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竟是鸟类的死亡陷阱|李彬彬 一席第1058位讲者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幕墙,竟是鸟类的死亡陷阱|李彬彬 一席第1058位讲者

10月前

李彬彬,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有很多人质疑说,为什么要在鸟撞这件小事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相比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鸟撞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鸟撞这件事的思考,其实最终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一个城市。


鸟撞玻璃不是鸟的错
2024.03.16 广州
                            


大家好,我是李彬彬,来自昆山杜克大学,是一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者。



在野外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学教职的内卷是真实的,但是我可能是幸运的,因为我的研究给了我更多机会走进大自然。


▲ 李彬彬在野外


在野外时间会慢下来,我们需要在无法预期的天气中静待可以出门的时间,但这也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时间。


就在一切可能变得单调、枯燥之时,不经意间,枝头会传来一只鸟的鸣叫,



密林里慢慢走出一只白马鸡,



一转身和一头羚牛四目相视。



大自然总能给我不同的惊喜,让我觉得自己认知的边界可以不停地向前移动。


因此,我和我实验室的同学经常会扎身在荒野,这些生物多样性还保留非常丰富的地方,我们想了解应该样去保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 羌塘无人区 摄影:李彬彬


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就是要去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


现在物种灭绝的速率是没有人类影响下的100到1000倍,我们是不是可以挽救这个局面?以及我们到底能不能平衡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知道做科学研究远远不够,因为大部分人不会花时间去读我们的研究文章。因此每年在出野外的时候,我们也会招募大量的志愿者,和我们一起走入山间,增加大家对自然和保护问题的了解。


▲ 和志愿者们一起科考


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之后,我发现很多志愿者都有非常大的变化,从他们的认知的改变到想要行动的愿望。然而回到城市,很多人也会跟我一样,觉得很割裂。


一踏入城市的那一刻,就会感觉生活被无法控制的速度推动着往前走。我们把时间分割成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填得满满当当。



这个时候我会突然觉得野外的时光离我如此遥远,就算希望可以为遥远的野生动物去做点什么,却无从下手,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一只鸟的死亡


所以我的生活一直被割裂成两部分——野外和城市,直到一只鸟的死亡,改变了我当时的想法。


2017年,我回到昆山杜克大学任教。当时我还非常兴奋,因为这是全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整体被LEED认证的绿色校园。(注:LEED认证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 上海昆山杜克大学


我想绿色建筑当然就是生物友好的,但接二连三的电话却让我措手不及,因为不停有人在学校里发现鸟撞现象。


鸟撞其实是指鸟类与包括风机、飞机、建筑等人造物体相撞, 而造成鸟类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有一种鸟我一直都没有见过,叫做黄苇鳽。



没有想到,和这种鸟的第一次见面,竟是因为它撞上了我们学校的建筑。我跑过去想要救治这只鸟的时候,它还没有死。


它看起来很大,但是放在我手里的时候,我感觉它非常轻。不多时,这只鸟便死去了,它的头无力地向下耷拉着。



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城市并不是贫瘠的地区,有很多这样的生命出现在城市里,并不只是出现在荒野中。正是这只鸟的死亡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家变成了它们的死亡陷阱。


在北美,鸟撞被了解得更为充足一些,他们对于鸟撞的关注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在美国,每年死于鸟撞的鸟类数量在3.6到10亿只,是仅次于流浪猫捕食的第二大直接致死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鸟撞?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夜晚的灯光。全世界有1/5的鸟都是迁徙鸟类,而中国有60%的鸟类具有迁徙习性。很多鸟是在夜晚迁徙,夜晚的灯光对它们来说是一种迷惑。


图里展示的就是纽约双子塔倒塌之后向天空发射的两束光,很多迁徙的鸟类被迷惑,不停地在灯光里盘旋。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玻璃也会迷惑鸟类。第一玻璃很透明,会误使鸟以为可以穿过;第二是很多玻璃会反射外面的场景。



