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高176,拿过CBA助攻王,退役后投身青训,在线教150万年轻人打篮球
这是《自拍》第449个口述故事
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在巴黎的夏天上演。在竞技体育的赛场,我们见证过无数冠军的诞生,目睹着比拼的热血与残酷。而赛场的主角们,也终会褪去荣光、回归平凡。退役后,运动员们的人生,在上演怎样的故事?他们怎么看待过往点滴,又如何开启第二人生?
我们在抖音发现了一群退役运动员的身影,有人投身直播电商打拼出一番新事业,有人做短视频科普体育运动知识,有人通过“云”分享转型全民教练。如今,他们是人生赛场的冠军。
今天,来看退役篮球运动员吕晓明的故事。
在CBA的舞台上,吕晓明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CBA征战了14个赛季,36岁退役时,在CBA历史助攻榜和抢断榜均排名第2位,是CBA史上第一个助攻数过2000的球员,也曾是中国男篮的一员。
然而,他的身高只有176cm,这在篮球这项“巨人的运动”里,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也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满着许多质疑的声音,但他硬是在中国最高水平的篮球职业联赛里,闯出了一条生路,用一项又一项数据和技能,证明了“小个子也能打好职业篮球”。
退役不等于离场。吕晓明选择成为一名青少年篮球培训教练,近10年坚持亲自教学,不断研究和打磨出了一套科学体统的训练体系,还在线教百万网友打篮球,发了400多个视频讲解实用的对战技能,直播分享篮球知识。
他希望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多培养一些好苗子,也希望有更多人像他一样真正热爱篮球、热爱球场。这是他愿意为之付出全部的事业。
“小个子球员注定活在质疑中”
我是吕晓明,1979年出生在山东烟台莱阳,身高176cm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在CBA征战过14个赛季,曾经是CBA历史助攻王。2015年退役后,我选择去做青少年篮球培训,花近10年时间创办了自己的训练营和俱乐部,如今仍站在我热爱的球场上。
从球员到教练,我和篮球的故事仍在继续。
我与篮球的缘分,始于初一那年的暑假。我随热爱篮球的父亲去参加一场比赛,在场边捡球当球童,那时我对篮球一无所知,只觉得比上学有意思多了。父亲问我要不要去体校学打篮球,我自然乐意,但教练并不想收我,因为我那时身高只有148cm。在教练看来,这意味着没有培养价值,所以入队第一年,我很少有机会和球队合练,都是自己拿着球在一边玩。
我真正喜欢上篮球,是进入体校的二年。看到队友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打得越来越好,有机会出去参加比赛,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开始拼命地训练,比任何人练得都狠,慢慢追赶乃至超越了同龄人,也终于有机会随队伍一起训练、比赛。
到第三年的时候,我的身高到了176cm,就很难再继续长了。对于那些还在长身高的球员,教练都是允许他们不出早操、多睡觉的,我就没这个可能了,只能按时起床训练。
征战CBA的14个赛季,我用成绩证明了176也可以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篮球是巨人的运动,小个子球员注定活在质疑当中,因为身高会严重限制防守和进攻端的发挥,要么被撞飞,要么被抢断。所以小个子球员必须要有自己的生存技能,比如,足够快,快速移动、快速运球,用速度堵位,掌握节奏变化,让对手不敢在你面前随便运球。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练,对自己够狠,才能用优势弥补劣势。
凭借不懈的努力,我一路从莱阳体校,打进了烟台市队、山东省青年队和国家青年集训队,但2001年从青年队升一队时,我却成了同批4名球员中唯一落选的一个。因为身高的劣势,注定了我不会被当作主力去培养。那是我走上篮球这条路以来,第一次真正地感到崩溃,每天一睁眼就开始恐慌,没有球打了。
我成了一个“流浪汉”,到处寻找东家。2002年,我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加盟香港飞龙队,开始了我的第一个CBA赛季。但好景不长,球队因为经济问题不到一年就解散了,我又无家可归了。那时我想,只要有支球队愿意接纳我,就算不给我发工资我也去。
2002年,我加入香港飞龙队,开始有机会接触CBA。
一段时间后,新疆队的主教练蒋兴权找到我,希望我加盟新疆队。那时球队有个条件,要我永久性属于新疆队,我说没问题,因为我很担心如果我不答应,就会失去这个继续打球的机会。但我的经纪人想得更长远,他坚决不同意,协商良久后我和新疆队签下一份2+1的合约。签约完成那一刻,我哭得稀里哗啦的,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的蒋指导,感觉自己终于有家了,不用再继续漂泊。
2003年,我加盟新疆队,真正开始了我的CBA征途。
在新疆队效力的三个赛季,我真正适应了CBA的舞台,第一次入选了CBA全明星队,还入选了尤纳斯执教的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东亚运动会获得铜牌。现在回头看,那一时期我的技术还不够全面,但就是有一股拼劲,敢打敢冲,一个赛季平均每场上场时间超40分钟,基本都是打满全场。那时候我腰伤严重,晚上打完比赛就去找队医治疗、打封闭,第二天继续训练比赛。我不怕苦和累,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不能让任何人抢走。
14年的CBA生涯,我效力过6支球队,也经历了许多坎坷。
