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超预期,微观主体感受仍存“温差”
2024.04.24
本文字数:3133,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之后,如何解决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隐忧和矛盾,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成为当下各界关切的重大议题。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但在超预期的经济数据的背后,一些隐忧也值得关注。比如价格低迷、消费转弱、有效需求不足、产能利用率低、经济恢复不平衡等,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数据之间的“温差”加大。
按照惯例,每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之后,4月下旬将召开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等部门也密集发声,对下阶段宏观政策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受物价低迷拖累,经济名义增速表现不及实际增速,企业“增收不增利”,居民收入增速偏低,是微观感受弱于宏观数据、微观主体信心仍有待提振的重要原因。要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同与落实,稳定房地产形势的政策也有必要继续优化。
经济恢复不平衡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较2023年四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但3月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同比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GDP增长5.3%是符合实际的,从核算的角度看,主要由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外部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市场经营主体的信心和经济回升的动力都需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恢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而且呈现一定的分化。比如,消费的恢复不如生产,中小微企业的恢复不如大企业。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回落2.4个百分点。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消费最终还是要靠收入作支撑的,现在收入的增长虽然也是在回升,但是这几年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收入水平还需要继续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虽然连续几个月是在回升,但是总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在临界值以下。这些不利的因素也提醒我们,要加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从5.3%的GDP增速看,一季度开局良好,为全年达到5%的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不过,3月多个经济指标环比增速下行,一季度数据的持续性仍待观望;GDP平减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为负,且预计二、三季度仍为负值,反映了国内内需不足以及企业定价能力较弱。
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主要用于分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最宏观、最综合的价格指数指标。GDP平减指数为负,意味着物价下跌,低物价会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力降低。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在研报中写道,一季度中国名义GDP同比增长4.2%,较实际GDP增速低1.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增长-1.1%。企业的营收、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均与名义GDP挂钩,低物价意味着企业“增收不增利”,不利于工业库存周期的启动,也会加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压力。从GDP平减指数看,2023年二季度至今已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认为,经济名义增速表现不及实际增速,是微观感受弱于宏观数据、微观主体信心仍有待提振的重要原因。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主要受物价低迷拖累。经济持续恢复与物价持续低迷并存,缘于经济的结构性恢复。
产能利用率低待解
一季度,工业生产提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回落至73.6%,为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历史次低点(仅高于2020年一季度)。
钟正生分析,过低的产能利用水平体现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现有闲置产能会抑制新增投资,往往伴随价格中枢回落、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债务及金融风险抬头、涉外贸易争端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他表示,从统计局公布的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看,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明显存在产能利用不足问题,这恰是2021年以来受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投资较快增长的制造业行业。适度的产能冗余有助于平衡“效率”和“安全”的关系,却也会影响产能去化的步伐,推迟市场出清的时点。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在79%至90%之间被认为是合意水平;超过90%,意味着可能存在产能不足的风险;低于79%,意味着有产能过剩的风险;低于70%,被认为是产能过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只有两个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80%,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91.7%)和化学纤维制造业(85.6%),产能利用率不到70%的行业有3个,分别是食品制造业(69.1%)、汽车制造业(64.9%)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对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短期内产需关系的一个指标,受到需求状况、盈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国这几年历史数据看,产能利用率的季度波动比较大,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相对低一些,四季度相对高一些,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相关。
金贤东认为,对于产能问题,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新能源等行业产能是否过剩引发了广泛讨论。金贤东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这将是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持续提供优质产能,不仅满足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也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稳增长继续加力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之后,如何解决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隐忧和矛盾,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成为当下各界关切的重大议题。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宏观经济主管部门密集发声。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下阶段,将根据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做好重大政策的预研谋划,比如深入研究谋划如何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做好宏观政策的预研储备,强化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为应对各种冲击影响备足管用有效的政策工具。
他强调,更大力度推进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扩大汽车、家电、手机等商品消费和文旅等服务消费。综合运用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深化改革、调节储备等措施,促进物价运行在合理水平。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力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22日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支持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18日表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我们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罗志恒分析,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同与落实,尤其要防止一季度经济数据“亮眼”后的政策收缩,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稳定房地产形势的政策有必要继续优化和加大力度。
秒光!华为Pura70经销商:加价500有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