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给年轻人的所有建议里,我只听这一条:

给年轻人的所有建议里,我只听这一条:

7月前

Sayings:

饭点是我一天中最纠结的时刻。

“今天吃什么”这个问题,像西西弗斯推不上山的巨石,每天按时滚向我。

当然想吃点好的,但问题是,什么才是“好的”?怎么才能找到“好的”?

实践之后,较为有效的几条准则,都来自我的赛博饭搭子陈晓卿

他说:选好吃的餐厅不是往分高了选,而是要选 3.5 - 4.2 分的;要是评论有“这个有点小贵,尽管挺好吃的,但我觉得不值这么多钱”,你就扑过去准没错。

在这个极度容易踩雷的时代,陈晓卿像个人形美食导航。跟着他吃,总有惊喜和意外。

于是,上周五,我们找来了陈晓卿李诞做了场直播,就聊「吃」这件事。

这可能是最下饭的一期新世相 Live。

如果你对吃也有诸多困惑,或者只是还没想好手里的夜宵应该搭配点什么,强烈建议你点开下面的精华版视频。


他们聊得非常具体,非常方法论:

找到好餐厅的秘诀是什么?
吃碳水到底快乐在哪?
美食有天花板吗?
该不该吃外卖和预制菜……

看完你会放松一点。比如,你会发现,陈晓卿也是要“每天戒一次碳水”的。

你会发现,美食没有通行的标准,“凡是能给标准的都是骗子。”

你还会发现,吃是最要趁早的事,“人吃的东西是有定数的,吃着吃着就老了。”

祝愿你有个好胃口。



今天的主题跟吃有关系。我们聊天的契机是陈晓卿老师的新书《吃着吃着就老了》,这本书的序言里引用了一句话,叫“爱吃的人,永远是最好的人”

想先问一个问题,你们两个人最近的食欲怎么样?


过于好了有点。


我今天中午又吃多了。我自己做了 9 个菜,都是家常菜,羊肉烧萝卜、香椿涨蛋之类的。


最近你们各自吃过的特别好吃的一顿饭是什么?


我前两天吃了一个小两口做的菜,叫“杂鱼治”,在小胡同里面,只有五个位子,老婆是重庆的,先生是厦门的,所以会有很大的鱼丸,带着泡面的鱼丸去蘸重庆麻辣的调料,还有用很好的海鱼去做水煮鱼,特别有意思。


我在成都吃到过一家这样的馆子,它是一个重庆女生和一个广东男生合开的。

那个馆子就是用中山的脆鲩,做各种各样的重庆江湖菜,比如说辣的鱼火锅,用回锅肉的做法做鱼片,但是它是脆鲩,所以很多本地人吃着觉得很奇怪,因为它不像川渝地区的鱼的口感。


我前两天看了一本讲饥荒的书,里面提到,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两三次“饿”这个体验。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有特别强烈的饥饿感?


我长期是馋。

其实我有时候经常一天也就一顿饭,不吃就不吃了,但是会很馋,如果东西好吃就可以一直吃。


跟我一样,我从来没饿过,我只有馋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分不清饿和馋,我经常要在琢磨这个事。因为我是一个很容易长胖的人,但当我想控制一下饮食的时候……



你就饿了。



我不知道我这个经验有没有帮助哈。当你舌头的阈值被拉高了以后,你会觉得顺手能拿到嘴边这个东西好像不够解馋,不吃也就不吃了。


比如说你今天就想吃个面,其实方便面已经相当好吃了,但是你能回忆起来你在山西吃过的一碗刀削面,你再看手边的方便面,就会说算了,这就别吃了忍一忍了。



这个好,好方法。




但现在很多人,包括我,好像已经失去了一个能力,就是找到好吃的东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有没有什么技术或者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最大的技术就是你要有一个当地的好朋友,有一个你觉得和他能吃到一起的好朋友。



确实,这玩意就是靠人传人。



真是靠人传人,而且我知道他爱吃什么。



因为我其实挺爱吃辣的,但我就是喝酒喝太多了,肠胃不行了。


我到贵阳就很紧张,我说这我该怎么办?结果陈老师给我推荐了很多餐厅,很好吃,也不是很辣。


我觉得贵阳还是被低估了,太好吃了。它的味道非常丰富,特别好吃。



贵阳甚至法餐都很好吃,你根本想象不到。贵阳人挺讲享受的。



这段时间我听到好多城市轮番被叫做“美食荒漠”,其实本来我在杭州吃得很开心,结果网上说杭州是个美食荒漠,我就不敢说在杭州吃得很开心。现在北京也成了美食荒漠了。


陈老师,你怎么看“美食荒漠”?



