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上瘾性」行为背后,藏着一个受伤的自己

「上瘾性」行为背后,藏着一个受伤的自己

8月前

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罐子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我发现,生活中越来越多人有着轻度「上瘾」的现象——

明知道一些食物不健康,就是控制不住吃吃吃;

原计划省钱,却忍不住买各种非必要的东西;

尽管眼前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可舍不得放不下手机;

本打算再看一集剧就睡觉,结果一不留神就看到了半夜......

这些事虽然不大,但出现的频率多了,生活就会被打乱。

上瘾行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我们知道这样不好,可却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过程让人挣扎内耗,时间久了,人也会变得挫败,甚至因此厌恶自己。

为什么就控制不住呢?
难道是我意志薄弱吗?
到底该如何改变呢?

其实在心理学看来,

当一个人内心状态紊乱痛苦,则更容易沉迷于上瘾行为中,因为其有着「逃离痛苦」的功能。

想要走出上瘾,需要我们学会看见和面对内在的痛苦。


戒不掉的「瘾」

我们通常会认为,一个人总是戒不掉瘾,是为了追求快感,但事实却未必如此。

最近,岚岚变得有些奇怪。

以往她都是晚上11点左右准时睡觉,可在近期,她晚上不但毫无睡意,而且总想吃东西。

尽管有时并不饿,她还是会点外卖,吃烧烤和零食,折腾到1点多才躺到床上。

但她还不睡觉,而开始刷购物软件。

每次她都会买不少东西(尽管用不上),折腾到2点多,才放下手机睡觉。

没过多久,她一下子长胖了不少,也买了很多用不上的东西。

岚岚很郁闷,她觉得这样不好,可又控制不住自己。

她既羞耻又自责,觉得自己真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只知道贪图享乐。

我问她:“你回想一下,吃东西和买东西时,你真的始终感觉到很快乐吗?”

她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一开始确实感觉不错,但到了后面,似乎只是机械地吃和买,没什么感觉。”


岚岚的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当人沉迷于上瘾行为时,快感只是一部分体验,背后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体验:

一个人持续上瘾,背后往往是他持续遭受到不愿面对的痛苦,想要把它麻痹掉。

我告诉岚岚:“其实你真正的需要,或许不是追求快感,而是为了逃离痛苦。”

经过深入沟通后我得知,她最近工作繁忙,常常回到家也要写报告,加班的烦躁和焦虑深深笼罩着她。

而吃宵夜和买东西,表面上是为了填饱肚子,补充生活所需品,但其还有深一层的目的:逃离难受的情绪

而只有吃宵夜和买东西时,她才能短暂感受到安宁,因此才对「吃」和「买」上瘾。

岚岚也试过强行不吃不买,虽然也能勉强做到,但自己又会忍不住看剧到深夜。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都具有麻痹痛苦,让人上瘾的特点,比如刷短视频、喝酒、玩游戏等。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直接戒掉瘾,是因为背后的痛苦还没办法处理。

就像岚岚,如果不吃不买,她就会被焦虑淹没,而她又没有办法面对,

所以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吃和买,或者转而沉迷于看剧和别的事情里。

因此,想要走出上瘾,光是强制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见效甚微。

键在于,要去看见背后的痛苦。


三种让人想逃离的痛苦

上瘾行为背后的痛苦通常有3类:

1.痛苦的情绪
2.空虚和孤独
3.觉得「我不好」的痛苦

其中,岚岚属于第一类,这里我们分别讲下另外两类。

第二类,空虚和孤独。

这类痛苦通常表现并不直接,也不太强烈,但依然让人难以忍受。

曾经我遇到的来访者小梅就是如此。

她是一家教育机构的总负责人,平时很忙,工作中她从容、有魄力,总是隐藏自己真实且脆弱的一面。

小梅觉得老公的个性太软弱,无法成为自己的依靠,自儿子出生以来,她把重心放在育儿之上,和老公就再没有交心的沟通了。

这两年儿子上了大学,小梅感觉心里空空的,身边似乎没有一个可以讲心里话的人。

不知不觉间,她开始沉迷买衣服包包,一有空就就看购物直播。

很多东西买回来后,她甚至从未穿戴出过门,而是尘封在柜子里,房间几乎被堆满,连走路都艰难。

可她依然不舍得扔,也依然继续买新的,小梅控制不住自己,也痛苦不已。

其实,人都是渴望关系的,如果身边缺少有质量的人际关系,人就会转向与别的事物建立关系。

就像小梅,她疯狂买衣服包包,是在试图填满关系缺失带来的空虚感。

这种上瘾行为,只是一种低成本的建立关系的方法,难以给人真正的心灵抚慰。

但很多人没能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上瘾行为能给自己安慰,于是深陷其中。

像小梅常会以为:再买完这件衣服,我就满足了。

而事实是,她真正核心的需要是与人建立关系,购物对空虚感仅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

