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可爱”的一面
1916年,袁世凯去世,辛亥革命后短暂的国家统一也就此结束。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四分五裂,国家陷入军阀混战。今天张大帅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打王大帅……各路军阀打来打去,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段军阀混战的历史,一向都被人们严厉抨击,认为一无是处,祸国殃民。往最好里说,也就是个过渡期,从袁世凯时期过渡到蒋介石时期。
但是,如果把中国从古代向近现代国家的转型看作一个整体,会发现,这一段“军阀混战”实际上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主观上不是故意的,但在这个环节中,各个军阀客观上完成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步骤。
更有趣的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甚至会发现这些军阀“可爱”的一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来说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清廷向中华民国移交了政权。虽然这个过程是和平的,没有像其他王朝更替那样爆发惨烈的内战,但其中却有巨大的潜在危机。
这个巨大的潜在危机就是,晚清以来各省地方势力持续扩张,国家有很大的分裂危险。
清朝本来是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王朝,但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廷不得不放权给曾国藩等督抚大员。于是,先是曾国藩的湘军,随后是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坐大。从那以后,清朝的“高度中央集权”就一去不复返了。各省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以至于当时人普遍认为,内地十八省实际上已成为“十八国”。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武昌起义爆发不久,各省就纷纷宣布独立。其速度之快,简直和多米诺骨牌差不多。
袁世凯凭借北洋军的超强实力,暂时遏制了国家分裂。可是袁政府只持续了几年,袁世凯就因为称帝失败而死去。政治强人一去,国家立刻四分五裂。奉系皖系直系桂系晋系陕西新疆云贵川一大堆军阀冒了出来,拥兵自立。北洋政府成了空头架子。
从财政收入上就能明显看出这种“强枝弱干”的情况。
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逐年下降。1917年财政收入有1.37亿元,到1922年,减少到1.26亿元,到1926年只有大约2900万元了。各省基本不向中央交钱了。说中央成了叫花子,也差不多。
各省不向中央交钱,钱都留在军阀自己手里。1920年代最大的两个军阀——皖系和直系,财政年收入都超过5000万元,比中央政府阔气得多。东北的奉系较少一些,也有2600万元,和中央政府不相上下。
北洋政府那点儿财政收入,给公务员发工资都不够,动辄要向外国人借钱。对各路军阀,更是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军阀混战”。
但是,这个事有一般人看不到的另一面。
传统的中国王朝,推崇轻徭薄赋,国家的财政系统简陋又粗放,主要是收田赋。因此,从民间汲取财富的能力很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实际上数倍于日本。如果国家有能力从民间汲取财富,投入战争,日本完全不够打的。
可是,当时清廷没有这种“现代化”的财政能力,无法从民间汲取财富,只能从本来就紧巴巴的田赋收入中挤出钱来和日本人打仗,结果就败下阵来。
清廷认识到这方面的落后,急起直追,在晚清最后的几十年中,大力强化国家财政的现代化转型,税收一路增长。于是,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一般王朝在覆灭前夕,都是财政最弱甚至濒临崩溃,而清朝在终结之前的几年,财政收入反而创出新高。
要知道,即使是康雍乾三朝盛世所谓的国库充盈,清廷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每年几千万两白银。可是到了内忧外患的清末,财政收入反而轻轻松松过了亿。实际上,清末仅盐税一项,每年就超过四千万两,相当于康雍乾盛世的年财政总收入。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清末财政的现代化转型。以往那些国家财政根本收不到的钱,比如工商税、海关税等等迅速增长,整体财政收入因此大幅增长——田赋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国家财力的增加,就等于国家能力的增强。这是晚清同光中兴、各种工业建设得以发展的原因所在。虽然无法和后来的伟大复兴相比,但古老的中国已经开始迅猛转向——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清末的这个转型,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中断了。
不过,这个中断只是表面上的,其实,中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并没有中断,而是继续进行中。
国家四分五裂,各地军阀混战,当然很不好,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各地军阀深深意识到,要想在残酷的内战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在自己的地盘里努力发展,扩充实力。发展得好,才有钱,有钱才有强大的军队,才能打败其他军阀,进而统一全国。即使不能统一全国,也能稳固自己的地盘。
这样一来,各地军阀的混战,就形成了类似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竞争的局面。在欧洲,民族国家出现以后,也是战争不断。在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力之下,各国争相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为此,他们首先做的,就是大力提升国家从民间汲取财富的能力。实际上,英国的税负多年都很高——比同时期的中国高得多,否则哪里来的不可一世的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可都是拿钱堆出来的。
正是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之下,加上工业革命的科技推动,欧洲各国一下子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国家能力远超广大亚非拉地区。于是,当他们冲出欧洲,来到亚非拉地区时,就有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在小规模上再现了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
