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特别策划 | 新国大傅强教授:再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展望

特别策划 | 新国大傅强教授:再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展望

10月前




 

傅强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

中文EMBA学术主任

傅强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005年起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讲授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等课程,被评为新国大商学院EMBA最佳教师,现任中文EMBA项目学术主任。


傅强教授曾两次当选新加坡最具影响力40岁以下商科教授,为众多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高管授课、咨询,或担任董事、监事等职务。傅强教授从事应用对策论的理论研究,曾担任德国巴伐利亚州财政部Max Planck公共税收与法律研究所、加拿大CIREQ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其学术论文广泛发表于诸如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ore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今天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全球经济的看法和展望。首先我来做一个简单的综述,看一看现在的主要经济体的表现,以及它们在中期的前景或者走势。



美国经济:让全世界都嫉妒


强劲复苏且仍有增长空间

美联储降息路漫漫


我们先看一看美国经济增长的状况和美国经济的主要挑战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有人都在等待美国经济出现一次调整、或一次衰退。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认为下半年或者到三四季度的时候,应该会出现这样一次衰退,或者说是调整,结果它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观察下半年反倒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大幅度加速,走出了一个调整期。所以面对像去年第三季度这样的一个增长数据的时候,美国一个保险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用了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对我们所有的经济学家而言,它是一次关于谦卑的训练(an exercise in humility)。” 这就是说,你要去学习一下谦卑。到了第四季度的数据出台之后,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描述方式,来自于EconForces咨询公司的CEO说:“美国经济是the envy of the world,让全世界都会感到嫉妒。”很难想象在目前会有表现如此强劲的一个经济体。



强劲的消费需求,支撑美国经济基本盘


我来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一个分析,看一看它未来的增长的前景。我们都知道美国经济的70%是由消费贡献的,所以它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体。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边,虽然经济增长的总体数据起起伏伏,不同的模块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但当我们对它进行分解的时候,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消费需求(consumption),在经济的整体增长之中都贡献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份额。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扩张,这是非常强劲的。从疫情期间当时主要的产品消费,到放开之后,从产品转向了服务消费,也就是说大家去游山玩水、去看Taylor Swift的演唱会这样的活动,它对经济的整体贡献是非常显著的。消费需求一直是非常稳健的,所以消费需求的基本盘是一直都在。



个人储蓄耗尽,消费动力不足了吗?

NO!存量储蓄投入了股市


很长时间里很多人对美国的状态不够乐观,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料到,为什么消费会这么强?疫情的时候发了很多的钱,大家手上有钱所以拿去花;但到了疫情之后,刺激政策退出,这个时候就没有钱消费了。储蓄已经耗尽了,是不是消费动力就没有了?


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简单。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存量储蓄投入了股市。很多的美国人会把自己的个人的储蓄放到股市之中。股市有着一个非常强劲的财富效应,股票在涨,你的个人财富在增长,那么消费积极性就不会减弱;另外我们看人消费靠什么?一个来源是储蓄,还要一个来源是,没有钱了可以去挣。



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


另外一个因素,来自于美国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上这个数据叫做JOLTS(The Job Openings and Labor Turnover Survey),即美国在劳动力市场上尚未被填补的工作岗位的数目。这是一组从2001年到现在的历史数据,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到处都是,是不难找工作的,问题是到处都找不到人。



刚才说的是需求方面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上有很多的岗位找不到人,另外我们去看一看供给方面,这是美国劳动力市场上的prime age(25岁到54岁)人口群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参与率。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上还有900多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人,另外一方面是说该出来工作、有能力工作的人基本上全出来了。所以工作是非常好找的,问题是找不到人,这就是为什么消费需求一直都在。现在在美国纽约,去火锅店做一个服务员,年薪可以达到15万美元。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是,消费需求仍然会得到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再看另外一组数据,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美国的经济主要看的就是消费,那么,消费未来的走向会怎么样?这张图里有两条线:一条黄色的线,黄色的线是工资与薪水(wage and salary)排除掉了物价因素之后的增速;这条绿线是消费排除掉了物价因素之后的增速。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消费增长,这说明消费的增长仍然还有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途径,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消费增长仍然有空间、消费需求不会轻易地衰退。


