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哪个上级让你“敛财”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哪个上级让你“敛财”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8月前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刀笔客

建华镇事件,因负面火了


最近啊,这个副主任很火。



火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新京报、澎湃、北京青年报等一众党央媒纷纷报道。


他是内蒙古开鲁县建华镇双胜村村委会副主任华泽亮,视频中,他带着一些镇干部阻止农民耕地,强烈要求扣车,而且还说“110来又能咋地,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当地(开鲁县建华镇)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在报道中称:“别找我,我不懂法!”


看了《聚焦三农》的视频,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种事发生?


我先简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1,在开鲁县,十几户农民20年前承包了建华镇双胜村5000来亩土地,当时,土地很荒,只能长草,根据农民李会祥、张文军的回忆,“5元一亩都没人包”“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牛踩一个脚窝,就一趟水,胶轮车进不来”。


2,农民承包了之后,他们拉牛粪、修路、打井、上电,还从南方拉菌肥,每亩地大概先后投入一万多块钱,把只能长草的劣地养成了亩产一千六七百斤玉米的好地。


3,2018年,这些原来的草地被国家认定为耕地。


4,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当地镇政府不愿意了,以这些草地已经变成耕地为由,让他们每亩再交200元钱,叫“增补承包费”,否则就不能耕种。


5,当地农民(张文军)等,已经买好了种子、化肥等,各种钱都花了,就等着播种了,现在一下子要交一百万,他们交不起。


6,交不起,当地的村委会副主任就带人挡在播种机前,阻止农民下田。并且一天24小时派人看着,晚上有夜班,白天有白班。


7,农民很着急,因为已经到了谷雨了,播种是要有时节的,再不播种地就要荒废了。与村干部理论,说:“你看我犯啥法了,你得先整明白了啊。”


8,于是开头提到的那个村委副主任华泽亮,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话,原话是这么说的:“你别较那真,吹牛X,我明天要不整200个人来,我X,我姓你姓你信吗?……你110来了又能咋的,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


9,村民报警了,然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出场,带领公安人员以哄抢集体资源为由,把一位在地里干活的承包户抓走。这位副书记解释,他们收钱的理由,用法律术语说叫“情势变更”,意思是原来是草地,现在是耕地了,那你就得按耕地交钱。


10,农民认为中央没有这样的政策和文件,如果要收费得拿出政策和文件来。而且农民拿出了土地承包合同,明确证据显示——土地的承包期从2004年3月20日至2034年3月20日开始,为期30年。承包费分批次缴纳,在2022年就已经全部结清了。


11,承包户农民认为,即使双方有争议的情况,也要依据合同法,首先选择坐下来协商解决,而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而且不管地包给谁,甚至是收回,也得让老百姓先把地种上,种完了要是觉得不合理再分,得讲理。




这就是该事件始末,这其中留下了很多问题。


直面7大问题


1. 所谓“情势变更”有没有法律依据?


建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纪云浩说:“民法典它有一个第533条,叫情势变更”。


什么叫“情势变更”呢?民法典解释如下:



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合同订立之初,对于未来无法预见的风险且不属于重大商业风险的,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造成利益损害的,可以重新协商,或者请求解除合同。


镇政府认为,土地价值提升了,情势就变更了,不增补承包费村里就吃亏了。


这个毫无逻辑了,荒地确实变成了耕地,但是前提和过程是什么?是承包人铺牛粪、打水井、接水、接电、购买喷灌设备,通过努力经营实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努力用双手创造财富的人过上应属于他们的好日子,不就是政策的初衷吗?


在《聚焦三农》记者对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何文杰的采访中,何博士表示:“对于承包人采取的措施,既然合同有约定,那么对于荒地变水浇地村委会应该有预期的。那么你应该预见到而没有预见,这就属于商业风险,村委会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而且,合同中还明确写着:“承包期内,若乙方(承包人)修路、打井、上电,甲方(村委会)应该协助承包人实施”。



2. 合同能不能随意撕毁?


村干部表示,这些种植户目前有两个选择,要么交钱、要么解除合同。当记者问“这么做合适吗”的时候,村干部说,可以解除,土地是我们的,我们合同就这么解除,张老板不同意那是他的事儿。


记者说,没道理啊。村干部说:“那别的法律我也不懂”。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或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3. 不交钱属于抢占集体资源吗?


既然合同不能随意撕毁,那怎么能算“抢占集体资源”呢?


中央多次讲过,地方政府要有契约精神。不能说看人家承包土地的干得好,赚到钱了,就“坐地抬价”。


如果真要求种植户每亩地再交200元,这个所谓的“增补承包费”,到底算是什么名目,背后是否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正义支撑,需要彻查。


4. 不让下地行不行?


不行。


根据何博士的采访,农村土地承包法与民法典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其中土地承包法是特别法,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而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以及它们受天气影响大等特性,应该考虑到承包人的投资大、风险大,回收成本周期长的特点,而且承包人不断改良土地和投资,巨大的投入成本和应得利润,应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


“中国人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习主席多次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扛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5. “叫二百个人来堵你”合适吗?