各地军阀,在他们的地盘内,争相提高“执政能力”,完成以财政为核心的现代化政治转型,大力发展军队。大家看得见的是军阀混战,看不见的或者说不明显的,是各个军阀地盘内部的现代化转型。
在这方面,典型的是东北张作霖的奉系和山西阎锡山的晋系。张作霖在东北,阎锡山在山西,都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工业建设,强化军力。东北山西这两个地方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全国有三大兵工厂。一个在湖北汉阳,那是张之洞在清末就开始建设的,此外,沈阳、太原各有一个。足见奉系、晋系发展势头之猛。
而当时实力最强的皖系、直系,虽然控制地盘很大,看上去很唬人,但皖系和直系有个重大缺陷——内部整合水平低。
东北和山西这两个地方,地形相对封闭。因此,张作霖和阎锡山的地盘,“独立王国”的性质更强。而皖系和奉系,虽然控制了中原地区,但各省连成一片,反而散漫不成形,难以捏合成一个坚强的整体。
所以,皖系和直系,虽然一度实力强大,但不牢固,很快就在军阀混战中落了下风。能形成稳定地盘的,只有奉系、晋系这种地形比较封闭的“独立王国”。即使当时贫穷落后的桂系,虽然整体实力不强,但就因为位置有利,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独立性。
和皖系直系类似的是冯玉祥。冯玉祥的西北军,一度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但冯玉祥始终没有自己稳固的地盘,东奔西走,所以没有真正形成强大的势力,后来稀里糊涂就被蒋介石给干掉了。
四川的地理和资源都很好,但四川军阀有好几个,彼此打来打去,四川因此一直没能形成一个整体,整合程度很低。
不过,在这些普通军阀之外,还有一个超级强手,那就是广东的孙中山。
从某个角度来看,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无非也是军阀之一,仗着有人有枪,割据一方,和皖系、直系、奉系等等没什么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而且很重要。
广东本来有自己的军阀。孙中山最初想要依靠这些军阀,但陈炯明叛乱让孙中山意识到,指望别人靠不住,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孙中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在这个过程中,孙中山走对了关键一步,那就是得到苏联的财政和军事援助。苏联的援助是孙中山的“第一桶金”。靠着这“第一桶金”,孙中山建立了黄埔军校,打败了陈炯明,占据了广东省全省地盘。
有人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得知孙中山曾经得到苏联援助,就以为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国民党就是靠苏联援助才北伐成功的。这种认识很片面很初级,不正确。
国民党最终胜出其他军阀的,可不是因为苏联的援助。事实上,没过几年,国民党和苏联的关系就不好了,苏联的援助也就谈不上了。国民党的发家,另有高招。
这个高招就是宋子文带来的现代财政能力。
从1925年起,宋子文出任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宋子文是美国的经济学博士,精通现代财政。当上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以后,宋子文引入各种现代化的财政手段,在广东建立了一个高度集中和高效的财政机器,大大提升了国民党政府从民间汲取财富的能力。
现代财政果然非常厉害。宋子文上台两年,到1927年,广东一省的税收就超过9000万元。在国内各路军阀中遥遥领先。
国民党政府把巨额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入军事。兵力迅速扩充,从13万人增加到55万人,购买大量武器弹药,对官兵慷慨地大把发钱。国民党政府压倒性的财力,才是北伐战争一路势如破竹、各路军阀纷纷败下阵来的根本原因。
了解了这个过程,才能理解一些事。比如,广东虽然是“国民革命”的根据地和发源地,但看后来的历史,广东人反而对革命并不热衷,没有什么革命传统。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民党政府广东时期,广东人被宋子文的“现代财政”压得很辛苦,“罗掘俱穷”,难免心有怨言,对革命也就敬而远之了。
可见,国民党北伐的胜利,实际上是广东省内部高效整合的胜利。在这方面,国民党政府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国内当时其他的军阀。更高效的内部整合,带来更强大的综合实力——核心就是超强的财政实力。正是凭借着远超其他军阀的财政实力,蒋介石才一个个打败各地军阀,最终在1930年代初,在蒋冯阎李的“中原大战”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实现了国家统一。
但是,我们不要因此以为国家的统一是广东省一省整合的结果,实际上,各地的军阀,都在他们的地盘内进行了水平不同的整合——谁也没闲着。在各个地方,传统的、古代的政治结构都多多少少被现代的、高效的政治结构所取代。只不过,国民党广东“革命政府”是做得最好的。所以,他们成为最终的统一者。
各地的军阀及军阀混战,无意中促成了全国各地的“制度竞赛”。这场竞赛不但发现了最终的优胜者,还从整体上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成为中国从古代转向现代国家的重要环节。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有趣、很重要、很意味深长的事情。
清末,即使到最后一刻,清廷名义上也保持着对各省督抚的任免权。各省督抚名义上也都服从中央。但他们其实早已“各怀鬼胎”,想要独立。所以,武昌起义一爆发,各省就纷纷宣布独立。
民国这些军阀呢,各方面事实上都是独立的。中央对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任免权,什么也管不了他们。可是,这些军阀反倒没有“独立建国”的想法。不但没有这些想法,他们还经常用“试图分裂国家”来指责、抨击其他军阀。
看,在事实上军阀自立的情况下,大家反倒有国家统一的强烈共识。没有任何人公开挑战中国国家的统一。各路军阀,虽然有残暴不仁的,有杀人如麻的,有寡廉鲜耻的,但既没人想要脱离国家,自行建国,也没有人出卖国土,投靠外国。有待争夺的,只不过谁是最终的那个统一者。
军阀也有“可爱”的一面啊。
这种顽强的、不可撼动的国家统一观念,是中国成功完成现代化转型,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
中国的伟大复兴,是一场壮观的历史接力赛。先后上场的历史角色,虽然他们之间彼此争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但他们其实是协作者,都为伟大复兴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
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