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奔走“打卡”,孩子们真的懂了吗?

​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奔走“打卡”,孩子们真的懂了吗?

1月前



现今,孩子的语文练习卷都会出现这种题目:“木牛流马是谁发明的”?
答案在这↓↓↓
这么专业的历史科技知识,课堂又不讲,主要靠生活中多积累。现在语文试题的选文范围,已经超出教材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范围。

所以近一两年,“刷博物馆”和游学旅行一同成为假期重要的亲子活动。

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带孩子到各地打卡科技馆、博物馆。家长们相信“开卷有益”,只要站在展品前面,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学到知识。

但不得不说,这对家长的知识储备量要求太高,在青铜鼎、陶鹰鼎、玉琮等一众文物前面,你肯定会收到好多问题。
比如,它们有什么用处?都是谁在用?这些精美、复杂、庞大的器物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此刻你开始慌忙搜百度、查视频,绞尽脑汁想给孩子一个满意的解释。
可见除了多逛展,平时还得多看书,让书本知识和生活所见所闻相互印证,加深记忆。

这也是语文新课标对“培养文化自信”和“全科阅读”拓宽语文学习边界的要求。
新课标
《语文讲习录》
你会发现这些全科知识的储备真的是不能少,积累越早,助力越大。
教育风向已经很明朗了⬇️⬇️⬇️
特别是当你发现孩子学校的科学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时候,自己私下就更要抓紧一些,要不然一旦偏科,真的很亏。
所以,这两年只要有时间,很多家长都会积极地带孩子去逛博物馆、文物展,买各种历史文化/科技主题的书。主打一个浸泡式学习,熟能生“记”。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接触越多,他就越有兴趣。
所以,小编也是精挑细选,特别推荐这套《科技史里看中国》(全10册) 限时特惠包邮 ¥139(原价¥300),随书附赠一张长约1米的科技史时间轴图谱。
这套书一共有10本,每本大小为16开,软壳平装,内页采用胶版纸,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正文文字较大,能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适读年龄为7-12岁。

老牛精选

《科技史里看中国》

东方出版社

点击下图购买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科技发展。
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些灿烂文明留下的痕迹,以朝代为序,讲解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历史,让我们一起从科技史里看中国!
书的内容也做得特别好,含金量又足。

1. 按朝代编写,方便记忆应考;

2.漫画小剧场,增强阅读趣味性;

3.600多个科技知识点,是语文、科学学习的一大助力;

4.穿插各种小知识,让孩子用更广阔的视角看科学;

5.史前无的特价,全套10册(单本足足有73-76页)+1M长的图鉴,只要139元。

这套书的主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小甫,确保全书每条知识都准确、有据可考。

这套书很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按常规的科技领域(比如算学、医学、建筑学等等)来分类编辑,而是以朝代为时间节点,从夏商西周一直到近代,讲述不同朝代各项领域的重点科技发展。
比如这本讲明朝科技发明的,它就从建筑工艺与技术-进口食物-天文发明-文学文化作品-机械军火发明-制瓷业发展-纺织技术-医学发展,把整个朝代的衣、食、住、行、商、军这六大领域的发明全部搜罗进来,讲清楚。
不同朝代之间的科技技术,它还有“前后呼应”
比如,我国天文史的发展,从最早的星象图引入,到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它在这套书里有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这样处理,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它的知识点有逻辑,不孤立、零散,孩子以后碰到考题,直接从这里抽取出来就能用,不用自己从脑袋瓜里的一堆史料文献里费劲扒拉相关的内容,也不容易搞混科技发明的时间。
出版社的老师还专门做了长达1米的知识折页,我国的整个科技发展进程一目了然,可以贴在家里显眼处,方便孩子碎片化阅读、记忆。

内容也做得非常有趣味、接地气。
每个章节都有漫画小剧场作为开篇
比如,讲到“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它先从博物馆机器人洋洋提问娜娜和小狗旺旺:“如果我们穿越到宋朝,哪种食物是我们吃不到的”这样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故事场景切入,激发孩子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往下翻读。
通过这个小剧场,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的科普,包括郑和七下西洋给明朝和世界带来的影响、所应用到的船舶制造技术&天文航海技术,以及后期中国向外探索海洋、对内探索名山大川的成就。
环环相扣,让孩子读起来欲罢不能。