很大程度上,我们仍然应该对2024年美国经济的表现有足够的乐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还知道一件事:一边有900万个工作岗位还没有找到人,另外一边是在25岁到54岁这个年龄段里边,该出来工作的人都出来了,他们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求职。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缺口仍然是这么大的话,工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会继续涨对不对?如果工资继续再涨,就意味着人力成本的持续提升,人力成本的持续提升一定会转变到物价上——这就告诉我们美国的通胀很难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告诉我们美联储未来未必就会很快的降息。这是我们可以看见的一个图景。



从投资角度看,

为何美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


美国经济目前的状态之好,是超出很多人想象的,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我们刚才看了消费,我们再看一看美国的投资。投资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边,基本上对美国经济增速是一个拖累,它起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headwind,就是顶头风。为什么投资会拖累美国经济的整体增长?投资分成三大模块,第一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工业投资,设备厂房等等;第二部分是居民房地产的投资;第三部分是存货。存货是企业投资的一个模块,也是国民经济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过去几年时间,美联储把利率已经提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而利率上涨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买房的成本增加,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冷却,所以在2023年美国的residential,即居民的房地产、居住房地产、住宅房地产的营建许可的数量跟2022年相比下降了26.6%,有1/4的衰退。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绿色的Residential Fixed Investment,居民房地产、住宅房地产的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显著为负的。另外是存货的变化。美国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边都在去库存,为什么?2021年的时候因为疫情供应链受到了冲击,导致企业一定会囤货,它一定会下很多的订单,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需求。但是等到疫情结束,供应链的瓶颈得到缓解的时候,这时候它过度的库存就必须会有一个去掉的过程,它就会降价去库存,它不会下新的订单,那么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对美国经济起到拖累的作用的这两个因素:一个是居民房地产,另外一个是存货,这两个周期现在基本上都结束了。到2024年库存需求会回来,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得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缓解。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这个模块应该在今年仍然会比较乐观。另外一个模块是Non-Residential Fixed Investment,简单的说就是工业投资或者制造业投资。图表显示,美国的制造业企业的营建支出的增速是非常惊人的,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这一点上我就不再赘述。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仍然会相对比较乐观。



经济增长的两个根本驱动力


经济增长短期因素非常多,长期而言,只有两个根本驱动力:第一个因素是人口增长。人越多,劳动力的供给越充裕,产出就会增加的更快,这很直观。另一个就是劳动生产率的进步,给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但是每单位小时的产出增加,也可以带来经济的持续扩张。图中这条绿线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到,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从2020年开始远远脱离了疫情之前的长期平均趋势线。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有可能是疫情的倒逼:以前是商务差旅,你现在变成了ZOOM开会;以前需要用人工去仓库里进行分拣,现在你用机器人等等。也可能是代表着科技进步的长期趋势。我们还要去继续观察。但是简而言之,美国经济从目前来看,在全球范围之内的增长势头都是比较强劲的,所以有人讲那句话:“the envy of the world(让全世界嫉妒)”。



我以一个简单的评价来结束对美国的讨论,如此强劲的经济表现之下,现在美国要担心的应该是经济的过热,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马上就要回来了,美国的公司债的发行在1月份创造历史记录了,企业在大举的融资和扩张。所以我不认为美联储会很快放松它的货币政策,它应该担心的,仍然是经济过热。




美联储降息,为时过早


总结一下,这个人叫Christopher Waller,美联储的一位理事,他对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前景做了一个总结,他说:“In conclusion, the strength of the economy and the recent data we have received on inflation mean it is appropriate to be patient, careful, methodical, deliberative. Pick your favorite synonym. Whatever word you pick, they all translate to one idea: What's the rush? ” (总之,经济的势头和目前收集到关于通胀的数据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小心、谨慎且深思熟虑。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同义词,但是不管你选什么,最后都会翻译成一句话,就是“你急什么”。)



美国货币政策的放松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大胆一点的话,我相信最早的时间点应该要到9月份,甚至9月份降息的概率都不会超过50%。美国经济的这种强势,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得到。货币紧缩会持续很长,这是我对美国的一个简单的评论。





日本经济:

日经指数再创新高的背后


消费动力不足、企业囤积现金不投资

根本问题尚待转变



日本股市创历史新高


近日,大家对日本的关注度非常高。日本的股市 NIKKEI日经225指数的数值是39,000多,接近4万。我们跟历史做一个对比,上一个高峰出现在1989年的10月初。30多年过去了,日本经历了一个泡沫经济的破裂,从3万8900多点一路落下去,经过了所谓的失落的30年,现在又回到了接近4万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峰值。所有人都在说日本经济好像要起飞了,包括岸田政府都在讲日本经济可能要迎来起飞。对此我简单地评价一下。


日本经济能否走出“失去的三十年”?