我也很感谢我在新疆队的第二位主教练王非指导,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改变打法。他告诉我,小个子球员不要只会拿着球往篮下冲,多练练急停跳投和传球。我当时就学身高只有160cm的NBA后卫博格斯,研究他的技术动作,慢慢地在组织传球方面形成杀伤力。这也是我这个小个子后卫,能在CBA征战14年的原因。
2006年,为了照顾家人,我离开新疆加盟福建男篮,凭借优秀的助攻和抢断能力真正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在福建队效力期间,我曾送出个人生涯单场最高的20次助攻,连续三个赛季拿下CBA助攻王,真正向一个优秀的后卫靠拢。
2006年,我加盟福建男篮,一打就是五个赛季。
到2011年我加盟山西队后,依然保持场均6次助攻,排名联赛第三。山西队的第二个赛季结束后,到2013年,我已经在CBA效力12个赛季,一共打了399场比赛,送出了2122次助攻,成为当时的CBA历史助攻王,也是CBA史上第一个助攻数过2000的球员。
2011年,我加盟山西队,帮助球队打进了季后赛,历史性地拿到联赛第三。
至此,我终于用实力证明了,小个子也能打职业篮球。
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对于我身高的质疑始终存在。有时候一场球没打好,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的声音,归根究底是身高的硬伤。我的内心很难不沮丧,但只要睡一觉,我就会把这些质疑抛在脑后重新上路。我这个人从小就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行;你说我打不过你,我非要赢了你。
“优秀的球员不一定是优秀的教练”
2015年,征战CBA14个赛季后,我宣布退役。那一年,我36岁。
职业生涯的最后两年,我是在四川队度过的,因为无法融入球队体系,我的出场时间和机会都很少。那种日子度日如年,我每天都盼着训练和比赛赶紧结束,吃不好、睡不好也练不好,想要逃离球场、告别篮球。我原本是多么热爱篮球的一个人,已经是CBA名副其实的老将了,身体状态也还能打,但就是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2013年,我转会四川队,职业生涯的最后两年的确很艰难。
这种痛苦一直延续到退役后的前半年,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去做什么,是再找个地方打球,还是去球队做助理教练,亦或是完全转行再也不碰篮球?
回想起自己20多年的篮球岁月,我发现,一头一尾是最难的,我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小个子喜欢篮球、想打职业,但如果能让有梦想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得到正确的指导和足够的信心,那对我来说也值了。所以,我决定去做一名基层教练,专注青少年篮球培训。
退役后,我选择了去基层做青训。
一开始我是信心满满的,因为当时愿意做青训的高水平运动员并不多,我作为一名前国家队球员、CBA老将、历史助攻王,招生肯定没问题。但现实是残酷的,出了体育圈并没有那么多人认识你,我也只能一个个地去找学生。一开始只有三四个人,慢慢到了十几个,再后来因为教学水平在线,口碑越来越好,到2019年,我在厦门创立了自己的篮球训练营和俱乐部。到现在近10年,我培训的学生有几千名,成绩最好的已经进入国家少年队。
经过5年的摸爬滚打,我成立了自己的训练营和俱乐部,专注给孩子们做好篮球培训。
对我来说,这10年从球员到教练的角色转变,并不容易。一个优秀的球员,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练。刚开始做青训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们打球,有时候明明看见这个孩子的动作是有问题的,但你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我只能努力回忆过去我的教练是怎么教我的,然后进行模仿。
可篮球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小球时代,首先比赛的攻防转换速度很快,对球员脚步和动作的要求都更加严格;其次现在的球员位置比较模糊,不像我们那个年代有严格的中锋、前锋、大前锋、控球后卫和进攻后卫的位置之分,这要求球员技术全面性发展;加上现在发展出一些新的区域动作,也要求球员能够跟上。
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这个过程很艰难。作为教练员,我必须自己先把篮球的新趋势、新规范和新需求掌握到位,再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水平,去研究出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这套体系还要经过实践检验,比如一个动作教下去,如果孩子们使不出来或者用出来效果并不好,我就会把它淘汰掉,就这样不断地打磨、改进。
对中国篮球青训来说,最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
中国篮球崛起的希望就在青少年,但目前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能够提供科学系统训练方案的地方少之又少,但孩子们的黄金训练期也就几年,错过了,天赋再好也比较难了。
所以我希望我的训练营和俱乐部,是青少年“篮球基本功的修炼地”。我会让他们从脚步练起,这是篮球的入门课,之后才是技术动作的规范与标准。此外,我要培养的是他们的态度和精神,一定要尊重篮球、尊重球场。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篮球是不会说谎的,只要你付出努力,专注地每分每秒投入到训练中去,就会有回报。
