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阈值真的“正常”吗?
尽管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心力衰竭分类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其一直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当LVEF正常时,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可能会缓解,临床医生可能也会使用低LVEF来说服患者进行治疗。因此,患者通常通过LVEF的变化来判断病情进展或恶化。然而,实际上LVEF指标很容易误导患者,但很多患者仍会认为LVEF正常就提示心力衰竭康复。本文就正常LVEF的定义、预后阈值和治疗阈值等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目前,关于正常LVEF的定义或任何关于LVEF诊断性检查的最佳方法尚不清楚。传统上,研究人员根据健康人群检查结果的分布,选择其分布边界(上限或下限5%或1%)来定义“正常”。最近一项针对此类人群(包括没有临床心血管或肾脏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成年人)的荟萃分析发现,正常LVEF的阈值(定义为小于分布的第5个百分位数)因种族和性别而异(欧洲男性50%,女性51%;东亚男性56%,女性57%;南亚男性52%,女性53%;无其他种族的可比数据)。然而,这种基于人群的正常LVEF阈值,可能并不能表示“健康”的LVEF。ARIC研究(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提示,从LVEF 60%多开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和NT-proBNP水平)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因此,虽然50%多的LVEF被视为正常,但其同样提示健康风险增加。
Kondo及其同事探讨了LVEF与心力衰竭预后之间的关系,其对来自6项随机对照试验(33699名)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女性,年龄较大,罹患心房颤动和糖尿病患者的LVEF倾向于更高(≥50%),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LVEF倾向于更低。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不同心血管事件结局对应的LVEF阈值不同,但大多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LVEF降低而增加。心血管死亡的LVEF拐点为50%,泵衰竭死亡为40%,心力衰竭住院为35%,猝死无LVEF拐点。
除此之外,研究并未发现LVEF与非心血管或全因死亡之间存在J型关系,这与既往研究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患有心力衰竭,LVEF>65%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之所以得出不同结果的一个潜在原因可能是临床试验(结合当前研究)通常除外严重全身性疾病(例如感染)患者,此类患者的每搏输出量和LVEF通常较高。
总体而言,目前尚无明确、单一的LVEF阈值能用来预测患者的心血管预后。
不同LVEF患者的治疗获益不同,大多数心力衰竭研究提示,除SGLT2i(尤其是达格列净,研究显示SGLT2i治疗获益在不同LVEF患者中相似)外,患者的治疗获益随LVEF增加而降低。
另外,部分研究的结果令人惊讶,包括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调查显示,LVEF较低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更好,这与LVEF较高患者更易出现水肿、端坐呼吸和啰音的发现相似。从患者角度来看,LVEF较低的患者似乎比LVEF较高患者的治疗获益更多。相比之下,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与LVEF呈U型关系,在LVEF<20%或LVEF较高的患者中,NYHA III级或IV级患者更多。
这项研究提出了几个重要问题:①LVEF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种族差异,是否因
社会状况和治疗状态而异?②基于社区的数据是否会观察到与之相似的关系?然而,最重要的问题似乎是如何将这些结果纳入临床指南并付诸实践。
指南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和生理学数据,提出了LVEF相关推荐,例如将LVEF 41%-49%定义为轻度降低。作者认为,接近50%的阈值在生理学上是合理的。尽管指南推荐的预后阈值与治疗阈值一致,但指南在确定治疗阈值时不应关注预后,而应基于显示治疗获益的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虽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研究的数据来更好地评估预后,但他们应该继续关注随机试验结果,以做出治疗决策。
Kondo等的研究表明,LVEF与结局的关系很复杂,结局不同,风险增加的阈值也不同。因此,LVEF尚无明确的正常范围。对于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无严重全身性疾病),似乎LVEF越高,临床结局越好。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LVEF仍能为预后和治疗获益提供重要信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