我个人对日本相对比较的悲观,我认为日本的问题比美国要复杂的多,为什么我这么说?去年12月在我们硅谷全球新企业家论坛的时候,当时还没有第四季度的GDP数据。日本在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经历了两个季度的连续的萎缩,从技术角度来讲,衰退(recession)的意思就是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这已经在发生了。那么为什么日本经济的潜力仍然不能说服我相信它会迎来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我来简单的说一说。



请大家首先看一看这张图,日本经济的进口在过去的12个月的时间里边有10个月是负增长。我们知道 GDP(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统计它分成三个模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净出口的定义是出口减去进口,这意味着进口在国民经济的统计之中是一个减项。而日本进口在大幅度的下降,也就是一个减项在下降,相当于总值是在增加。对总值而说这是一个positive factor(正面因素),实际上这是统计上的因素,所以即使上半年这个数据看起来很漂亮,它也没有说服我。


进口为什么会出现持续的同比下降呢?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日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我们知道如果日元汇率大幅度贬值,也就是日本居民认为外国东西变贵了,他自然买的就会减少。当外国东西买得比以前少了,这时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既然外国东西变贵了,我就买本国的,这个需求可能从外国产品转移到本国产品上,这是需求的转移;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外国东西变贵了,我什么都不买了,这就是需求的消失。



断舍离盛行,消费需求不足


哪件事在发生?我们再来看,扣除掉了物价变动后日本实际家庭支出的增长状况,在过去的12个月的时间里边有11个月是大幅度的下降。日本国内的需求是在下行的,国内的消费需求是不足的,这一点上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国内经济的这种动力或者韧劲,去跟美国去对比一下的话,我就觉得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难放到一起去进行对比。


那么为什么股市会这么涨?我跟大家来解释一下。是因为日本股市里边的这些大企业指数成分股,他们很多的收入是海外的。如果他的收入是海外的,当日元大幅度贬值,以日元计价的利润也就会出现一个人为的大幅度增长。财务报表变好看了,股市当然会涨对不对?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企业是否会涨薪,以刺激消费需求?


日本经济有没有积极的因素?我认为大家要继续观察的是,日本的企业愿不愿意给他的员工去加薪。如果今年春季薪资出现一个显著上升的话,就意味着居民收入大幅度上升,那么内需不足的问题有可能得到缓解,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提振。否则的话,日本30年以来的根本问题——消费动力不足、企业囤积现金不投资,现在来看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我对它的一个基本的看法。



欧洲经济:

结构性问题决定长期走向


中欧竞争或不可避免


日本之后我来简单说一句欧洲。我对欧洲的数据基本上不太感兴趣了,我认为欧洲应该要考虑的是它的结构性问题或者长期性问题。什么是它的长期性问题?去年欧盟委员会邀请了前意大利总理、前央行行长ECB的行长Mario Draghi去做一个欧洲经济竞争力的评估,他在评估报告里是这么讲的:“欧洲二战之后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已经不存在了。”他说,欧洲主要靠的三样东西:第一个是安全防务靠美国,第二个是贸易靠中国,第三个是能源靠俄罗斯。这三样过去对欧洲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存在了。所以现在它面对很多迫在眉睫的挑战,比如说像能源转型问题、科技竞争问题、地缘政治上的防务安全问题。欧盟它的实体化程度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它缺少一个非常有效的决策机制,去实施快速的应对,它在这个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我们很多同学校友都知道我长期唱衰欧洲,我继续对它不那么乐观。



