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有一种「坚持」不仅没用,还会阻碍我们的生活。

有一种「坚持」不仅没用,还会阻碍我们的生活。

6月前


编辑 / KY主创们


无论是伴侣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还是工作或者其他人际交往的场合,我们总会遇到感觉对方非常固执,难以沟通的情况。在很多时候,这是由于其中一方的坚持所造成的——他们坚持不被改变。我们常常会评价这些人「太固执」。


对于「谁更固执」的争论,常常发生在两代人之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调查显示,77%的中年人都认为自己的父母非常固执(Heid et al, 2016)而我们也总是听到,身边的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听话」,认为他们总是无法听进自己的意见。


所以,人们为什么会固执?固执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固执:一种「非理性的执着」



固执(Stubbornness)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指的是,一个人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拒绝改变自己对某事的观点或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并对此抱有一种强烈的、绝对的信念。


当一个人基于理性和逻辑,来坚持一个自己认为是好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执着」,它是一个带有一定褒义色彩的词语;而固执,则是指在缺乏对逻辑、有利条件的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对某种观点或状态过度坚持。


我们也常常用一些其他的词汇来形容固执的人,比如「思想刻板」(Mentalrigidity)、「不灵活」(inflexible)或者「头脑闭塞」(close-minded)。从这些词的意思也可以看出,固执的核心是「拒绝流动」,是一个人拒绝接受外界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拒绝被外在因素所改变。


一个人不一定永远固执,可能有某些具体的事件和情境能够诱发固执;但固执也可以是一种人格特质,因为有一些人,在整体倾向上会表现出更固执的心理状态。




有些人格外固执,

实质想要回避痛苦?



为什么人和人的固执程度不同?这可以被「动机取向」所解释。


不同的人有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人习惯着眼于寻求奖赏(reward-seeking)有的人习惯着眼于回避痛苦(pain-avoiding)。寻求奖赏的人是进步关注的(promotionfocus),更吸引他们的是那些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好事;回避痛苦的人是阻碍关注的(preventionfocus)。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确定感,避免坏的事情发生。那些更想要回避痛苦的人,往往会是更固执的人。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舒适区」的概念,不熟悉的事物永远是危险的。当面临对已有认知的挑战、面临改变的可能性时,一些人选择了固执,选择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不改变自己做的决定,不为外界的因素所影响。这样的行为,实质上是拒绝接受新鲜事物,这会给我们更高的稳定感,避免可能到来的阵痛。


* 一些人认为「观点被否定」等于「自我价值被否定」。


有一些人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或批评,因为他们需要回避的痛苦是「被质疑」这件事。这是因为,那些自尊心脆弱的人,常常无法将具体的事件和自我身份认同区分开来。当他人在就事件或观点进行争论时,他们会将他人的观点看成是对自己信念、价值的攻击,看成对他们本人的不认同(Parvez, 2014)


他们会认为,「我如果承认自己错/改变观点和决定,就说明我自己很笨/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如果承认Ta是对的,那就说明Ta比我聪明,赢过了我。」因此,当自己的观点受到质疑,他们就会过度警觉,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和攻击,继而选择了固执己见,根本不去考虑对方的观点。


人们经常认为是经历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主观体验,其实情绪和人格状态也会决定人们的经历。那些更有安全感的人,常常体会到外界的善意——这与注意力集中在哪儿,以及如何解读他人传达的信号、如何为发生的事情归因,都有关系。例如,一个人处在抑郁状态下,会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敌对感,更容易感到被外界所伤害。


而那些已经确信了自己的自我价值的人,则会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表现得更为放松。他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种不同,而不是对自己的挑战和否认。他们更不容易显得「固执」。


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都有可能容易表现出固执。一种是被当做家庭中心的、被宠溺的孩子,他们习惯了所有要求都能够被满足,因而难以容忍反对的声音。另一种则是经历过许多失败、自尊水平过低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对自己的能力怀疑、不信任,害怕未知的挑战,因而拒绝新的观点,拒绝改变。




表现得固执,

也是一种被动攻击的策略



固执也可以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策略,因此,使用它的人不会在面对所有人时都表现出固执,而是在面对某些特定的人时表现出来。


有的人会有意识地将固执当做工具,比如,当孩子发现,固执可以让父母妥协,帮助自己从父母那里获得想要的东西时,可能会使用固执来作为武器。但更多的时候,固执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的、非直接的敌意表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可能以很多种形式表达出来:面对不想完成的任务时犯「拖延症」;无法主动提出分手时,故意做出伤害对方的事......而当个体对某人怀有无法宣泄的不满和愤怒时,ta 会在对方要求自己改变时,故意表现出固执己见。Ta 是在用这种方式让对方体会到和自己一样的愤怒。Ta 想向对方表达,自己不会被对方控制。



作为被动攻击的固执,在很多时候都是关于人际关系中控制权的争夺的——父母与孩子、恋人、朋友、同事之间都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感到自己处于弱势、丢失了控制权的一方,会用固执的方式来表达。


在这样的关系中,可能固执的个体,在过去已经体验到了对方与自己之间不对等的权力感。感到不被对方尊重。Ta通过不愿意被对方改变(即便知道对方是更理性的)来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受到,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力量。


他们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法、找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固执被用做武器,来表达一些「潜台词」(Michaelson, 2012; Parvez, 2014)


比如,孩子不满于父母的控制,强烈地渴望摆脱,但又无法直接地表达,于是便会在某些问题上固执己见:「我一定要去xx地方读书」,「我坚决不接受xx工作」。他们想反对的并不是父母在读书和工作上的具体意见,而是本能地想要夺回控制权。


因此,如果你感到身边有人在某件看起来明明不重要的事情上过分坚持,可能需要思考一下,Ta 是否想表达的是其他方面的不满。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嘴硬」、「口是心非」都是如此。


此外,研究表明,智商高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我侧偏见」(me-side bias)的影响——即总是会倾向于有选择性地搜集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倾向于收集那些支持自己预判的部分,来证明自己的信念和猜测;而忽略和自己想法相悖的信息(Kolbert, 2017; Mercier & Sperber, 2015; 所以聪明如你,也可能会更固执哦!)