这个星球上都不存在“美食荒漠”。


你去北极都有美食,怎么可能一个有这么多年历史,有这么多有才华的人的地方会是美食荒漠呢?这肯定有问题。


陈立老师(心理学家)说得特别好,如果美食荒漠是一个“问题”,我们就找到它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如果美食荒漠是一个“话题”,那我觉得正常人都不应该去参与。




你们现在还能经常找到让自己很惊喜的食物吗?



还是可以的。


因为我频繁地要出差,飞来飞去,那你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工作,你肯定是希望快乐一点,那吃当地的东西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快乐。


我觉得到一个地方两样东西最来劲,一个是好的博物馆,另一个就是好吃的。



出差一定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出差的一个附带品。


疫情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扶霞(英国作家)给我打电话,她说:“陈老师我在银川,你在银川有没有朋友?”我说我朋友太多了,她说:“能带我去吃点东西吗?”我说你怎么在银川能找不到吃的呢,她说当地的领导接待她,已经吃了两顿西餐了,当然就崩溃了。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每次到了广州,都要在房间点麻辣烫吃。这让我很伤感,我觉得他也并不快乐。你就稍微出去吃一吃,这是广州哎,怎么会呢?


我当年去广州读书的时候,也会带很多牛肉干什么的,怕吃不惯。好在那个时候人更年轻一点,口味更不顽固一些,一吃就会发现这好好吃,很容易就接受了。




我感觉这两年大家对吃的重视程度又变高了一点,“好好吃饭”成为了一个态度。但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说预制菜,比如很多人吐槽现在只能点外卖。

想知道你们怎么看待预制菜、快餐、外卖?


反正我是很感恩外卖的。没有外卖我早完了。我也不会做饭,我就是靠外卖活着,很多时候你很着急、很饿,你没个外卖怎么办呢?


我是从来不吃外卖。我饿了,我可以饿着,饿一天都可以,我就是不吃外卖,为什么,因为我在这一行做。再就是,外卖是非常标准化的。

但我不会说李诞你真 low ,你怎么吃外卖,我尊重所有吃外卖的人

预制菜可能是另外一个话题,预制菜肯定不是我们的需求,预制菜是餐饮产业的需求,它需要把整个餐饮产业提高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准。我个人分析大家不是对预制菜排斥,是对经营预制菜的人不信任。


现在戒碳水好像成了潮流,想问下你们有在戒吗?


我每天都戒一次。

我觉得大家随性吧。这个碳水它就是让你快乐的东西,它可以以极限速度达到你的大脑皮层,戒碳水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偶尔考验一下没关系。

但如果说你戒碳水不快乐,我觉得快乐肯定更重要一些。


很多人会讨论爽片、爽文,在吃的里面是不是也有“爽”这个流派?


食物到达你口腔的时候,或者吞咽的时候,你全身的机能都被调动起来了,这就是爽。

有一天我带着扶霞(英国作家)去沈阳,去了西塔吃冷面,甜口咸口都吃了。我回来每天都想吃冷面,我问我助手,你们最近有没有吃冷面的计划?后来有一天实在是馋得不行了,我就自己打车,花了一个多小时去吃了一碗冷面。

别人问我真的这么好吃吗,我给他是这么描述的:第一口冷面拌好了,我咬断了,吞下去,当时眼睛是睁不开的。那个感觉就像库里在进攻时,在中线附近突然一个急停,突然出手投了一个完全空心的篮,这就是爽。


你们会觉得酒是美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我吃饭的时候都不爱喝酒。

其实 1994 年之前我是喝酒的,但我的特点是酒量特别差,两下就倒了。1994 年之前我几乎没见过热菜。

所以我现在喝酒基本上就一瓶,大绿棒子或者是喝一杯生啤酒。


我很痛苦,因为我“臭名远扬”,所有人都知道我爱喝酒。

但是其实我有一个习惯,我吃饭的时候是不喝酒的。我想先吃,我得在舌头尽量干净的时候先把好吃的吃了,再喝。

尤其是烈酒,那玩意喝两杯你就只能吃下酒菜了,你指望我两杯烈酒下去还能吃明白啥呢?舌头就麻掉了。


但是吃西餐可能要喝点酒,因为西餐和中餐最大的差异,在于西餐它是一个半成品,它跟酒合在一起才可以。

就像山西的每一碗面都给醋专门留了位置,如果没有那口醋的话,这碗面哪不对呀,会有这种感觉。


我其实不太懂西餐。因为我比较喜欢喝偏甜的白葡萄酒,但是几乎每次只要是在一个有人懂的场合,都会被说这个酒不行,什么肉应该配什么酒。这个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是不是很有道理?


这是在建立一套商业体系。

就像我们说的皇上吃的官府菜,它不好吃,但它要教会你,要认为这个不好吃的东西是好吃的,这是一套教化系统。

这个特别没意思,酒也是这样,你爱喝什么就喝什么



我记得李诞你在推荐《吃着吃着就老了》这本书的时候,用了“舌苔开放”来评价陈晓卿老师。


其实我私底下养成了一个说出来会给很多人嫉妒的习惯,就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首先发一个微信跟陈老师说,陈老师好,我到哪哪哪了,我该吃什么?