为何德国经济表现如此令人担忧?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经济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变化。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欧洲经济的主要的动力来源是德国,但是现在欧洲经济的分化开始出现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它未必很差,我们看见2019年的四季度到2023年的二季度,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累积变化,欧元区差不多有3%的增长。但是表现最糟糕的是德国。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我请大家想一想:德国这个经济体,它最大的经济来源是哪一个部门?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对他来说谁最重要?是净出口。我们经常看见很多的文章说德国这个国家很厉害,8,000万的人口,不是一个非常大的大国,但它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但德国只有8,000万的人口,国内市场是相对来说比较狭窄的,但是它有这么多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说明它的立国之本是出口。德国必须要出口,而这就是它所面对的问题。


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德国是不是有凭借自身的韧劲渡过难关的能力,这是很值得怀疑的。它的出口来源最早的时候是南欧,德国不断地倾销,把希腊、西班牙、意大利都挤垮了,这就是欧债危机的起源。到后来南欧这边已经不能成为主要的一个出口目的地,它的目光转向了美国和中国。在巅峰时期德国经济 GDP的总量里边有40%是出口,其中 14%是到中国市场的,那么40%×14%= 5.6%的GDP是来自于中国的需求,我们去看看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就知道他现在的命运。


去年6月我参加了一个活动,跟一个投行的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在一起讨论,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的担忧,我就说了一句话“中国的汽车出口已经世界第一了,你觉得欧洲……”然后我到这时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了,其实我的担忧很简单,人家的生命线就是汽车,你连汽车都要出口的话,它会怎么面对你?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结论。

中欧关系才是未来要关注的一个焦点。中欧经济上的竞争性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经济:供给侧产能过剩


当出口贸易遇上保护主义


我简单说几句中国经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评判中国经济,我不看GDP的增长、不看CPI,我只看一样东西, 叫做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即PPI, 就是工业产品,工业原材料和工业中间品价格的同比变化。


在这张图里,我们可以看清中国经济周期性的变动。中国的工业产品价格在往下跌,导致的第一个结果是:如果你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的利润一定是下行的。但是企业要去生产,它是有投资的,投资的资金来源来自于债务。当你的产品销售价格下行、营收在下行的时候,你的负债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一个债务问题的前期征兆。


从另一个角度去展望的话,价格由两样东西决定,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中国所面对的结构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怎么去解决?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国内吸收消化,这是最简单的。但是中国国内所面对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过多的资源被集中到了供给侧。



这张图里的黑线就是工业的贷款的增长,现在房地产与基建在下行的时候,贷款来源主要集中在这个地方。经济疲软需要刺激,就要发放更多的贷款,贷款又到了供给侧,产能在不断地扩张,但是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增长,所以消费需求是有限的。一边是有限的消费需求,另外一边是无限增长的工业产能,这两者之间的不匹配,它是一个在短期之内很难去面对的挑战。


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刚才看见的,通缩问题一定会出现。国内的需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国内的供给是在不断增长的,工业产能是在不断扩张的,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断扩大的话,也就是说国内你卖不出去怎么办,一定是出口对不对?所以中国的出口价格,在图中这条蓝线上,一定是降价在海外进行销售。



现在请大家看两张图,第一张图这是主要的新兴经济体的产品贸易的余额,就是出口减去进口,红色的是中国。在出口这件事上,你基本上就可以这么认为:中国,和其他。



请大家再看一张图,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盈余占世界GDP的比例是多少呢?世界经济的总产值里边有2%是来自于中国的制造业的贸易盈余。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的世界GDP是中国产出的制造业上的贸易盈余。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都干了,那别人干嘛?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问题摆在面前。这样的状态,一个我们可以预见到的结果,是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不断深化。




全球化与去全球化




现在把话题转到更加宏观的角度,我们谈一谈全球化的问题。全球化与去全球化,在很长时间里边是大家关心的一个焦点。这一轮的全球化过后,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支离破碎,去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变成一个关键词。如果说要对它做一个评论的话,我先来回顾这样一段历史。


新自由主义兴起


历史上我们看到,这一轮的全球化是始于1970年代末,大概78、79年开始;到了2008年面对了另外一个转折,这就是次贷危机。我想用另外一个思路,来跟大家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历史。我们现在看见美国经济自由放任,大家可能很难想象,美国的经济过去是高度管制化的。在7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总统可以下令让超市不准涨价,当时美国政府在经济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来自于当年罗斯福时代一个大政府理念的延续。但是到了70年代末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经历了滞胀,通胀不断地上升,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困难,这时候就开始对这种大政府、有为政府的理念出现了一次全面的反思和清算。当时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一个是里根总统,另外一个是撒切尔夫人,在大西洋的两岸推行自由化的改革,经济开始去管制化,政府开始退居二线。