当然,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也给自己定下了四条工作原则:一是绝不迟到,这10年我没有一次上课迟到过;二是对学生不打不骂;三是绝不带着酒味去上课;四是一定要亲自示范动作。
近10年的青训教学中,我坚持每个动作都亲自示范。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跟得上工作节奏,保证教学质量,我在日常上课教学之外,每周保持3-4次的健身频率。2021年年底,我在一次教学中不慎跟腱断裂,但手术后一周就拄着拐杖回去指导训练了,康复三个月后就恢复了上课。
今年我45岁了,做青训10年的感受,可以用五个字形容:累并快乐着。支撑我在这条路上走这么久而且仍将继续走下去的,就是我对篮球的热爱,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怀。
“打造一块篮球爱好者的自留地”
2019年,我的训练营和俱乐部逐渐有了规模,一期期培训按部就班展开,我就开通了抖音账号,想把线下的教学内容同步分享给更多爱好者,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人、职业还是业余,都可以一起交流学习。
到目前为止,我的账号发布了400多条视频,没有任何一个是摆拍的,都是我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一边同步拍摄记录,后期再进剪辑、配上字幕,内容几乎全是篮球相关的技能示范和动作讲解。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学习,我把这些视频划分成各种技能包,比如防守/抢断技能包、传球技能包、运球技能包、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等,分门别类对各种技术动作进行讲解。
我的抖音视频,基本都是篮球相关的技能和动作教学。
因为我做青训的思路就是要让孩子们练好基本功,所以线上分享的内容,也都是偏基础和实用的技能教学,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炫技动作。比如在防守的过程中断球,如果你选择切球,当持球人把球暴露时,你需要手掌微弯、切球点位于持球人大拇指虎口处、切球速度快,这样才能有效且不犯规,还保护到了自己的手;如果你选择挑球,当对方中锋抢到篮板持球下落或将球放下时,你需要让掌心向上、手指用力往外挑球。
如何在防守中进行切球、挑球,很实用的技能教学,获得了超80万点赞。
又比如在行进当中突破,遇到协防时怎么进行点拨传球,你需要迅速转动手腕,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点拨传球,速度要快,防守队员很难做出反应,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除了这些通用的技能,我也结合自己的身体特点,分享小个子球员如何防守大个子球员等特殊打法,这都是我在多年实践中总结下来的心得干货。
传球相关的技能,我会把动作拆成一个个技术要点讲解。
除了技能教学,我也经常更新优秀青少年球员的训练日常。我记得有一期视频记录了一个女队员和男队员们打对抗,连续过人,最后传球给队友得分,赢得了满堂喝彩和好几万点赞。有网友还看出来了,女孩的运球技法覆盖背后、胯下、转身、突破、后撤等各类动作,而这些动作全是我的视频里教过的。
一位女青训队员,在球场对抗中上演了精彩的过人与传球。
我现在抖音有159万粉丝,有的是原来CBA时期就关注我的老球迷,有的是被教学内容吸引来的篮球爱好者,还有一些青少年家长。过去,我的评论区也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我讲的东西太基础,有人觉得我讲得太专业、太垂直,不符合现在观众的口味。但我仍坚持输出我认为对的东西,不想脱离篮球教学的本质。
有些网友会觉得我太固执,但慢慢地留在我这片“篮球自留地”的朋友,基本都能理解我的用心了。有一些业余的篮球爱好者,通过我的视频学习到了很多实战对抗中可以用到的干货,也有很多人在青训的教学中,看到了中国篮球的希望。
我的评论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这很正常,也感谢粉丝的认可与鼓励。
我虽然很少回复网友的评论,但看到这些留言,也足够欣慰和开心。只要有时间,比如一期训练营结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我会开一场直播来做个总结,也给线上的朋友解疑答惑。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从来不在直播中插科打诨或者吃饭喝水,每次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就一个个回答大家提出的关于篮球的问题和知识。
对我来说,篮球不是我想出名或者当网红的工具,而是我用生命在热爱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我对它抱有绝对的尊重,也希望吸引和发展更多的朋友,像我一样认真对待它。
有时候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老了,真的教也教不动了,不得不离开球场、告别篮球,我应该会很伤感。打篮球也好,教篮球也好,到现在,我终于敢说,篮球是我一辈子的事业了。
*本文由吕晓明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吕晓明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49个口述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