如果玻璃反射的是天空,可能让鸟以为继续前行就是天空。



又或是反射周边的植被,这些撞上玻璃而殒命的鸟,或许只是以为自己飞向了树丛。


大部分时间鸟都是高速飞行,冲撞上这些建筑或者玻璃,大部分鸟会由于强烈的冲击力导致颅内出血直接死亡


也有些鸟会在最后一刻意识到前面是建筑,但当它们想要急停时也已经来不及了。在我们解剖死亡鸟类的时候,发现很多是胸骨骨折或内脏出血。


没有死亡的鸟类也会面临受伤的情况,比如喙断裂等等。但没有死亡的鸟数量非常少,超过90%的鸟撞,最终都是以死亡告终

这是两只撞上了我们学校玻璃的黑尾蜡嘴雀,其中一只直接死亡,另外一只撞懵了。



虽然它最终又回到了天空,但其实它在能起飞后一直反复不停地撞向玻璃,所以很多鸟并不能在一次撞击之后,就意识到玻璃是一个障碍。



为什么要关心鸟撞?


为什么要在中国去做这么一件事情?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有接近1500种野生鸟类,很多鸟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除此以外全球有八条候鸟迁飞区,有三条都经过中国,这些迁飞区其实就是鸟类的高速公路。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迁飞区——东亚-澳大利西亚,恰巧就经过了我们中国人口最稠密的东部地区。


有的鸟可以一刻也不停,比如斑尾塍鹬。它们可以在空中连续飞行八天八夜,从阿拉斯加飞向新西兰,飞行超过一万公里


▲ 斑尾塍鹬 Limosa lapponica 摄影:Jan van de Kam 


但是有很多鸟,比如勺嘴鹬,它们需要停歇的地方,让它们吃吃喝喝,然后继续上路。


▲ 勺嘴鹬 Calidris pygmaea


但是在东部地区,大量的湿地、森林、草地都变成了农田和城市。在中国超过50%的湿地、67%的自然海岸线、73%的红树林已经消失。


这些鸟类被基因中长久的记忆驱动,开始长途迁徙。当它们精疲力竭想要回到原来的停歇地去补充能量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地方已经不复存在,它们的旅馆、餐厅、加油站都消失了。



就算有一些鸟类可以适应城市生活,就算它们可以学习,但城市变化的速度也远高于它们学习的能力。一栋栋大厦拔地而起,又大量地使用玻璃,这给不管是迁徙鸟类还是城市留鸟的生存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除了我们在学校发现的鸟撞情况,我们还发现全国各地都有鸟撞发生,这是在青岛的一家火锅店发生的鸟撞。



这是成都一位市民在绿道旁发现的,一群金翅雀撞上了玻璃围栏,四川人民的配音很逗。(大家可以点开视频听一下)


很多人在看到鸟撞的时候,可能用的都是“自杀”或者“神秘现象”来解释它,所以大家当时对于鸟撞的认知几乎为零。



从校园调查开始


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在全国开展调查,我们想知道鸟撞在中国到底是什么现状?于是在2018年,我和我的学生先进行了第一次校园调查。


仅在两个月里,7栋建筑就发现了16次鸟撞现象。我们发现大部分鸟撞就发生在这些玻璃非常高的地区,尤其是玻璃走廊的位置。


▲ 鸟撞频发的玻璃连廊

要改变这个状况并不难,只要告诉鸟这个地方飞不过去,前面有障碍物,就可以让它们转身离开。


可以张贴一些有效的图案,只要图案间距小于5厘米,就可以让大部分的鸟类认为它们飞不过去。


▲ 5x5矩阵贴纸原则 加拿大渥太华鸟类安全设计指南


不管是用纵线、横纹、波点,或者是不规则图案,只要它够密,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在学校也做了这样的改造,在时隔一年的两次调查中,同一个地方从发生三次鸟撞,到到改造后一次鸟撞也没有发现。



更重要的是,经过三次调查之后,我们把这些研究的结果交给了学校。

当时我最疑惑的一点是,当我们说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们自诩的绿色也许只是针对能源消耗,而这里的绿色却缺乏生机


那我们的绿色校园能不能变成真正的绿色校园?


