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互联网上的谎言

互联网上的谎言

7月前
我前阵子写过一篇文章,是聊匿名的,也聊到了微信身份切换的功能,文章叫《匿名交流》。写完后觉得还少点什么,于是又补了这篇。
说实话,我挺不喜欢微信切换身份的这个功能的,并且我已经拉黑了不少在后台用「匿名」身份留言的读者了。说下我这么做的原因。

一、

我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吐槽小红书的社区氛围不好,觉得小红书用户喜欢夸大其词。比如某款车全球限量 200 辆,但在小红书上却有 2000 辆;或者小红书用户的平均年收入是 500 万。这种嘲讽让我想起了知乎上的一句话:“刚下飞机,人在纽约。”
网络人都喜欢「攻击」这种现象,不然会很无聊,找不到存在感,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自己也是这种现象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某个社区的问题,而是所有社区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即刻的用户都是人均水平比肩张小龙;抖音的用户都是城市中的潮人,家中堆满了奢侈品。
所有这些社区现象,虽然与社区氛围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大的影响因素是「网络」本身。人在网上待久了,就容易说大话,撒小谎。在互联网上沉浸得越深,这种现象就会越严重。相反,更喜欢真实生活,只偶尔在网上冲浪的人,会更诚实一些。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所在的微信群,经常发言的人,是不是把自己都说得特厉害。一个人在群里发言的频次越高,那么说假话的概率就越大。当然这不是说潜水的人说得一定是真话,这也要看这个人平时上网的时间长短。
互联网是把人的距离拉近了,但反过来,也让人与社会的距离更远了。
二、
有一个研究是说,如果人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过度活跃在互联网上,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减少,总是向机器提交报告,通过社交产品和电子邮件与人沟通,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不诚实行为,导致欺骗性事件的增加。
从正常逻辑和这些社区现象来看,我觉得这个结论挺正确的。

就像一些人,每天发一些 P 了个把小时的图片,配上一段看似美好的文案,营造出:这就是我生活的模样。实际上则跟大多数人一样,发完照片后,只是坐在房间里的某个角落,等着别人给自己的照片点赞、评论。这类人并没有多少真实的生活体验,只是活在自己营造出的网络谎言里。

数字化有不少好处,比如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员工能够进行远程办公,人们也能更好地与朋友交流了。但是数字互动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道德行为的关系,从个人方面需要做好平衡,否则即便你自认为是一个诚实的人,也会被网络的氛围和莫名的牵引力带着走。变成一个自己原本讨厌的那种人。
而匿名,加剧了这种现象。
三、
说真话对于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内在价值,人偶尔会撒一些小谎,目的也是如此,无可厚非。而通过数字化产品,人会为了美化自我,增加撒谎的频率。而「社会距离」,会强化这种心理。匿名,是在被拉长了的社会距离上,又披上了一件封闭的外衣,让这些人更有恃无恐地说出一些连自己都不会相信的谎言。
所以你如果问我怎么看待这些「匿名」功能,我只能说这是一个让人变得不诚实的工具。你可以看看身边的人,喜欢匿名的,喜欢用非真实身份留言的、玩游戏的,是不是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
你会发现 10 个有 9 个准。
🤔说是过度使用手机的人,比过度使用电脑的人,更容易撒谎。

源 | 呆呆有理(ID:daidaiul

作者 | 呆呆本人 ;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互联网er的早读课

相关新闻

从人夫感到“媳妇哥”,谁在塑造互联网上的“理想男人”?把互联网上的“小丑文学”,用在职场上是什么效果?互联网上的伪老钱,要恨死她了吧互联网上最新的神,全是10后!乳腺癌病人住院后,她的裸照出现在互联网上|天才档案25大龄未婚男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洋妞运动”曾对标 lululemon的互联网运动时尚品牌 Outdoor Voices 幸免破产,被一家投资公司收购大龄未婚光棍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洋妞运动”这个离开大厂去 AI 创业的互联网大佬,带着他的“Killer Agent”来了韩国再次爆发N号房事件,性暴力正在互联网上失控。“狗改不了吃屎”的互联网巨头第一批“上岸”的互联网人,已经“下乡”了业界最看好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加速奔跑没想到吧,中文互联网上最好的大模型语料库是:弱智吧手机与车机的互联,蔚来NIO Phone做错了吗?在互联网上,年轻人和土嗨达成了和解。正在失控的京沪豪宅,被收割的互联网新贵90后盲女的互联网独居启示录 | 人间全网粉丝超4000万,“猫一杯”的互联网唠嗑记 | 新榜专访您在手机、电视和互联网上花费多少钱?研究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年花费超过这个数...德风科技王清杰:工业互联网的「国产高替」是如何诞生的?|创业内幕万物互联时代的先锋力量,创造「鸿蒙速度」从“5G+”到“AI+”,科幻小说里的万物互联成真了属于早期互联网的浪漫!千千静听童年回忆啊!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