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焦虑的一代”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焦虑的一代”

8月前

作者:周滢滢

转载:外滩教育


直播预告


正文


几年前,纽大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其畅销书中指出,过度保护和精细化教育,正在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娇惯,使他们成为“脆弱的一代”。如今,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侵袭之下,他发现,事态正在变得更为严峻。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脆弱的一代”正在变成“焦虑的一代”。


“爸爸,你能把iPad从我手里拿走吗?我正努力把眼睛从屏幕上移开,但我做不到。”


6岁女儿的这句求助,给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


作为一名社会心理学教授、以及两个孩子的父亲,几年前,乔纳森曾在畅销书《娇惯的心灵》中提醒,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正在让孩子成为“脆弱的一代”。


如今,他发现,今天的孩子已经远非“脆弱”那么简单。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依赖,正在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孩子们成了“焦虑的一代”。


《焦虑的一代》乔纳森·海特著


尤其在95后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不断上升,这一情况发生在所有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和种族的全球青少年身上,尤其是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女孩。人类的童年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改变。


他们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在管理自己的社交账号;


每天花很多时间浏览朋友、熟人、偶像的帖子;


观看越来越多的用户生成的视频,它们由自动播放和算法提供;


花在与朋友和家人玩耍、交谈、接触、甚至眼神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


社交媒体在以无法想象的方式,重塑童年,使他们成为“焦虑的一代”。


01

“焦虑的一代”


手机和社交媒体,改变了青少年的社交生活,也重塑了很多孩子的童年。


2015年Common Sense的一份报告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天在屏幕上花费近7个小时(不包括学术和家庭作业),其中包括玩电子游戏、社交媒体或色情网站上观看视频。


即使当这些青少年,看上去是坐在教室里、吃一段饭,或者与他人交谈,他们相当一部分注意力都在担心社交媒体上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Z世代的童年和青春期阶段,恰恰和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诞生,相当吻合。


从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带有前置摄像头,方便用户拍摄自己的照片和视频;


2012年,基于智能手机和自拍的社交媒体生态开始出现;


接下来,越来越强大的“滤镜”和编辑软件,使社交媒体生态变得更加诱人。


当女孩的社交生活转向社交媒体平台时,男孩则更深入地沉浸在虚拟世界,特别是在线多人视频游戏、色情网站等。


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不断下降。


乔纳森通过挖掘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焦虑患病率、以及抑郁症(感到悲伤、空虚、绝望)的激增,主要集中在Z世代。


在以手机为基础的童年,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身份定位、情感和人际关系,都在发生变化。


乔纳森表示,Z世代的心理健康结果,要比千禧一代差得多。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正在给他们带来四大危害。


01 危害一:社交剥夺


人类大脑的进化,使青少年特别容易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威胁,比如被排斥或者被羞辱。比起身体的死亡,他们更担心的是“社会性死亡”。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更容易感受到社交压力,缺乏安全感。


社交媒体,反而削弱了孩子与社会、他人的联结。调查显示,青少年大量使用智能手机后,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急剧下降,面对面交谈、同伴玩耍的机会更少。


相比过去,今天孩子的空闲时间,更可能是独自坐在卧室里,无休止地消费其他人的内容,玩数小时的网络游戏,或者发布自己的内容,等待其他人点赞或评论;到2014年,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女孩每周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花费超过 20 个小时....


