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松弛,是变强的开始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sman)。
责编 | 潇潇 排版 | 五月 第 8747 篇深度好文:4616 字 | 14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最近,“松弛感”这个话题再度因巴黎奥运会的独特氛围成为热议话题。
开幕式搞得像嘉年华,颁奖礼仪人员穿得好像在邮轮上度假。
离谱的事情也是一桩接一桩:放错国歌、挂错国旗等状况频出。
此外,运动员大巴车在途中发生故障,导致一车选手和教练不得不采取骑滑板等非常规方式前往赛场。
有网友说:这真的很巴黎。
确实,“松弛感”具有传染性,它不仅体现在赛事的筹备与执行上,也渗透到了运动员的心态之中。
以游泳小将潘展乐为例。在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100米自由泳金牌后接受采访时,他并未发表豪言壮语,反而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吐槽了与偶像查尔莫斯打招呼却未获回应的趣事。
而查尔莫斯作为里约、东京两届奥运会的冠军得主及本次巴黎奥运会的夺金热门选手,在被潘展乐大幅度领先并错失金牌后,其回应也充满了“松弛感”,以一句“他游得太快,我追他差点丢了小命”化解了尴尬,并意外地营造出了一种莫名的CP感。
在这场充满“松弛感”的奥运盛宴中,咪咕视频的体育解说员张昊泽也因其独特的表现而上了头条。
在解说乌克兰与阿根廷的小组赛时,他因在中场休息时与女友通话且忘记关闭麦克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他那极具腹腔共鸣的嗓音和与女友庆祝相恋6个月的甜蜜话语被全国人民所聆听,成为了赛事之外的又一大亮点。
对别人容错率高一点,人生的幸福感就强一点。
这一切都表明,“松弛感”不仅有助于缓解紧张氛围、提升生活品质,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松弛感”的态度,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与理解,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与美好。
今天,想来和大家聊一聊职场松弛感。
有多少人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在一连串的闹钟轰炸下,疲惫起床,快速完成洗漱,快速吃完早餐,花费半个小时以上挤公交或者地铁,卡点到公司后马不停蹄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作餐只图吃饱,时时刻刻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发送“好的收到”,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披星戴月回家……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即使下班回家,思绪仍然会停留在工作中,很难获得真正的放松,但有一些人却永远看起来都有松弛感。
1.职场松弛感,不在意负面情绪
有一个女生,面对领导或者其他同事对她工作的指责,她也不会去反驳,也不会为此生气,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
工作上的事情,不用给自己制造焦虑,保持自己的节奏,坚定自己的主旋律和做事的节奏,不轻易否定自己。
2.松弛感来源于自我成长
有位职场老炮说:可能是在职场待久了,经历了太多职场风浪,我的体会是——什么事情都不可怕,总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回想我初入职场的时候,对领导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领导的指示几乎不敢干活,工作中遇到突发状态会急得不行,被领导批评也会在内心一直复盘,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
后来发现,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得那么难,只要静下心来抽丝剥茧,都会迎刃而解。
3.松弛感≠躺平
躺平和松弛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焦虑,但实际上,两者指向两种不同的路径:躺平意味着要降低自己的欲望,远离竞争,擅于放弃;松弛感,它首先承认了我们世俗的欲望——你完全可以渴望成功,不过你要慢慢来,且要豁达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心理学中,焦虑或者压力属于“应激”范畴。松弛感,就是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态度或能力。
松弛感很贴近心理学中的“心理弹性”一词。心理弹性,也称为“心理韧性”或者心理“复原力”。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
职场,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与调整。任它风云变幻,让人应接不暇,但只要你能够坚守初心,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能找到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有人总结:松弛感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向内求变,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
工作别用蛮力,学会找到工作中的“松弛感”,才是一种更为恒久的智慧。
1.工作张驰有度,避免职业枯竭
有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部门有位同事,为了争取一个晋升的机会,他开启了近乎24小时待机状态:白天拓展客户,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晚上打磨方案,多数时候都是彻夜不眠。
本以为靠着这种“死磕”,总能得到那个机会,没有想到的是,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身心俱疲,身体先垮掉了。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就会很容易陷入低效的内耗,良好适宜的工作状态是:有松有驰,有紧有缓,日常工作中绝不把自己当成机器人。
如果工作中陷入僵局,或者觉得自己效率低下、心情烦闷,不如停下来休息一下,事情说不定就会另有转机。
2.拒绝焦虑,放下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
控制欲望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它源于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工作中,我们总是会面临着各种压力和不确定性,被焦虑支配。比如:感觉新来的领导好像不喜欢自己,这个时候你在心里默默思考:我哪里得罪对方了?我做错了什么?我会不会失去这份工作……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负面情绪上的话,就没心思去解决问题,内心也会始终惶恐不安。
因此,可以将我们所担心的问题,转变为可操作、可解决的问题。
另外,我们得认识到,这种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限制。
比如做什么都束手束脚,害怕不被认可,害怕失去控制。不论我们多小心翼翼,总会有人对我们的选择持有不同意见,总会有犯错的时候。
这是职场的常态,也是生活的真相。学会放下控制欲,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让职场之路不再是一条紧绷的直线,而是一条充满弹性和可能性的曲线。
3.改变心态,与工作和解