如何处理过度的固执?



过度固执显然对我们的成长和幸福不利。它会使我们难以突破舒适区而成长,无法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还会破坏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比如,有时明明做错了,却难以向他人道歉。


你是不是一个可能有点「固执」的人呢?尝试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


  • 我是否很难接受来自他人的反对?回忆过去一个月,每次当别人与你有不同的意见时,你是否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正确?

  • 当别人提出不同观点,或者对你的信念提出怀疑,你会不会立刻感到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愤怒的情绪让你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理性逻辑的思考?

  • 你是否认为当他人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否定你的想法,他们就是在对你进行攻击?否定你的价值?

  • 在你生活、工作的不同情境里,有没有不同的人评价过你是固执的?

  • 此刻在阅读这些问题时,你是否感到不适和不快?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固执的问题。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固执是不是针对特定的人,例如父母、伴侣或某个特定的朋友。如果是的话,你或许需要考虑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更大的问题,你是否想要直接面对和处理关系中真正让你不舒服的东西?


而如果,你的固执是面对所有情境的,而你想要改变,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小tips:


  • 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别人的反对可能是一种攻击,但也有可能不是。

  • 阻止自己在收到反对意见的那一刻,直接得出绝对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提醒自己,先不要下任何结论。

  • 告诉自己,哪怕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先换位从别人的角度和逻辑重新考虑一下


因为,就算最终你还是选择了坚持,这种换位思考的过程,会让你的坚持更有底气。或者,你能够借助这个怀疑的眼光,修正和补充自己的观点,让它变得更好,更完备,而最终你还是可以坚持自己。


如果你身边有个重要的人总是很固执,你觉得你们之间的沟通存在困难,你首先需要更多地向Ta表达你对Ta的欣赏、认可、接纳。你在表达对Ta的反对时,注意让自己尽量保持一个平和的情绪,同时可以在表达前,先复述Ta的观点,让对方知道你已经充分理解了Ta的看法。此外,你也可以在一开始就明确地再次告诉对方,你所反对的只是一个观点,并不是对Ta个人的否定。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那一定是因为,在那些冲突的时刻,至少有一个人需要先做出更成熟的选择。而一个人的善意会激发另一个人的善意。


如果这些都仍然不奏效,且你依然不打算放弃和这个人好好沟通的可能,不要失去耐心,也不要不断重复、试图更强烈地去说服。这些都只会更增强对方的防御心。给Ta时间。


At the end of the day, love is patient. 


以上。



今日互动

你身边有过度固执的人吗?

来评论区聊聊吧~


References:

Heid, A. R., Zarit, S. H., & Fingerman, K. L. (2016). “My parent is so stubborn!”—Perceptions of aging parents’ persistence, insistence, and resistanc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71(4), 602-612.

Kolbert, E. (2017). Why Facts Don't Change Our Minds. The New Yorker.

Mercier, H., & Sperber, D. (2015). Theenigma of reason. Ms.. To be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 andPenguin Books (UK).

Michaelson, P. (2012). Stubbornness: TheGuts to Fight Reality. Whywesuffer.com.

Parvez, H. (2014). What makes a personstubborn? Psychmechanics.com.

Sloman, S., & Fernbach, P. (2017). The Knowledge Illusion: Why We Never Think Alone. Penguin.


本文关键词:固执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点点 在看,和不必要的「固执」say bye~👇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KnowYourself

相关新闻

xAI 和 Oracle 间 100 亿美元的生意谈崩了!有钱也租不到芯片的马斯克要自建超级计算中心,就不信“钞”能力还会失效?芝加哥“有礼貌的贼”!惯犯男写纸条抢劫银行 “我很快会还钱”当孩子羡慕别人家“有钱”时,我们的反应决定孩子的一生!警惕你身边这4种不易察觉的“能量吸血鬼”,有一种就要小心巴黎奥运会的“苦孩子”们|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报恩的…冲上热搜!价格腰斩了,“还会继续降”!有网友直呼:“原来论颗吃,现在论盆买!”郭兆凡:当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古代有一种“酷刑”越胖的犯人越痛苦,如今年轻人却很爱玩连颁奖台都是用垃圾做的!为了“最环保的奥运会”,巴黎有多努力?生源减少,多地现民办幼儿园停办,有的“上个月还在招生”!这地有幼师吐槽:既要招生还要当保育员,月工资不到3000元豆瓣9.0,我们有自己的“老娘与海”容易“出轨”的女人,身上一般会有这3个表现900年前,文坛“顶流”的奢侈生活里为什么总有“龙团凤饼”?“有的人终身都在还贷”!全美4500万人欠1.7万亿学生贷款“不能停”的年会:有公司拿出2个亿发年终奖,也有人在PPT大会里“坐牢”“上帝粒子”遇到百老汇会有怎样的火花?; 全球女性都躲不开瘦身压力, 白人女性更不自信 | 科技趣评体制内有一种加班叫“领导还没走”人类找了千年的“长生不老秘诀”,未来终有一天会成真?|投资笔记我们每天这么努力,真的会有「回报」吗?不正规电影网站的小广告,点了会有多少“好处”?有一种「窒息感」叫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结婚不需要户口簿,会有“被结婚”“被重婚”的风险吗?生活在加拿大的“三体问题”研讨会活动小记有个「不扫兴」的妈妈,是怎样一种体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