图源Pexels


这些活动很难建立真正的友谊和社交关系。


正如有学生在给乔纳森的信中写道,“Z世代是一个非常孤独的群体,我们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交媒体控制的。


校园里几乎没有社区感。讲座现场,学生们坐在一起,完全沉默,专注于他们的手机,不敢说话,也不敢被同龄人听到。这导致了进一步的孤立、自我认同和自信的削弱。”


今天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社交自信,正在被剥夺。


02 危害二:上瘾


对社交媒体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成瘾,与大脑回路里释放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密切相关。


多巴胺的释放是令人愉快的,但它也会增强“不满足感”,诱发个体想要追求多巴胺的更进一步释放。


这种成瘾机制,就是社交媒体APP开发人员,用来“钩住”青少年,使他们成为产品重度用户的钩子。


未成年人前额叶皮层——涉及发展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和抵抗诱惑等能力——直到25岁左右才能成熟,而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脆弱阶段,更加难以抵抗这一诱惑。


因此,很多重度使用社交媒体、短视频或网络游戏的孩子,被迫与之分离时,会出现悲伤、焦虑和易怒等网络成瘾的戒断症状。


图源Pexels


03 危害三:注意力分散


因为前额叶层还不成熟,青少年应对刺激的能力有限。来自社交媒体无止境的干扰,很容易损害青少年的专注和思考能力,导致持续的注意力分散。


社交媒体背后的算法,还会改变大脑寻找信息的方式,使得孩子们渴望持续不断的刺激,进而陷入困惑、眩晕、心不在焉的状态。


且在孩子小学和中学时期,大脑需要培养的主要技能,就是制定计划并执行计划的能力,它对应着自我控制、专注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使用手机,会干扰这一能力的发展。


危害四:睡眠不足


社交媒体使用量与睡眠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诞生后,青少年的自然睡眠模式,发生了变化,普遍开始出现晚睡。


睡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至关重要。睡眠不足的青少年,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记忆,也更容易发怒和焦虑,学习成绩、人际关系都容易出现问题。


根据《青少年大脑认知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当青少年睡眠被剥夺或受到干扰时,还有可能变得抑郁,且对女孩的影响更大。


如果睡眠不足持续较长时间,其生理系统也会受影响,导致体重增加、免疫抑制和其他健康问题。


图源Pexels


乔纳森直言,从2010年至2015年间,“以手机为基础的童年”宣告诞生,它标志着“以玩耍为基础的童年”的终结。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是历史上第一代在虚拟世界中经历青春期的孩子;那么2000年后出生的Z世代,则是在智能手机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就像在火星上长大一样。


“这简直是人类对孩子进行的最大的一次不受控制的实验。”


02

社交媒体对女孩的危害

比男孩更大


“以手机为基础的童年”,取代“以游戏为基础的童年”,已经成为青少年精神疾病在全球蔓延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乔纳森发现,社交媒体对女孩的影响,要比男孩更大;且大量使用社交媒体,与女孩患精神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一项英国研究,追踪了大约19000名在千禧年左右出生的儿童,随着他们从青春期走向成熟。从下图可以看出,社交媒体重度用户,比轻度用户更容易产生抑郁,女孩尤其如此。



英国青少年抑郁率与每周社交媒体使用时长的关系

数据来源:millennium Cohort Study

图源《焦虑的一代》


但这是为什么呢?


乔纳森表示,虽然男孩和女孩都开始花更多的时间上网,但是男孩更喜欢看视频、玩在线多人游戏;而女孩则成为社交平台的重度用户。


且相比男孩,女孩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上也不太一样。


 1.女孩更容易受到视觉社交比较和完美主义的影响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关心自己的外表,并努力弄清楚自己在群体中的定位。但是,与男孩相比,女孩在社交媒体上,更容易受到关于外貌、身材的审视和评判。


社交媒体上,女孩们发布精心编辑的完美生活片段、带有滤镜和美颜的照片,也让其他女孩陷入巨大的容貌压力和身材焦虑。


越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女孩,越是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伤害。


一位13岁的女孩,这样描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其他女孩的感受。


“当我在TikTok上发现了一个女孩,她真的是完美无缺,我非常嫉妒她,我无法停止与她进行比较。然而不管我尝试什么,我仍然感到自己丑陋。”


研究人员提醒,社交媒体还会激发一些无意识的焦虑。哪怕对那些一闪而过的图片,大脑也会不受控制地进行比较、进而自我贬低。


2.女孩的攻击性更具有关系性 


当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转移到网上,男孩面对面的欺凌行为有所减少,而女孩的网络欺凌行为则出现激增。