很欣慰的是学校采纳了我们的建议,相关的设计所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于是在校园二期工程的设计里就提出,要减少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



如果要大面积使用玻璃,需要对玻璃幕墙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图书馆就采用了横条纹玻璃。另外,对连廊部位进行针对性设计,减少玻璃连廊的使用。


在学校的几次调查中,很多志愿者还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很多。虽然看到了很多鸟的死亡,但去救助一些还可以救活的鸟也会让他们非常兴奋。


另外,我也发现我们原来的研究离大众太远,我很难带这么多人到山野中去。而他们回到城市之后的那种无力感,我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但是鸟撞这件事的逻辑链很短,通过调查就可以发现哪里发生得更多,哪些地方需要改造。你立马就可以用这些数据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改变,而在这之后又可以进行持续调查,来监测行动是否有效。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到保护行动当中来。



防鸟撞,作为一项公民科学


在2017到2019年,只有很少的研究者在关注鸟撞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位最早关注鸟撞的朱磊博士就一直在尝试,在更大范围推动关于鸟撞的调查。


2021年,我们开启了第一次的全国鸟撞调查,后续又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红树林基金会、自然之友、守护荒野等机构,一起开始了后续的全国调查,并在质兰基金会的资助下成立了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公众通过调查来提升意识,参与到相应的行动当中。其实调查非常简单,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每一年春季和秋季迁徙时节,我们都会公开招募,大家可以都来参与。



在每一次调查之前我们会进行培训,同时会有预调查,你可以针对自己生活区域的楼房进行调查,来确定这是你想要调查的区域。


正式的调查大概会持续4到7周的时间,每天只需要在9点之前,花20到30分钟,围绕你调查的建筑走一圈,去记录你有没有发现鸟撞,并且上传信息就行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调查当中,我们也称这个过程叫做公民科学。有超过2000名志愿者来自全国150所城市,共调查了超过2300栋建筑。


这些信息也慢慢帮助我们去了解,鸟撞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一种现状。这张图展示的是我们调查的一些区域,可以看到有很多受保护的鸟类和近危物种都存在鸟撞的现象。



还有一些很漂亮的鸟,上图展示为3的仙八色鸫,它们是需要迁徙的一种鸟。但是很多人遇见仙八色鸫,没有想到就是它们路过自己的城市发生鸟撞的时候。


也有很多撞死的鸟其实并不是迁徙的鸟,也有一些留鸟,比如乌鸫。我们发现很多食虫类的鸟更容易跟玻璃相撞。这可能跟它们的习性相关,也许它们要追逐空中的一些昆虫,或者它们经常在林冠这些地方活动。


▲ 鸟撞数量最多的鸟类


同时我们发现65%左右的鸟类都是迁徙鸟类,以及鸟撞发生更多是在秋天。


很多鸟春季繁殖雏鸟慢慢长成亚成鸟,才有能力开始迁徙秋季是它们第一次踏上旅途的时间,也可能变成它们直接面对死亡的时间。



更清晰的一点是,随着玻璃面积和比例的增加,鸟撞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也许我们认为鸟撞的陷阱主要集中在摩天大厦,但其实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这样,很多低矮的建筑也有鸟撞情况发生



虽然有的时候窗外有一些自然景观会让鸟类感到迷惑,但是我们的结果也发现,如果周边没有任何植被,发生鸟撞的概率会更大,这也给我们未来城市规划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这些结果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研究是价值的,但是更多的感动其实是来自于志愿者们,比如说这位来自浙江的志愿者说:



这样的调查不光让志愿者们意识到了死,同时也意识到了生,很多时候大家可能只是没有注意就在身边的自然。


通过这样的调查,也让很多人意识到鸟撞并不少见,比如这位深圳的志愿者就被一周内的鸟撞记录震撼到了。当我们开始去注意鸟撞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真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们没有留意到,可能跟三个原因有关:第一,我们匆匆忙忙地走在城市当中,很少去留意其他事情。


第二,城市里面其实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存在,包括流浪猫和其他的一些捕食者或腐食者。可能在我们还没留意到这些鸟类尸体的时候,就会被它们移除。


第三,我们出门的时候,城市的保洁人员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把这些鸟类的尸体移除了。所以我们没有看见,并不代表没有发生。


当然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是一次鸟撞现象都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他们也会很沮丧。那我们也会反复地告诉他们,零对于科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只有发现了零,我们才知道这个事情经常出现,到底是由于真正发生得多,还是观察记录得多。只有知道零发生在哪里,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鉴别哪些地方更容易是鸟类陷阱。