村委副主任华泽亮说:“老张咱俩打赌,明天我不整200个人来我姓你姓你信吗?”“我要不整出200人来,我在双胜村的主任就白选。”


首先,华主任呀,你姓什么这个事情你可以自己决定,不用跟老张打赌。其次,整200个人去堵人,不让人下地播种是违法的。中央部委曾经多次表示,农管不得越权,不得干涉农民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真有本事一下子整出200个人,帮助农民播种不好吗?


视频中,华主任情绪很激动,一直说脏话。说脏话不可取啊,作为公职人员,应该以冷静、理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情绪失控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尤其是在处理公众事件的时候,作为公职人员要有起码的素质,时刻要谨记代表的并不是个人,不要寒了群众的心。


6. “我不懂法”能不能随便说?


这个问题是个老生常谈了,2004年的时候,国家就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新华时评曾发表评论说,领导干部是依法办事的重要主体,必须自觉学习并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而且,对那些明知故犯、肆无忌惮碰撞政策“红线”的官员,必须“问责”。


这么多年来,很多被“问责”的人,都后悔当初学习政策不认真,不应该让自己成为“法盲”。


7. “24小时派人看着,晚上有夜班,白天有白班”,算是勤劳吗?


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当地农民和企业的发展上不好吗?勤劳应该用在“做大蛋糕上”,比如让当地基础设施更好,比如合同中的帮助承包商修路、打井等,而不是用在影响农民生产上,否则那不叫勤劳,那是违法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七条:“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件?


本文的题目叫《哪个上级让你“敛财”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取自网友最高留言,虽然当地的各种主任没说,笔者分析,有这么几种可能:


1. 地方财政紧张,地方政府想办法“敛财”


副主任华泽亮说,“上边让我敛钱我就敛钱”。嗯,这句话很“朴实”,也很真实。可以说,他这种“耿直”,也代表了一定实情。


那么,上边为什么会让他“敛钱”呢?


一个很大原因,可能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面临的财政紧张。根据最新数据,从我国上缴中央财政的情况来看,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些沿海发达地区是盈余的,其他一律亏损。内蒙古自然属于亏损地区。


这从很多报道中,也能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国家也在“精兵简政”。很多地方公务员降薪,甚至一些地方教育系统、电视台系统都发不出工资。


地方财政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另一个是来自于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把一些税收转移到地方,弥补地区发展的不足。地方财政主要靠前者,其次是后者。


但是目前由于房地产周期问题,再加上产业转型,很多以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而地方的基础运营,比如公共交通、中小学、图书馆、医院等,是不能停的。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国家也在“精兵简政”,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一些地方面对财政紧缺的时候,就打起了歪脑筋,想起了歪主意。


比如一些地方交管部门,架设各种抓拍系统,稍微有点压线就罚款,甚至有的城市爆出自行车无牌被罚款50元的事件。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跟民营企业家借钱的事情,前几天经济学家任泽平还发了个微博讲这个事情,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规抓捕企业家”的事情。



这都与财政压力大有很大关系。


但是,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不能靠这些“抽血”的办法,也不能靠过去的“等靠要”的输血办法,保护营商环境、发展经济,更多地要依靠造血才是根本的出路。一味抽血只能是饮鸩止渴,更是与中央精神相违背。


2. 契约精神淡薄,只唯上,不唯法


这几年里,客观上讲,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是守法、有契约精神的。


但在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方,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还是存在契约精神淡薄,随意撕毁合同,随意更改条款的现象。一些地方为了部门利益,靠各种灰色手段,比如各种提灯定损式检查给企业施压,从合作中攫取好处等。


而一些基层干部由于地方领导决定了其升迁等,只唯上,不唯法,就出现了“上面让我敛财我就敛财”的现象,这就是一种“平庸的恶”,对民心破坏极大。


中央多次强调,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老百姓的心。


3. 一些基层干部蛮横惯了,权力寻租


越是四五线城市,越是讲关系的社会。笔者去过很多农村城镇,一些很小的事情,明明可以照章办事,但也要找关系、找熟人,甚至送烟送酒。


一些基层干部对此已经习惯,甚至不觉得有问题。视频中能明显看出他们对群众态度蛮横、言语粗鲁。一般来说基层干部工资普遍不高,再看到承包商承包土地赚了钱,心理不平衡,就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一些建议:

深化改革,精兵简政,做大蛋糕


截至发稿,建华镇的回应出来了一部分,一些相关人员被免职。


但我们要思考,如果这个事情没被报出来,农民还能如期种地吗?


“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国还有多少类似的事件呢?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执政者一定要防微杜渐。


针对此,有几点建议:


一、继续推进改革,营造法治环境,鼓励做大蛋糕


当下的改革到了深水期、攻坚期,困难难度大,但越是艰难越显出变革的魄力和勇气。


当年黄炎培与毛主席有一个“窑洞之问”,问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主席说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人民监督。如今,习主席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提出第二个答案,叫“自我革命”。


改革的本质就是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这其中一是要遵守契约,二是要依法办事,第三是要用“做大蛋糕”的模式解决问题。


笔者走南闯北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南方经济比北方好,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南方更有“契约精神”。一些地方,很多事情行不行全看一把手或者相关部门脸色,拿自己当管理部门,政策朝令夕改,企业家怎么敢放开手脚干事呢?


