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阿根廷总统米莱的“理想国”假象
作者:肖磊看市
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到闲聊主题:
米莱的“理想国”论述,是极具迷惑性的,可能不仅仅是忽悠了大众,还会糊弄只读过一本书的知识分子(比如只读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很抱歉这么说,但不吐不快。
当然,以下内容纯属个人瞎扯闲聊,供大家批评指正,如果没有详细的看完此文,个人建议不要先入为主的进行评论,因为基于本文的阐述,我会做出一个预测性结论,等到这个预测有可见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再来回看此文。
接下来我们抓住几个重点逻辑来做详细的分析(闲聊)。
第一个是,米莱说,很多年前,阿根廷也辉煌过,原因是,当时阿根廷采取了“自由主义”。现在的阿根廷贫穷又衰败,原因恰恰是放弃了“自由主义”,而走向了“集体主义”。米莱还强调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等,都是伪概念。
好,那我们就扒开来看看,所谓的阿根廷用35年时间,就赶上过欧洲发达国家的那个时间段。就是他所提到的,1860年之后的几十年。
为什么米莱要说1860年这个时间点呢,原因是,阿根廷1812年才算击败了宗主国西班牙,1816年才宣布独立,然后就开始打内战,直到1861年内战才结束。
内战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扩张,1864年获得了巴拉圭一部分领土(通过参加战争),然后又通过两次对原住民的征服,获得了巴塔哥尼亚等地区。
如果从其他数据来看,就是从内战结束,到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阿根廷的人口数量增加了5倍,耕地也增加了超过5倍,铁路里程从500公里增加到了3万多公里,大量的投资了公共义务教育,国民识字率达到了65%。人均收入一度超过了德国和荷兰。
请注意,米莱说的这个阿根廷的“自由时代”,也就是他眼中的“理想国”时代,其实大部分国家历史当中,都不程度和不同表现形式的经历过,比如每次大战后的欧洲和亚洲诸国。
再比如,短暂的领土扩张,也会带来经济的短期繁荣,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就不会有所谓的“国土争端”。
所以说,恰恰相反的是,阿根廷短暂的经济繁荣并没有持续的原因,正是因为阿根廷短暂经济繁荣的推动力,根本就不是什么“自由经济”,而是领土扩张和战后重建。
这里面,另外几个推动阿根廷经济短暂繁荣的因素,才是我要说的重点。
当年阿根廷虽然从西班牙手上获得了独立,也结束了内战,但实际上由于当时全球的产业链和分工体系,依然受到西班牙等殖民帝国的影响,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产业链和分工贸易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很多贸易依然是基于殖民地展开,也就是阿根廷依然是西班牙等欧洲殖民帝国的重要贸易对象和全球贸易组成部分。
比如当时欧洲的橡胶、粮食等新兴大宗需求,都来自拉美,这里面阿根廷也是重要的输出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欧洲移民到阿根廷等国家创业和置业,于是移民人口出现了飙升,各产业都被欧洲移民刺激起来了。
当然,如果欧洲殖民帝国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左右和贡献可以持续,阿根廷在粮食、橡胶等领域的出口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那么阿根廷短暂的,因为战后重建和领土扩张带来的繁荣,可能会被全球帝国贸易分工和国内出口竞争力所接棒,从而持续繁荣下去。
但问题是,随着美国的崛起,西班牙的衰落,西班牙和英国等殖民势力逐步被美国赶出了拉美,整个拉美贸易的主导权落到了美国手上。这个时候还发生了几个非常重大的事情,比如美国修建了巴拿马运河,原来需要绕道阿根廷海岸的贸易,不再经过阿根廷;原来只有拉美可以产的橡胶,被东南亚的橡胶产量所取代,尤其是美国本土农业层面崛起。阿根廷用来可持续发展所有资源,都遭遇了釜底抽薪。
这其实还不是最致命的,阿根廷的悲剧在于,当这一切发生之后,就像一个富家子弟,突然间陷入贫穷,进入了极其自负荒谬的国民认知模式。也就是并没有真实客观的重新研究和产业布局规划,而是进入了怨天尤人的“政治语言”主导模式,就是没有人谈经济建设了,没有人谈产业规划了,没有人真正找差异化了,没有人从头做起、从更小更低端的产业做起,而是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用在了研究“政治”上面,认为阿根廷的问题,是政治问题,是存量分配问题,而不是经济和创造增量的问题。
也就是说,阿根廷的身体已经跟委内瑞拉、巴西、智利、乌拉圭、墨西哥等等一样了,但心理层面,也就是精神和面子上,还处在德国和荷兰这样一个状态,你说别扭不?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高端的产业做不起来,低端的产业怕丢面子,不想做、做不成。
发展到今天,在发展旅游和移民经济方面,其包容性和浪漫度都竞争不过巴西;在发展大规模农业等方面,也无法跟美国和巴西等有效竞争;工业几乎没有了,更不要说跟德国荷兰比了;就算是矿业,也降不下身段,没有服务意识,连旁边的智利都比如上,根本引不来投资。当然,红酒和肉类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也竞争不过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等。
我再说一个阿根廷看不上的小产业,比如拉美盛产咖啡豆,我本人稍微喜欢喝点咖啡(种咖啡树等都在半山区,非常辛苦),拉美的豆子我都喝遍了,比如巴西的、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的、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的等等,但就是没有喝过阿根廷的,我估计大家也很少见到阿根廷的豆子。
所以你会发现,自战后经济和扩张经济结束之后,阿根廷经济整个就“结冰”了,就好像完全停滞了一样,包括铁路建设等,也都很少出现扩建,还是战后和扩张那个阶段搞的。各产业的竞争力逐步被周边国家和其他地区几乎完全取代。
现在除了足球,很少有人会想到,阿根廷有啥在全球层面具有更高知名度的产业。
好,我们再回到米莱未来要采取的“自由”政策。
