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半内卷,一半松弛
卷的本质,是打好人生的底子,底子坚实,人生才有无限可能。松的本质,在于提供自由成长的宽松环境,让孩子自由发挥,独立思考。
富书作者:向往花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前些日子,各地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多地儿科门诊爆满,医院出现了患儿发着高烧写作业的现象,边输液边做作业的场面被记者拍到,照片发出后,引起广大家长的共鸣。
很多家长说道:不是我们想卷,是大家都在卷,学校课程不等人,不拼就得落后啊!
家长也想给孩子轻松的成长环境,可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自己就不淡定了,我们不禁会发问,养孩子到底是应该内卷还是松弛呢?
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对立的,非黑即白的,无论走哪个极端,都很难把孩子教育好。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不能扯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智慧的父母会在张与弛之间,为孩子撑起成长的空间。
习惯上内卷,结果上松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优秀的习惯。”
好习惯,是支撑孩子走得更远的根本,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父母应该做好的事情。
知乎上,有位妈妈分享了自己和女儿的故事,让我很有启发。
她对女儿非常用心,给女儿报各种辅导班,晚上不但会一直陪伴辅导作业,还会督促孩子把第二天的用品收拾妥当。
就在这位“负责任”妈妈的教导下,孩子养成了学习需要人陪的习惯。
如果没有人陪,孩子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由于妈妈天天指挥包办,造成生活也没条理。
如果妈妈不提醒,经常丢三落四,学习用品都常常忘记。
孩子虽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小学阶段在妈妈的紧盯下,学习成绩还算靠前。
初中后孩子住校,一年下来成绩直线往下降。
于是,妈妈把孩子接回家住,目的是能看着她、督促她学习,想利用在家住的这段时间把孩子的学习管好。
但事与愿违,孩子的成绩虽然稍微有起色,但没有回到从前的样子。
跟老师沟通后,老师说孩子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缺乏目标,找不到学习乐趣,好像在为老师和家长学习。
这位妈妈谈到,她非常焦虑,也很着急,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动力,讲了一堆道理,孩子还是无动于衷。
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看结果。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太浅就无法载动大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树苗如果一开始就是歪的,也肯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学习也一样,习惯是基础,成绩是结果,如果只盯着成绩看,收效甚微。
故事中的妈妈就犯了这种错误,她只注重成绩,却忽视了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以当孩子成绩出现问题时,不从习惯改变,而从结果开刀,是治标不治本的。
我儿子之前语文成绩不好,每次成绩都是靠后的那种,对此我也很着急,但是仔细分析后,孩子语文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后来每天晚上我自己首先拿起书本读书,也让孩子找上自己喜欢的书阅读,阅读后可以随便写点东西。
读后感可以,学校里有趣的事也行,甚至打架骂人的事都可以。
读写习惯养成后,久而久之他的错别字减少,文字功底加厚,语文成绩总体也有了很大提升。
习惯是基础,成绩是结果,把基础打好远比在结果上撕扯纠结强得多,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个好结果是顺便的事。
心态上内卷,情绪上松弛
《反脆弱》一书中,把人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达摩克利斯”,他们脆弱不堪,面对动荡不堪一击;
第二类是“九头蛇”,他们内心强劲,经得起折腾,往往能愈挫愈勇。
人生如闯关打怪,到处是磨难,只有把孩子培养成像九头蛇一样砍不死灭不掉的人,才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功,但如果把孩子培养成玻璃心,心里经不起一点打击,遇到事心惊胆战,又怎么能成功呢?
暑假开学一个多月,“北大六院”儿童精神科爆满,不可想象的忙碌。
据一位医生描述,他们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儿童精神科“连轴转”现象,暴露出当今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
小黎从二年级就被告知:要在课外多学点,不然小升初考不上好初中,然后考不到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这辈子就完了……
就在父母不断施压下,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整个小学期间她都不敢怠慢,努力让自己成绩保持前几名。
升入初中后,为了继续保持小学优秀成绩,他经常熬夜学习到两三点,睡觉不超过4小时。
因睡眠不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听课效率差,听课效率差就得继续熬夜,恶性循环,成绩下滑严重。
当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下滑,不但没有及时疏导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反而变本加厉唠叨。
小黎再也受不了这种巨大精神压力,经常一个人默默发呆,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最终患上焦虑症。
小黎的家庭是很多家庭真实的写照,父母每天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安的环境中。
父母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一个心态出了问题的孩子又怎么能走得远呢?
