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主持编纂的《明史稿》,分为三百一十三卷本和四百一十六卷本。这个版本相对详尽地记录了明朝的历史,为后来的《明史》正式修撰提供了重要基础。许多学者在研究明史时,都会参考这一版本。不过并非“官方版”。还有一个是清朝初期的史学家王鸿绪(号横云山人)主持编纂。王氏三百一十卷的《明史稿》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万氏《明史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该版本也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为后来《明史》的修撰提供了参考。最出名的,也是“官方版本”是张廷玉等人在乾隆年间主持编纂,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的三百三十六卷本的武英殿本《明史》。武英殿本《明史》是清朝官方修撰的正史,也是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本。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清朝离今天太近,明朝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太多。后人发现,里面在修撰过程中对不利于自身统治的史料进行了大量的删改,所以这个版本“明史”一直被诟病比较多。不过咱们不是做专门历史研究的,今天周末,在家读书,和大家伙一起读几段武英殿本《明史》中“靖难”之后的记载,权当休假了。关于靖难之役,是如何夺天下的过程就不赘述了。在《明史》中,最后是这样记载的:“……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大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榜其姓名曰奸臣。丙寅,诸王群臣上表劝进。己巳,王谒孝陵。群臣备法驾,奉宝玺,迎呼万岁。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
从更长的历史维度看,夺天下难,但是如何在“夺取”天下之后,坐稳江山,其实才是一件更难的事情。而当时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就面临两个最重大的挑战。一、如何确立皇权正统性:
朱棣是通过非正统手段(即靖难)上台的,因此他特别需要强调自己皇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当然,后面他也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扰)。如果这个能够确立,就可以在向朝臣和民众传达一个信息,即他现在是合法的皇帝,所有朝臣和民众都应该效忠于他。而这会非常这有助于稳定政局,减少内部的反对声音,为王朝统治奠定基础。二、如何确立治国理念和政策方向:
朱棣上台后,为了区别于建文帝的统治(建文政治能力确实太“幼稚”),并展示自己的治国能力,他需要提出一系列新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方向。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加强国防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这个能够确立,就可以明确自己的施政方针,并且凝聚更大的共识,从而赢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而且也是对于过去整体“内外”政策的调整。那么历史上,朱棣是如何做的呢?
在“永乐元年”这一年,他又都做了什么决定性选择?
在《明史》本纪第五六七章(既成祖一二三)中,是这样记载的:
“九月甲申,论靖难功,封丘福淇国公,朱能成国公,张武等侯者十三人,徐祥等伯者十一人。论欸附功,封驸马都尉王宁为侯,茹瑺、陈瑄及都督同知王佐皆为伯。”
“永乐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及属国使。乙酉,享太庙。”“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诏:“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更改成法,一复旧制。山东、北平、河南被兵州县,复徭役三年,未被兵者与凤阳、淮安、徐、滁、扬三州蠲租一年,馀天下州县悉蠲今年田租之半。”“丁巳,分遣御史察天下利弊……乙卯,遣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癸丑,遣给事中、御史分行天下,抚安军民,有司好贪者逮治…………是年,始命内臣出镇及监京营军。”“冬十一月乙亥朔,颁历于朝鲜诸国……朝鲜入贡者六,自是岁时贡贺为常。琉球中山、山北、山南,暹罗,占城,爪哇西王,日本,剌泥,安南入贡。”虽然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听过这么一段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但实际上,认真“学习”历史,还是有用的。而黑格尔的这句话,其实也是被“断章取义”的。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绪论”一节中的原话是这样的:人们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的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家治史常常要给人以道德的教训。不消说得,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材,来灌输善良的品质。但是各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它们的利益、情况和纠纷复杂,却又当别论了。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环境,都具有一种个别的情况,使它的举动行事,不得不全由自己来考虑、自己来决定。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的时候,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回忆过去的同样情形,也是徒劳无功。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2023年12月31日主席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