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内部脑残
来源: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作者:Y博的科普园
不知经过315的曝光,预制菜顶流梅菜扣肉的销量还能有多少。而预制菜本就不那么好的整体形象,又能挤出多少下行空间。
其实预制菜厂家用槽头肉做梅菜扣肉,虽说不是完全出乎意料,但也挺让我意外。
说没有完全超出意料,是因为总会有不法商家用极端且危险的手段降低成本。而预制菜的深加工过程也为动了邪念的生成厂家提供了以次充好的“机遇”。像是做梅菜扣肉的预制菜,厂家需要切片,使用多种调料,这些都能掩盖劣质槽头肉的外观、味道等方面的瑕疵。相比之下,超市菜场整块生肉出售,要搞这类偷梁换柱,很容易被消费者撞破。
但能有那么多家预制菜企业用这种下三滥手段,仍然令人意外。尤其是在预制菜有绝对成本优势的肉菜上,还能玩出此类“创新”,实在不得不让让人感叹:阻拦中餐预制菜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国人的饮食习惯,而是行业内部脑残。
如果预制菜以次充好或是造假的对象是碗青菜,倒更能让人理解。因为技术条件限制,预制菜在蔬菜方向上能做的种类有限,口感方面也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甚至控制成本上也有困难。
可类似梅菜扣肉这类荤菜简直就是为预制菜量身打造。首先,肉类冷冻技术完善,原材料成本就能通过较长的存储期限得到降低,同时减少了因食材容易过期导致的损耗。肉类保存的优势还能延展到成品上,可以拿午餐肉做比(也可以算作一种“预制菜”),密封在罐头里根本不会坏,而且口味、颜色都不受时间影响。
其次,梅菜扣肉这些荤菜还最能体现预制菜的规模效应。老百姓自己在家里做碗红烧肉可能前后得花几个小时,上班族社畜别说平时没空做,周末放假做一次也基本大半天搭进去了。而花那么多时间,做少了很亏,做多一点好几天吃不完,怎么也会腻。
而预制菜依靠规模效应就完全不同。家里自己做,忙活了大半天做出一份菜,预制菜企业同样是半天,产出可能是几百份上千份梅菜扣肉。单位时间的产出高太多了。
除了时间效率,各种原材料使用的效率也会高很多。比如做梅菜扣肉,你总得用生抽、老抽、糖等一堆调料吧。很多调料你可能其它菜很少用,结果就会花不少钱买调料,用不了几次就在厨房里积灰尘。预制菜的规模效应把这方面的浪费大幅减少了。
上述因素都让预制菜做梅菜扣肉这些荤菜极具经济性:可以通过批量进货压低成本,原料与成品良好的保存期限降低了损耗,很容易靠规模化提高产出效率。
这也意味着就算不在原材料上动歪脑筋,预制菜做梅菜扣肉、红烧肉等荤菜都可以做出经济程度吊打老百姓亲自动手的物美价廉版本。
这是这类菜肴的食材、烹饪方式决定的。好比麦当劳的汉堡、薯条,虽说我们经常嘲笑这些是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但如果让你在家里复制汉堡、薯条,就会发现不仅成本极高,相比麦当劳属于天价版本,大概率口味还远远不如。
梅菜扣肉这类预制菜还在定价上占据优势:消费者对荤菜的心理价位会更高一些。这种心理作用我在美国的中餐馆深有体会,很多餐馆荤菜与素菜的价格差别不是特别明显,这时我就更容易接受荤菜的价格,而觉得素菜很不值。这意味着尽管预制菜在此类荤菜上由于极高的经济效率,成本可以压低很多,定价上却没有太大压力。
另外,梅菜扣肉这些种类的预制菜还避免了预制菜之前的一个负面形象:不健康。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预制菜把梅菜扣肉做健康了,而是梅菜扣肉、红烧肉等菜品,消费者本来就知道不健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蔬菜类,就算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做法,营养成分一样,很多人还是会觉得预制菜不新鲜,一定用了防腐剂,肯定用了更多的盐、油等等,因此会更不健康。
而梅菜扣肉这些呢?没人买这种预制菜是为了减肥。消费者下单时非常清楚这就是高盐高油高热量,不会说心里犹豫要不要去找个更健康的版本。
总结下来,梅菜扣肉这些品类,是预制菜最容易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效率优势,最能为消费者节约烹饪的时间成本,还有很好的心理价位预期,也避开了针对预制菜的“不健康”偏见。居然能有预制菜厂家在这个稳赢的方向上自毁前途,实在令人惊讶。
过去几年预制菜发展迅猛,不过很多人都会列举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预制菜的健康问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刻板印象等因素,认为预制菜进一步推广会有困难。可如今看来,预制菜的最大拦路虎其实是行业内那些没事就给自己挖坑的脑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