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束缚不是爱;指责换不来温暖;高期待养不出健康的孩子;忽视只会让孩子的世界充满黑暗。
有位精神科医生说他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喋喋不休地控诉孩子的种种问题,期待医生可以解决。
但每次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来自原生家庭。李玫瑾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生病的孩子,大都有对生病的父母,有个生病的家庭。下面这四种家庭,最容易养出心理有疾病的孩子,一定要引起警惕。望子成龙型家庭
有七成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六成家长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没有错,但过高的期待,只会让父母陷入焦虑,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
为了让孩子能站上比他们更高的位置,早晨六点,父母便督促琪琪起床早读。琪琪起不来,父母就给用冷毛巾给他洗脸,错题太多就加一张卷子。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琪琪成绩一直位列前茅,考上了一所不错的中学。进入中学后,与实力更强的同学竞争,他的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初二下学期,琪琪彻底无法上学了,去医院做抑郁障碍评估,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作家陈欣银说:“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他们在情绪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是付出一定代价的。”被父母逼得太紧的孩子,犹如一根橡皮筋,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形、断裂。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有个叫钟华的女生,她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和母亲的高期待密不可分。女儿考了全班第三名,妈妈非但没有表扬她,反而质问:为什么没有考上第一名?女儿终于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仍旧不满意:你为什么不考上年级第一?妈妈的高标准,让钟华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妈妈的认可。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哭着对父亲说,我活不下去了。“长期被过度期待的孩子,他就会逼迫自己,一定要达到父母的期待。
如果他无法实现这种期待,就会引发压力、内疚、自责,最后深陷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解脱。”
降低期待,在松弛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才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冷漠型家庭
就是对孩子冷漠严苛、缺乏沟通,冷冰冰的像台冰箱,吝啬于表达爱意。这个男生成绩很优秀,可他却悲观厌世,有轻生的念头。男孩生病的诱因就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很冷淡,一直认为父母“打心眼里不喜欢自己”。他父亲有自己的产业,母亲在帮父亲打下手。虽然他不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操心,但他总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是多余的。比如父母几乎没有专门为他做过喜欢吃的饭菜,没有给他过过一个生日。父母出差,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一个星期都不会给他打一个电话。有一次,他尝试与父母沟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他们。父亲用略带嘲讽的口吻说:我们生你养你,让你吃穿不愁,你还谈什么条件?如果说温暖的家庭是港湾,那冷漠的父母则像黑洞,拖拽着孩子往下沉。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富养,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学会向孩子表达爱。当孩子遇到困难,对他说:别怕,我们爱你,会在你身后支持你。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及时说:我们爱你,做错了事改正了还是好孩子。父母只有托住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才能让他获得爱和安全感,拥有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指责型家庭
临床心理学上也有个概念叫“语言虐待”,又叫“隐形精神暴力”。若一个家处处充满了埋怨、指责和控诉,那无异于精神病院。有个孩子高考考了638分,离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差了30多分。虽然没有考上北大,但可以上其他名校,父母却不满足,指着孩子鼻子骂:“你看,我平时就让你小心点,就让你不要粗心。高考就这么一次,进北大的机会就被你这样错失了,我们平时和你说的话为什么不听?”更可怕的是,不到一个星期,这个孩子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当一个人遭受语言攻击时,他感受到的情绪伤痛,跟身体受伤时所体验到的,几乎是同等级别的疼痛。遭受语言攻击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
很多时候,孩子宁愿承受肉体上的疼痛,也无法承受父母言语上的辱骂和打压。 “父母对孩子的苛责、伤人的态度和偏见,都会内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从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内在声音,让孩子自我攻击。”当孩子无论做什么,得到的都是否定和批评,他便会开始自我贬低、自我怀疑。最后陷入无尽的内耗,不断折磨自己,直到把自己逼出病来。专制型家庭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专断性教养方式”理论:拒绝+控制。父母喜欢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只能服从,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林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父母是成功的商人,家境优越。他从小被父母送去学钢琴,其实他最喜欢的是武术和踢球。可专制的父母不允许他反抗,他只好硬着头皮练琴,一练就是十年,却也没有多大成就。好不容易熬到高考,林生以为终于可以选喜欢的专业了,却没想到,父亲直接拿走高考志愿表,替他填了国际贸易专业。“你将来要继承我的事业,以后家里的生意就靠你了。”毕业后,他像傀儡一样,被安排到家族企业工作,酒桌上觥筹交错,商场上尔虞我诈。“外人都以为我很成功,谁知道我有多厌恶现在的生活。我从来没得到过想要的生活,我不过是父母为了完成他们梦想的工具。”林生因为不热爱,不擅长经商,最后他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专制型父母培养的孩子,内心满是伤痕,充满自卑,永远无法认同自己。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都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认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被压抑、被忽视、被伤害。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为他安排一个光鲜的人生,而是尊重他,给他自由,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会更独立自主、有主见,懂得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父母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作为父母,提供一个松弛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便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指责换不来温暖;
高期待养不出健康的孩子;
忽视只会让孩子的世界充满黑暗。
好的教育应该带着光,让孩子成为有血有肉、情感真实,自信而又强大的人。点个“在看”,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养出眼里有光,身心健康的孩子。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