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曾国藩:人到中年,牢记这四句话

曾国藩:人到中年,牢记这四句话

6月前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帆书 原樊登读书(readingclub_btfx),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第 8238 篇深度好文:2830字 | 6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关于曾国藩,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普通人的楷模,中年人的抚慰”。

他家境一般、资质一般,年轻时一身的毛病,创业时处处碰壁,受挫时也寻死觅活。

但正如《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作者张宏杰那一段精辟的总结:

曾国藩之于后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也能成为“超人”。

浮躁之人,也能从容澄净;

偏执之人,也能心胸开阔;

愚钝之人,也能看得透、立得定。

中年再读曾国藩,才明白,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好的可能。


一、谁不是

一面犯错,一面精进


年轻时的曾国藩,经常在日记里吐槽自己 “好色”、“无恒”、“欠修养”。

走东家串西家,听戏下棋,高谈阔论,见到漂亮少妇眼发直;一言不合就跟人吵架,骂起人来还特难听。

治学修身的“flag”,常立常倒;那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如果清朝有“知乎”,此时的曾国藩也很想带个话题,#人到中年,还有机会变好吗# 

答案是能。

进京之后,他在翰林院结识了一帮真正的学者,其修身之严、内心之坚定,犹如在他周围建成了一座“能量场”。

在这种能量的裹挟下,31岁的曾国藩,决定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自律的背后,往往是“他律”在推动。


针对自己爱玩、易怒的缺点,他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的下限,每日必须读史10页,用工楷写日记一篇;

与人争执要登门道歉,行动要勇、要速;晚上还要将一天的言行,在日记中做出分析检讨。

正如张宏杰老师所说,看曾国藩的日记,深觉他活得太板、太累,但除掉那些过犹不及的部分,他的修身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从最大的缺点入手,先用猛力攻,再用绵力固;

二是身边要有“师友夹持”,充分利用他律的力量;

三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因为一时的反复而泄气;

四是定时复盘、及时修正。

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自律群。

加入的第一个月,复盘、打卡、用番茄闹钟记录每天的专注时刻,收获很大。

第二个月,复盘、打卡逐渐不积极、番茄闹钟没有再打开、手机一刷就停不下来。

第三个月,决定如曾国藩一般先下猛力,完不成就要给老公汇一笔“巨款”。

为了这笔收入,老公监督我甚严,复盘的小日记写满了一本,一番操作猛如虎,新的习惯逐渐形成。 

没有天生的自律,也没有天生的优秀。
     
我们允许自己有个糟糕的开始,然后带着缺陷勇猛精进。

持续的自律,终将带来“心想事成”。

二、谁不是

一面妥协,一面坚持


初入官场的曾国藩,“头铁”得很,不断上书针砭时弊、呼吁改革,把皇帝烦的,差点砍了他的脑袋。

去地方办团练后,他又经常行使“专折奏事”之权,让皇帝把那些不配合工作的同僚革职查办。

这可把同僚们惹急了,就你清廉、就你崇高,那你一个人干去吧!

不被皇帝喜欢,不被同僚认可,太平天国稍一消停,他就被撵回了家。

饱受打击的曾国藩,重新拿起老庄,细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调整自己的待人处世之道。

再出山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把“惠乞指针”挂在嘴边,意思是,“欢迎你们指导我工作。”

这是曾国藩开始和稀泥了吗?不是,他只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能做到的事,不必强求别人也做到,对自己可以讲原则,对他人则要留情面。


湘军中有一位大将叫鲍超,有一次曾国藩寿辰,他送上了十六箱大礼。

曾国藩说,你的心意我不能不收,但也不能全收,我自己挑一样可以吗?

鲍超一听连忙点头,心想大帅果然是看重我。

然后曾国藩挑了一顶绣花小帽,说这个我喜欢,其他的你就拿回去吧。

不让他人难为情,这是曾国藩后来的行事准则。

他说人人都爱美名,如果我一味地图自己的美名而让他人难堪,谁还会和我共事呢?

我一位朋友,年少时家境不好,经常接受婶婶的资助,可长大后,朋友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开她婶婶,因为难为情。

有一次她去婶婶家拜年,一屋子的人在打麻将,婶婶指着朋友说,她现在穿的这身衣服是自己穿剩下的,又跟牌友们说起她的家境如何窘迫。

这份难堪,朋友记了一辈子。

婶婶这一辈子帮人不少,记恩的却不多,她总说身边的人都是白眼狼,但这个结果,与她只顾宣传自己的美名,不顾他人的情面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她能像曾国藩一样,把“盖难为情”放在心上,身边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能对内养心,坚定自己的追求;对外和气,不使他人难为情。

才是内圣外王之道。

三、谁不是

一面驽钝,一面精明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是并时诸贤杰中最钝拙的一个。

幼时读书,他用的也是父亲教的“笨办法”: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去摸下一本书,没有技巧,也没有捷径,一条路走到黑。


