是去回忆起我们小的时候,
真实的状况是怎样的,
我们又需要大人怎样的帮助和爱。
当我们能够连接到我们的“内在小孩”,我们就会以更大的同理心、耐心和爱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因为这份理解和懂得,既疗愈自己、成长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孩子。



今日推荐
100位心理教育专家联手打造
《恒星时刻》孩子和父母各一本

孩子的知识宝典,父母的育儿指南



更多精品图书、杂志 请进 
阳台优佳甄选



▍往期回顾

童年中的心理虐待影响终身,如何治愈被暴力伤害的心灵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席卷千万中国家庭:不打不骂,却毁了孩子一生

你以为你很平和,其实你一直在“暴力沟通”

孩子成长中,语言暗示的作用超出你想象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鲁稚的阳台

相关新闻

【2024 NECINA 年会】与哈佛医学院CSSA联合主办 “共创未来:AI技术应用与AI对生物医药创新的促进”哈佛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发育存在三个关键期哈佛和LSE学姐对谈:英美同申,如何通过有效规划帮孩子做减法?OpenAI 首位投资人 Vinod Khosla 最新福布斯对谈:中美技术经济战,赢得 AI 将会拥有巨大经济影响力心理学博士,能做怎样的临床工作?|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直播回顾澳洲移民制度改革对留学生影响巨大!政府全力打击不法教育机构,部分机构或将被禁止招收国际生中科院博士研发,哈佛医学院临床试验3个多月长高2.6cm对话 Movement 联创:Move 语言潜力巨大,如何在L2饱和市场中寻求差异化?哈佛大学研究:对11万人追踪30年,常吃这七类食物,死亡率较高从大专到哈佛女博士,徐州医学院周某翻车了前哈佛校长劳伦斯:我们对AI未来的预测,有可能大错特错......遣返!5年内禁入美国!华人哈佛博士后亲述:海关“小黑屋”里,心惊肉跳的18个小时.......哈佛研究,会做家事的孩子未来生活较幸福、工作表现较好热搜上不堪入目的“帮我看一会女朋友”:世界是巨大的宝宝碗一位华人哈佛妈妈的自白:如何培养孩子进入美国顶级名校哈佛专家:4类食物改善大脑健康,这1类最常被忽视!加拿大2024年对新移民、留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7大新规太奇葩!澳女曝光澳洲巨大丑闻:“我父亲有700个孩子”,澳洲遍地都是他子女!澳人炸锅:简直在乱伦…哈佛亚裔研究生:亚裔“集体身份”会掩盖很多问题【荐】哈佛大学调查曝光:未来有潜力的孩子,90%时间花在这上面哈佛毕业10年回头看:大批中国孩子过早牺牲于「爬藤算法」华人惊喜发现:一个无意之举竟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告别混乱生活!哈佛教授:唯有掌握这种底层能力,才能培养孩子终身竞争力——博雅启航 首站哈佛 :与顶级学者面对面 探索过程哲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巨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