这是因为,相比男孩,女孩的攻击性,往往表现在社会交往和关系当中。


比如,一个女孩对另一个女孩的打击,经常是散布流言蜚语,在群体中孤立对方,并降低她作为朋友的价值。


这样的“间接攻击”,很容易让女孩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焦虑感急剧上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抑郁,甚至考虑自杀。


青春期已经是一个充满焦虑的过渡期,而社交媒体,则加剧了青春期的不安全感。


图源Pexels


3.女孩更容易分享和沟通情绪  


从2010年开始,青少年女孩的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飙升。


心理学家发现,不仅快乐的情绪具有传染性,抑郁也会在网络中传播,且它的传染性更强。


而女孩更善于通过社交媒体暴露自己的情绪,这也导致,抑郁的情绪更容易在女孩中传播。


研究表明,当一个女孩变得抑郁时,她的亲密朋友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会增加142%;当一个男孩变得抑郁时,对他的朋友则没有可衡量的影响。


4.女孩需要的友谊质量胜过数量  


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就女孩之间的友谊而言,“质量胜过数量”。最快乐的女孩,不是拥有最多朋友的人,而是拥有强大的、支持性友谊的人,哪怕只有一个很棒的朋友。


而当女孩们涌向社交媒体,她们用于维护网络社交关系的时间大幅飙升,亲密友谊和深度关系的数量却在下降。


这也是社交媒体的巨大讽刺:你越沉迷其中,你就越感到孤独和沮丧。


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对女孩的吸引力更大,伤害性也更大。


图源Pexels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就可以“独善其身”。


有大量证据表明,男孩也在遭受痛苦。自2010年以来,青春期男孩的抑郁、焦虑、自杀率,同样在上升。


且男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主要和现实世界的脱节有关。


乔纳森指出,社交媒体出现之前,男孩就出现缺少目标、感到无助和迷茫的趋势。加速到来的数字媒体、网络游戏,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方式来脱离现实世界。


03

做网络时代的“园丁”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里写道,抚养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与园丁,为植物创造一个受保护和有营养的环境,铲掉杂草,给它们浇水,然后后退一步,让植物自己生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乔纳森表示,父母在虚拟世界中对孩子保护不足,就好像是没有为成长的后花园“除草”。


想要枝繁叶茂,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做好“除草”的工作。


01 幼儿阶段:(0-5岁)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都不适合年幼的孩子。与其他物品和玩具相比,这些设备传递强烈而引人入胜的感官刺激,鼓励被动的吸收信息,还可能会延迟学习。


在屏幕接触方面,来自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有如下建议:


在孩子1岁半之前,限制屏幕使用,仅限于与家人进行视频聊天;


在1岁半至2岁之间,屏幕时间应限制在有看护人陪伴的情况下,观看教育节目;


对于2-5岁的儿童,非教育性屏幕时间限制在每个工作日约1个小时,周末3个小时内;


此外,还要鼓励健康的屏幕使用习惯。


比如,在家庭用餐和外出时,应关闭屏幕;避免使用屏幕作为情绪安抚者或电子保姆;在睡觉前30-60分钟,关闭屏幕并将它们移出卧室。


02 小学和初中阶段:(6-13岁)


这一阶段,孩子的很多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手机和平板电脑,但是要限制孩子将其用于娱乐活动的时间。


比如,每天的屏幕娱乐活动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使用设备监控程序,避免孩子访问不适合年龄的网站和APP。


还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仪式感。


比如,共进晚餐时应该关掉手机;定期举行家庭电影之夜;尽量不在就寝时间使用手机;若有条件,每周设定一天“无手机日”,在这一整天里不使用屏幕设备。


此外,建议推迟孩子开通个人社交媒体账户的时间,比如推迟到16岁,让孩子好好度过脆弱的青春期早期阶段。


图源Pexels


03 高中阶段:(13-18岁)