里根总统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一句话,他说:“The most terrifying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I'm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I'm here to help.”他说政府的援助是英语里边最可怕的一件事,政府只会破坏经济,所以要全面地去管制化。经济变得更加自由了,市场经济开始占据了主导,市场扮演了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角色,企业获得了更加更多的自由。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是一定会扬帆出海?它一定会去出海寻找价值洼地和成本洼地。这就是全球化的来源。所以我们不要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经济现象,它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的观念范式的一个改变,是经济在走向自由。



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产生了几个非常有趣的结果,请大家看一看。超级全球化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资本、产品自由流动,经济在变得越来越自由,人的脚也摆脱了束缚,世界要大同了。但是这样的一个超级全球化的梦想,它会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Dani Rodrik说的不可逃避的三难选择的问题。Dani Rodrik告诉我们,全球经济治理面对的一个三者取其二的三难选择。三者是什么?第一个是深度的经济一体化(Deep Economic Integration),就是经济全球化。第二个是民族主权(Powerful National State)。那么第三个就是民主政治(Democratic Politics)。我把它做一个简化:我认为民主政治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微妙的,这是过度复杂的框架,我把它拿掉。那么在我看起来,也就不是一个三者取其二的问题,就变成了深度的经济一体化和民族主权之间二选一的问题。


什么叫做民族主权,民族主权就是一国的政权根据自身的治理需要来制定政策的权力与自由。当年托马斯弗里德曼讲了一句话,他说全球化给各国政府套上了一个紧身衣,你不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国家它最基本的权力是征税。法国的奥朗德他准备把超级富人税征到87.5%,但他最后没有做到,为什么?因为他如果一征税,那些有钱的人就跑到新加坡去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一个根本矛盾。


当经济变得互联互通的时候,它必然要去面对一个规则协调与统一的过程。跨境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你要去选择按照什么规矩来。就好比人打麻将,你也得定个规则,是四川人的规矩还是台湾人的规矩;修一条跨国的公路,你是左行还是右行、是左舵还是右舵,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按照谁的规矩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政策与规则协调,它背后一定代表了某种意识形态的竞争、价值观的竞争,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结果。


我用这一段话来总结一下,这个人叫Ian Bremmer,他是EURASIA的创始人,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全球化描述的是一个日益在一套共同规则和原则下整合的世界经济。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的初步解构,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在规则和原则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个经济主体——美国、中国和欧洲——在他们的经济策略上的差异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个问题,超级全球化的进程,最终它一定会踢到一堵墙,这堵墙就是民族国家的边界。这就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去接受的一个现实。


这样的一种状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未来会去迎接什么?首先的一点是,超级全球化它会面对一个日益突出的矛盾或者说困境:民族国家的强势回归,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时经济全球化可能会以一种更加节制或者更加谨慎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大家经常会谈到的一个区域化。所谓区域化的现象,是我们按照不同的经营范畴、经营区域,去设立不同的运营总部或者实体来单独面对自己的一个监管环境,在区域之内形成闭环。比如像现在红杉这样的现象,当然这样的拆分是不是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现在看起来好像也并不彻底。区域化很大程度上会形成未来的一种趋势。其实欧洲的企业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在进行这样的尝试。



另外一个大家现在经常谈到的现象,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的reconfiguration,供应链的重置、再配置的问题。供应链重置其实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了,从当年奥巴马时代就已经开始谈,直到疫情变成了一个催化剂。我们也经常听到很多的词,比如说像什么 redundancy冗余,过去生产制造经常讲要追求效率,要的是一个just in time,你少备存货加快周转,需要的时候再进来,以需求来推动生产;现在谈的要多一点冗余,多备一点货以备不时之需。以前讲的是just in time,现在讲的叫做just in case,万一发生点事你怎么办?以前讲的是效率,现在讲的是安全供应链,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安全的角度。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词,比如说reshoring,所谓reshoring指的就是把过去的离岸生产外包的生产再搬回到发达国家。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reshoring不可能在很大的范围之内进行,应该说只会在像芯片、国防、医疗等等这些有关于国家安全的领域,它才可能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更深层次的变化可能是near shoring,近岸外包,就是以目标市场为核心,就近组织你供应链的体系。应该说这几年以来,得益最多的就是墨西哥。过去讲墨西哥这个国家为什么发展不好,有一句话是“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现在看起来,好像离美国太近,也不算很糟糕。近岸外包可能会变成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选择。



