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增速为何领跑全国?
最近各省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吉林省GDP同比增长6.5%,排名第一,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关注的是,民间投资增长2.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说明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内生动力增强。
对吉林省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年初我参加了省里座谈会,看到从领导班子到广大群众上下一心,稳外贸稳外资,产业前瞻布局,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希望良好的势头能继续保持。
当前经济仍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心比黄金重要,只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前景光明。
1、 一季度吉林经济领跑全国,六大亮点:
一季度吉林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GDP增速达6.5%,领跑全国。结构上,一二三产业均有亮点,投资、消费、出口 “三驾马车”同时发力。民间投资增长2.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一改此前“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具体来看有六大亮点。
第一,连续两年实现首季“开门红”,经济增速领跑全国,持续发展难得可贵。在已经公布一季度GDP增速的29个省份中,有15个超过全国经济增速(5.3%),吉林以6.5%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去年初吉林经济快速从疫情中修复,实现8.2%高增长。而今年一季度在高基数影响下仍能实现6.5%的GDP增速,吉林经济可持续性强。
第二,经济结构质量优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二、三产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3%、9.5%、5.7%,实现“一产稳增、二产快增、三产优增”局面。吉林素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汽车、制造业、化工产业名列前茅。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下了一番功夫。比如推进老工业区技术设备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值增长分别为38.7%、13.4%和11.0%。
第三,产业前瞻布局,政策靠前发力,近四成投资由重点项目贡献。近两年吉林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投资项目取得良好进展。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吉林省产业投资占比达60%,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增长了10.7%,贡献了投资额增长的37.1%。
第四,民间投资增速高,内生动能增强。一季度吉林省民间投资增长2.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一改此前“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但当前民间投资增速整体仍在低位,当前经济仍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信心比黄金重要,只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前景光明。
第五,稳订单、稳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吉林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2024年出海成为热议话题,在“数链全球、吉品出海”系列活动以及国际博览会等助力下,吉林汽车出海打造第二产业。进口同比增长20.4%,而全国增速仅为4.9%。吉林进口增速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内生动能增强。
第六,文旅市场火热。年初东北旅游火爆出圈,吉林省抓住冰雪旅游热机遇,推出滑雪、赏雪、温泉、雾凇、冬捕等等特色项目,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创造消费新场景。全省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9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7.1%。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897.9%,实现入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842.2%。
2、 吉林经济为何能领跑全国
一是政策东风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央层面,2023年9月,国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202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等”。
地方层面,2021年7月,吉林省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精神。2023年11月,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高品质生活体系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前瞻布局产业规划。
二是现代化大农业作为“四大集群”培育之首,凸显了吉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使命担当。农业是百业之基,吉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以培育万亿级大农业集群为目标,能够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农业是吉林最大优势,2023年吉林省年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四,以占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6.0%的粮食产量。2024年一季度,吉林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在2023年实现了同比增长5.0%的基础上持续提升。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是让吉林省省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的重要因素。2023年,吉林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700万亩,实现5年翻一番,居全国第一位。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如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和水肥一体化等相关技术集成的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
三是吉林省第二产业积极转型、结构升级激发了经济新动能。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就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2024年一季度吉林省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916.6亿元,同比增长9.5%。数据背后,是吉林省工业体系开启“结构之变”带来的强大活力。
汽车作为长春的优势产业,经过多年不断延展上下游产业链,长春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中国一汽省属口径产量、销量分别完成156万辆和15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6.7%,17.6%。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2%,62.7%。就拿红旗来说,2023年红旗的终端销量为34.58万辆,同比增长29.5%,其中红旗H5、红旗HS5双双突破年销10万辆,同比增长40%。另外为了赶上新能源的快节奏发展,红旗的新能源车品牌也开始提速,2023年累计销量突破8.5万辆,同比增长135%,渗透率到达23%。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焕新升级寻求突破,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成新质生产力。吉林省把“智改数转”作为工业领域的一号工程,每年拿出数亿元资金,配合金融单位助力,目标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吉林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一轮“智改数转”。近年,吉林省通用机械通过对产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工1件产品从过去的2分钟缩至18秒,人员从8人减到2人。新兴产业方面,长光卫星研发的,由108颗卫星组成的“吉林一号”星座,在国内首次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信息传输从“单车道”拓成“高速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长春金赛药业数字化研究院内,使用AI数据驱动算法、分子动力学模拟赋能医药研发工作,研发成功率不断提升。
四是服务业是吉林省生产活动的压舱、顶梁。2024年一季度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1862.34亿元,同比增长5.7%,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63.4%。其中,吉林省新动能成长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活跃,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2.5%、41.5%、38.7%。
依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吉林着力推动“六新产业”之一的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一季度吉林省文旅消费热潮持续旺盛。1—2月份,规模以上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2倍以上;吉林省“冰雪和避暑‘双产业’双轮驱动模式” 已初见成效。长春“西游记”主题乐园、“吉林粉雪”等热点频繁出圈带动住宿餐饮消费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6.6%和9.9%,分别高于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和3.9个百分点。
“新电商”也是吉林省发展的“六新产业”主攻方向之一。放眼全省,80%以上县区级政府成立了电商工作专门机构,各类经营主体及群众参与电商的积极性高涨。2024年以来,吉林省商务局牵头高质量发力新电商攻坚战,全市网络经济实现新发展。2024年一季度,吉林市网络零售额累计实现34.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58%,网络经济实现开门红。
五是吉林省注重跨省招商引智,携手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重视人才工作,抢抓吉林全面振兴新机遇。
2023年10月开始,吉林省省委、省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州、深圳开展学习考察活动,并在各地展开招商引智座谈会,引资额总计约2069.87亿元。在当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党政“一把手”率领党政代表团进行跨省交流考察、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对我国各区域协作、畅通国内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一是相互学习对方发展的经验;二是加强合作,相互融通,打通产业链,形成对双方有利的增长点;三是寻找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划,考察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产业重点,形成互补。
吉林省同样将“留住人才、引进人才”视为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吉林省人才工作取得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吉林省净流入人口4.34万人,十三年来首次出现人口净流入态势,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高端人才连续三年进大于出,高校毕业生留吉人数实现“三连增”、留吉率超过60%,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2018年以来,吉林省于2018年出台人才政策18条,并迭代升级推出2.0版、3.0版,给予安家补贴、薪酬激励、荣誉表彰等政策保障。2024年一季度,吉林省优化整合5项省级人才计划,启动实施“长白英才计划”,出真招实策,打好吸引集聚人才“组合拳”,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杰出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3、 启示:新质生产力引领,深化改革,政策靠前发力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省积极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有组织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机制,从产业需求中凝练科研课题聚力攻坚,加快落地转化。大力培育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水平生活体系。
二是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通过立足吉林禀赋优势,做好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治理两篇文章,推广智慧农机、生物育种,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打造万亿级现代化大农业。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绿氢+”产业集群。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吉林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放开搞活、赋能增效,推动跨省区域协作,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瓶颈问题,进行数字化营商环境优化监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东北亚合作枢纽。
五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人才政策力度,拓展产业就业空间,发布省级人才计划—“长白英才计划”,吸引6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留在吉林,巩固人才、人口净流入的良好态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