陈老师的舌苔开放,首先是口味不给自己设限,他会去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其次就是吃完了之后他还跟你分享传达,哪怕他不爱吃他也愿意去呈现。


两个人都觉得一个食物好吃,这个事还是挺难得的。


什么样的人能交朋友呢,我分享一个吃的给你,我吃了一口,觉得这什么破玩意不好吃,但是谢谢你,你吃你的,我这还有一个你要不尝尝,这就可以交朋友。

吃不到一起很正常,不认同舌苔和味蕾很正常,但是你不开放就很麻烦


陈老师你和美食打过这么多交道,应该见多了不同地区对一个食物的评价标准完全不一样吧?


拿羊肉来说吧,我有两个同事,一个新疆的,一个内蒙的,甚至都为此动过手。

后来我们那又来了一个宁夏的我徒弟,他说:“要和我们宁夏比就差得太多了,因为你们是草原,我们盐碱地上的羊才最好吃。”结果内蒙和新疆的同事一下就连起手了,成了统一战线。这个真的挺有意思的。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非常自然地描述自己是一个多么贪嘴的人了,我很好奇,你们曾经对“馋”这件事感到过羞耻吗?


其实在 90 年代,在我 30 岁的时候,“吃”还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说这个人好吃,是个吃货,我都觉得不好听。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意味着你贪图享受。

改变我的是沈昌文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只要你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你的所有欲望都是正常的。


但是我过去几年感觉有些人走到了数轴的另一端。

有一些朋友喜欢通过谈论吃来彰显品味,把吃变得很高级,这个是我一直都有点抗拒的。

我也很爱吃,吃确实要花心思,但是说穿了那也就是口吃的。我很怕那种说,为了一口吃的你得沐浴更衣,通过抬高食物来抬高自己,我觉得没必要。


一个给领导做菜的厨师和一个家庭主妇不一定谁做得更好吃,这是肯定的。如果今天给联合国秘书长做过饭的人,给我做了一顿饭,那我肯定觉得它不好吃。

因为我也拍过 3000 人的这种宴会,服务员排几百米,每人托着两个盘子,盘子上放一个已经冰冷的大虾,等着最后浇一下汁送到桌子上去,那绝对不可能好吃。

亲手给你做的东西才会好吃。


以前吃货是一种贬义,到现在要特意标榜自己是一个吃货,我觉得都没必要。咱就是吃嘛,吃得开开心心就完事了呗。

我们从小就学不卑不亢有多难,但是对美食,我真的见了很多人是又卑又亢的态度。



上海有一个厨师是我同乡,他做那种特别特别贵的菜。有一次他跟我一个朋友说,你要了解美食的天花板,你要跟我混,不要跟陈晓卿,他都是地板。

我确实是比较接地气的,但是我也吃过一些天花板,我也知道他做的菜也是天花板里的地板。

吃是没有办法用逻辑去分析的。有一段时间我就玩命去翻很多资料,尤其是看朱家溍老师的《故宫退食录》,会觉得皇家吃的可能都不如今天的普通人,但就是因为大家吃不到,那就成了最好的。

这个一点都不高级,应该每个人有自己的米其林。


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标准的天花板是很难找的。但对个人来说,比如陈老师,你吃过的这么多东西里面,你能评一个相对的“最”吗?


食物永远没有尽头的。

只有参差多态才是世界美好之源,只有不相同才是美好。乡村野店和魔都高楼,它都是好吃的,只是食物给你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有幸现在能有这样的条件,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了解这些扎在土地里的美食。

以前老有人跟我说,你为什么不开一个“舌尖上的一条街”,把你拍摄的人物都弄到这来?那肯定是不能吃的,那 100 % 是难吃的,因为它离开了故土。



我一直觉得吃也好,所有审美上的事情,都是比宽度而非比高低。

不光是吃,看书啊、听歌啊,我觉得都一样。

聊天很容易让人去比高低,这很正常,我也会这样。但你自己静下来的时候,你不会说我就要吃那个最好的,这很难执行。你能执行的就是我多看点,多听点,多吃点,反而就知道了。

就是幸福的烦恼。你在极大的丰富中选择特别多的时候,总怕错了,总想高效一点,总想得到那个好的,不承担那个代价,你就吃错一回又能怎么样?




吃饭这个事,好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标准、意见、声音,搞得很多人其实不太确定什么是好吃的标准,陈晓卿老师,你能不能给一个更好大家能跟着学的标准?


凡是能给标准的都是骗子



陈晓卿老师你是一个天南海北去吃的人,“故乡”现在还会在你的味觉上发挥作用吗?