这类政策本身没有问题,比如价格和买卖自由,比如保护私有财产等等,但这里面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就是采取这类政策的成本其实很低,也就是大部分国家都可以采用这种政策,比如非洲很多国家,拉美也有很多国家,还有菲律宾等,都是这种政策。
这类政策有一定的激励基础,但真正要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得放在全球体系下去看。我举个例子,比如米莱现在采取的一个单边外交,就是要完全跟美国绑定,其实我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阿根廷的衰落,本身就是美国崛起的其中一个后果。
美国崛起之后,美国开始围绕自己打造产业链,修建了巴拿马运河,策动巴拿马独立,建立以“美墨加”为版图的产业链体系,能就近转移的,都给了墨西哥,需要远端转移的,就算转移到离人口和市场规模更大的东南亚地区,也不会转移到阿根廷,也就是说,如果就近原则,分享美国的产业链转移和经济规模的辐射,阿根廷跟墨西哥没法比。而如果是按照人口和市场来说,阿根廷规模太小,而且米莱还要跟巴西搞“脱钩”,那阿根廷作为区域中心的功能也都不可能了,更无法获得远端转移的可能性。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刺激全球矛盾,扯虎皮拉大旗(可能是跟老牌帝国英国学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硬性“脱钩”,只有硬性“脱钩”,才能让美国不得不重新重视自己的“后花园”,阿根廷才能有更多机会。
但请注意,除了一些矿产,比如锂矿等,阿根廷还没有整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处在一定的经济水平,跟自己差距非常大的经济体直接展开完全“自由”的竞争,那命运会更加悲惨。
如果是按照硬“脱钩”来看,阿根廷要面对的,恰恰是欧洲、日韩、澳大利亚等等,美国是更愿意跟欧洲、日韩和澳大利亚等合作呢?还是跟阿根廷?
这就要说到,在很多人性实验当中,有一个实验结果是值得重视的,那就是所谓的“竞争促进发展”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实验结果都表明,竞争促进发展的前提是,必须要把水平差不多的人放到一起竞争,才能相互促进,如果大家之间的水平差距巨大,一旦放到一起竞争,就会导致差者自暴自弃,差者抱团,差者越差,而强者感受不到竞争,也不思进取了,反而由于竞争对手太差,有优越感了,强者也变弱了。也就是适得其反。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阿根廷要搞完全自由竞争,想用完全自由竞争促进发展,那么阿根廷的经济水平,要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小才行。问题是,如果把阿根廷跟德国、荷兰、日本、美国放到一起竞争,就算再自由,难道阿根廷就能诞生奔驰宝马、阿斯麦、丰田和波音?这种可能性为零。真正的结果是,阿根廷的产业会更加低端化,因为当这些国家为了分配而分配的时候,那就不叫分配,叫“施舍”,“施舍”能获得好的产业分配吗?会有正向激励吗?只能是缔造更进一步的懒惰和依赖。
这里再多说一句,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及对发达国家各类产业的追赶不可复制,就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渗透率极高的工业化。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最快发展起来的,反而是一批乡镇企业。我在我们老家县城上学的时候(西北18线县城,中国99线了),有一段时间住在一个基本废弃的农机厂家属楼,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99线的县城,一个农机厂,是可以造冰箱的,听一些老师傅说,还生产过各种军工产品,比如一些步枪等,是有好几个大车间的,堆满了各类车床等,各种简单的机械都能搞出来,而这样的农机厂,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90%以上的县城都已经有了。
假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完全在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展开的,那后果是什么呢?
其实阿根廷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背景,所以说我本人不看好阿根廷的“自由经济”理想国,原因并不是反对其所说的各种诱人的理念,而是阿根廷把自己国家要解决的首要和根本问题都彻底搞错了。
最后我再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就是如果世界没有出现硬“脱钩”,美国没有完全退回到真正的“孤立主义”,没有把美国所有产业和市场都基于美洲来布局,那么阿根廷目前采取的这些措施,作用几乎可以说是无效的,而如果美国真的回到了“孤立主义”,全球确实硬“脱钩”了,而且美国除了美洲,不向其他地方投资了,那是不是阿根廷就有机会了呢?其实也未必,因为真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基于全球的市场为支撑的对外能力和产业的外溢能力也就非常有限了,也就帮不了阿根廷什么了。
不过米莱这么一搞,反而会刺激周边国家,比如巴西等,其政府就会更加重视各类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以免出现阿根廷一样的政局,阿根廷周边的国家,很大的概率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对产业的进一步扶持和全球多元合作等,可能最后的结果是,阿根廷就像一条鲇鱼,自己用力过猛没得到啥,累死了,反而把周边国家的“肌肉”和发展潜力给刺激出来了。
如果在走向更进一步的乌托邦之前,有什么回光返照,那么我觉得阿根廷的米莱效应,需要美国货币政策的配合,等美联储大幅降息的时候,能回暖一阵子,但也就是一阵子而已。
以上内容纯属闲聊,仅供打发空闲时间!
文/肖磊
肖磊:大国周期震波扩散,阿根廷的自信和绝望
肖磊:美国建国后借助危机的三次“重生”与新的历史周期律
肖磊:过去30年里,日本是如何把两倍于德国的经济优势给搞丢的;未来最大的趋势是啥?
肖磊:从巴以冲突看西方“站队”历史变化,以及犹太人是如何从设计生意到设计国家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