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北漂几年,才能住懂酒仙桥

北漂几年,才能住懂酒仙桥

9月前

▣公号: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作者:傻狍子

作为北京隐秘的潮流之地,城乡混搭的酒仙桥,每天吞吐着北京最有活力的一批北漂。

“这里既有生活也有苟且,但是因为足够舒适,大家早已习得了最佳养生法,绝不用健康换工作。”

搬去亦庄尚需要奋斗,酒仙桥则单身人士友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是生活于此的小年轻们的人生信条。
 
有人将此地形容为“北漂的子宫”,是老家之外的唯一舒适圈。“这里有便宜的租房,也有丰俭由人的消费区,更重要的是隐藏着比比皆是的工作机会。”


如果你想进大厂,周边有阿里、360、携程、58同城、自如等一众公司,远不过15分钟车程,近也就是一条街的事儿。如果你不想太卷,随便找个酒吧做兼职也能养活自己。

即便你实在不想上班,也可以去798找找出路,成为一名理所应当不用工作的艺术家。
 
“当通州人觉得骑摩托通勤很酷时,酒仙桥人独有的自豪感,是可以骑自行车上班。”

酒仙桥从不缺花活,以至于给外面的北漂同胞造成了一种误解,以为酒仙桥北漂人均“花蝴蝶”。但酒仙桥迷幻就迷幻在这——对于此地的原住民来说,酒仙桥的气质恰恰相反。
 
有人将地铁14号线视为一条劈开酒仙桥气质的暗线,以东为老酒仙桥们的驻地,也被称为“酒仙桥烟火气博物馆”的街坊区。在这里,你能用县城物价过北京生活,也能在傍晚的地摊买到临期三明治和二手物资。


以西,则林立了阳光上东、滨河花园等一众高档住宅——即便丽都人从不不承认自己是酒仙桥的。围绕社区铺陈开的小资娱乐场所,则哺育着周边酒仙桥北漂的精神生活。

有好事者将酒仙桥的某些局部区域,誉为“北京的小上海”,意在赞美这条街堪比沪上繁华。但盘踞在此的老炮对此嗤之以鼻,因为“酒仙桥最上头的东西,永远不是酒,而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1


酒仙桥,北漂的舒适圈

北漂遍布北京,但只有酒仙桥,才会被称为北漂心中的白月光。究其原因,不过舒适二字。

酒仙桥人遛狗也遛猪
 
有人第一次来酒仙桥,以为这里是朝阳区的贫困洼地,以一种卧薪尝胆的姿态,翘首以待逃离那天。殊不知,在搬离酒仙桥成为国贸CBD一员后,却在每日车水马龙的准一线生活中,顿悟酒仙桥的朴素是何其珍贵。

北漂第三年,如今的百子湾居民丽丽酱,曾落脚酒仙桥,在素有“酒仙桥重庆大厦”之称的晶都国际,租住过一年的光景。生活和工作圈半径不过三公里,曾经她视酒仙桥为落后的城乡结合部,离开后才深觉,这种质朴的生活在北京是多么特立独行。

从晶都国际远眺曾经的酒仙桥工厂区

据说,晶都国际原址曾是巴洛克风格的电子影剧院,后来变成了酒店式公寓,租住的、办公的、电影面试的、小工作室、花店……商住一体,逐渐便形成了重庆大厦式的氛围。

在丽丽酱看来,这里也是酒仙桥创意人的集散地,“推着小布进出的户外人、傍晚奇特宠物狗的派对,氛围直逼‘巨富长’。还有收藏巨多唱片的音乐人、把家里搞成热带雨林的神秘独居男子以及24小时值班保安……群里每天都是莺歌燕舞各种杠,颇有72家租客的架势。”

一家名为“菜文基”的菜市场
 
在这里生活的一年,丽丽酱总结是“绝对的安逸”。“夏天的周末午后,我会去四得公园散步,结束后沿着素有‘酒仙桥鸭川’的坝河,一路抵达街坊区。老街坊光影斑驳,锅碗瓢盆里有一种弄堂感,顺便去‘菜文基’买菜,或者到‘单太太绿牛咖啡’坐坐,这里有北京最具国际范儿的贝果。”
 
在某些夜色掩映下,你会在河边遇到蹦野迪的年轻人,“精神状态堪比五台山的猴子。”

酒仙桥的贝果店

而在酒仙桥居民貂某人眼中,这里的北漂因此有一种“淡人”品格。“他们更多的是在意生活,不像大悦城的传媒圈,和三里屯工体附近的玩咖圈,酒仙桥这边的生活气息比较浓,但又不是绝对的隔绝,离哪儿都近,又随时可以淡出。”
 
很多人扎根酒仙桥的原因,最初是因为工作,最后却因深陷酒仙桥无法自拔,即便失业了也坚持只在附近找工作。就算最后被迫找了路途遥远的新工作,都一定要住在酒仙桥。
 
“酒仙桥就像是我在北京的平行老家,只有生活在它附近,才能生活在大片大片的老小区里,感觉自己是本地的居民而不是打工人。”而只要离开酒仙桥,许多人的生活便会从此失去重心。


酒仙桥也是一部分离开此地的北漂的中式梦核,很多人因去丽都体检得以每年抽出一天时间回归此地。他们通常会带着一种游子归乡的复杂情绪回忆酒仙桥往事,并声称这是自己与酒仙桥最后的羁绊。


2


最后一批从酒仙桥
出走的年轻人

对酒仙桥的最终解释权,还得回到此地原住民这里。70后冯宇非算是酒仙桥最后一批出走的年轻人,“大概90年代,我们那批年轻人的发展方向就是离开酒仙桥,大部分在望京生根,剩下一部分散落各地。”