另外一种可能性叫做友岸外包,就是Janet Yellen所讲的叫Friend shoring,她说 “Friend-shoring is about the deepen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diversifying our supply chains with a greater number of trusted partners to lower risk for our economy and theirs.” (友岸外包意味着加深我们和更多信赖伙伴的关系,并多样化我们的供应链以降低我们和他们的经济风险。)我们说的区域化可能包括两种因素。什么叫做区域化(regional block)?一种最简单的理解是地缘上的区域,另外一种区域是以价值观、以意识形态来划分的。一定要知道,经济效率是我们过去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但是现在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进行这种分区,这正在变成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


我在这里引用一句话,是Marco Rubio所讲的,美国的一个著名的议员,他说:“The market will always reach the most efficient economic outcome.”市场总会带来最有效率的经济结果,“But sometimes the most efficient outcome is at odds with common good.”但经济效率不一定符合共同的利益。利益是多样的、多元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只把商业上、经济上的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的考虑。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全球化它是一个自由化的结果,在70年代以后,那时候经济效率和市场效率变成了首要目标(top priority)。但是现在这样的一个经济范式或者理念在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区域化经济下,新兴市场的机遇



冷战将会回来吗?


最后我再和大家解释两个概念。很多人会担心一件事情:冷战是不是回来了?当年美苏争霸有它自己的历史原因,美国和苏联为什么各自可以召唤一个巨大的阵营相互对抗?有一个人叫做 Cliff Kupchan ,这也是来自Eurasia的CEO,他说:当年的冷战,现在是不可能重现的。冷战有它的历史背景,在二战之后的初期,全球只有55个国家,那时候很多民主国家还没有出现、还没有独立,这个时候它们的主要的任务是追求民族的独立,刚刚独立的时候政权并不稳定,仍然非常弱小,外交和政治治理的能力都是相当有限的,要寻求更大的发展,要获得安全,它一定是依附于强权。所以美苏各自可以拉起来这么大的阵营来进行对抗。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去看当年的殖民地,现在已经变成了成熟的主权国家,在政治治理上有自己的理念,有着足够的掌控力,它不会再去轻易地选边。所以 Cliff Kupchan就讲:“现在的世界面对的是middle power(中等强国)的兴起,很多传统的新兴经济体、传统的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更大自主的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值得关注的六大新兴经济体


再进一步看,中等强国的兴起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济上的启示?有六个新兴经济体可能更值得我们的关注。有人认为有六个可能会成为叫所谓的swing states,就是可以左右逢源的经济体。第一个是印度,第二个是印尼,第三个是南非,第四个是巴西,然后是沙特,再有一个土耳其


为什么这种分析有理据呢,刚才我们讲到:


1

第一个有利因素是从全球化向区域化的转变。这六个经济体应该说都是区域领袖:印度是南亚次大陆,印尼是东南亚,南非是非洲,巴西是拉美,沙特是中东,土耳其连接中亚欧亚大陆——都是区域领袖,区域化方面他们可以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

2

第二个因素,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也就是意味着在供应链的重新配置之中,可以承接更多的产业的转移。

3

第三个因素是,这六个经济体相对来说在意识形态方面都没有非常明确的自己的主张,不会去轻易地选边。作为这样的一个swing state也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的空间,具有更大的杠杆或者发挥的余地,所以很多人对这六个经济体会比较热心。


如果让我再筛一下的话,全球范围之内除了美国经济和印尼经济,如果再加一个的话加上巴西,其他的我都没有兴趣再去关注它了。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印度在宪法上,它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印度对企业是不会友好的,不要说对中国企业怎么样,人家没有针对谁,美国企业到了那儿仍然是也没有得到非常大的优待,像当年安然的事情,当时是克林顿亲自出面去帮他打官司的,最后也没有逃脱破产清算的结果,所以我对印度的前景一向是比较怀疑的。而且印度我们要知道,它具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情结,包括一些宗教极端化的倾向。它在不断扩张、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我是表示怀疑的,这是我对印度的基本看法。