很让我感动的是这样的一段对话,来自于深圳的一对父女。



我看完这一段对话,感觉我比这个父亲还要自豪,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可以这么深刻地去理解科学调查的意义和反复的重要性,以及发现零的重要性。


这样子的种子不光是播种在了一些大朋友身上,也播种在了一些小朋友身上。上海鹿鸣小学有一位刘老师非常积极地关注鸟撞,并且把鸟撞调查变成了学校年复一年的课外活动。


▲ 上海鹿鸣小学


这些小朋友们每年都参与调查,高年级的小朋友还会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了解鸟类是什么,鸟撞是什么,怎么样能进行改变。


除了去贴防鸟撞贴纸,有很多创新的内容也可以发生,比如最近在北京少年宫,在艺术家丫丫鱼的带领下,老师们用油性笔在窗户上绘制了各种生动的图案,去有效地警示鸟类。


▲ 摄影:丫丫鱼 


也有很多的志愿者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自家也有问题,他们也开始尝试使用各样便宜的方法,去防止鸟撞的发生。


除了个人,还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腾讯是去年比较轰动的。腾讯从最开始是想要报道我们,后来发现在他们的大楼附近也有大量的鸟撞出现,就参与了我们的调查。


后来根据调查结果,他们深圳的总部开始了大规模的防鸟撞改造行动。



更重要的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政策也开始将鸟撞纳入考虑。不管是北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是《声音屏障结构技术标准》,都提到了要少用玻璃,或者在玻璃上设置防鸟撞措施。


同时深圳、上海陆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里也提到,要减少鸟撞的发生,应该在城市当中实行鸟类友好型的建筑和设计。



为什么设计师要使用这么多玻璃?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除了建筑,道路旁的声音屏障、隔音墙,也开始使用玻璃,造成了很多鸟的直接撞击。



还有公园,公园本应该是生物最集中欢快生活的地方,也开始使用大量的玻璃围栏。



这里让我感到开心的一点是,在之前四川的视频里大家会听到“这是鸟儿自杀了”。


但是随着三年的调查和科普,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留言都会提到“鸟撞”,同时评论区也会有建议“其实简单贴一些图案,就可以阻止鸟类撞击这些玻璃”。


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到鸟撞这个现象,最上面的政策引导也已经开始有了变化,但是我们也很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建筑和公共设施愿意去使用玻璃?


于是在去年,我们跟同济大学的Bio-CPU Lab一起组织了和设计师们的一次对谈。当我们问设计师有多少人知道鸟撞的时候,举起来的手寥寥无几。



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建这样的建筑,很多人回答的是甲方要求,因为甲方觉得建了这么一栋布满玻璃幕墙的建筑才是美的,才是代表发达的。


而且建筑师们脑中其实也没有鸟撞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在周边景观很好、植被很好的地方,大量地使用玻璃是近自然的一种设计理念。


但是当我们试图通过玻璃把自己和自然联系起来的时候,是否反而在扼杀真正的自然?



当很多设计师了解到这样的现象的时候,他们也提到,其实从设计上改变这件事情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怎么样改变我们对于建筑的需求


如果仔细去看防鸟撞的三步措施,改造建筑或者是改变习惯,比如说晚上关掉不必要的灯光、拉上窗帘等等,都只是亡羊补牢的措施。



真正能解决鸟撞这件事情的其实是第一步,也就是从一开始就去建设鸟类友好型建筑。



建设鸟类友好型城市


那怎么样向鸟类友好型的城市去改变呢?其实已经有很多好的例子。


有很多建筑不大量使用玻璃幕墙,也可以拥有非常漂亮的外观,同时有它的独特性。



就算要使用大量的玻璃,也可以使用有条纹的玻璃。这是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图书馆使用的条纹玻璃,跟外面的树木交相呼应,既有艺术感,也可以防止鸟撞。



或者可以使用磨砂玻璃,不仅增加了一层朦胧感,同时它也是美的。



又或者我们就算使用玻璃围栏,但是可以使用这种带有图案的玻璃围栏,它也是美的。


▲ 图源:新微设计



鸟撞是一件小事吗?