还会。我现在要是特别不舒服了,我还是想回父母那。一个是可以自己不做饭,实际上他们就给我煮个粥,我自己煮不了吗?可以,但就是我妈煮的那个粥,我吃了,一下就浑身通泰、满血复活了。

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空间上的故乡,就是你过去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味道,还有一个是时间上的故乡,像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已经是我在老家生活的两倍还要多了,这个时间让我见到了更开阔的世界。

我不至于觉得家乡菜就是巅峰,这种自豪感已经没有了。


那李诞你吃各种地方的好吃的,家里的食物对你来说还有特殊性吗?


那当然。怎么说呢,就是你时不时地就得来一顿,不来一顿就过不去了。其实那个味道,你知道它是什么,你也知道吃下去你什么反应,但你时不时地就想吃一下。

但我的极限就是 3 天,最多 3 天就崩溃了。


今年春节的时候,大年三十诞总给我发吃的照片,当时给我馋的,我说在哪,我去。他说他父母来了,给他做饭,然后我说哎呦,你真幸福。

那个真的很扎实,各种油脂,各种碳水,你看着就觉得馋。诞总说,他现在感觉很幸福,但是最多 3 天。


我觉得人就是这样吧,你对故乡也好,对过往怀念的事物也好,我觉得就是 3 天。

你说我不喜欢吗,不怀念吗,不是的,我每年没这 3 天,我可能这一年都过不去。但是我这一年最多就 3 天,其他的 362 天,我得干点别的。


这就是时间上的故乡嘛,你已经出来了,你就很难回去,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我其实还很好奇,为什么会选《吃着吃着就老了》作为书名?


我去台湾看焦桐老师(台湾美食作家、诗人),以为我去了他会请我喝一顿大酒,结果去了以后他没有留客的意思,我说这几天你有时间咱们一块吃个饭,他说我已经很长时间晚上不吃饭了。

我当时想,怎么可以这样?他说了一句话,他说,人吃的东西是有定数的

当时这句话说得我后脊上发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真的成真了,那时候我还很瘦,我现在也不敢吃了。

我不是说我怕胖,我是晚上吃多了以后就睡不了觉,就一遍一遍地起夜,肠胃工作得太辛苦,那你真会觉得吃着吃着就老了,人不可能永远不老。


人是错位的,年轻的时候,最能吃的时候,你吃不着好的,老了呢有空闲了,也有点经济条件了,反而吃不下,这是很伤感的。

所以大家趁着年轻一定要多吃。




整理、撰稿:王雪琴
责编:梁珂

 晚祷时刻:

我可以持续保持对食物充沛的好奇心,
永不停步,从不忌口,永远充满期待,
才能把食物故事讲得生动。
因为食物,是我了解世界最美味的通道。
——陈晓卿
 世界上最好的祝福之一 
 是祝你有个好胃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新世相

相关新闻

给年轻人的建议:人生90%的钱,是40岁以后赚的给普通人的建议:不要挣太辛苦的钱!钱理群: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推动「静悄悄的存在变革」,要有「韧性」「慢而不息」黄仁勋最新访谈:我的创业很平凡,就是普通人做好普通事;雷军回应“不应给年轻人太多建议”:每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在世界上寻找希望而非绝望”:汤因比给现代人的五条建议闹钟响了不要立刻起床:这是科学家给出的建议李沐创业这一年:张一鸣宿华给建议,黄仁勋帮忙搞卡,逃离地狱模式后要做“人类陪伴的智能体”稻盛和夫:今生所有的经验,都在这30条里这届年轻人的过年小心思,让天猫给摸清了!李敏镐最新广告:发腮严重,鼻子变矮已经肿无可肿,但他这膨胀体型和圆润的面庞一瞬间抓住所有人的目光遇上必须穿的场合,一定要这一条:正装休闲皆可的「桑蚕丝西裤」从百元涨到上万,体检竟成高端消费:年轻人的“健康焦虑”,被精准拿捏了?院士建议: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V23 诞生史:给年轻人造一台大玩具今晚开奖!澳洲强力球彩票奖金高达$2亿!专家建议:这件事千万不要做...揭晓2024科技前沿趋势:听这8位创业者分享最新干货银行律师:我想给所有欠债的朋友们,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多伦多4大必打卡的美食广场:城里人的食堂已经是next level了直播预告 | 「在看」即「在做」——《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梁永安:这一代年轻人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代人历史知道风向哪里吹:美国年轻人的呐喊能否阻止遥远的战争?真心建议:春天这件事情千万不能忽视!曾规模超百亿,拯救无数年轻人的胃:这个速食界“霸主”,为何突然凉了?笑岔气!加拿大移民小哥买到家乡同款鸡肉酱,迫不及待开吃!网友慌了:这是给狗吃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