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大省,为何还需要一条新运河?
水运大省湖北,正在谋求新通道。
近日,在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湖北省省长王忠林透露,湖北要做好枢纽提升的文章,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枢纽型项目。
地处长江中游,湖北是拥有长江干流最长的省份,水路货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近年却饱受三峡枢纽“卡脖子”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碍航的困扰。目前,长江三峡枢纽以上和武汉以下均达到10000吨级航道,而受河势演变等因素影响,武汉至宜昌段仅能满足5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3000吨级。
在此背景下,筹划中的荆汉运河备受关注。根据公开信息,荆汉运河就是从荆州到武汉,利用原有河道和新挖部分河道,建成一条230公里长、8米深、90米宽的人工河,能够行驶万吨级船舶。
各省份水运之争持续多年,这条大运河,将为湖北乃至全国水运格局带来什么改变?
关键一环
多年来,长江航运湖北段一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航道较浅。
据“湖北人大”2023年介绍,长江航道“645”工程实施后,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达到4.5米,但仍低于上下游6米以上航道水深,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受阻,减载、过驳增加物流成本。
为解决长江航运“中梗阻”问题,早在2015年,在鄂专家团队便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至今,项目已谋划近十年之久。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告诉城叔,近年来荆汉运河项目加快推进,一个重要背景是2023年《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这是湖北省第一部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管长远的重点水利项目。
在湖北水网建设的设想中,荆汉运河项目是关键一环。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补齐水利短板,加快推进引江补汉、鄂北二期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重大项目”。
此后不久,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代表团提出建议,恳请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工程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早开工;恳请国家有关单位尽快启动荆汉运河项目预可行性研究。
其中,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工程由三峡水利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水利枢纽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组成,匡算总投资491亿元;荆汉运河工程起于松滋市松滋口、止于武汉市东荆河口,拟新建236公里运河,估算总投资784亿元。
秦尊文认为,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工程,将有效解决三峡枢纽“卡脖子问题”。而荆汉运河,首先是提升了武汉至荆州段水运航道能级,供万吨级大船常年顺利通行。在改善长江航道的同时,工程还截弯取直,缩短了航运距离。工程在荆州和武汉九曲回肠的“V字形”长江航道间,重新拉出一条较为笔直的横向水运大通道。
据悉,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工程建成后,预计缩短航程260公里、减少运输时间约14小时、每年降低物流成本300亿元。
但目前看来,在规划进度上,荆汉运河项目明显慢于三峡水运新通道。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年9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公开复函,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前期研究工作和深化项目专题论证工作已形成初步成果,正抓紧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反观荆汉运河,仍未正式纳入国家规划。今年全国两会上,湖北团再度提出全团建议,加快推进荆汉运河工程前期工作,恳请国家相关部委科学论证工程计划可行性,助推项目早日纳入国家规划,待具备条件后落地实施。
腰部崛起
在秦尊文看来,对湖北而言,荆汉运河建成后,将直接提升宜昌、荆州等沿岸港口城市的航运能级。此外,沿线将新布局一系列港口、陆域,以及作为后期配套的临港产业园区。其中,身处江汉平原的荆州等地或将迎来最大变化。
治荆楚必先治水,无论对“千湖之省”“百川之地”湖北,还是对荆州而言,水都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
秦尊文提到,荆州不振早已成为湖北的一大“心病”。上世纪80年代,荆州还是湖北较为富裕的地区。但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荆州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无缘重工业布局,只能发展轻工业,城市发展“急转直下”。
按照湖北的说法,荆州战略地位重要,肩负着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任。“十二五”时期,湖北官方就曾提出实施“壮腰工程”,希望尽快把荆州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钢腰”。
但迄今为止,荆州的发展仍难令人满意。当前荆州GDP总量虽排在湖北省第4位,但2022年才刚跨过3000亿元门槛,比襄阳、宜昌足足慢了8年。在人均GDP方面差距更加直观,以2020年为例,荆州排在湖北全省第11位。
2022年,九三学社荆州市委员会曾在《关于进一步推动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建议》中,分析荆州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其中提到,除工业短板外,荆州还面临对外开放水平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
秦尊文认为,一旦荆汉运河建设,上述问题都将迎来转机。在其看来,荆汉运河将有效减小江汉平原的防洪压力。实际上,三峡大坝在荆江河段的防洪效果非常显著,但并非万无一失。“一旦发生千百年一遇的洪水,荆汉运河能起到分流长江来水的作用,延缓荆州、武汉等地的防洪压力。”
更重要的是,荆汉运河将大大改善荆州的交通条件,提升当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吸引力。
事实上,荆州已经开始悄然发力。
2024年一季度,荆州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位居湖北省第4位;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19.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据湖北日报报道,2021年以来,荆州累计招引20多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工业总产值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工业经济多项指标领跑全省。
不难看出,荆州正努力补齐工业短板。对此,秦尊文分析称,近年荆州工业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一系列重大项目上马,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预期。在此情况下,连接武汉、重庆两大超大城市的荆汉运河一旦投建,无疑将成为荆州振兴发展、湖北腰部崛起的“强心剂”。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年湖北省水路货运量达5.8万吨,以不到1000吨的微小优势超过福建,排在全国第6位。到2023年,湖北、福建两省的水路货运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至7000余吨。至此可以说,经过多年航道提能和港口整合的湖北,靠水运能力“打败”了拥有沿海深水良港的福建。
而纵观我国内河航运网络,相比铁路、公路、航空等国家枢纽基本定局,唯有内河航运尚未形成全国性中心枢纽。
为赢得发展的“先手棋”,多个中西部省份均在加速推动人工运河建设,形成“群雄逐水”之势。
除湖北荆汉运河外,拥有“一江一湖四水”资源禀赋的湖南,有意推动松虎航道于2024年底开工建设;江西成立浙赣粤运河办公室,规划投资3200亿元打造“世纪水运工程”,并与湖南达成湘赣运河建设共识,以期形成十字交叉的航运枢纽;广西134.2公里5000吨级航道的平陆运河,更早已实质性动工。
从数据上看,我国持续加码水运建设的动作更为直观。
2023年,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达30256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公路建设28240亿元,同比下降1.0%。而水运建设2016亿元,同比增长20.1%。
未来,当一个个规划项目渐次落成,谁将成为我国内河航运的中心枢纽?各地又是否会陷入白热化的腹地竞争?
事实上,此前即有声音指出,尽快联通成网才是我国内河航运的当务之急。
整体来看,我国有着全球最发达的内河航运网络,分为川江(川黔渝)、洞庭湖(湘鄂)、鄱阳湖(赣皖)、京杭运河(江浙)、珠江(粤桂)五大航运区。但目前五大航运区间的联通,只能通过长江干流单一通道,中西部省份的水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有分析认为,只有五大航运区联通成环成网,中部地区才可由此突破内陆之困,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秦尊文持相似观点,“运河就像地铁,河道越密,效益越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地区就是受益于水网密布、水运成本低、效益好。”秦尊文表示,通过运河把几大水系沟通起来,形成全国性水网,效率会更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水运尤其是内河水运,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202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完成93.6亿吨,占全部货运量的16.8%,远低于公路(72.4%)。“现阶段,各地修建运河,对内对外都是利大于弊。”秦尊文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