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8大机遇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文章已获授权
1. 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时间设计到2029年;
2.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党的二十大报告已明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内容,见下文);
3. 机遇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4. 机遇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5. 机遇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产业机遇,见下文);
6. 机遇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企业的四大长期性机遇,见下文);
7. 机遇五: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8. 机遇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9. 机遇七: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10. 机遇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皆为市场理解决策层未来5至10年施政方针与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时间设计到2029年。全会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会议公报于7月18日由新华社发布。本文根据会议公报,围绕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内容,基于市场视角,学习研判改革重点方向及关键机遇。
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具体任务及举措将在《决定》文件中公布,市场各部门需结合《决定》文件及《决定》说明进一步学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及总体思路
首先,会议公报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其次,会议公报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中已作明确(见下图)。
关于“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已明确到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见下图)。
最后,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明确改革的14个方面:
14、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市场十大机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与“破”
下文笔者将根据全会公报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因三中全会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相关战略部署),结合近期重要文件或重要会议,基于市场视角,厘清政策方向及关键机遇。
机遇一: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关于公有制经济,全会公报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段落中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要文件:2023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上述文件为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纲领文件,阐明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核心要求,并明确八大重点任务:
8、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从新一轮国企改革八大重点任务排序来看,国企的功能性改革更加突出。
首先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在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高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其次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全球创新型国家皆由政府主导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我国体制优势,则可更好发挥国企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关于国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方向,2023年10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求是》杂志刊发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表示,“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
再次是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国企不仅要在创新上突上限,更要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保障,在国家战略安全上守底线。
关于国企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重点方向,《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表示,“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最后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国企围绕自身主业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多元化发展、内卷式竞争是提升国企功能的关键。
关于国企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重点方向,《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文章表示,“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整合重组,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力度”。
机遇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会公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段落中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及“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重要文件: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上述文件由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为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文件,明确了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并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31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措施。
民企需重点关注文件第五章节,“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6条措施,其明确了民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6、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鼓励民营企业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业等。
此外,从立法层面来看,2024年5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正式对外公布,民营经济促进法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预期。
机遇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全会公报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重要文章:2024年5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关于创新工作,文章指出:
2、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序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排在第一位,凸显其重要性。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
故需通过健全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自立自强的方向则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大面向。
其次,关于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笔者认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其具像化工作抓手之一便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并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具体商业机遇,读者可重点关注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下文简称《方案》)。
《方案》中明确,“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此外,《方案》中还明确了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标准化建设目标。
八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机遇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全会公报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经济活性和效率,我国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锦标赛”经济发展模式。但这种分散体系,以“全国一盘棋”来衡量是低效的,因为它催生了区域壁垒、地方保护、招商引资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段落中指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重要文件: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上述文件为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纲领文件,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并围绕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等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
在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方面,市场需重点关注“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等,文件提出:
2、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等;
在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方面,需重点关注“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文件提出:
3、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等。
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2024年2月26日,国务院以“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为主题进行第六次专题学习时指出,“大力破除各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乱象等突出问题”。
重点条例:《公平竞争审查条例》,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
上述条例共有27条,是为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定。
市场主体可关注条例第八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以及第九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容”等具体内容。
对市场主体而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举措之一,需重点关注以下四大长期性机遇:
第一,有利于处于本地优势产业中的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各个地区会趋向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不同区域中的优势产业会逐步升级;
第二,有利于行业头部品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一些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壁垒与市场分割会消失。各产业行业中,优秀公司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第三,有利于线上数据型,线下物流型企业。线上数据和线下物流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
第四,有利于出口型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会使得国内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更低,性价比、质量更高,在国际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机遇五: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公报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民企占进出口总值“半壁江山”。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1.64万亿元,增长11.2%,占外贸总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7万亿元,增长10.7%,占出口总值的64.9%;进口3.77万亿元,增长12.3%,占进口总值的4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及“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
重要文件: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上述文件为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纲领文件。文件明确,“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围绕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
在扩大市场准入方面,需重点关注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文件提出:
1、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持续推进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
2、开展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等。
在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方面,需重点关注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文件提出:
1、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为外商办理来华签证提供便利,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随行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签证入境有效期放宽至2年等;
2、优化外国人在华工作和居留许可管理:加强部门协同,为引进的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停居留、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等。
此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具体工作安排指出,“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自2023年11月以来,中国已对15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并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个国家互免签证。
在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需重点关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地区,文件提出:
2、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率先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并适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梯次对接;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足国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
重要文件: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具体工作安排指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上述文件为促进跨境电商的纲领文件。文件明确,“跨境电商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运用新技术、适应新趋势、培育新动能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并围绕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举措。
在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方面,明确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科技领军企业,文件提出:
2、提升服务跨境电商企业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本地贸易规模大、带动效应好的跨境电商企业“一企一策”提升“一对一”服务能力;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技术等企业可按规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等。
在积极开展标准规则建设与国际合作方面,明确部分地区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文件提出:
2、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深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等。
机遇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
重要文件: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上述文件由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为当前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文件,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并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33条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措施。
市场主体需重点关注文件第三章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部分。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需重点关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内容,文件提出:
3、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等。
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需重点关注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等内容,文件提出:
5、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等。
机遇七: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全会公报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段落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
重要会议: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并强调“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市场需重点关注会议“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及“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两大关键部分。
在“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会议指出:
3、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会议指出:
5、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
机遇八: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全会公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以及:
13、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笔者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题眼便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便能厘清改革的重点方向与关键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首先,“人口规模巨大”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需要改革聚焦于公平与分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其改革抓手便是财税体制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全会公报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其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则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体制改革。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再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需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
最后,“走和平发展道路”则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面向未来,唯有坚定不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实然主义、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不迷茫,抓住长期的确定性!
*作者张奥平系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人民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担任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及协会经济顾问: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特聘经济顾问;江西省数字经济企业协会特约经济学家;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特聘经济顾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直属商会专家顾问;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经济发展顾问;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智库专家;广州市天河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顾问;龙口市科学技术局特聘专家;新乡市企业家联合会等特聘经济顾问;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山东省财金投资集团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越南建设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正和岛资本服务中心顾问等。获评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青年经济学者”,第一财经“青年财经思想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