习惯成自然,曾国藩的一生,都在用这种笨功夫办事,却不知不觉间,成就了另一番精明。


他自认为智商、手段,都不如身边的聪明人,干脆以诚为本,以拙为用。

首先是做人愿意吃亏,让别人占便宜,左宗棠一生不服曾国藩,经常挖苦为难,但曾国藩任骂任坑,终生没有还一手。

其次是做事不取巧,打仗也不求奇谋、不贪小利。

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不管多累,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再筑两道高墙,接着调动一切资源和敌人耗。

当时有人笑话湘军是一支“工兵部队”。

曾国藩也不气恼,他知道自己笨,所以,先保证自己不会输,才能找机会赢。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聪明人,也得学点“慢功夫”。

美国经济学家格雷·邓肯提出过一个“凋零效应”:

就是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成绩优势,但这个优势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

因为这种突击灌输的知识,包学包会,但是缺乏累加作用,无法支撑后面的进步。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这种“凋零效应”。

“零基础速成”、“20天变现”,学完后好像懂了挺多,但像样的作品又死活拿不出来,最后觉得自己白花了钱。

“速成”与“靠谱”之间,是隔着一段长长的积累与打磨的。

遇到过困难、打通过关卡的慢功夫,才是真功夫,假功夫是走不远的。

四、谁不是

一边信命,一边努力


嘴上说着不信鬼神的曾国藩,实则对看相与风水十分热衷。

他相信“天命难违”,老天最大,最后的成败要看天意。

所以凡人只管老老实实地努力,不必杞人忧天,因为想太多也没用。


这样的命运观并不消极,正如罗曼罗兰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曾国藩,是看透命运的本质后,依然选择战斗。

湖口惨败,损失大量精锐的曾国藩,转身就投了江。

周围的将士手忙脚乱的把他救上来,一阵嚎啕大哭后,他还能自我宽解,说人要做成一件事,必有风波磨折,只有坚忍不懈,才能看到成绩。

身边的下属听后大为感动,大人,你真是好样的!

这就是曾国藩,初出茅庐时,一身的傲气与毛病,又倔强、认死理,到哪都不受人待见。

在栽了无数个跟头后,他学“乖”了,放下身段,认真看他人的长处,不再教他人难堪,最后朋友极多,麾下良将如云。

人至中年,总有一种“不行了”的焦虑,精力逐渐跟不上、对新事物失去兴趣,不学习怕被淘汰,学习吧,又觉得开始得太晚。

这时不妨学学曾国藩,重新做个“笨小孩”。

把对人的锋芒转向自己,每天都花点时间,做一些自我完善的事情; 

速度慢也不着急,老老实实地多做几遍;

受了挫折也不绝望,哭一场还能缓过劲来;

被人笑话也不恼,依然愿意带着一身缺点前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笔记侠

相关新闻

《庆余年2》最火的7句台词:人这辈子,最怕突然听懂一句话央视热播剧《玫瑰的故事》爆火,刘亦菲一句话惊醒无数人:请告诉孩子,结婚千万别找这3种家庭!知名品牌创始人被“限高”,“坐一晚上绿皮火车到北京”!本人放话:就是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人说三话,触犯天意”:尽量不讲这3种话,命就顺了(别不信)加拿大总理发话:房价不能跌,但年轻人也要买得起房子!专家:这批房主要发了特鲁多发话:房价不能跌,但年轻人也要买得起房子!专家:这批房主要发了心有余悸!女子Westfield袭击案中被捅伤,出院后回忆案发现场:凶手对我说了这句话罗永浩喊话新东方粉丝:再惹我的话我就把新东方三十年猛料写成书,俞敏洪只能退休;网友:热知识,罗永浩跟人吵架目前只输过星巴克服务员湖南某高校发文停止一教授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和招生资格!网友:这话你私下说说就得了,怎么能发群里呢这届格莱美太抓马!霉霉得年度专辑却被喷?碧昂丝丈夫还喊话:这奖该给碧昂丝!说这话的人太狂了!京东被曝排队离职,严抓考勤!午休时间缩短、解散工作无关群聊!刘强东放狠话:这些人不是我兄弟刘强东放狠话:这些人不是我的兄弟;全球游戏业今年已裁员超万人;人社部公示29个新工种大模型卷爆数字人:一句话5分钟实现定制,跳舞主持带货都能hold住马克龙喊话:欧洲人勇敢点!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父母请收藏)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染艾滋女子照样接客被判三级重罪,官方喊话这200多人快去检查把话撂这了:夏天的夜宵小零食,真少不了它!日本外务省新话术:越南人吃不起鸡蛋,只因中国人爱吃榴莲莫言:段位越高的人,话越少17亿爆款,沈腾马丽新片《抓娃娃》引爆暑期档:看懂这6句话,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苦等三年,重磅好消息终于传来!新西兰房贷族有救了?主流银行放话:降息,就在这天!2024高考出分了,朋友圈被这段话刷屏:那个考砸了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