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 | 智能合约:概念与金融机构运用可能
智能合约,区块链,数字人民币
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且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处理资产的程序。尼克萨博(Nick Szabo)于1994年提出智能合约,但直到2013年以太坊的诞生,智能合约才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智能合约可以独立于区块链技术而单独存在,而且在中心化机构的信用高度认可的前提下,智能合约的应用将在效率、安全与成本上更具优势。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智能合约的不可篡改性,同时赋予智能合约自动交割资产的能力,但付出了效率与成本的代价。此外,区块链存在的扩展性(Scal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不可能三角制约了智能合约的大范围推广。若放弃去中心化这一要求,则智能合约的扩展性和安全性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在实践中,已出现不依赖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应用。
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2016年牵头为美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编写报告《智能合约:12种商业模式》阐述了主流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核心为基于智能合约的运用,来简化参与方众多的复杂流程。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结合我国实际,在金融领域,可以依托数字人民币的法币特性、可编程性以及其作为数字资产的可交割性,开拓几个方面的应用场景:
第一,智能合约与数字人民币贷款。目前,在贷款资金用途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主要体现于确保下发贷款用于指定用途。未来,在抵押物管理方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还可以支持抵押物资产自动化处置。数据资产抵押融资等场景亦可使用智能合约。
第二,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供应链金融。智能合约用于供应链可以解决供应链的信息孤岛问题,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信息孤岛是金融机构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逻辑从“核心企业信用”迈向“数据信用”的关键阻碍。以应收账款融资场景为例,数字人民币结合智能合约可以赋能的步骤包括融资前的信息核验、融资中对资金用途的限制和监测、触发条件自动还款。
第三,智能合约、数字人民币与财富管理。若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与财富管理业务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协助客户开展自动化的投资,还可以实现资金的自动化调仓。
第四,智能合约与金融市场交易。智能合约在金融市场交易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与碳账户的结合或将是未来基于智能合约最可能实现的创新之一,亦是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落地。
★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