小宋说:前段时间,好像陷入了情绪的怪圈,觉得自己的厌班情绪特别严重,越是抗拒工作,工作的状态和成果自然也就变得越差了。
现实中,很多人似乎都和自己的工作站到了对立面,不断地在工作中消耗自己,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迷,状态也越来越差。
看过这样一个观点:工作本身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但是人活着并不只是为了工作。
很多时候,压垮一个人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的情绪。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试着与工作和解,寻找工作中的闪光点,成为更加成熟的职场人。
4.对职场祛魅,稳固自己的内核
工作越久,越觉得职场的本质,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你要做的,不是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是通过清晰定位和长线努力,不断稳固自己的内核。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注定一败涂地。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在能力圈里竞争。”
在能力圈里竞争,其实就是扬长避短,将公司需要的以及个人擅长的点发挥到极致,打造自己的“优势名片”。然后通过不间断的经验积累,稳固自己的“职场内核”,成为职场中不可替代的人。
当我们有了这种内在的力量,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保持自己的节奏,更加从容松弛。
情绪稳定、乐观、从容、不焦虑.......这些可能都是松弛感的外在表现。松弛感的真正内核,应该是长期主义。
一项职场调查报告显示,7成职场人的首要压力来自于自己,其次是直属领导和合作部门的同事。而令职场人压力大的TOP3原因分别是:职业瓶颈、KPI完不成、没时间给自己充电。
说白了,短期内的晋升瓶颈和个人能力停滞,让很多人阵脚大乱。于是,有人立刻跳槽谋求涨薪,有人立马去考证提升能力,有人干脆辞职考研。
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结果到头来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是缺乏长期的、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当你能够用长期主义的视角去看待眼下发生的种种时,就发现松弛感其实唾手可得。
此外,试着寻找一些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优势,这不仅是一种战略上的缓冲,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释放。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你要逃避困难,而是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为自己留下一些余地。
当我们拥有“有退路”的状态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固。即便遇到挫折,也有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去调整,而不是被压力所击垮。
5.保持钝感力,拒绝精神内耗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领导一句玩笑话,你会纠结很久其中的含义;
同事一次没回微信,你会不自觉脑补原因;
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开始怀疑上班的意义。
总是过度解读周围的人和事,把自己封闭在消极的情绪里,是过度敏感的表现。这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钝感力”,不过度关注、不妄自揣测、不主动设想。
胡渐彪在《松弛感》里说:“一个人的状态是由内心的三个评价相交而成的:对所处环境的评价、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对自身行动的评价。”
在环境不能改变的时候,不妨对外“钝感”一些,对内专注一些。不必去管他人评价,更多关注自我成长和价值,向着目标一步步完成自我进阶。
当你开始主动拒绝一切精神内耗,就真正获得了轻松自在。
管理者该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松弛有道、高效有力的管理?
这3个小建议不妨一试。
1.坚持长期主义,是管理者实现松弛感的内核
对绝大多数管理者来说,他们的首要压力来源于自身,其次是直属领导和底部下属的期望。
在众多压力源中,自身的职业瓶颈、KPI考核重担、以及对成长的渴望,如同三座大山,压得管理者喘不过气来。
这时追求松弛感,并不是逃避压力的借口,而是变向用一种更为从容高效的工作哲学,从忙碌中抽离出去。
用更清晰地视角审视自己的职业路径、团队发展及个人规划。
对于管理者来说,松弛不是懈怠,而是一种张弛有度的智慧。它允许你的大脑放空,在紧张的工作中找到平衡,激发灵感与洞察力,更好去处理团队和自身的棘手问题。
因此,管理者们不妨坚持长期主义,将松弛感纳入你的工作哲学中,更好地让自己去提力。
2.学会自我和解
学会自我和解,是在松弛中成长的第一步。
正如《轻松主义》里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对于管理而言,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松弛的过程,实则就是与自己的不完美达成和解的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挑战,即便是再出色的管理者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人见人爱。
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仅容易让自己陷入内耗,错失良机,更会让团队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作为管理者,学会松弛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宽恕,更是一种成长的智慧。
只有当你放下完美主义的包袱,学会从不完美中逐步趋于完美,以更为轻松的心态去应对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团队向前发展。
3.拥抱从容之道
在管理领域,松弛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地双重投入。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放慢脚步,不急于求成,不过分焦虑,享受慢管理的过程。
因为,松弛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状态。
只有当我们真正放松下来,用心去体会和感受,才能有那份由内而外的从容与淡定。
另外,从容不是让你消极避世,而是在复杂多变中还能保有一颗纯粹的平常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便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自我修炼与提升。
主持人易立竞说过:“松弛不是说得过且过,而是我会尽人事,而后我会听天命。”
世上没有绝对好的人生,也没有完全值得羡慕的人生,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越是追求满分,越会背离美好的生活。
只有明白“人生如游戏,游戏亦如人生”的道理,才能从容走过岁月,翻过山丘。那些总以为天大的事,张弛有度慢慢走,总会抵达终点。
在这光怪陆离的人间,愿你我做人生的玩家,不必时刻紧绷,做一个拥有职场松弛感的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