冯和他的朋友们

在他的眼中,七八十年代酒仙桥活力的工厂文化,与当下被北漂覆盖的新酒仙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们南来北往,说话是南腔北调,大人们在工厂区,也就是如今798、颐堤港这一片上班;孩子们在电子管厂福利区,也就是如今的老街坊地区。”

老街坊一般的社交氛围,是酒仙桥由来已久的传统。这里社区咖啡馆比比皆是,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总是不乏聊天的人。“如今的咖啡馆,放在以前有点像401澡堂子,也就是老酒仙桥人的据点。大家洗完澡披着毛巾拉家常喝茶,结束了再去澡堂对面酸奶店吃杯酸奶,就算是完成了一天的社交KPI了。”


如今生活在望京的冯宇非,习惯周末在颐堤港的西西弗书店坐坐。他曾用20年的时间记录酒仙桥的变迁,在他的镜头下,有当了30年水管工的初代北漂,“曾经意气风发,如今满头白发。他住的六街坊煤场,如今也快要拆迁了,我不知道接下来他会离开北京还是回河南老家。”

冯镜头下,一个酒仙桥北漂20年的变化

也有不少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的酒仙桥人,跟冯分享自己的酒仙桥往事。“有个哥们搬到了东坝,但是每次和朋友在酒仙桥约饭,结束了别人着急回家,他就会来原本住的红霞影院附近的七街坊走走,坐最后一班车回东坝。他说他不考虑时间,不着急,只想慢慢抽根烟,再看看这里。”

曾经的红霞影剧院,现已拆迁 ©冯宇非


3


酒仙桥魅力时刻

冯宇非告诉我,酒仙桥因为历史原因,与周围乡镇犬牙交错,至今界限都比较模糊。
 
“通常来说,北至大山子,南至十里居车站,西至四环,东至五环、798、751……”而这样一片混搭的区域,构成了酒仙桥的馆子江湖。


有人说,酒仙桥不养美食荒漠,底气来自于这里的馆子都是被一代代酒仙桥居民真金白银吃出来的。
 
在北京,有无数家杭州小笼包,但只有酒仙桥的杭笼,才值得有个名分。这家店开了20多年,曾经的小老板也从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对酒仙桥人来说,吃惯大鱼大肉,来这里吃点清淡的西葫芦鸡蛋包子,喝一碗鸡蛋汤比什么都舒服。”

曾经的酒仙桥杭州小笼包 ©️冯宇非
 
开在兆维宾馆下的阿迪力餐厅,原本叫亚克西餐厅,属于家族餐厅。“2004年,有个叫阿力的服务员给我服务,现在的店员是阿力的侄子。”

 ©️冯宇非 

兴许是酒仙桥天生就适合稳定,来了的北漂轻易不爱挪地儿,餐厅也能开成铁饭碗。“比如将台涮肉,也是大家吃了十几年的涮肉,屋里破得掉墙皮,但却是不少影视圈的大咖最爱去吃饭谈事的地儿。”


酒仙桥的名人出没,也为这里增添了几分不寻常的神秘感。秦海璐在综艺上一句“酒仙桥最好吃的拉面”,就把此地的马艾萨拉面推成了新一代网红——


更别提沿着将台路排布的混搭洋气饭了……“酒仙桥的美食靠的是口口相传,只有在这里真正落脚生活过,才能渐渐摸清其中的风味门道。”
 
当然,酒仙桥的骄傲绝不仅限于吃。
 
有人拿798举例,说这里是北京艺术硅谷——

©冯宇非


有人称赞这里曾是“北京小香港”,曾经的丽都24小时不打烊;有人说这里是烟火博物馆,既是苏打绿的MV取景地,也是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大本营——

图片来自@海边的西西弗斯

而破败的红霞影院,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了一些艺术家的神秘基地……

图片来自@顾广仑Daniel 
 
“在北京,关于酒仙桥的传说,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去那边随便走走,那些年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如今都有迹可循。”

ENDING:
 
酒仙桥人喜欢钓鱼,因为这边也有一条小型的亮马河。作为亮马河的分支,这里没有皮划艇中产,也没有时尚达人,水淌到这里,小资的热闹消失,反倒恢复了原本的水沟模样,而河两岸曾长居着一群为营生奔波的外地人。


在没有拆迁之前,年轻人都是奔着“单太太绿牛咖啡”来的,这里能吃到从农场到餐桌的新鲜沙拉,和北京最地道的三文鱼贝果,甚至连厕所都是循环可持续的。
 
可惜的是,少有人去街对面隐藏的菜市场探一探。那边有十几块的东北鸡架、正宗的四川拌菜、论包卖的果蔬,和现做的水煎包……老板们操着南腔北调,做的都是正宗的家乡味道。
 
不过这种错过,恰恰是酒仙桥的魅力所在。没有人能摸清楚它的全貌,即便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也只能看清它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的切片。
 
“在90年代的居民眼里,酒仙桥约等于说唱歌手歌词里的皇后区、哈林区,街道中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那时的故事总是充满张力。在千禧年往后,来此的打工人又会觉得酒仙桥是个摇篮,温柔地接纳自己。而从今往后来这里的北漂,或许根本就不会知晓,原来这里曾有一片以‘X街坊’命名的工厂福利区。”


每个人都只能拥有酒仙桥的一小部分,当你觉得自己失去它时,其实失去的或许只是一个零件。

作者:傻狍子,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槽值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