印尼经济前景乐观


“脆弱五国”的翻身仗



在2013年,当时新兴市场动荡的时候,有一个所谓脆弱五国的说法,印尼是其中之一。看它的汇率的变化,印尼经常账户,也就是它的总体贸易状况,在2013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是非常糟糕的。



Deyi Tan,这个人是Morgan Stanley的首席汇率策略师,当时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变成了一个经典案例,他说:“当你的经常赤字账户的赤字达到了如此不适的水平,当时这个状况恶化的程度已经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了,你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就不再掌握在政策制定者的手中,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潮起潮落是无能为力的。”所以2013年的时候印尼是一个反面的典型。但是这些年它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我们去看它的经常账户,也就是它的总体贸易状况,已经出现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观察者,我只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看,我个人会认为,2024年到2025年,印尼的经济状况会非常不错。



我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本轮美元升值周期里边,印尼的印尼盾从汇率上的表现来看,在亚洲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港币,第二是新币),这么强劲的表现出乎很多人意料。


但是本轮美元升值周期印尼盾的表现是非常强劲的,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你怎么去捍卫自己的货币?你怎么去让自己的货币不过多贬值?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着美元一起加息,但是这样会打击自己的经济。在当时印尼有没有这么做?印尼央行非常神奇地到了2022年的8月才第一次加息,比美国晚了5个月,在当时它所要防范的不是印尼盾的贬值,而是防止它过快地升值。它现在对自己的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对它货币的承压能力有极度的自信,这是来自于它经济基本面的根本改善。随后它一路在加息,到了2023年10月份的时候,整个世界是哀鸿遍野,都在说加息加太快,融资成本上升太多,打击本国经济,应该要降息了。在这个时候印尼在做什么呢?它不但没有降息,它在继续地加息,它要继续去压自己的通胀,但是它的通胀水平现在也不过是2.75%,在整个全球范围之内都可以说是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这跟10年前的情况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随着货币状况的改善,另外一件事还在发生,它承压能力很强,未来利率下行对它的经济肯定是一个利好,为什么我对它中期的表现仍然看好?另外一个因素是,印尼的政府赤字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出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的收缩,希望要保持它的宏观经济和政府财政的稳定性。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政府在压缩财政的时候,经济是一定受到压力的,政府花钱少了社会需求就不足了。它一直在收缩它的财政,但是仍然能有今天的表现,那么未来随着财政状况和货币条件的放松,我相信印尼的经济应该在中期仍然能够维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健的状况。


最后,以印尼来收尾,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的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里找到更多的机会。


谢谢大家。


内容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AD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申请新国大中文EMB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相关新闻

特别策划 | 再全球化下,全球经济秩序新范式与半导体产业新趋势特别策划 | 韦海军:互联网先锋的全球化视野与出海策略特别策划 | 中金公司:ESG时代下的可持续金融发展深度好文|《BBC全球问答》中文特别回放:AI时代的年轻人如何求职?《BBC全球问答》中文特别回放:AI时代的年轻人如何求职?全文丨李强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特别致辞世界读书日特别企划 | 《上课啦!HR》工厂数字化:业务驱动下的转型策略与实操李传保教授专访:革故鼎新,畅聊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世界经济展望-稳而慢分歧中保持坚韧汇丰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三个层面的讨论属于亚洲的时代已至:亚洲的崛起与展望一财社论:超长特别国债唤醒市场化新格局LSEG 2024市场展望论坛 | 鲁政委:数字化为全球提供增长动能特别策划丨新安利,新外企:根系向下,“本土之花”向上新年展望论坛 | 张炳良教授:内外新形势下如何展现香港特色及发挥中介功能特别策划|推进数字化生态银行建设,渤海银行亮相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车百智库&麦肯锡: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报告车百智库&麦肯锡:驶向2030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大模型时代下的技术管理“新思维” |年度盘点与展望特别策划|​民生银行:携外汇展业利器 助实体经济发展特别策划|对话曹仰锋:生态战略不是仅属于巨头的游戏彭博新能源财经《2024年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紧急部署现有技术可使全球接近净零排放刘彤教授专访:及时准确诊断、迅速个性化治疗,畅谈心脏结节病的临床诊疗及展望 | OCC-WCC 2024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