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第4讲: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概念区分

第4讲: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概念区分

8月前

第4讲:货币和货币替代品的概念区分
文 | 张是之
当我们在阅读米塞斯的作品时,要注意到一点,米塞斯有非常强烈的边界意识。也就是给自己的分析框架划定一个边界,而这种边界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在概念上的清晰。在这本《货币和信用理论》中,米塞斯同样对货币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划分,而这正是第三章的主要内容。 
1.黄金白银作为货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米塞斯写作这本《货币和信用理论》的写作背景,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米塞斯想要表达的思想。《货币和信用理论》第一版德文版出版于1912年,而后面四篇序言的写作事件横跨1924年到1952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前一百多年,金本位一直是世界货币的主流,绝大部分国家都将黄金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而同时期的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货币,也是金属货币。当时的英镑、美元、德国马克等法币本质上是不同重量黄金的兑换券,人们可以拿着法币去银行兑换实物黄金。 
1913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建立起了美国中央银行体系,也就是今天的美联储。美国全国被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从1914年11月开始,12家联邦储备银行开始发行由美国财政部统一印制的 “联邦储备券”(Federal Reserve Note),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联邦储备券的发行数量由联邦储备银行控制,同时联邦储备银行对其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必须保有40%的黄金储备和100%的商业票据准备,对会员银行的存款及储备保有35%的法币准备。其发行的方式包括:收购黄金、对合规票据进行再贴现,对外贸汇票进行贴现,以及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和汇票。
而在此之前,美国其实流通着多种货币,比如绿钞、国民银行券、黄金券、白银券等等。而随着美联储的权力扩大,以及联邦储备券发行量的增加,联邦储备券逐渐成为美国唯一的法定纸币。
在这个过程中,从金本位到金汇兑本位,直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最早的美元是可以按照纸面币值兑换实物黄金的,现在的美元虽然可以用来购买黄金,但已经与原来的“兑换”完全不同。
受限于黄金本身的特性及开采难度,金本位对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让他们无法随意利用通货膨胀来操控经济。但是进入纸币时代,特别与黄金彻底脱钩后的纸币,通货膨胀就成为一种常态,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纵观货币的演变史,从黄金白银到纸币时代,这其实是一个逐步后退的过程,其中不少国家是因为货币的超级通胀而引发经济的彻底崩溃。
比如一战后的德国,超级通胀发生后,1923年初的一马克可以兑换2.38美元,到了年中时6.5亿马克才能兑换一美元。通胀对德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一战本身带来的破坏。再比如最近几年的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等都被通胀搞得民不聊生。
先了解一下这个大背景,我们再看米塞斯对货币种类的细致划分和梳理,自有他的目的。
 
(德国超级通胀) 
2.一个翻译问题
这里我们首先对一个翻译问题做下简单的讨论,在关于货币替代品(money-substitutes)的定义中,英文原文是:
The special suitability for facilitating indirect exchanges possessed by absolutely secure and immediately payable claims to money, which we may briefly refer to as money-substitutes.
这里孔丹凤的翻译是“绝对安全而且可以随时支付的货币债权,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为货币替代品”,樊林洲则将其翻译为“绝对安全而且立即支付的货币的债权,我们简称为货币代用品”。
 其中关键是对于 claim 一词的翻译,在这里翻译成“债权”并不是十分恰当,米塞斯的原意是指“见票即偿”的“要求权”,也就是说指的是“实物货币的仓单”而不是指银行负债。
实际上,在《人的行动》中,米塞斯对货币替代品也有过定义,在余晖的版本中也是将 claim 翻译成“要求权”:
一定数额的货币要求权,如果能够随时兑现,而其债务人的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都毫无疑问,且凡是与这位债务人可能发生交易关系的人都完全知道这个要求权具备上述各条件,则这个要求权就可具备货币的一切功能。我们可把这样的要求权称为“货币替代品”,在个人或企业的现金储存中它可以完全替代货币。

Claims to a definite amount of money, payable and redeemable on demand, against a debtor about whose solvency and willingness to pay there does not prevail the slightest doubt, render to the individual all the services money can render, provided that all parties with whom he could possibly transact business are perfectly familiar with thes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the claims concerned: daily maturity as well as undoubted solvency and willingness to pay on the part of the debtor. We may call such claims money-substitutes, as they can fully replace money in an individual's or a firm's cash holding. 

这个翻译问题还是比较重要,因为在实物货币时期,银行的作用是保管,我们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并非债务关系,而是存管关系。我在银行存储实物(货币),银行出具存单,这个一一对应关系,理论上谁也无权改变。我是实物的实际产权人,未经我的允许,银行无权动用我的存储。 
这一点的差异,到后面分析中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人的行动》中的翻译) 
3.从交子看实物货币和货币替代品
当货币是实物货币时,比如贵金属货币时代,人们普遍使用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时,在交易过程中,货币不一定每一次都通过实物来转手。 