有很多人质疑说,为什么要在鸟撞这件小事上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相比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鸟撞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鸟撞这件事的思考,其实最终还是应该回到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一个城市

是否像这样高楼大厦、布满玻璃幕墙就是一个美的城市?是否在夜间花花绿绿的灯光照射就是一个发达的城市?我们真的想要这样一种城市来代表自己的个性吗?

其实不然。我们认为的舒适和悠然自得,其实来自对自然的剥削。我们的需求像一把利器一样在砍掉森林,填掉湿地,破坏掉很多野生动物可以栖息的自然环境。

自然的破坏加速气候变化,随着极端天气变得更为频繁,我们才慢慢认识到城市也并不安全。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山火,才让我们意识到对于自然的过度消耗,反而会影响我们长期的生存。



但人是健忘的,当洪水褪去,当山火扑灭,我们又回到这种追求增长的发展当中,遗忘掉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灾害。


这个世界上只有3%的土地面积是城市,但是城市却驱动了75%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珍惜,包括食物,中国有22.7%的食物是被损耗和浪费的,光是餐桌上浪费的食物就是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总量。


在城市中,我们认为自己是主宰,一切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来,我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和远处消失的野生动物联系在一起。但是鸟撞不一样,鸟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些生命在我们面前逝去,就是时刻在提醒,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人类活动在威胁着这些生灵。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又很简单,就是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鸟撞让更多的人看到生命,看到自然,看到在城市当中挣扎的生物多样性,重新去思考我们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把鸟撞这件事情做得很长,让它成为一个城市的温度计。城市不光是人类的家,也是其他各种生物的家。对于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最终也会回馈人类的发展。


希望大家在听完之后,以后有更多的想法和动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动当中,不管是了解鸟撞还是参与我们的调查。从一点点思考开始,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有所变化。


谢谢大家。




策划小瓜
剪辑star
设计49




看看好物



▼ 万象更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一席

相关新闻

城墙存废根本不在他们争论范围内,分歧的核心是首都行政中心的位置|李浩 一席第1048位讲者蔚县民间供的都是实用的神,高大上的神一般是不供的|程长进 一席第1063位讲者在这也没意义那也没意义的时代,我想歌唱一种全新的真诚|高嘉丰 一席第1071位讲者那双恶煞般的红眼睛,成功让我陷入螃蟹的世界|张小蜂 一席第1041位讲者坐在小县城的麦当劳里,我发现二十岁时预见的那个世界好像没有实现|ale 一席第1073位讲者把孩子培养得那么有独立观点,他会不会成为不合时宜的「杠精」?|蓝方 一席第1067位讲者想要花最少的钱,去解决一个巨大的健康问题,就要把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杜珩 一席第1060位讲者除了汇报成绩,孩子也想知道在外打拼的父母有没有肉吃、老板怎么样、用机器会不会伤到手|钟郁含 一席第1072位讲者我们在掌墨师傅家蓝色地中海风格的房子里,聊木结构建筑必须得要传承,其实是太矫情了​|陈国栋 一席第1065位讲者2023年大概率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面对气候变化我们要怎么办?|何国俊 一席第1047位讲者各国生育率都在下降,但是为什么东亚降到全球最低?|於嘉 一席第1043位讲者你不可能一生只背负着那个西瓜,捡到了芝麻也要尝一尝|发光曲线 一席第1046位讲者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吗?我不知道,但我只有这一条路了|谢爱磊 一席第1059位讲者怎么不花钱过周末,我们在业余时间研究出一个公式|陈菱怡 一席第1054位讲者警惕!上百万加拿大人暴露在有毒物质中!生活中随处可见...亚当·费舍尔:“天真”,也是创业者的优势|中企荐读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6讲 生活成本的所谓地区性差异【高级公寓】Avenir|Boston|繁华都市生活中温暖的家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5讲 货币的反对者一日禅|只有在未知的生活里,才可见万里山河北美心理职业如何规划?欧洲、日本的学习生活体验?|助力营正在答疑中港中文李教授1v1科研-基于文本挖掘的化妆品消费者情感分析|收获一作论文与导师推荐信!线上放映:许巍献唱主题曲,“最暖心的纪录电影”《光语者》 | 共阅计划第38期哈佛受训心理学家推荐的6本好书,带给你幸福充实的生活|世界读书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