只会造成父母越用力,孩子越失败的结果。
那如何才能强大孩子内心呢?
就是在心态上赋能,在情绪上松弛。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分享过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有位妈妈为了陪儿子成长,一直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爸爸打工,最穷的时候全家只剩几十元度日。
但妈妈从没向儿子抱怨,讲大道理,她给到儿子的只有鼓励和松弛的态度。
儿子也很懂事,学习努力,但在高三那年,儿子也出现了紧张、害怕失败、患得患失的心理,为了能让自己专注学习,曾把腿绑在桌子腿上。
妈妈看见后,马上着急了,说:“儿子你干嘛?”
她儿子说:“我老想站起来,没法专注复习。”
她告诉儿子:“你考上就上,考不上咱家有地,不想种地就出去打工,还可以复读,不用为难自己。你喜欢班上哪个同学?妈妈帮你追去。”
儿子说:“妈,你能不成熟,能长大一点,成熟一点吗?”
就这样母子二人哈哈大笑后,儿子的心情也放松很多,堵塞的情绪被打通。
就这样,每次在儿子焦虑不安时,妈妈总能像魔术师一样,编出很多可笑话题逗儿子开心。
当母子俩大笑后,儿子又能找回自己身上的能量。
后来孩子如愿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大学当老师。
父母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松弛感同样也能传染,当孩子的心理轻松,没有负担,就能承受更多压力,抗挫能力更强。
有智慧的父母,他们不会打压孩子,制造恐怖气氛,他们会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孩子在松弛的环境中长成参天大树。
人品上内卷,成绩上松弛
李玫瑾老师不止一次说过:“孩子的修养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有品德的人才不会在欲望、冲突面前不择手段。
教育是成为人的竞争,而不单单是分数的竞争。
在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成绩优异,总是全年级第一,但是性格孤僻,不会处事儿,所以没什么朋友,经常被同学孤立排挤。
老师找他的母亲沟通,可他妈妈却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才做的事,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和孩子间的交流中也只有学习和成绩,正因为妈妈没有重视对孩子品行的培养,朱朝阳才逐步黑化,最终成了凶狠、暴力、冷漠的小恶魔。
这种教育结果是各位父母理想中的样子吗?
老剧《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在带来欢乐之外,也给我们的育儿带来一些启发。
母亲刘梅为鼓励刘星,答应刘星只要能考上第一,就奖励刘星一个MP3。
为了得到奖励,刘星拿了夏雪的一篇作文参加比赛,得了第一名,事后刘星果然得到一个MP3,而夏雪因为没在她的学校拿第一耿耿于怀。
总在家里说刘星第一名是抄袭的,而且大骂抄袭可耻。
刘星终于忍无可忍,最终告诉大家他的第一名是假的。
因为勇于承认错误,父母仍然把MP3奖励给他。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养育孩子的过程,相比成绩,诚实之类的品质,才是更加可贵的,学做人远比上名校进名企更加重要。
培根说过:“任何本领都没有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易受人欢迎,更易谋得高尚的职位。”
有的孩子将来可能是管理者,有的孩子将来可能是技术工人,职业尽管不同,但是美好的品德并无差别,作为父母,我们有把孩子培养成好人的责任。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所谓一只手父母就是既不过分管制,也不事事放纵。过分管制会毁灭孩子成长,事事放纵会让孩子懒散无纪律。”
最好的教育模式是:一半内卷,一半松弛。
卷的本质,是打好人生的底子,底子坚实,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松的本质,在于提供自由成长的宽松环境,让孩子自由发挥,独立思考。
作者简介:向往花,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责编:青允,排版:闻溪,校对:闻溪、夏梦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创业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