契约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土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守法首先政府要守法,把那些陈旧的等级观念去掉,按规矩办事,有了好的生态,才有企业家们的干事氛围,才有经济的繁荣。


这些农民承包商其实就是企业家,是当地的实干者,现代农业其实都是工业化,他们打井、修路、上基建,把荒地变成丰美良田,不仅创造价值,也创造很多就业。


尽管当下各地都面临财政压力,这是客观事实,但决不能允许“一些人没本事做大蛋糕,却有本事不让别人做好蛋糕”,解决财政问题不能用“抽血”思维,饮鸩止渴会更渴。


财政问题的根本是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大量就业才会有更多税收。必要时刻,建议中央派驻有能力的人士或者各省支援,帮助一些地方尽快“因地制宜”建立其产业体系,实现服务型政府转型。


二、精兵简政,避免掉入“黄宗羲定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黄宗羲定律”,是明朝大学黄宗羲总结出的一个历史规律,大致是——


历史上的很多的税费改革,一开始初心都是好的,都是想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每次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比如明朝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把各种秋税、夏税、丁税等都统一起来,当时确实方便了,后来因为财政紧张,各种杂役、税费就又起来了,却忘了当时已经都并入到“一条鞭”里了,导致百姓负担更重。


所以,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也就是说,政策的初心往往都是好的,可是后来往往会被扭曲,甚至出现资源错配。


正是由于如此,2006年时,时任总理温家宝曾经在两会期间多次提及“黄宗羲定律”,2006年,中国彻底做了一大壮举,免除了农业税。


而这次建华镇事件,明显属于“黄宗羲定律”,明明土地承包税已经全额交了,还变着法子收“增补承包费”,岂不是又增加了农民负担,而且一下子就是一百万。


要避免类似事件,一定要彻底落实中央的“精兵简政”政策,该减的要坚决减下来,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员要坚决裁撤,尤其是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习主席强调过,对于基层治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基层稳定、群众平安。


现在处于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些优秀的地方政府早就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比如淄博烧烤爆火,比如哈尔滨文旅,这些城市也率先实现了经济更高速增长。


据悉,开鲁县目前是国家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国家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还是中国北方县域最大的红辣椒生产集散地,被称为“中国红干椒之都”。


这些都是好事,是大局。相信这一个事件也是个案,但开鲁县可以“借事修人”,彻底严查类似事件,淘汰乱作为、胡作为的人员,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三、我也劝当地的各种主任、干部,你们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你们祖祖辈辈也是农民,也是吃着玉米、小麦等各种粮食长大的。干任何事情,要摸一摸自己的良心,虽然评论区很多人说你们根本没有,但我还是怀抱最大善意提醒一下你们。


经济富裕、社会安定、政府得力,是国家繁荣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期待更多地方向淄博、哈尔滨等优秀城市看齐。


也期待开鲁县能认真给民众一个说法。


最后,借网友留言点赞最高的问题,呼应一下题目,你敢不敢说——是哪个上级让你“敛财”的啊?


参考资料:

[1]. 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

[2]. 澎湃新闻:《“110来又能咋地,上边让我敛钱的”》

[3]. 央视网:《交钱才能种地,谁在阻拦农民春耕?》

[4]. 观察者网《"110来又能咋地,上边让我敛钱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报人刘亚东

相关新闻

如何让孩子找到热爱,不再“空心”?听一位有趣的哲学践行者讲述自我探索和发现之旅「让妈妈先用」的蓝月亮,主打一个不听劝?是什么让大使“如听仙乐耳暂明”?微软 Copilot 是怎样让视障群体「听到」梵高的?| Feel Good 周报阎王殿内的腐败事件?李世民阳寿未尽的真相!地府如何让人乖乖“听话”?谁让「听劝」老外入侵小红书谁让“听劝”老外入侵小红书如何能够让对象心甘情愿地听自己的?学长风采丨大一学生:“想听听您的建议?”杜江峰校长:“明天见!”今日神图 | 这些“中文黑话”你听过吗?哪个瞬间让你发现了世界的 bug?人传人的“听劝风”火遍外网,让中国网友汗流浃背了……听“战友”说,为什么选择携手锐捷?孩子生病了,出“招”的人这么多,到底应该听谁的?“还是低估了五一堵车的程度”,你现在在哪个景区?该听谁的?澳洲通胀预计本年末“降温”成功,联邦预算案与澳联储预测存在矛盾跟娃说“认真听讲”是最没用的,3大听课要点教给孩子太想“进步”了?市委书记被骗500万元,还帮骗子的女儿安排工作!曾因接听热线获网友点赞这些“听劝”的商家都去做得物了,因为看到了2大潜力BBC又有新纪录片了!喊你一起“听”起来“听劝”的国货美妆都去做小红书了,因为看到了这3大增长机会史无前例的国会听证让麦肯锡和BCG进退两难外国女孩们疯了!小红书的「听劝」词条下突然涌现一大批外国友人张惠妹伦敦演唱会即将开唱!全欧洲仅一次“听海”的机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