与13岁前的孩子相比,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决权,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不过,父母依然需要设定一些规则:


比如规定什么时间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时间则严令禁止;


观察孩子在社交媒体使用上是否有上瘾的迹象;


引导孩子甄别网络信息,掌握媒体使用技巧等。


家长可以多与孩子们谈论,在网络上发布公开内容或分享个人信息的风险,帮助孩子提高警惕。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迹象,父母就需要与孩子好好进行交谈了,甚至求助于专业人士的介入。


比如,开始干扰到日常生活和课外活动、需要经常性地翻看社交媒体、为了上网而撒谎或欺骗父母、熬夜玩手机影响睡眠时间等。


当然,对“焦虑一代”的拯救,也需要来自政策层面的干预。


去年3月,美国犹他州州长签署了一份法案,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对犹他州居民申请开设、使用社交媒体账户的用户年龄进行核实;其中,18岁以下的用户,需要获得父母同意,才有权开设或使用社交媒体账号。


此外,该法案还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创建一个默认的宵禁模式,阻止孩子在网上10:30至早上6:30之间访问App....


在芬兰,同样存在课堂是否禁用手机的问题。如今,芬兰政府也在考虑用立法的形式,限制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技术快速变革的时代,更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扮演好“园丁”角色,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而不是任由年轻的生命困在手机里。


中国学生美本录取大数据:


相关阅读:

18条使用手机的家规:条条值得细品

拔网线、砸手机、锁家里, 父母凭什么剥夺孩子们在游戏里获得的快乐?

心理学家教你三招戒掉“手机瘾”


作者:周滢滢 ,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视角学社

相关新闻

纽大社会心理学教授: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焦虑的一代”每年2万青少年被推进整容手术室,被煽动的“容貌焦虑”正在吞噬美国一代孩子火过迪士尼,年轻人的“穷鬼乐园”,网友:动物们终于“癫”成了我看不懂的样子!“生性凉薄”的孩子是什么样?心理学:有2个特征,你遇见过吗?我用2个心理学“小套路”,终于唤醒儿子的上进心,内驱力大爆发孩子越催越慢?当你学会这四个“心理学套路”,孩子的自驱力爆棚交了500亿罚款还得入狱!昔日华人首富在美国成了被“宰割”的大冤种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大败笔:把 “龙” 误译为 “dragon”“为了公司已倾家荡产”?上市公司董事长发文“诉苦”:将自己和孩子的房子都抵押了!公司涉嫌违规已收监管函阶跃星辰:大模型「new game」里的新玩家大佬们的“年终总结”:信心、危机感和生存法则特朗普“重要对手”宣布退出大选!拜登被弹劾调查,其儿子将出庭作证;特朗普被控91项罪名;哈佛教授:美国民主“正在解体”的征兆出现从洗碗工到斯坦福教授,“AI女神”说:找到自己的“北极星”最重要​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奔走“打卡”,孩子们真的懂了吗?梁永安教授:找到自己独特的「生存缝隙」,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从进食障碍患者到美国心理咨询师:她们和 「一滴」的故事|公益直播回顾“高考替考,他亲手毁掉自己”:孩子会用一生的牺牲,来“报复”父母的过错年入621亿!“土里刨食”的廉价手机,竟成了钻石王老五创业失败的前高管们:“大厂光环”是人生最大的错觉“我女儿,985毕业找不到工作”:孩子立足社会的真相,90%家长搞错了13家媒体怒告OpenAl等AI巨头背后:“合理使用”or“偷窃”?内容创作为何成了大模型的“免费午餐”?最“地狱模式”的10所美国大学:“爸妈,我都学到没头发了....”美国妈妈在法国受到“震撼教育”:这儿的孩子,让我失去曾经的骄傲!深圳妈醒悟:花费百万,中产爬藤只是场赌博!不如把孩子打造成“特别的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