如果无法觉察到这一点,人就会一直沉浸其中。

在生活中,有些孤独、无所事事的人,会容易沉迷赌博、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类,觉得「我不好」的痛苦。

这类痛苦是一种持续的低价值、低自尊导致的。

当一个人深深地对自己不满、对现实无力时,就会通过上瘾行为,来追求低质量的价值感。

我的亲戚小杰是个初中生,一直沉迷玩电脑游戏。

一次我去他们家,特意观察他玩游戏。

只见他每次击败了对面玩家,都会特别兴奋,然后发信息嘲讽对方——

“怎么,就这点本事?”

“你这么菜,赶紧投降吧!”

小杰很沉醉于游戏中自己的强大。

没一会,爸妈过来要求他写作业,小杰百般无奈地关电脑,眼神似乎失去了光,整个人蔫了一般。

这时,爸妈在一旁数落着他身上的各种毛病,坐姿糟糕、写字难看、成绩差、学习不自觉......

接着又列举各种「别人家的孩子」的事迹,然后感慨:为什么小杰就不能对学习上瘾呢?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小杰为何这样了。

一旦学习,感受到的都是「我不好」,唯有游戏,才能让他自我感觉稍好一些,自然便会对后者上瘾了。

诚然,上瘾行为不能让人真正变得强大,但它往往能给人提供一种「轻松变强大」的错觉。

再比如最近流行的短剧,背后大都是讲普普通通的人,轻轻松松就走上人生巅峰,

让观众能够代入其中,体验一把逆风翻盘的爽快感,从而使人沉迷。

如果一味地逃离这几种痛苦,那么上瘾行为便不会停止。

而只有学会辨别上瘾行为背后真实的痛苦,我们才有戒掉上瘾行为的可能。

少谴责,多理解

看到上瘾背后的痛苦后,意味着我们需要先学会理解自己——

不必因为上瘾行为过度自责;

而是去看见,自己正处于艰难无力的时刻,渴望寻求支持,只是暂时找错了方式。

或许有人会疑惑:我上瘾明明就不好啊,难道不是活该被谴责吗?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一出现上瘾,就开始攻击自己:我怎么这么不好、这么堕落!

可你会发现,这样做依然难以减少上瘾,甚至会使其加剧。

《小王子》中有一段言简意赅的故事,讲述了上瘾循环的原因。

一天,小王子见到一个酗酒的酒鬼,问他为何喝酒——

酒鬼:“因为我要忘却。”

小王子:“你要忘却什么?”

酒鬼:“我要忘却羞愧。”

小王子:“你因为什么羞愧?”

酒鬼:“因为我喝酒......”

对于很多上瘾者而言,眼前的上瘾行为,可能是他当下唯一逃离痛苦的方法。

而如果他以此为耻,则又会产生新的痛苦,然后继续用上瘾行为逃离,导致循环不止。

其实我们应当明白,

上瘾行为虽然不好,但这也是每个人会经历的时刻。

毕竟,谁的人生都可能遭遇痛苦,也没有谁能保证,自己时刻有那么合适的方式摆脱痛苦。

回到前面岚岚的例子,我告诉她——

“遇到加班、工作受挫,会感到烦躁其实很正常。”

“在难受的时候,想要发泄,会对一些事情上瘾,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在短期内,上瘾行为改不掉,也是很正常的。”

岚岚听完,变得不那么纠结了。

一方面她去寻找更好的减压方式,

另一方面,也接受自己一时半会还会上瘾。

纠结少了,她对「吃」和「买」的依赖也稍稍减轻了些。


重建生活,走出上瘾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减轻那些痛苦情绪后,下一步,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其它小技巧,来缓解上瘾。

1. 识别背后的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正对某些事情上瘾时,可以先强行让自己停下,然后坐下来,用纸笔进行「自由书写」。