 对于交易双方而言,一个双方都共同信任、绝对安全、同等金额、可随时兑现的要求权,就可以替代实物货币的转移来协助交易。 
这一点利用中国的一段历史很好理解: 
交子的产生起初也应该和“飞钱”一样,自发产生于北宋流通铁钱的四川民间。铁钱的单位价值低,分量重,给商品交换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人们就把自己的铁钱存在商人那里,携带商人们自己签发的一种纸质的存款证明进行支付。专门从事这种保管存款生意的商人签发的存款凭证,被直接用来进行支付并被接受的时候,就形成了具有支付功能的票据——交子。(金菁:《钱的千年兴衰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6页。) 
铁钱就是当时的实物货币,但是每次交易都用铁钱进行交割,显然既不安全也不便利。于是,他们把铁钱寄存在专门经营存款业务的铺户里,这些铺户,其实就是当时的私人银行。 
银行把存款人存放的现金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券上,交给存款人作为凭证。当存款人回来提取现金货币时,需要付给银行大约3%的保管费。此时的“交子”,还仅相当于现在的“活期存款”的存单,不具流通作用。
后来由于各家“交子铺”信用普遍都不错,商人们开始直接用手中的交子进行交易。这种“绝对安全又随时可兑换本币”的“交子”就成了一种“货币替代品”,具有了流通功能,成了交易媒介。
交子最开始其实就是一种银行券(bank-note),一种存款凭证,是存款人对于银行(也就是交子铺)的一个见票即付的“要求权”,现在这个要求权可以在各项交易中进行转移,甚至无需拿着这个交子去银行(交子铺)去兑现要求偿还。这是货币和其他经济物品的一个不同,因为其他物品最终终归是用于消费。
当然,在实际商业过程中,银行券的转移交割和硬币的转移交割几乎没有差别,我们也很难将发挥货币职能的物品和用做货币替代品的物品区分开。人们一般也不会去关心背后的经济区别,而只是关心它们的商业和法律特征。也就是它们的流通性和兑付性,而不是在经济学逻辑上的差异。 
 
(四川交子) 
4.货币研究的目标
正如米塞斯所言,货币研究探讨的主要目的是“追溯决定货币和其他经济物品间交换比率的法则。”这是货币经济理论的唯一任务。之所以在利用概念对经济物品进行分类,也是为上述研究目的服务,所以把货币和货币替代品区分开来。
这种区分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做出这样的区分,才能够进一步区分货币凭证和信用媒介。简单来说,货币凭证是完全准备金下的货币替代品,而信用媒介是没有准备金的货币替代品,这些概念则是米塞斯商业周期理论的核心。 
对于商品的“要求权”,本身并不是财货,但它是取得商品支配权的手段。由此也决定了它的整体性质和经济意义。
比如它们自身不能直接进行价值评价,而是间接进行价值评价,要求权的价值来自它所涉及的经济商品的价值。 
而这个价值评价涉及三方面因素:其一,赋予所有权权利的商品的价值;其二,实际获得该商品可能性的大小;其三,时间因素也就是利息因素,这个要求权是否是在一定时期后生效。这几个因素无论是对一般的经济商品,还是对于货币的要求权来说,都同样适用。 
我们还是以交子为例,交子背后的货币实际上是铁钱,对交子的价值评估实际上来自铁钱。同时,用交子兑换铁钱的可能性来自银行(交子铺)的信誉和兑付能力。最后,拿着交子去兑付铁钱,如果不是“见票即付”,而是必须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获取,那么这个交子的价值一定会打折扣,而不是原来的票面价值,也即面额。
所以,如果交子的稳健性不存在问题,且结算不发生任何费用,也不存在任何时滞,那么它们的价值就和铁钱一样,可以和铁钱一样用于偿付和承兑。对于后来的黄金及金本位下的纸币,也是类似的逻辑。 
把这些例子中的具体经验抽离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可以用于商业目的的货币的完全替代品,其必须是可以随时偿付、绝对安全且法律上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要求权。 
有观点认为可以将货币替代品纳入货币范畴,但米塞斯拒绝这种做法,他更愿意采纳货币概念的狭义解释,而用货币代用品来补充货币概念。这其实也是米塞斯边界意识,要求概念清晰的体现之一。 
——————
思考题:生活中有哪些是货币替代品? 
延伸阅读:金菁 著《钱的千年兴衰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奥派经济学

相关新闻

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4讲 资本的概念以及货币和私人资本社会资本的关系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1讲 货币的法律概念第6讲:货币替代品的特殊性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7讲 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5讲 货币的反对者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5讲 货币购买力的所谓地域性差异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5讲 货币供需比率的变化引起货币购买力的波动:货币存量和货币需求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6讲 生活成本的所谓地区性差异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4讲 各地区之间的价格关系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1讲 巿场机制是影响货币购买力的一个因素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0讲 间接交换的特性引起的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特殊原因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9讲 数量理论的更多应用场合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7讲 货币需求保持不变时货币数量增加的影响(下)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6讲 货币需求保持不变时货币数量增加的影响(上)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3讲 影响货币购买力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2讲 边际效用理论对货币的适用性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1讲 在决定市场交换比率中事先存在的价格的重要性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9讲 米塞斯的“回溯定理”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2讲 国家对货币制度的影响精读《货币与信用理论》100讲:第38讲 不同种类货币之间的静态或自然交换比率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0讲 比特币有没有违反“回溯定理”?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6讲 货币价值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3讲 货币既不是生产资料也不是消费品出行提醒:4月的第一个周末 曼哈顿和皇后区之间暂停7号及N线地铁服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