它的知识面很广,覆盖衣、食、住、行、商、武六大科技主题,涉及11个技术领域、600多项核心科学技术。
其中,有部分是孩子在语文、科学、道德语法课本上能够接触到的知识,比如四大发明、历代治水工程、货币发展、丝绸之路、削冰取火法等等。
关于纸的发明
关于钱塘江
还有更多的是,我们在寻常的课本、科普书很难见到的知识点。
比如汉朝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吗,据说他还发明了一种能够计算行进里程的木车,叫记里鼓车,这或许就是世界“行车记录”的鼻祖。
还比如,1783年法国人发明了湿度计,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1600年前咱老祖宗就发明出来的天平湿度仪
青铜鼎大家可能都知道。
但你知道,在没有电没有器械的年代,精美、复杂、庞大的器物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原来,浇铸青铜鼎用到的技术叫块范法,大型青铜器分部件浇铸之后,再拼合——
而且它的知识点讲解普遍都很细致,有些甚至会附上详细的制作步骤。
比如关于含嘉仓,孩子课本上的介绍是比较基础的,只讲了它是什么、面积有多大。
而《科技史里看中国》,它不仅告诉孩子它的存储量有多大(能囤250吨粮食,够1000人吃1年),还把它的原型,也就是回洛仓拿来对比,细致到修建步骤都有。
还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这是孩子必会的知识点,很多书上包括课本都有讲到。
但每到考到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孩子会答错。说到底,还是对知识点了解不够透彻。
这套书讲解得更全面透彻。
比如,它讲造纸术,能详细具体步骤和原料。
那么,自然,孩子读完的收获也不一样,肯定是内容越有细节,印象就越深刻。
蔡伦造纸术
甚至可以说,你在书里看到的,远远超过了你带孩子去博物馆所能了解到的。
比如说,它给孩子讲唐代冶炼技术时,会给小朋友解释为什么这个朝代金银器,大都带有浓厚的异域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小细节,是上图这只鸳鸯莲瓣纹金碗的介绍。
相比我们在陕博租借的电子导游上的介绍,更简练也更有重点。
虽说书本不能替代真实的逛馆,但对于暂时还没有时间跑博物馆的孩子来说,这套书就是很好的替代。
而对已经逛过展的孩子来说,它又是很好的补充和印证。

虽然是一本以古代科技为主题的绘本,但它的内容并不限于科技发明,很会“旁征博引”地给小朋友介绍政治文化、数学文化、文化著作等等。
比如介绍隋唐的灌溉工程时,会给小朋友讲唐朝诗人白居易主持修建的捍湖大堤(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公堤”)的事迹。
科普元朝的造船技术时,会给小朋友介绍元朝航海家王大渊。
介绍造纸术时,会在讲到纸张用途的时候,顺嘴给小朋友讲“以纸做甲的白甲军”。
介绍海外农作物的引种时,会捎带给孩子讲讲这些农作物的栽种史记。
总之,它不仅教给孩子丰富的科学知识,更教孩子学会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科学,而不是仅仅看成一个学科。
这才是好的科学绘本应有的样子。

当然它也有缺点,作为一套古代科技主题的绘本,它涉及到的生僻字会比普通绘本多一些(如果你们经常泡博物馆就不用太担心,这些字在博物馆里倒是很常见)。
虽然都有注音出来,但有一说一,相对寻常的故事书,它确实要难读一些,还没有正经学过拼音的孩子,可能还是没有办法完全自主阅读,需要家长带一带。
只要大人愿意一起共读,这套书都可以闭眼入。
全套10册,干货满满,才139元,就一顿快餐的钱,买回去的不仅是一本介绍科技知识的书籍,更是一本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作品。
它通过科技这一独特视角,让孩子们认识到中国在历史上的科技发展,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现代科技的自豪感,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民族自豪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老牛精选

《科技史里看中国》

东方出版社

点击下图购买

温馨提示:请登录老牛精选小程序中查看订单详情,商品发货后才能查看物流信息。您也可添加客服小哞微信mr_moo123,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推品推荐、商务合作,请添加Shidaizoe微信。更多好书推荐,请关注公众号 “老牛的读书时间”。

                                                                                       

关注公众号“老牛的读书时间”
更多好书推荐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牛弹琴

相关新闻

中国唯一泡在“海”里的城市,花多到不值钱,每天都是情人节,超适合养老,​重刷10000次都不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会还给孩子们吗?酒店里的毛巾、床单真的会传染“那种病”吗?澳人在咖啡馆无法达成一致的“潜规则”,你知道吗?中国最“野”的美味,竟藏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五线小城里?用“说话按钮”交流的狗子们,是真的学会说人话了吗?在“欧洲恒河”里洗托盘,食材存在下水道?铁塔下的网红打卡美食到底是谁在吃啊!被“尔滨”从深山里“请”到中央大街的鄂伦春族,你真的了解吗?气愤!英国博物馆竟放任游客随意触摸中国文物?!网友怒了:果然“0元购”得到的就不尊重!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假若查尔斯驾崩,卡米拉会成为英国君主吗?哈里的孩子们竟然也有机会?他来过中国吗?“不完美”的马可·波罗眼中的元朝莫言们的“药方”,你看得清吗?你真的在陪孩子吗?高品质陪伴的5个重点哥大的统计项目真的很“水”吗?拿到名校的“水硕”,到底要不要去?“每天洗澡”和“隔天洗澡”的孩子,差距在哪里?南方北方妈妈吵疯了……中国的“蛋糕”还能做大吗?看到WSJ的文章我笑了--美国股市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几十年”吗?你把中国放哪儿?运动户外市场“饱和”了吗?创业投资的机会在哪里?|2024华丽志论坛系列报道给AI当“奶妈”,是天涯们的生路吗?关于热搜「原来吃辣是有好处的」是真的吗?研究表明:吃辣竟可以增强免疫力、抑制幽门螺杆菌,甚至可以长寿正常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阈值真的“正常”吗?15年前那位曾经割肝救子感动中国的“暴走妈妈”,在深陷“整容”风波后,如今怎样了?“永远2.8斤,鱼在模具里长大的?”知名烤鱼品牌回应称重质疑中国药闻会客厅丨高尿酸血症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