把当下脑海浮现的感受,无论牢骚、烦躁、孤独或是自我厌恶......把它们呈现出来。

这可以帮助你看见自己压抑下来的感受。

2. 做有正向反馈的事

比起「如何停止上瘾行为」,我们更该思考的是「如果不做上瘾行为,我要做什么」。

上瘾行为之所以让人变得颓废,是因为我们尽管花大量时间去做,也并不会有现实的正向反馈。

像游戏玩得再好,现实也依然糟糕。

因此,可以安排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同时能切实改善状态的事。

比如一天10-20分钟的运动,写日记、拍照片、练字、冥想等等,门槛不宜太高,人才更容易行动。

这些事情都能够让人有轻微且切实的变好,从而实现正向的循环。


3. 与人联结

去交友、去表达自己、去参加活动,去与你感兴趣的人联结。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减少孤独,另一方面,正向的联结会为人注入力量,减少上瘾。

在小梅的故事里,她后来一方面通过咨询去与我联结,同时也试着去参加一个乐器兴趣班,以更真实的自己,去与人联结。

待她内心的力量恢复后,便开始重新面对与老公的关系,

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化解过往的隔阂,与老公重新建立联结。

她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购物欲减少了。

因为,她与人的联结增多,空虚感减少,便不再需要通过疯狂购物来逃离孤独了。

4. 重塑评价标准

像小杰的例子里,后来我提醒他爸妈,过度的高标准,会让孩子难以走出上瘾,

要学着看到孩子学习中的小进步,那样,他才不必老是因为挫败而逃到游戏世界里。

作为成年人也是如此,

当我们刚试图走出上瘾,去做新的事、接触新的人时,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的,不必因此觉得自己不好。

相反,我们更应该去看到自己的难能可贵。

因为,任何一个人,在遭遇痛苦时,依然愿意反思、去想办法改变自己,这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写在最后 

我想告诉你,

当发现自己有上瘾行为后,不必过分着急自责。

这是一个信号,提醒你去关照自己的内心——

去看见痛苦的情绪、空虚与孤独、以及低价值感。

这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希望你能真诚地看见痛苦,跨越低谷,找回生活的掌控权。

「在看」+「转发」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迎接真正的滋养和能量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精英说今日视频推荐
“在看”我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精英说

相关新闻

保卫一个女人自己的「房间」| 故事FMAI鲜测 | 又是字节跳动出品的爆款!人人都该用“扣子”建立一个自己的AI应用特朗普“英雄式”遇刺,竟是“自己人”干的?一个更混乱的世界即将到来扯白||为什么不要去做一个只是看起来“爱自己”的人这场展览背后,藏着“经营之神”的商业密码太多人都做错了!科研人员,到底如何阐述自己的“重大的原创性贡献”?广州五年级孩子自杀,他的遗书藏着一个女老师的“死局”……梁永安教授: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缝隙」,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青春期的性羞辱:当一个“好看的女生”卷入校园霸凌这个最被老饕忽略的浙江小县城,竟藏着一个海纳百川的“小吃王国”!丽丽的“战争”:当一个女性遭遇职场性侵北影节露天放映《阮玲玉》:“一个电影能出现有它自己的命。”品牌周报|​​​珀莱雅母亲节策划又戳心窝子、HBN走进「一个」妈妈的真实生活、ubras 8周年邀请女性做自己的头号粉过一个25℃的夏天!中国最“爽”城市,苏轼挚爱,还藏着“永久免费”的5A级古镇,不输乌镇“女霸总”背后的故事,更值得上一个热搜“指人为魔”背后的经济观、社会观与国民性“一颗种子要想结果,第一步它要先破自己”:一个农民儿子的回村创业之路有“双性恋基因”的直男有更多孩子?性行为研究可以有多不靠谱|科学60秒“妈妈患癌那9年,我无数次想逃走”:崩溃女儿的背后,藏着几亿人说不出的隐痛真金白银测了一个月,TA是当之无愧的“性价比之王”!尽早用,甩同龄娃好几条街!Altman 斯坦福闭门演讲:「我们欠自己和未来的人们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让自己快乐起来”68岁陈道明“白发照”曝光: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不把自己当回事李亚鹏直播哭穷称自己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外卖 曾因“欠债4000万元”被限制高消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